特高含水期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地质工程中注水开发成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随着注水周期的延长和高含水期油田的出现,注水开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些改善措施,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高含水期油田是指地质条件复杂,油层中含水率较高的油田。

这类油田注水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 采收率低:由于高含水期油田油层中含水率较高,注水前往往需要进行水驱或气驱开发,使得油层中的原油难以有效提取,采收率较低。

2. 地层压力不足:地层压力是维持油田正常开发和产出的重要条件,而高含水期油田往往地层压力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开发。

3. 油水混合物净化困难:高含水期油田中原油和水混合在一起,难以有效分离。

4. 能耗高:由于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能耗较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含水期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二、改善措施的分析1. 优化注水方案采取合理的注水方案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优化注水方案可以通过提高注水井的布置密度、调整注水层位、增加注入压力等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地层模拟和水驱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注水方案。

2. 加强地层改造地层改造是指通过在地层中注入化学剂、微生物或其他改造剂,改变地层物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地层的油水分离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地层改造技术,如聚合物驱油技术、微生物改造技术等。

3. 提高注水效率提高注水效率是通过改善注水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

可以通过更新注水设备,提高注水管道的输送能力,增加注水泵的压力等方式来提高注水效率。

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水平井注水技术、自动调节注水技术等,提高注水效率。

4. 净化油水混合物针对高含水期油田中油水混合物难以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油水分离措施。

改善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

改善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


目前, 驱控制 程度 为9 .%。 水 86 但是 取心 1 I 宋小花洎然递减影响因素 3 】 分析及控制方法 内 . 资料 表明, 层内剩 余油仍然 较多, 要分布在 液 主 江科 ̄( 0. 2 6 0 层内各沉积 元韵 律段上g [ 2 41 】 ; 。 利 用精 细地 质研 究成 果 , 合新 钻 井水 结 [ 刘树明. 4 ] 油藏高含水期原油生产递减合理性及 井组注 采状况 , 综合判 断无效 13 效注 采循 环严重 , .无 扩大注 水波 及体 淹 层解释资 料、 影响因 素探讨 油气地质及采收率( 0. 2 1 0 6 积难度大 采出部位 , 采用长胶 筒封堵 , 控制 无效产液 , 实现 产液结构 调整由层问转移到 层内。 主要做 厚油层吸水状况表 明: 厚油层内主要 吸水 部位吸 水砂 岩比例 由1 8 年前的6 . 7 下降 法 : 是对 井组 内发育 稳 定结 构界 面的 厚油 95 05 % 一 利用 长胶 简直接封 堵到结 构界面部 位; 二 f2 o 年的3 . % 不吸水部位的砂岩厚度比 层, ro9 j 18。 7 是 对发育不稳定结 构界面的厚油层, 当增加 适 例则由2 3% . 上升到1 .2 [ 4。 3 69%3 】 — 封堵 厚度 ; 是 对厚 油层 内结 构单 元连 通较 三 2精 细注采结 构调整 方法 无效循环 严重的部 位, 用长胶筒对 油水 利 2 1创新层内细分洼水技 术, . 控制无效注 好、 水 量 井实施 对应封 堵。 0 9 , 2 0 年 实施 2 口井, 6 平均 结 合动静资 料、 测资 料, 监 将细 分注水技 单井 措施 后 日降液l t 日 油12 , O, 增 .t 含水下 降 .6 术从层问发展 到层内, 实现注 水量 由厚油 层内 35 个百分点。 部的高渗透部 位向低渗透部 位转移, 提高 厚油 3 效果评 价 层的动用程 度。 丰要做 法 : 一是 对于层内无效 31 .水驱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 速度得到有 循环严重 的厚油 屡, 如发育 稳定结 构界 面, 对 效控制 I Ⅸ Ⅸq “上 接P 0 24 结 构 界面 以下的 无 效循 环部 位 进 行封 堵 。 对 2 0 年 , 驱自 09 水 然递减 率和综合递减率 为 22 .同一高 屡建筑形象中, 尺度要有序 .1  ̄25%, 08 .  ̄59 o 5 卜 吸水 羞 部位 加强注 水 ; 部 二是 对 于层 内渗 38% .1 分别 比2 O年低 1 3u . 个 高层建筑 设计时 , 应充分考虑建 筑的城市 透率 级差 较 大 、 水 比例差 异 大且 发育 不 稳 百 吸 分点 } 年均含 水9 .8  ̄2 0 年上升 01 尺 度、 44 %, 0 8 . 7 整体 尺度、 街道 尺度、 近人尺 度、 细部尺 定结构 界面的厚油层, 利用长 胶简封 隔器进行 个百分点。 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 效 度 这一尺度 的序列 。 某一尺度设 计中要遵守 在 封堵 , 为防止 层内纵 向窜 流, 隔 器要 封 到 控制。 但 封 尺 度的统 一性 , 能把 几种尺度混 淆使 用, 不 才 32 采结构进一步优化 . 注 结 构界面 以上0 5 . m处 ; 是对于 复合 韵律 沉 三 能 保证高层建筑 物与城 市之 间、 整体与局部之 油井 产液 状 况表 明 : 合 含 水低 干9 % 综 0 积的厚油 层潜力层与高水淹 层交错分布 , 在油 1 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 间、 . 2 产液 强度增加 层中部 利用长 胶筒封隔 器实施 层内细分 , 一 的采 油井产液比例提 高0 5 %, 将 J 机统 一。 .5/ .I综合 含水大于 9%的采油井 产液 T 6 个厚 油层变成 两个注水 层段, 层内进 行周期 02 tdi; 在 23 . 高层建筑形 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 别性 . 3 产液强度下降了O2tdI。 .4/ .I T 注 水 。 0 9 , 施3 F , 20 年 实 9A 高渗 透部 位控制 比例下降00%。 井 l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 能 无效注 水 l2 m3 d 低 渗透部 位增加 有效 注 低 含 水井 产液 比例 明显提 高。分 层注 水状 况 17 / , 使 人把握 其 整体大 小 , 除此 之 外, 也可用一 些 表 明: 强注水层段的注水 强度上升0 2 m3 加 .4 / 水l 1m3d 对 比l 口细分井周 围3 口油井, 12 / 。 5 3 } 屋檐、 台阶、 柱子、 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 . 控制注 水层段的注 水强度下 降0 1m3 .l / 细分后 日降液 14 , 1t 日增油 lt 综 合含 水下降 d m, 8, 量。 任意 放大或 缩小这些 习惯 的认知尺度部 件 d I。 .I 水驱注采结构 得到进 一步优化 。 T 06 个百分点。 .2 就 会造 成错觉 , 果就 不好。 效 但有时 往往要 利 33 . 无效注 采得到有效控制 22 精 细厚层油井压裂 , . 努力挖潜层内潜 用这 种错觉来求得特 殊的效果 2 0 年, 0 9 实施油 水井调 整1 9 井次 , 68 控制 力 3 结 语 , 根 据油 层发育、 隔夹层发育及剩 余油分布 无效 注水量2 38 X 0 m3 控制 无效产液 量 4 . 14 , 6 高层建 筑的外部 尺度影 响因素很多, 设计 等状 况 , 个性化 设计压 裂方 式 , 高厚油 层动 2 86 × 0 t 无效注采得 到了有效控制 。 提 0 .9 1 , 4 师在 设计高层建 筑中充分地 把握 各种尺度, 结 用程 度 主要做 法 : 一是 对河道砂 体沉积 的正 34 层压 力保持相对稳 定 .地 \ 合人的尺度, 满足入的使用、 双偾的要求, 必定 韵律厚油层应 用长胶简定位压 裂方式 ; 二是对 2 0 年, 09 加强高 、 低压井组 的注水调整 。 『 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 外部造型。

油井深部堵水改善开发效果技术

油井深部堵水改善开发效果技术
距 处 , 发 的液 流转 向剂基 液 粘度低 ( 于 1 开 小 0mP ・) 成 胶 时 间 长 ( ~1 as , 3 0d可调 ) 封 堵 率 达 ,
9. 深部 注入 性 能好 。现场 应 用表 明 , 井深部堵 水技 术是 油田特 高含 水期进 一步 改善 开 9 %, 6 油
发 效 果 和 控 水 稳 油 的有 效 方 法 。 关键词 : 深部 堵 水 ; 用 ; 井堵 水 ; 南 油 田 应 油 河
剩余油注相对较少 , 大部分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约 1 / 2 井 到油 井 问 的位 置 , 值 模 拟研 究 结果 也认 证 了这 数

点。目 前采用普遍采用 的注水井深部调剖措施 ,
虽 可 提 高 约 12 到 注水 井 问注 入 水 的波 及 体 积 , /井
但不能改变约 1 井到油井 问高渗层 的水窜 问题 , / 2 注入 水 到油 井 区域 后 依然 沿 高渗 层 “ 指进 ”波 及不 , 到上述剩余油相对富集 的区域 , 在油井周 围的剩余
中图分类号 : E 5 文 献标 识码 : T 38 A
H 吉 l J
河 南 油 田东部 老 区稀 油 油 田经 过 3 多 年 持 续 0 注 水 高 速 开采 , 已全 面 进 人特 高含 水 开 采 后 期 , 目
堵水 。 ’ 一 …
1 油井深部堵水 的必要性
为 了证 实油 井 深部 堵水 的必要 性 , 验 中采 用 实 前稀油 老区综合含水高达 9 . %, 3 4 地质储量 采 出 9 2 m× 5 m×lm平板模型 , 型内用环氧树脂 5 c 2 c c 模 程度达 3. %, 4 9 可采储量采 出程度达 8 . %, 田 7 32 油 0 胶将粒径 0 00 5mT . 、. l石英砂胶结在两平板之间 , 5 2 I 主力层 “ 采出程度 高 、 综合含水高 、 能量高 、 液量 产 模型 的孔 隙体积为 3 L 模型对角线端有 2 出 5 , m 个 高”而非主力层及主力层边缘却 “ , 采出程度低 、 综 人 口( 用作注水井和油井 )对角线上安排了编号分 , 合含水低 、 能量 低 ” 油 田综 合 含 水 持 续 走 高 , 驱 , 水 别 为 15 ~ 的堵 剂 放 置位 置 。各位 置 含 义 如下 : 置 位 效果越来越差 , 控水稳油形势 日 益严峻。数模研究 1 注 水 井 的近 井 地 带 ; 置 2 注水 井 的过 渡 地 为 位 为 显示 , 进入特 高含水开采期后 , 河南油 田地 下剩余 带; 位置 3 为注水井和油井的远井地带 ; 位置 4 为油 油分布高度分散且更加复杂 、 隐蔽 , 呈斑块状 、 条带 井的过渡地带 ; 位置 5 为油井的近井地带。 状、 点状分布在水驱波及不到的部位 以及 中强水淹 实 验 时 , 模 型接 入 可 视 化 驱 油 装 置 中 , 饱 将 按 区 内 的低 渗 透 部 位 , 有 “ 、 、 、 ” 具 薄 散 小 差 的特 和水 饱 和 油一 水 驱 油 的方 式 进行 实 验 , 图 l 在 大 点 “。从油井 、 ,; 注水井 周围剩余油的分布情况看 , 由于注水井 附近一般都 已采取调剖 、 分注等措施 ,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陈灵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陈灵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陈灵发布时间:2021-06-10T11:04:40.91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作者:陈灵[导读] 伴随石油工业快速发展,油气资源开采技术的质量显著改善。

而油田开发同时也进入高含水期,要想保证石油资源开采安全,就要求对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加以优化,进而获取可观的生产效益。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陈灵 257200摘要:伴随石油工业快速发展,油气资源开采技术的质量显著改善。

而油田开发同时也进入高含水期,要想保证石油资源开采安全,就要求对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加以优化,进而获取可观的生产效益。

本文首先介绍油田高含水期存在的常见问题,然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的技术措施,以此提高油田开发质量,顺利实现油田生产目标,推动我国油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后期的相关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常见问题;技术措施引言在对油田进行开发的中后期,油井的含水率会相应地升高,当进入一定的高含水期的时候,通过应用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当出现高含水问题的时候,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油田生产效率,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后期的油田健康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和保障。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的施工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油田生产的高水平发展。

一、油田高含水期采油特征在石油开采作业逐步开展阶段,大部分油藏均进入中后期的开采阶段,进而出现油田存在较高含水率的情况,直接提高了开采作业的耗电量,而且在动力设备电能能耗增多的同时,油田的生产成本也明显提升。

要想满足油田生产经济性指标要求,有必要将稳油控水技术引入其中,优化采油效率并实现产能提高的目标,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面对油田含水量偏高的问题,管道和设备也严重腐蚀,很容易增加泄漏概率,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1. 引言1.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量中水含量较高的阶段,通常是指油井产水量超过50%的阶段。

在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阶段,而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成为油田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

稳油控水是保证油田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油井产油量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油井产量,将导致油田整体产量下降,进而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

稳油控水可以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高含水期对油田产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可以延缓油田产量的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充分挖掘油藏潜力。

稳油控水还可以降低油田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可能引发油井失稳、油田漏油等安全问题,通过稳油控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安全隐患,保障油田生产安全。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高含水期带来的挑战,实现油田的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

1.2 油田高含水期的定义和特点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液中水含量大幅度增加,达到一定阶段的时间段。

在油田生产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油中水含量逐渐增加,导致油水比逐渐下降,特别是在油井长时间生产后,油井的产液中水含量逐渐增多,进入高含水期。

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油田产液中水含量明显增加,原液品位下降,导致采收率降低,产量逐渐减少;油藏渗透率下降,原油粘度增加,采油难度增大;油井产液中水含量不均匀分布,造成油井产量差异,影响整体采收效果;高含水期持续时间较长,对油田的整体开发与产量影响较大。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应的稳油控水技术,以保证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采。

2. 正文2.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 油层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在油田高含水期,油层的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变化,影响油水分离效果和采收率。

深部调驱技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实践与认识

深部调驱技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实践与认识
依据油藏动态资料和吸水剖面,结合现场实施经验
(1)对于以平面、层内矛盾为主的井组,适当增大处理半径, 初次调驱井处理半径控制在20米左右;
(2)对于层内层间矛盾并存的初次调驱井可在增大调驱剂强 度的前提下,处理深度适当减少,处理半径控制在10米左右;
(3)对于多轮次调驱的井和区块要有效增大用量
平均单井调驱剂用量

WQPAM
1600-1800 23-27 剂
CA-75A
≥1600
≤25
CA-75B GHPAM-1 GHPAM-1
≥2000 ≥1200 ≥1600
≤25 20-25 23-25
型号
水源
Zcy-2 Tjbh-1
Tjbh-2 BHJ-01
HR-1
港东

港西

王徐庄、羊二庄
孔店、羊三木
水 官80大站、官三站
5 5382
6 8415 7 8434 8 8428 9 8446
10 8439
调驱体系
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凝胶颗粒 预交联+地下交联凝胶 橡胶颗粒+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橡胶颗粒+地下交
联凝胶 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凝胶颗粒 预交联+地下交联凝胶 橡胶颗粒+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橡胶颗粒+地下交
联凝胶
803t
80
742t
748t
实施井次 单井组增油
637t 619t
17 6



Ⅰ—预交联凝胶颗粒+交联聚合物
Ⅱ — 橡胶颗粒+交联聚合物
Ⅲ —橡胶颗粒+预交联+交联聚合物
17 8

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0 年第 4 期·石油科技论坛 19
技术创新
按照注水井合理分级“77838”精细分层注水开发 标准,即,细分层段内小层数控制在 7 个以内,变异 系数小于 0.7,砂岩厚度小于 8m,每年测调 3 次,动用 程度达到 8 0 %,注水层段需要在现有的平均单井 4 个 提高到平均 7 个以上,单井细分层段最高将可能达到 8~10 个。为此,注水工艺技术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精细分层后,单井注水层段由 4 段增加到 7 段,封 隔器级数增多,二次作业时管柱解封力增大,现有的 作业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杏北开发区采用的 Y 3 4 1 - 114MTL 免释放注水封隔器,为保证长期密封效果,每 级封隔器有 4 个 φ6.0mm 解封销钉,单级封隔器解封拉 力需要达到 6.8t。3~5 级封隔器组成的注水管柱,全 井管柱上提解封拉力需要 200~300kN,一般普通车载 作业井架可以完成施工。封隔器级数增加到 7 级以上 时,全井管柱上提解封拉力需要 400~500kN,普通车 载作业井架无法完成,需要动用拔管机等设备,增加 了作业工作量。根据 2008 年杏北开发区封隔器级数和 拔管机拔封负荷绘制了散点图(图 7),统计了 55 口拔 出井,平均级数为 5.1 级,平均拔封负荷达 423kN,即
徐国民 等: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 需要解决的问题
徐国民民刘亚三民米忠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摘摘要: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为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实施了精细分层注水,平均单井注水层段由目前的 4 个增 加到 7 个以上。由于油层纵向上细分层数的增加,工艺上需要解决在较薄的隔层上卡封隔器,以及在较小的卡距内配置偏 心配水器等问题;同时,由于分层注水工具级数增多,带来了管柱重配时解封困难和管柱洗井不彻底等问题。为此,需要 研究有效隔层厚度标准,适应薄隔层、小卡距的分层注水工具及测试投捞技术,以及能够保证细分层管柱有效解封和高效 洗井的配套技术,以满足精细分层注水对工艺的需求。

复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水动力学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复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水动力学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复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水动力学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中原油田整体处于特高含水开发中后期,主要以水驱开发为主,受低油价的影响,投资缩减,原油产量下降,吨油成本持续攀升,效益开发形势严峻。

水动力学注水作为一种低成本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原油田油藏特点,形成了一套复杂断块油藏水动力学注水技术政策,并进行了矿场试验。

研究表明,水动力学注水对于低油价下改善断块油藏后期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动力学注水低油价特高含水期复杂断块低成本开发0引言水动力学注水包括周期注水、变强度注水和注采耦合等方式,是一种低成本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广泛应用于江汉[1]、胜利[2]、大庆[3]等油田,获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复杂断块油藏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从室内试验、油藏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摸索出一套适用的水动力学注水方法,为复杂断块油藏高-特高含水期效益开发提供依据。

1水动力学注水的技术机理为研究水动力学注水的技术机理,研究设计了多套水驱油室内试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案,对比不同方案下油藏压力场、流线场和饱和度场变化,明确了水动力学注水机理。

(1)激动注水井井点压力,改变原稳定压力场,降压周期时会产生新的压力高点在常规稳定注水方式下,水井的日注水量基本稳定,注水井井底压力保持不变,井区内压力场分布图上显示为制高点,与对应油井间形成单向稳定的压力梯度。

水动力学注水通过周期性的改变注水量,使注水井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在升压周期内,地下压力场分布与常规稳定注水相似;在降压周期内,由于水井日注水量下调,井底压力下降,地层压力也呈下降趋势。

由于不同储层的导压系数不同,相同时间内压力变化存在差异,中渗层导压系数大,降压快,低渗层则与之相反,因此在降压阶段内,低渗区会产生新的压力高点,与油井形成新方向上的的压力梯度。

图1水动力学注水不同周期压力场分布图(2)压力场改变后,流线场随之改变,降压阶段可增加新的流线方向常规注水时,注采流线相对固定,沿注水井指向油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二区沙二83-5单元调整效果日产液(t/d)45来自04144934
5912
日产油(t/d)
58
154
212
492.20%1
含水(%)
0.9
96.6
95.7
调前:2002.12 2003年12月
水驱控制程度提高:由65.8%上升到81.6%; 含水降低:含水上升率-1.05%; 可采储量增加:增加了47万吨,提高采收率3.0%。
胜坨油田胜二区83-5单元: 含水96.6%、可采程度93% 建立精细储层模型:利用小层中的泥(灰)质隔夹层(0.5-1.7m)将2个 小层细分为11个韵律层,每个韵律层具有不同的沉积、水淹特征。
82(4) 82(5)
23x280井测井图
83小层
83(1) 83(2)
83(3) 83(4)
原83上 原83下
动用储量 104t
辛47 辛50 河68 垦71断块 辛109 辛16 临13沙二下南块 辛68 利21块 永3 辛11-9 辛23 河43-106断块 营13 ……
差值 -26.3 -10.6 -27.2
83(4)韵律层平面图
83(5)韵律层平面图
细分韵律后 83⑷注采对应率 只有53.8%
细分韵律后 83⑸注采对应率 28.6%, 均为单向
细分韵律层后韵律层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低,根据各韵律层统计,单元的水驱储量 控制程度降低,各韵律层仍有进一步完善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的潜力。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多信
息储
地震、 储层 储层
层定 量模 拟技
露头约 束参数 库
骨架 参数 库
物性 参数 库
流体流动单 元研究

地质统计参数库
精细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多信息合成变差函数)
高分辨率精细储 层模型
(10米厘米)
(一)攻关配套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有效挖掘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潜力
1、精细储层建模技术
3、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2) 动态模型模拟技术
油田长期注水冲刷会导致储层孔渗及原油粘度发生变化,目前的商业 模拟软件无法直接描述,通过建立四维动态模拟模型进行间接定量描述:
分阶段建模与 非平衡模拟
相渗动态分区 流动单元分区
储层物性(φ、K)和粘度变化 不同开发阶段渗透率的变化 不同区域的渗流特征
渗透率级差: < 5-7倍 粘度倍数差:<3倍
为细分开发层系提供依据
多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细分层系效果显著
“十五”以来在东辛辛23、辛47、现河庄油田河68等22个 开发单元进行了细分层系,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合计
单元名称
3、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3) 并行模拟计算技术 规模大:模拟模型由以往的10万级节点跨越到百万节点;
精度高:网格尺寸由以往的百米级精确到十米级!!
速度快:实现百万节点模拟模型计算的工作日化
3.6万节点
102万节点
并行机及并行软件的开发应用,提高了特高含水油 田大规模精细模拟的精度与效率,每年完成百万节点的 大规模油藏模拟模型4-5个。
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 杂,认识难度大,初期 开发层系划分比较粗, 主要采用大段合采合注, 高含水期层间干扰严重, 层间矛盾突出;
高含水期断块油藏 调整挖潜由注重占 屋脊钻高点转向细 分开发层系。
辛109-59 辛68-13 辛68-40
辛68块: 含油砂层组 17个 含油小层 84个
含油井段 700m
特高含水阶段,强化了精细储层、构造解释和剩余油定量 识别的研究,以满足精细挖潜的需要:
1、精细储层建模技术 2、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3、精细数值模拟技术
(一)攻关配套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有效挖掘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潜力
1、精细储层建模技术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隔夹层、单砂体迭置关系、韵律 性等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因此,通过 建立更加精细的储层模型,为剩余油挖潜奠定基础。
4996.2.6%
2007年6月
2、多层砂岩油藏井网重组技术
针对多层砂岩油藏一套开发层系内主力层、非主力层动用差 异大(加密井网和层系细分效果差)的矛盾,在开展储层精细研究、 深化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重构储层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井网重 组,提高非主力层的水驱动用程度。
3-5-146
相对吸水量(%)
3-5-144
2、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2)地震地质标定技术:确定标志层和砂体的顶底反射
声波时差
地质分层
子波
合成 记录
VSP
过井剖面
河159 井地震地质标定技术
(一)攻关配套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有效挖掘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潜力
2、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3)相干分析技术:认清断裂系统发育,指导低级序断层组合
辛25断块沙二段沿层相干平面图
小油砂体
水驱控制潜力 开采方式优化
多层断块
层间潜力
细分层系
断块
油藏
复杂小断块
水驱潜力 注采井网优化
(二)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1、细分韵律层技术
针对三角洲反韵律厚油层沉积油藏同一层内高渗段已严重水淹、而 低渗透潜力韵律段因干扰难以有效动用的开发矛盾,构建韵律层地质模 型,细分韵律层注水,挖掘层内潜力。
主力油层主要利用老井为主, 大井距强注强采,提高驱油效率;
非主力油层主要通过钻新井完 善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2、多层砂岩油藏井网重组技术
坨七断块8-10单元非主力层系开发曲线
日液 m3/d
800
600
400
260
200
0 调整前
680
596
调整后
100
80
日油
60 40
t/d
20
10
0
88
78
地震数据体
3、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1) 网格设计技术
开 发 早 中 期 宏观地质描述
特高含水期
精细刻画微观 地质因素
规则网格、粗网格 不规则网格、细网格
变密度网格 非结构网格 细分纵向网格 多套网格并生
井网密度、渗透率非均质、微构造 低级序断层、水平井、定向井、侧钻井 韵律性(沉积时间单元)、隔夹层 砂体尖灭、砂体叠加
沙二7-14
辛68-45 68-56
辛68-12
沙二7-14
3、多层断块油藏细分层系技术
研究了影响层系细分的因素,通过建立概念 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细分界限。
初步形成了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细分原则
细分条件
细分界限
含油面积:>0.3km2
小层数:4-5个
隔层厚度:>2-4m
生产厚度:8-13m
单井控制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2万吨
神经网络综合识别技术 稀疏脉冲反演技术 三维非均质建模技术
(一)攻关配套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有效挖掘特高含 水期老油田潜力 (二)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三)发展应用水平井技术,拓宽应用领域
三角洲反韵律厚油层 层内潜力
细分韵律层
整装
构造
多层砂岩油藏 非主力层潜力 井 网 重 组
油藏
“十五”以来,针对老油田剩余油潜力规模、方向和类型 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类型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的侧重点, 配套完善了关键技术。
油藏类型
整装油藏 断块油藏
潜山油藏
描述重点
隔夹层 低序级断层 裂缝网络
关键技术
相控夹层分布规律 井点夹层解释技术 井间夹层预测技术
高精度三维采集技术 高分辨率处理解释技术 相干体分析技术
含水 %
含 100 水 90 % 80
70
60
50 200312
96.1
200406
200412
200506
86.9
200512
200606
200612
86.7
200706
8-10砂层组非主力层重组后水驱状况得到改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提
高:由47.2%提高到93.2%,水驱储量增加168万吨。
3、多层断块油藏细分层系技术
12(2) 13(1) 13(2)
22(1)
22(2)
32.4
1.26 0.98
27.7 37.7
12(2) 13(1)
21 22(1) 22(2)
2、多层砂岩油藏井网重组技术
井网 重组
打破原有的从上到下按顺序划分层系的组合方式, 将储层物性、原油性质、水淹程度、开采状况和井段相 近的小层重新组合成开发层系(形成非主力油层和主力 油层各自独立的开发层系),并根据各层系的特点,建 立各自的油藏-工艺-地面一体化开发系统,提高储量 动用程度。
特高含水期挖掘剩余油描述的重点
(一)攻关配套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有效挖掘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潜力
2、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1)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提高资料品质
老资料LN331
新资料IN331
三维资料经目标处理后,讯噪比提高了1—2倍,主频比老资 料提高10—15Hz,使断点准确、断层清晰。
(一)攻关配套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有效挖掘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潜力
2、多层砂岩油藏井网重组技术
胜坨油田坨7断块井网重组优化
坨7断块含油面积图
北区
西区 南区
7x259
S:8.9km2
N:5183万吨
综合含水:96.3%
可采程度:82.8%
1 2 3
4 5 6
7
8
9
10
2004年选择北区开展井网 重组先导试验,2005年又实施 了西区、南区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