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

合集下载

改善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

改善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


目前, 驱控制 程度 为9 .%。 水 86 但是 取心 1 I 宋小花洎然递减影响因素 3 】 分析及控制方法 内 . 资料 表明, 层内剩 余油仍然 较多, 要分布在 液 主 江科 ̄( 0. 2 6 0 层内各沉积 元韵 律段上g [ 2 41 】 ; 。 利 用精 细地 质研 究成 果 , 合新 钻 井水 结 [ 刘树明. 4 ] 油藏高含水期原油生产递减合理性及 井组注 采状况 , 综合判 断无效 13 效注 采循 环严重 , .无 扩大注 水波 及体 淹 层解释资 料、 影响因 素探讨 油气地质及采收率( 0. 2 1 0 6 积难度大 采出部位 , 采用长胶 筒封堵 , 控制 无效产液 , 实现 产液结构 调整由层问转移到 层内。 主要做 厚油层吸水状况表 明: 厚油层内主要 吸水 部位吸 水砂 岩比例 由1 8 年前的6 . 7 下降 法 : 是对 井组 内发育 稳 定结 构界 面的 厚油 95 05 % 一 利用 长胶 简直接封 堵到结 构界面部 位; 二 f2 o 年的3 . % 不吸水部位的砂岩厚度比 层, ro9 j 18。 7 是 对发育不稳定结 构界面的厚油层, 当增加 适 例则由2 3% . 上升到1 .2 [ 4。 3 69%3 】 — 封堵 厚度 ; 是 对厚 油层 内结 构单 元连 通较 三 2精 细注采结 构调整 方法 无效循环 严重的部 位, 用长胶筒对 油水 利 2 1创新层内细分洼水技 术, . 控制无效注 好、 水 量 井实施 对应封 堵。 0 9 , 2 0 年 实施 2 口井, 6 平均 结 合动静资 料、 测资 料, 监 将细 分注水技 单井 措施 后 日降液l t 日 油12 , O, 增 .t 含水下 降 .6 术从层问发展 到层内, 实现注 水量 由厚油 层内 35 个百分点。 部的高渗透部 位向低渗透部 位转移, 提高 厚油 3 效果评 价 层的动用程 度。 丰要做 法 : 一是 对于层内无效 31 .水驱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 速度得到有 循环严重 的厚油 屡, 如发育 稳定结 构界 面, 对 效控制 I Ⅸ Ⅸq “上 接P 0 24 结 构 界面 以下的 无 效循 环部 位 进 行封 堵 。 对 2 0 年 , 驱自 09 水 然递减 率和综合递减率 为 22 .同一高 屡建筑形象中, 尺度要有序 .1  ̄25%, 08 .  ̄59 o 5 卜 吸水 羞 部位 加强注 水 ; 部 二是 对 于层 内渗 38% .1 分别 比2 O年低 1 3u . 个 高层建筑 设计时 , 应充分考虑建 筑的城市 透率 级差 较 大 、 水 比例差 异 大且 发育 不 稳 百 吸 分点 } 年均含 水9 .8  ̄2 0 年上升 01 尺 度、 44 %, 0 8 . 7 整体 尺度、 街道 尺度、 近人尺 度、 细部尺 定结构 界面的厚油层, 利用长 胶简封 隔器进行 个百分点。 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 效 度 这一尺度 的序列 。 某一尺度设 计中要遵守 在 封堵 , 为防止 层内纵 向窜 流, 隔 器要 封 到 控制。 但 封 尺 度的统 一性 , 能把 几种尺度混 淆使 用, 不 才 32 采结构进一步优化 . 注 结 构界面 以上0 5 . m处 ; 是对于 复合 韵律 沉 三 能 保证高层建筑 物与城 市之 间、 整体与局部之 油井 产液 状 况表 明 : 合 含 水低 干9 % 综 0 积的厚油 层潜力层与高水淹 层交错分布 , 在油 1 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 间、 . 2 产液 强度增加 层中部 利用长 胶筒封隔 器实施 层内细分 , 一 的采 油井产液比例提 高0 5 %, 将 J 机统 一。 .5/ .I综合 含水大于 9%的采油井 产液 T 6 个厚 油层变成 两个注水 层段, 层内进 行周期 02 tdi; 在 23 . 高层建筑形 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 别性 . 3 产液强度下降了O2tdI。 .4/ .I T 注 水 。 0 9 , 施3 F , 20 年 实 9A 高渗 透部 位控制 比例下降00%。 井 l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 能 无效注 水 l2 m3 d 低 渗透部 位增加 有效 注 低 含 水井 产液 比例 明显提 高。分 层注 水状 况 17 / , 使 人把握 其 整体大 小 , 除此 之 外, 也可用一 些 表 明: 强注水层段的注水 强度上升0 2 m3 加 .4 / 水l 1m3d 对 比l 口细分井周 围3 口油井, 12 / 。 5 3 } 屋檐、 台阶、 柱子、 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 . 控制注 水层段的注 水强度下 降0 1m3 .l / 细分后 日降液 14 , 1t 日增油 lt 综 合含 水下降 d m, 8, 量。 任意 放大或 缩小这些 习惯 的认知尺度部 件 d I。 .I 水驱注采结构 得到进 一步优化 。 T 06 个百分点。 .2 就 会造 成错觉 , 果就 不好。 效 但有时 往往要 利 33 . 无效注 采得到有效控制 22 精 细厚层油井压裂 , . 努力挖潜层内潜 用这 种错觉来求得特 殊的效果 2 0 年, 0 9 实施油 水井调 整1 9 井次 , 68 控制 力 3 结 语 , 根 据油 层发育、 隔夹层发育及剩 余油分布 无效 注水量2 38 X 0 m3 控制 无效产液 量 4 . 14 , 6 高层建 筑的外部 尺度影 响因素很多, 设计 等状 况 , 个性化 设计压 裂方 式 , 高厚油 层动 2 86 × 0 t 无效注采得 到了有效控制 。 提 0 .9 1 , 4 师在 设计高层建 筑中充分地 把握 各种尺度, 结 用程 度 主要做 法 : 一是 对河道砂 体沉积 的正 34 层压 力保持相对稳 定 .地 \ 合人的尺度, 满足入的使用、 双偾的要求, 必定 韵律厚油层应 用长胶简定位压 裂方式 ; 二是对 2 0 年, 09 加强高 、 低压井组 的注水调整 。 『 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 外部造型。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的模糊多目标决策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的模糊多目标决策

关键词 : 高含水 期油 田 ; 糊 多 目标 决策 ; 田开发 ; 特 模 油 开发评
2 1 最 大隶属 原 则 .
自L A. a e . Z d h教 授 开 创 模 糊数 学这 个 崭 新 的
数 学 分支 以来 , 自然科 学 、 会科 学 、 在 社 企业 经济 等
2 2 多级模 糊 多 目标 决策 的 步骤 .
水期 以 后 , 临一 系 列 的 问题 , 高 含水 井 数增 多 , 面 如
下面 以二 级模糊 多 目标决 策为 例来 说 明多级 模
糊多 目标 决策 的步骤 。 第 一步 : 影 响 各评 判 对象 的所 有 因 素组 成 因 将 素集 U一 { X , , , U 中各 因 素按 某 中属 性 X,:^ X)将
分成 S个子 因素 集 U ,2 ^, 中 U一 {1X , 1u, u 其 X ,2 ^,
X , i 1 2, s ; n) (一 , ^, )
第 二步 : 每一 子 因 素集 u 分别 作 出一级 多 目 对 标决 策 。 评语 集V= { Y , Y)且 t 中备 因素 若 Y,。A, , l i

要: 以胜 利油 区某 整装 油 田为例 , 模糊 多 目标 决 策运 用到 对特 高含水期 油 田开 发效 果 的评价 将
上 来 , 立 了进 行模 糊 综合评 价 的指标 体 系。该 方法 能综 合考虑各 方面 因素 , 建 为特 高含水期 的油 田对实 际 开发方 案 的评价提 供 了一个更 科 学, 更合 理 的方法 。
水驱难 度加 大 , 油水 井井 况复杂 , 损井 数呈快 速增 套
长趋 势 , 成油 田开 发井 网不完 善 , 造 老井措 施挖 潜 的 难 度 加大 , 措施 成本越 来 越高 , 工艺 技术 的适 应性变 差 , 备设 施严 重老 化 , 设 影响油 田的正常 生产 。由于 特 高 含水开 发 阶段 的油 田挖潜难 度大 、 风险高 , 综合 调 整 效果 的经 济技术 评 价显得 更加 重要 。 另一 方面 , 科研 人 员 和 工程 技 术 人 员针 对 目前 国 的 油 田的 现 状 , 出了许多 开发方 案 和开 发技 术 , 提 因此现 阶段迫 切 需要 一 种方 法 来 评 价 不 同 的开 发 方 案 和 开 发 技

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

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

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提高,油田开发已成为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油田特高含水期的开发调整。

本文将介绍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

一、特高含水期的概念特高含水期指在油田开发生产中,水含量超过20%以上的阶段,这种水岩相对比较松散,产生的渗透率低,油藏储层破坏程度大,直接影响了油藏渗流性能和稳定性。

1. 油藏压力下降2. 水驱过程中水的运移和排水不利3. 油井采油厂的运行效率有限1. 采用提高单口产能的方式,增加采出的石油量,减少分离的含水量;2. 采用水平井技术,提高储层有效采收率;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如水源井充排技术、燃气调剂技术等;4. 通过开展水驱动势力恢复实验,了解水驱动力衰减机理,为特高含水期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合理调整开发方案在特高含水期,合理调整开发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不合理的开发方案不仅会增加开发难度,而且对油田的整体产出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2. 加强储层管理储层管理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加强储层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油井的含水量,从而提高油井的产出效率。

3. 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解决特高含水期难题的关键,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出效率,实现油井的高产、低耗、高效开发。

四、加强环保意识在开发油田的同时,也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环保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结论:通过实践证明,特高含水期对油田开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但只要采用合适的开发策略,加强储层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环保意识,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含水量,提高油产效率,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研究分析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研究分析

进 行 比 较 和交 流 。同那 些 含 水 率 相 对 较 低 的 开 采层 比较 而 言 , 特 高 含 水 油 田在 实 际 的开 发 过 程 中 ,往 往 具 备 采 油 速 度 较 低 而 且
剩 余 油 量 相 对 比较 分 散 等 缺点 , 同 时再 加 上 井 况 恶 化 以及 开 发 经 济 效 益 相 对低 下 等 特 征 , 逐 渐 的 进入 到一 个 特 高 含 水 期 。在 这 个时期 , 往 往 会 出 现 含 水 率 明 显 上 升 的情 况 。 严 格 意 义 的讲 .我 国现 阶段 的油 田开 发 仍 然存 在着 诸 多 问 题: 开 采 过 程 中采 储 量 相 对 较 小 , 压出程度较 高 , 储 藏 和 开 采 之 间存在着较大矛盾 , 油 藏 水 内部 驱 动 程 度 较 高 , 开 采 层 之 间存 在 接替层 沙 , 耗水量 相对较大 ; 主力 油 层 在 开 采 之 前 被 积 水 淹 没 ; 开 采 过 程 中 因使 用 注 水 运 动 而 导 致 受 断 层 出 现 破 坏 等 等 ,进 而 形 成 在 开 采 过 程 中 出 现 注 水 运 动 规 律 以 及 扫 油 程 度 还 有 地 下 油 水 分 布 相 对 分 散 等诸 多 问 题 , 此 外 也 会 增 加 相应 的挖 潜 难 度 。 二、 对 特 高含 水 油 田 的开 发 和 研 究

油 化 工
1 9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研究分析
马强 郭 选 马金 玉( 长庆 油 田 第三采 油厂 五里 湾 第一采 油作 业 区 7 1 7 5 0 7 )
摘要 : 近些年 , 随着 社 会 的 不 断 发 展 以及 工 农 业 经 济 生 产 的 需 要 , 人 们 对 石 油 等 能 源 的需 求 正 在 急 剧 增 加 , 这 就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 能 源 开采 业 的发 展 。本 文 通 过 结 合 在 特 高 的 含 水 阶 段 ,对 油 田进 行 开 发 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 题 与 现 状, 对如何做好解决这些问题 , 做好 该 阶段 的研 究 工 作 进 行 详 细 的 探 究 与 讨 论 。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1. 引言1.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量中水含量较高的阶段,通常是指油井产水量超过50%的阶段。

在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阶段,而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成为油田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

稳油控水是保证油田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油井产油量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油井产量,将导致油田整体产量下降,进而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

稳油控水可以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高含水期对油田产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可以延缓油田产量的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充分挖掘油藏潜力。

稳油控水还可以降低油田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可能引发油井失稳、油田漏油等安全问题,通过稳油控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安全隐患,保障油田生产安全。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高含水期带来的挑战,实现油田的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

1.2 油田高含水期的定义和特点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液中水含量大幅度增加,达到一定阶段的时间段。

在油田生产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油中水含量逐渐增加,导致油水比逐渐下降,特别是在油井长时间生产后,油井的产液中水含量逐渐增多,进入高含水期。

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油田产液中水含量明显增加,原液品位下降,导致采收率降低,产量逐渐减少;油藏渗透率下降,原油粘度增加,采油难度增大;油井产液中水含量不均匀分布,造成油井产量差异,影响整体采收效果;高含水期持续时间较长,对油田的整体开发与产量影响较大。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应的稳油控水技术,以保证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采。

2. 正文2.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 油层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在油田高含水期,油层的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变化,影响油水分离效果和采收率。

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

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

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几点认识随着油田的开发和开采,随着油井的开采,油田的含水率也随之上升。

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成为了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水力压裂效果差、水驱效率低、注水井增多等问题,如何在这些问题困扰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开发,是油田工程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一、了解特高含水期的特点油田特高含水期是指油层的含水量特别高,超过了一定的百分比,通常超过50%。

这个时候,油层中的水将会成为主要的流体,对于油层中的油来说,多为悬浮状态,并且水驱效果非常明显。

特高含水期对于油田的开采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开发人员通过调整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一挑战。

二、调整开发技术和方法在特高含水期,传统的采油方法往往效果不佳,需要根据油田情况,调整开发技术和方法。

首先要考虑的是水驱开采技术,通过增加注水井的方法,加大水驱力度,帮助油井的采油速度。

同时也可以考虑提高采油效率的方法,例如采用高效的水平井,增加压裂技术的使用,改善油层渗透性等手段来提高采油效率。

还可以考虑通过地质调查找到新的开发目标,以确保油田长期的可持续开采。

三、加强油田水管理在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水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注水井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注水井的运行稳定和有效。

需要做好水驱采油的管理,控制水驱比,控制有效油井的水驱效果,确保水驱过程的稳定和有效。

还需要加强对含水层的地质调查,找到更多的水源,以保证注水井的正常运转。

四、注重环境保护特高含水期的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注水和水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需要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处理。

受到水驱影响,地表和地下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加强人才培养在特高含水期的油田开发中,需要许多油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这就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针对特高含水期的开发问题,培养一批具备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油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油田的持续稳定开采。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面临着地质条件较差、开采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改善注水开发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地质勘探优化:进行地质勘探,准确了解油田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水体分布等信息。

通过对地质勘探结果的分析,找出不同地层、不同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以此来指导注水开发的设计和施工。

2.注水井的合理布置:根据油田的地质结构和水体分布情况,合理布置注水井的位置。

通过调整注水井的布置密度和间距,使得注水过程中的水浸范围最大化,以增加油井受水程度,提高注水效果。

3.注水参数的优化:包括注入水的水质、注入流量、注入压力等。

优化注入水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以避免垃圾注水对地层带来不良影响。

根据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含水层的特征,合理确定注入流量和注入压力,使其与地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相匹配,以提高注水的强度和效果。

4.注水井的防堵措施:在注水过程中,由于地层和井壁的渗透性差异,可能会导致注水井堵塞的问题。

采取合理的堵塞防治措施,如注入适量的防堵剂,定期进行井筒清洗等,以保持注水井的通透性,确保注水效果。

5.注水开发模式优化: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和含水层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水开发模式。

可以采用多井复合注水、水驱注入、地层改造等方式,以增加地层驱替效应,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中,地质勘探优化、注水井的合理布置、注水参数的优化、注水井的防堵措施和注水开发模式的优化等是关键的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有效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开发。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特征的几点认识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特征的几点认识

90 油粘度:15.2mPa.s
90 油粘度:46.78mPa.s
驱 60 油 效 率 , % 30
驱 60 油 效 率 , % 30
0
0.01
0.1
1
10
1 0 01 5 2 . 2 P V1 0 0 0
注入倍数,PV
10000
0 0.1
1
10
100 414PV 1000
注入倍数,PV
较低原油粘度:150PV左右,较高原油粘度:400PV左右。
驱 80

6.3%
效 70
率 % 60
0.031MPa/cm
0.016MPa/cm 0.01MPa/cm
Ka=217mD
50
=23.4%
0.005MPa/cm 40
Uo=25.2mPa.s
注入倍数
3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驱替压力梯度 M P a / cm
0.005 0.01 0.016 0.031
… 97.4 96.1
采出程度 %
58.1 50.1 57.3 45.9 50.6 47.2 47.5 48.8
… 48.8 47.8
平均空气 渗透率 10-3μm2 6900 2700 6500 2526 1810 2493 537
… 1980
地层原油 粘度 mPa.s 2.5 2.8 13.2 46.2 6.3 12.2 3.6
一、水驱油效率能超过70%
传统认识
矿场密闭取 心认识
水驱油效率一般低 于60%
矛 盾
水驱油效率可超过 70%
传统驱油效 率的认识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研究分析[摘要]:特高含水期油田开采程度、开发状况、开发规律较前一阶段发生了变化。

本文通过对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各方面以及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调研,能够认识到特高含水期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对提高油区特高含水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o346.2+3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95 -01
一、前言
随着油价的飘升,国内原油需求爆炸式增长,对原油的需求与油田公司生产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合理完善的油田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油田的采油速度、采收率、稳产期限、以及油田综合经济效益,很多油田总体上己进入特高含水(含水90%以上)开发阶段。

由于特高含水期是重要的开采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剩余可采储量将在这一阶段采出,因此,研究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油田开发阶段划分及开发特征
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一般可根据油田产量的变化或含水的变化
来划分油田开发阶段。

根据含水率或含水上升率变化一般划分为低含水期、中含水期、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四个开发阶段。

(1)含水≤20%(水油比0~0.25)为低含水采油期;
是注水见效、主力油层充分发挥作用、油田上产阶段,采取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使油井保持较长的低含水开采期。

(2)含水20%~60%(水油比0.25~1.5)为中含水采油期;
该阶段的特点是含水明显加快,液量上升幅度较大,地层中压力消耗与生产
压差增加,油水分布逐渐复杂化,自喷能力不断下降,产能受到愈来愈大的限制。

该阶段一般由基础井网进行开发,层间干扰现象十分突出。

(3)含水60%~90%(水油比1.5~9)为高含水采油期(其中含水60%~80%为高含水前期,含水80%~90%为高含水后期);
该阶段一般为快速提液阶段,随着液量的上升,含水快速上升,油水运动与
分布已变得复杂,剩余油比较分散,采油指数很低,耗水量急剧上升,开采难度加大。

因此必须细分开发层系,进行加密调整,及时掌握油藏油井产能和含水等变化规律,处理好有效排液与含水上升快之间的矛盾。

(4)含水>90%(水油比9~49)为特高含水采油期
2004 年底,胜利油区综合含水高达 90.3%,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采油期,其开采特征及开发规律均表现出与其他含水阶段不同的开发特点。

与中低含水开发阶段相比,特高含水油藏都具有采油速度低、剩余油更加分散、措施效果变差、井况恶化、开发经济效益下降等开发特征,进入特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快,水油比急剧增加,
吨油单位操作成本也随之呈直线上升,开发经济效益下降。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面临如下问题;油藏的采出程度高,可采储量少,储采失衡矛盾加剧;油藏水驱动用程度高,层间接替层沙,挖潜物质基础薄弱;液油比高,耗水量大,无效注采循环严重;主力油层大面积水淹,注入水运动受断层、沉积相带的沉积韵律和非均质控制,从而形成不同的注入水运动规律、水淹特征和扫油程度,使地下油水分布更加分散,挖潜难度增大;储层水淹程度高,仅依靠提液等常规手段难以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各类开发井间差异缩小,靠压裂、堵水等措施和注采系统调整等“结构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的技术政策不能完全适应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需要;平面非均质严重,开采不均衡;层间物性差异较大,层间矛盾比较突出,开发效果逐年变差。

三、特高含水油田开发的研究
从胜利油区油藏类型的分布来看,常规水驱特高含水开发油藏分布在中高渗透整装、中高渗透断块及低渗透三种油藏类型,从水驱特高含水开发单元的油藏分布来看,主要以中高渗透油藏为主,因此以中高渗透整装及断块油藏为对象开展研究分析。

液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原油越稠,油水粘度比越大,水驱油阻力越大,非活塞性越严重,即注入水的粘性指进越严重,因此原油粘度不同,液量变化规律不同,胜利油田中高渗透整装油藏及复杂断块油藏,以中粘度和高粘度油藏为主,属常规稠油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含水饱
和度不断增大,油相渗透率逐渐下降,水相渗透率逐渐上升,采水指数和采液指数不断增大,特别是高含水后期及特高含水期,采液指数增长更快,中高含水期,随着含水的上升,采液速度不断上升,特高含水期(含水一般在92%~94%),采液速度下降。

特高含水期液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产液结构调整,控制含水上升。

该阶段一般通过堵水调剖、卡封高含水层、关停转高含水井、拔电泵、换小液量泵等措施控制含水上升,调整产液结构。

2. 含水变化规律的研究
整装构造油藏及复杂断块油藏属于常规稠油中高渗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符合稠油油藏的一般规律,无水采油期短,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期以后,含水上升速度逐渐变缓,60%以上的可采储量要在高含水期采出,
3. 产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原油粘度不同,产量变化规律也不同,随着含水的上升,无因次采油指数下降。

中、高粘油藏,高含水期及特高含水期无因次采油指数下降幅度增大。

4、开井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1)单元开井率变化规律研究;
油藏投产初期,油井开井率比较高,一般可达到100%,但随着生产时间的延续,含水的不断升高,井况越来越差,关、停、转注井数逐渐增多,导致开井率不断降低。

(2)不同时间投产井开井率变化规律研究
老井开井率变化规律研究;油井所处的含水阶段不同,开采时间有可能不同,造成油井开井率不同,因此按含水级别分别研究其开井率的变化规律。

从不同含水级别老井开井率的变化来看,含水级别越高,开井率下降幅度越大;对于同一含水级别老井,随着含水的逐步升高,开井率逐步降低。

新井开井率变化规律研究;新区新井开井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开井率比老区新井开井率低,一年后开井率一般在 90%左右,两年后开井率在80%左右,五年后开井率基本稳定在70%左右。

四、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影响因素
(l)产油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产油量的因素分为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

地质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改变的或者说改变是微小的,主要有地质储量、剩余地质储量,剩余地质储量则为开发一段时间后地层中剩余油(气)的地质储量,而人为因素的变化范围却要宽得多,例如开采方式、井网、井距、注采强度、打调整(加密)井、人工措施(包括压裂、酸化、补孔调层,、改电泵、水力泵、大修等),每一项人为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油田油产量的变化。

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产油量递减加大。

虽然产油量递减与油田产液量的变化率、含水上升率、产液速度有关,但由于在此阶段油田的产液量基本保持稳定,所以产油量的递减只与含水上升率有关。

同时在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产油量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通过对产油量的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等价关系、因果关系和过程关系分析,定性确定
出的产油量的影响因素有:剩余地质储量、采油井总开井数、综合含水、投产新井开井数、老井措施有效井次、注水井开井数、注采比。

(2)产液量的影响因素
油田产液量取决于油田开井数、生产压差、采液指数和生产时率,同时也取决于油田各油层或各小层产液能力的大小,特高含水期油田的产液量基本保持稳定,存在临界产液量,即当产液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增液不增油的现象。

产液量的影响因素有:地质储量、采油井总开井数、综合含水、投产新井开井数、老井措施有效井次、注水井开井数、注采比。

四、结论
综上所述,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产液量和采液速度下降;含水上升幅度减缓;可采储量不断减小,特高含水期产液量产油量均有很多方面的影响,通过以上对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以后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