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2016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
《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2014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201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2014年下降至172万人,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2016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2015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
2016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2015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2016年整体考研人数。
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教育部发布关于2013年全国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

教育部发布关于2013年全国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一、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01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一、全国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概况1-1 全国研究生招生概况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
1978年,我国正式恢复研究生教育,并实行学位制度。
据统计,当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6.3万人,经过考试,录取10708人。
201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有151.1万人报考,教育部计划招收49.5万硕士生。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65.6万,连续三年年增超10万人。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硕士生招生规模已是1978年的近50倍,与1984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规模相当,约为1977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的2倍。
表1-1-1 1993-201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概况(单位/万人)图1-1-1 1993-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在校人数(单位/万人)图1-1-2 1993-2011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及在校人数(单位/万人)图1-1-3 1994-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报名人数增长率如表1-1-1和图1-1-1、1-1-2、1-1-3所示,从2002年起,伴随高校扩招等新的高教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一个大扩招时期。
199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一改以往10%左右的温和增长,跳升至27%,2000年更进一步,招生计划比1999年猛增40%,2001年仍继续保持了29%的增长比例,2002年—2004年间,连续保持了23%,33%,以及21%的较高速度。
直到2005年,招生计划的快速增长势头才开始回落,进入10%左右的稳定增长阶段。
伴随录取人数的快速增长,考研报名人数也快速增长,2008年以前,保持了近20%左右的速度增长,录取比例从1996-2001年间的20%左右上升到30%左右。
2008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滑。
经济因素是导致考研人数下降的因素之一。
2013年中央民族大学考研报录统计

2013年中央民族大学考研报录统计年份学院专业报录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2013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45 7 15.56%2013 教育学院(专业硕士)学科教学(体育) 3 1 33.33%2013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35 4 11.43%2013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6 3 11.54%2013 法学院(专业硕士)法律(非法学)165 48 29.09%2013 法学院法学理论17 3 17.65%2013 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60 9 15.00%2013 教育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教育15 3 20.00%2013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 3 27.27% 2013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12 4 33.33% 2013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学 6 5 83.33%2013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 2 5 250.00%2013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2 5 41.67%2013 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70 10 14.29%2013 藏学研究院☆藏学95 12 12.63%2013 管理学院(专业硕士)工商管理597 55 9.21%2013 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6 2 12.50%2013 管理学院社会保障26 2 7.69%2013 国际教育学院(专业硕士)汉语国际教育271 61 22.51%2013 管理学院☆民族政治学10 4 40.00%2013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中国哲学23 5 21.74%2013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46 5 10.87%2013 管理学院会计学21 3 14.29%2013 舞蹈学院(专业硕士)舞蹈30 6 20.00%2013 美术学院(专业硕士)美术23 18 78.26%2013 法学院☆民族法学7 2 28.57%2013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8 11 61.11%2013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11 5 45.45%2013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社会学8 4 50.00%2013 教育学院(专业硕士)学科教学(音乐) 9 5 55.56%2013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硕士)文物与博物馆23 31 134.78% 201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7 5 71.43%2013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87 9 10.34%2013 蒙古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6 2 12.50%2013 美术学院美术学38 8 21.05%2013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49 6 12.24%2013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23 834.78%2013 法学院国际法学7 3 42.86%2013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88 10 11.36%2013 音乐学院☆音乐学122 9 7.38%2013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9 4 44.44%2013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7 3 42.86%2013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 3 2 66.67%2013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民族生态学 4 5 125.00%2013 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3 3 13.04%2013 教育学院(专业硕士)教育管理9 12 133.33%2013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3 6 26.09%2013 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65 7 4.24%2013 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社会学 2 2 100.00%2013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 5 2 40.00%凯程考研: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具有悠久的考研辅导历史,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中国研究生历年招生人数一览(1978—2012)

中国研究生历年招生人数一览(1978—2012)2012年01月26日星期四下午9:292012年1月7日,全国165.6万考生参加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北京共有近12万名考生在雪中走进考场。
这是全国考研人数连续第三年增幅超过10万人。
今年考研大军达到165.6万,比2011年增加9.6%;其中专业学位报考人数达43.7万。
这是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第8年达到100万以上,也是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幅度增长。
其中,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生约为27万,为全国最多;北京地区考生则达到将近12万。
三年前,受经济危机、就业紧张等因素影响,考研成为很多学生的就业“避风港”。
今年就业形势虽相对乐观,但考研人数增幅仍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教育部近年开始对研究生教学进行改革,大力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
200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6.4万;2011年这一数字增至49.5万。
自2008年以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录比大体稳定在3:1左右。
多家教育机构预测,今年的考录比例也在3:1左右。
虽然考研大军越来越庞大,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酱油党”,他们大多数已经有了就业选择,更多将考研看作一种体验和尝试,并不看重结果得失。
也有一些“酱油党”将今年的考试看作一次练兵,寄望于来年。
这些考生往往“裸考”,并不作很多考前复习。
连续3年报考增幅超10万人分数线区划调整加剧竞争除了报考人数的大幅增长之外,今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区域划分调整也将使部分院校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简章,原来的全国复试分数线一、二、三区调整为两个区,原一、二区合并为一区,三区变为二区。
从2012年起国家将按照新的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
专家分析,招生区域调整后,会导致准备报考原二区学校的考生顿时失去低分优势,可能改报原一区的院校,一区中位于北京、上海的热门高校将越来越热,竞争更激烈。
从数据上看,今年有269555名考生报考北京的研究生招生单位,比2011年增加5800余人,同样创造了历史纪录,北京地区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继续加大。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目录一、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招生计划增长趋缓 (1)1研究生报名人数首呈下降趋势 (1)1.1国内研究生报名人数六年来首降 (1)1.2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首次下降 (3)2硕士、博士招生计划增长趋缓 (4)2.1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趋缓增幅约4% (4)2.2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放缓增幅约3% (4)3.1硕士学位授予人数逐年攀升 (5)3.2每年硕士学位授予人数远高于毕业人数 (6)3.3研究生占比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7)4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接近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0% (7)4.1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近5年年均增长近33% (7)4.2高校学术型硕士招生比例下降专业型硕士比例增长 (9)4.3专业硕士发展将会加速 (10)二、经管类专业热度不减文史类专业遇冷 (11)1高校各专业录取呈现两极分化 (11)2各地考生报考热门专业多集中在经济管理类 (14)三、研究生考试人群分析 (16)1考生报考热门地区 (16)2考生生源分布分析 (16)3考生原就读大学性质 (17)4报考研究生类型 (17)5考研辅导班选择调查 (18)6研究生报考热门高校 (18)7考生报考目的 (19)8影响学校及专业选择的因素 (20)附录考研政策变化对考生报考影响调查 (21)1研究生报考年龄取消40周岁限制 (21)22014年起研究生彻底取消公费 (21)一、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招生计划增长趋缓1研究生报名人数首呈下降趋势1.1国内研究生报名人数六年来首降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趋缓。
近20年内,考研报名人数继2008年首次下降之后,2014年出现第二次下降,报名人数为172万人,全国各地考研报名人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北京、河北、湖北分别下降7.6%、3.8%、1.24%。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多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不断增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除2008年因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报名人数下降外,考研人数年递增10-15万人。
自-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解析

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春节,我们有贴春联的民俗。
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家庭几代人贴过的春联有:(1)联产承包显威力,国富民强示繁荣ﻫ(2)新中国百废待兴,共和国前程似锦ﻫ(3)已把复兴编入梦,正将崛起织成春ﻫ(4)骏马奔腾迎奥运,五洲健儿谱新篇按照这些春联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ﻫ A. (2)(1)(3)(4)ﻫB.(1)(2)(4)(3)C. (1)(2)(3)(4)D.(2)(1)(4)(3)【解析】D,要把春联按时间排序,(1)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是1980年左右;(2)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时间是1949年;(3)指的是中国梦,时间是2013年;(4)指的是北京奥运会,时间是2008年,所以顺序是(2)(1)(4)(3),选D。
ﻫ2、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幸福满意度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立法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下行为不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是( )。
ﻫA.子女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分开居住B. 子女阻止老年人再婚C. 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老人ﻫD.子女干涉老年人处置个人财产ﻫ【解析】A,子女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分开居住并不犯法,法律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BCD均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特别是C“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老人”属于最新法的内容。
ﻫ3、上个世纪,我国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
当前,我国的“新四化”是指( )。
A.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ﻫ B.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C. 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农业现代化D.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ﻫ【解析】A,新四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教育部 历年研究生考试人数

教育部历年研究生考试人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部历年研究生考试人数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人们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们来看一下教育部历年研究生考试人数的变化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至今,每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都在不断增长。
2010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约150万人,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约300万人。
可以看出,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在过去十年间翻了一番之多。
造成研究生考试人数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许多企事业单位对于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更为青睐,因此很多人选择通过攻读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求职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有人认为,拥有研究生学历可以为自己的求职加分,因此很多人选择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高校扩招政策也为研究生考试人数的增加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了研究生学位的需求增加,因此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高校扩招政策为提高我国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尽管研究生考试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研究生考试人数的增长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追求数量的增长的我们也应该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生考试人数的增加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这也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考生的心理压力。
教育部历年研究生考试人数的增加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迅速推进和人们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增加。
我们也应该着重关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共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00字】第二篇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广大学子进修深造的首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1月目录一、院校计划持续增加考研热度猛增 (1)1.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放缓,年增幅仍近10% (2)2.影响考研最敏感的外部因素:学费和就业 (5)3.读研变身就业避风港 (6)二、宽进宽出使研究生学历持续贬值 (8)1.硕士数据分析 (8)2.博士数据分析 (10)3.研究生学位含金量下降已成共识 (12)三、工科专业遇冷社会学专业持续高温 (13)1.各专业近年招生数明显两极分化 (13)2.热门高校与热门专业分析 (15)3.管理类专业仍为最热门考研专业 (21)四、专业硕士发展迅速 (21)1.绝大多数考生对专硕有了解 (22)2.多数考生更喜欢报考专业硕士 (22)3.专业硕士给人感觉更好就业 (23)五、附录 (23)1.报考学校时是否会考虑学校所在地? (23)2.不考虑学校所在地的话,择校还考虑什么? (24)3.考研时,报考的专业是否和本科专业对口? (24)4.你会通过调剂读研吗? (25)5.如果要通过调剂读研,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26)6.如果连续考研失利怎么办? (26)7.你觉得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高吗? (27)8.研究生学历贬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8)9.是否了解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 (28)10.对专业型硕士有什么直观认识? (29)11.是否愿意报考专业硕士? (29)一、院校计划持续增加考研热度猛增2013年全国研究生报考热度持续升温,报名人数又创新高,约为176万人,较2012年的165.6万人增长了6.28%。
全国各地考研报名人数均有不同幅度增长,直辖市中,重庆考研热情高涨,报名人数增长19.2%。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约180万,是20年前的15倍多多年来,我国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几乎年年增加,仅2008年例外,当年的报名人数较上年减少了8.2万人。
2008年适逢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当年许多高校开始尝试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
在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和一次急速下跌之后,每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趋于平稳从最近几年的数据看,考研大军每年增加10~15万人,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周期中。
1.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放缓,年增幅仍近10%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
a)研究生招生规模35年增长近55倍1978年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当年录取10708人。
2012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约51.7万人,博士研究生录取约6.7万人,招生规模是35年前的近55倍。
图1-1-1硕士爆炸式增长从1999年开始,2009年后增长幅度开始缩小持续的招生规模扩大使得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位在读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统计数据,在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几乎是15年前的10倍。
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仅硕士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就会远超200万,今后几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幅度可能会趋缓。
图1-1-2据权威数据,2011年我国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人数已超134万我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入学在1978年,共18人。
1993年,录取博士研究生6200余人。
到2012年,我国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为6.7万,是20年前的10倍以上。
图1-1-3博士研究生人数1999年至2004年间增长迅猛,近几年录取计划相对平稳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扩大使在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在校研究生数量猛增,2000年之前,我国在读博士研究生数量不足5万,截至2011年,我国在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在校生人数已超24.8万。
图1-1-4截至2011年统计数据,在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是15年前的6倍以上我国研究生规模的大幅增加基本与本科扩招同步,始于1999年。
博士研究生录取规模在2005年前后得到控制,但硕士研究生的爆炸式增长趋势直到2009年才得到一定缓解,近几年招生计划增长也基本维持在每年5%左右。
b)近20年博士研究生规模增长幅度超过本科如果以1993年的招生规模为基准,20年后的今天,则本科招生规模为当时的7.44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当时的13.79倍、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当时的10.84倍。
如果从我国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开始比较,博士研究生因起点低,招生规模增长幅度远超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图1-1-5近20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远超博士和本科可以看出,从2004年起,由于高考生源急剧减少,本科生招生规模增加幅度有所减小。
虽然硕士研究生生源增长幅度趋缓,但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依然稳定增长,主要是受到了大力扶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影响,同时持续的考研热也给研究生规模增长带来了足够生源。
2.影响考研最敏感的外部因素:学费和就业a)研究生收费制度得到完善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需缴纳学费。
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
该政策的实施可能会给考研热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
其实从2008年开始,很多高校已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
b)就业问题带动考研热快速升温从1999年后,硕士研究生录取计划始终快速增长,但近年来考录比并未明显下降,基本维持在3。
换句话说,虽然招生计划继续增加,但考研仍然没变得太容易,考研热带来了庞大的竞争人群,拉低了考录比。
图1-2-11999年的研究生最难考,2010年考研较容易,主要是因为录取计划猛增2008年金融危机后,考研变成大学毕业生躲避就业危机的有效途径,2009年考研报名人数明显增加,且之后几年连续快速增长,2013年考研人数较2008年已增长了50%。
3.读研变身就业避风港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大多数考生并不是很关心所报专业是否对口,只要院校不太差,他们也不排斥通过调剂读研,部分考生甚至只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将考研作为不找工作的借口。
图1-3-1超过半数考生对专业对口不是很看重将就业作为考研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无可厚非,但从考生们的选择看,相当大比例考生带有盲从和考虑不周的问题。
图1-3-2就业预期已成为考研大军择校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有相当比例的“职业考研族”,就业形式对其考研选择影响不大,此类考生一般更倾向报考名校以及热门专业。
图1-3-3考生对考研失利的态度分歧较大,但选择“工作”相关的人群比例不小二、宽进宽出使研究生学历持续贬值1.硕士数据分析a)硕士学位年授予数接近十年前的7.5倍2009年,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为443431,约为1999年52246的7.5倍。
1999年是硕士研究生跳跃式发展元年,从2003年开始,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猛增35.35%,且当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首次超过10万,达120186人。
图2-1-1从2003年开始,中国硕士学位授予数呈爆发式增长。
本表未包含军事学硕士b)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达美国60%在2001年,硕士学位授予数与美国差距为6.28倍,到2009年,差距仅为1.48倍,这个差距在今后几年还会缩小。
仅从每年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数来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教育水平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图2-1-2美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的增幅远低于中国授予学位的增幅,单从数据上看,中国已成为全球教育大国b)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远大于毕业人数由于培养制度的原因,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每年都会高于毕业人数,从2004年开始,这两个数字的差距越来越大,仅2009年数据,硕士学位授予数就是毕业人数的1.3倍。
图2-1-3单证硕士的培养体系一定程度上对硕士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历届录取和毕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可能高达30%~50%。
仅从颁发学位数量并不能证明我国已是教育大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更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
图2-1-4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常年超过理论毕业人数2.博士数据分析a)博士学位年授予数接近十年前的5倍2009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为49698,几乎是1999年10160的5倍。
图2-2-1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数自1994年起明显增加,2008年后稳定在年增10%。
本表数据不包含军事学b)我国每年博士学位授予数达美国73.4%在2001年,博士学位授予数同美国相比差距为3.6倍,到2009年,差距仅为1.36倍。
自2008年开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增幅开始趋缓。
图2-2-2中国已成为全球博士培养大国3.研究生学位含金量下降已成共识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超过9成投票者认为研究生学位已贬值,仅20.2%的被调查者感觉问题还不至于太严重。
图2-3-1对研究生学历含金量持悲观态度的比例超过70%(数据2-4)另外,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宽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研究生贬值,同样有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将责任归咎到学校名气和教学风气不佳上。
图2-3-2绝大多数投票者认为“宽出”是研究生培养中最大的问题三、工科专业遇冷社会学专业持续高温1.各专业近年招生数明显两极分化根据教育部数据,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学科是工学,人数超16.5万,其次是管理学,人数接近7万,排名第三的是医学,人数超5.2万。
图3-1-1历史学和哲学是考研传统弱势学科仅从当年数据看,工科专业录取情况优于社会学科专业。
但综合多年数据分析,工科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录取人数正在快速下滑,但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专业热度持续高涨,这点从实际录取人数和居高不下的报录比能看出端倪。
图3-1-2管理学硕士录取人数同4年前相比增长62.71%管理学专业录取人数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走低,而2011年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是2010年的2.29倍,即使相比4年前也增长了62.71%。
图3-1-3教育学硕士录取人数同4年前相比增长85.36%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2010年有小幅下降,2011年较2010年增长82.5%,较4年前增长85.36%图3-1-4理学硕士录取人数同4年前相比仅增长13%,同两年录取人数持续减少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在2009年达到顶峰,录取4.3万余人,之后每年以近3%的速度递减,而同期全国硕士研究生总录取人数每年增加5%左右,剪刀差非常明显。
哲学专业是近年来唯一一个录取人数连年下降的研招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普通高校哲学专业录取3790人,这个数字比2007年下降了15.26%。
2.热门高校与热门专业分析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报名查询系统数据,2012年,知名研招院校中,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关注度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