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4 和( )相乘得 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 38—39 页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 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 5 个,卷尺若干,CAI 课件。 教学过程():
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除法的验算(B)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6~47 页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二的 1~4 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新旧
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具、学具准备: 复习用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填空。
2×5=
3×3=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 12 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 12÷3。 呈现例 1 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 个桃,每只小猴分 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 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 1 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显化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 12÷4 的商,想 4 和几相乘得 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 是 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 1 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五的第 2 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 3 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 1 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 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 和除数相同时,商是 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 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12÷4=3
倍的认识
点击浏览该文件
(1)除法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例 1,练习五的第 1~3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 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 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2.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 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 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3.初步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 1 题。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4.小组合作,学习例 7。出示例 7: 2463÷5=(1)小组合 作,计算例 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 情况。2469÷5=943……4(3)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4)汇报有余 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5)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 余数。5.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验算的过程。三、练习 与质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 2 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算算对不对。多媒体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买了一些东西,爸爸让小明算出每样东西的单价,请你帮小明检查一下他 算的对不对? 6 把椅子共 1080 元,一把椅子 170 元。3 个电扇共 453 元, 一个电扇 153 元。……四、 看书质疑,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 3、4 题。板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 1 厘米大约有多长?1 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二、活动 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 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 ① 猜猜同桌的身高。 ② 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③ 介绍测量工具。 ④ 生介绍测量方法并示范。 ⑤ 分组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数据。 ⑥ 完成统计表并观察,从中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⑦ 讨论:我发现自己长高了。(课题)知道某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哪个高度的人数最 多。 3、自由测量 ① 启发:你还想测量什么? ② 生自由发言。 ③ 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 ④ 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 ⑤ 汇报测量结果。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例 1 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 3 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 12 个○卡片。
【教学过程】
Biblioteka Baidu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过了一个春节不知大家忘了没有?老师来考考大家,
有没有胆应战?
再量了。”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协调问题。 【课堂实录】在这次活动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测量,一些学生结果不同。于是教师请
学生们说说是怎么协调解决的。学生说他们一开始争论得很厉害,后来看哪种结果同意的人 多,就写哪种。
教师认同这种协调方法,同时指出:“由于每个同学的尺子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尺 子每小格长一点,有的尺子每小格短一点;而且有的人拉得紧一些,有的人拉得松一些,所 以量出来的结果可能有点不一样。如果不知道哪种结果更准确,可以在结果前面写上‘大约’ 两个字。”
人合作。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合作,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乃至适应未来高度合作化 社会的重要一步。
在此,笔者以数学实践活动课“我学会测量了”中的两次小组活动为例,谈谈对于培养 学生的合作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本课改编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试用修订 本)的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课堂实录】第一次小组活动是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和黑板长度。学生按每组 6~ 7 人,分成 8 组。3 个组测量门的宽度、3 个组测量窗户的宽度,2 个组测量黑板的长度,并 且记录测量结果,布置完任务后,学生都十分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希望马上开始动手。 教师提出: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一番后,汇报了计划。有的组让每个人都量,于是他们讨论了顺 序,即谁先量,谁后量;有的组指定了两三个学生,由他们专门负责测量和记录。 在随后的测量活动中,有的组行动有序,速度较快;有的组,几个学生争抢着做记录、 做测量,出现了混乱;有的组,个别学生显得离群;有的组为测量结果不同发生了争执。 测量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立刻说了起来,情绪很激动。 学生首先反映出来的是组织问题,这可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 【课堂实录】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有的同学老是抢,搞得很乱。”学生们纷纷附和。 教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 有的学生说:每个组应该量之前就商量好谁先谁后。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大家应该按我们说好的做,不能抢。这样才能量得快。 有的学生说:对,越抢越慢,应该排队,按顺序来做。 还有的学生说:不能插队(加塞),组长应该管管那些插队的人。 通过这些话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已经感觉到秩序的重要性和人人遵守秩序的必要性, 并且开始自发地寻求管理。这正是开展活动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 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单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能完成的,而是更多地需要在 实际活动中自然地进行,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甚至是碰撞中得到锻炼。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分工问题。 【课堂实录】教师主动问一个在活动中显得离群的学生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老站在旁 边不动。 他说:我想量,可是组长不让我量。总是让××和×××量,别人都量不到。 他的组长解释道:他量得很慢,所以我就让量得快的同学量。不然我们组就会很慢。 教师问其他学生: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分歧很大。 有的学生说:”应该让每个人都量,一人量一次。这样才公平。”这句话在很多学生中 激起了共鸣,他们大多是没有被指定做测量记录的学生。 也有的学生支持组长的意见:“要是每个人都量,时间就不够了。”这个观点也得到了 部分学生的认同,不过人数相对较少。 还有的学生想了折中的办法:“没量到的人可以下课量。” 学生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但即使是在成年人的世界 里,公平和效率往往也是一对矛盾。在此时,一个理智的教师不应该绝对地支持某一方,而 反对另一方。 【课堂实录】经过短暂的思考,我对学生说:“我们搞测量不是为了争速度第一,而 是为了让大家都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本领。所以,只要时间足够,就应该让每个人都量。量 得慢的同学,大家可以帮助他,使他能快一点。当然,如果实在是没时间了,那就只好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 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 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 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新数学课程的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合作交 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的活动会增多,学生也会更多地通过与他人的合 作和交往来进行学习。而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怎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我们的学生不 缺乏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但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使他们自幼就不善于与同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