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 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陶渊明爱菊,寄寓了 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 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 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 归自然的志趣。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 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 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 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 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 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 然的怀抱呢?
山 气 日 夕 佳 飞 鸟 相 与 还 悠 然 见 南 山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字音词义
lú jìng xuān lí yōu xiāng
关于本诗:
•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 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 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 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 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 舍,什么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 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 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就 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 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
古 今 隐 (逸 选诗 自 陶 人 钟 之 渊 嵘 宗 《 明 诗也 品。



陶渊明(365-427),
一名( 潜 ),字( 元亮 ),自号 东晋)时期著 ( 五柳先生 )。是( 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 农村生活的情景。有《 陶渊明集 》。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名 片 · 陶 渊 明
“嗜酒”; “著文章”。 爱好: “好读书”;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 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 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 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 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 悠闲自得的心境。
(宋· 周敦颐)
理想追求: 世外桃源 代表诗作:田园诗;饮酒诗;咏怀诗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 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 3、四十一到六十三岁隐居躬耕时期。41岁辞彭泽令 以后再没做官,死时63岁。 •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在这些 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 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 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朴 实自然,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 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东 篱
悠 然
相 与
结庐: 建造房舍。 结: 人境: 尔:
建造。 庐: 简陋的房屋。
人居住的地方。 如此。 傍晚。 相伴。
日夕:
相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 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 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 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 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 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 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 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 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 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 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 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 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 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研习第二层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 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 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 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 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 人生哲理?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 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 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 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