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和师爱的典型案例我们的启示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防止轻生1 .防止学业受挫而轻生东莞市石排中学初三年级一位优秀女生担心升学考试没考好,便投河自尽,一周后,考试成绩出来了,名列全校第四。
初中生自杀,小学生也会自杀;考试没考好自杀,作业没做完也自杀;上学迟到没进教室却走上黄泉路;竞赛得了第二名不知第二天怎么过等等。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学习看得重一些也是应该的,但是一旦重过了头,就会出事了。
中小学校不能不正视这一问题。
2 .防止名誉受损而轻生江苏金坛县登冠中学一中学生晚上看电视太晚被母亲责怪了几句,竟然服农药自杀身亡。
类似的事很多,和同学吵架,骂不过别人感到没面子一死了之;听人背后说自己如何如何,为了表明自己没哪回事,“以死明志”等等。
中小学生自尊心很强,对自己的名声非常看重,这不是坏事,但是过头了,也就出问题了。
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名誉受损确实需要讨回公道,而且有很多渠道可以帮助我们挽回名誉损失,没有必要为此搭上自己宝贵的生命。
3 .防止早恋失败而轻生黑龙江省七台河某中学一高二学生追求本校一女生不成而跳楼自杀殉情17 岁的学生。
他生前曾问过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一句话:“如果我跳楼,你会为我而流泪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中小学校要依法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性行为教育,让中小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带来的“难关”,健康地成长。
师爱——驱动搁浅的小舟

师爱——驱动“搁浅的小舟单位:高星小学作者:杨艳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真正的教育者就是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
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
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
我认为这种关心,其实也就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那只“搁浅的小舟”也就是令老师们最头疼最操心的后进生。
千方百计地转化后进生,言小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言大则改变他的一生。
所以教师要想让这只搁浅的小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就必须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后进生,这样你就会得到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曾说过“仁爱产生仁爱”这样的效果!师爱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以诲人不倦的精神,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引导并帮助后进生不断地取得进步!首先,教师要给后进生一个适当的位置。
据了解,后进生一般往往会坐在教室的“死角”。
那里,对于不负责的老师来说,则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对于后进生来说,则如鱼得水。
在那里,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的目光是“扫射”不到那个“黑暗”的角落的。
当我第一次以同等的身份和他们促膝谈心时,才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聪明,不爱学习。
只是经常在“黑暗”的角落里,心灵没有得到应有的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
所以他们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去“做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
因此,不要把后进生都推往教室的“死角”不予理睬,而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位置。
在排位置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借鉴“田忌赛马”的方法。
其次,教师应该使后进生摆脱自卑心理,地自信心。
怎样才能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呢?这是教育界专家学者们深思的课题。
我认为可分三步走:1、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后进生,有的放矢。
“裁衣先量体,三思而后行”转化后进生也不例外。
只有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找出“病因”方可对“症”下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完整获奖版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
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师爱的基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尊重学生人格是施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的爱的基本途径。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以及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判断。
不过爱也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发现学生有缺点,应及时批评指出,并给予其改正的方法以及机会。
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及时纠正,不能迁就。
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如果在教师的眼睛里学生只是什么容器,可以把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灌输的话,那么,这不但不会促进他们对学生的关爱,相反,把从事教育之前仅有的平常人的对儿童的喜爱的情感也抵消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
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
生活在纯真的孩子们中间,让我感受到了真爱的无价,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
我深深体会到爱学生那是超越了亲人和朋友的人间真爱!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倡教师要甘于平淡,无私奉献。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的是在师生关系中抵制商品交换的原则。
鼓励教师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摘要: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
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
本文从教师热爱学生不但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条件和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等几方面实行了相对应的阐述。
充分说明了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关键词:热爱学生、基础、条件、实践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
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个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
千百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一般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但说明教育人道化的情况如何,而且深刻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
(一)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实行的中介,没有师生间各种形式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教育活动就难以持久展开下去。
历史上有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布贝尔曾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
”这说明师生间没有一定的关系,也就不会有什么教育。
任何教育结果,都是伴随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
有人曾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和他的同事李皮特等人关于领导方式的实验研究结果,把师生关系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他们认为在专制型的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往往总是处于紧张之中,害怕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学习中的行为总是被动的,学习热情不大。
在放任型的关系中,学生虽没有随时受到惩罚的紧张和焦虑,但因没有明确的必要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学习行为常常受个人的兴趣、爱好所支配,学习效果不是太好。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1这学期,我拿到了一本苏联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
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一导一人。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一浪一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科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一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解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一性一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翻开书来,刚看第一章,我就被吸引住了。
第一章讲的是“课堂上的生活”。
其实这个说法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类似。
书中有人认为像是在作文里描写儿童观察到的东西就是联系生活,或学语文时举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联系生活。
教师读书心得2000字

教师读书心得2000字《和教师的谈话》2000字读书笔记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记得当老师的第一天爸爸对我说:“教师是全天下最崇高的职业,你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用心去做,一定要对得起这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从那时起我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把所有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学生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疑问。
于是我一直在工作中探索,不断请教,总是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方向,就在这时候,《和教师的谈话》——它是一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亲身向教师们“现身说法”的名著。
赞科夫在这本书中把自己那深邃的理论体系浅显易懂地介绍了一线教师,涉及“课堂上的生活”、“教师和儿童”、“学习的诱因”等11个章目的框架设计,很清晰地展现了赞科夫理论体系的全貌和要点。
因为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使我很自然的联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读后使我豁然开朗。
它使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师德的核心源自于“师爱”。
一.爱学生,就是要深入地了解他们。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他们的梦想,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通过多途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找到他坏习惯的成因,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
而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
“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
我们班有个学生行为习惯懒散,上课总爱打瞌睡,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后来经过和家长联系,和学生谈话,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也常年不在身边,自小跟随爷爷生活,加上自己有狐臭,常受同学排挤,因此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
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便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他爷爷的爱感化他,告知他要自强自立,懂得用行动去感恩。
教育教学故事——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通过师德教育活动深入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并非来源于血缘关系,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
2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教师自己都始料不及的。
用真爱去感染学生

用真爱去感染学生
张艳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你的学生。
”一名教师只有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才会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义务,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哪怕只有简单的一句,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懂得去欣赏自己的学生也就等于没有师爱。
其实,面对现在的每个孩子,他们身上具备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就算是一个看起来木呐的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教师的使命就是善于扑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发挥潜能。
记得我班有个男孩,刚刚从外地转学过来,第一眼看到他觉得很帅气,接触了几天,没想到他的学习习惯很差,课上老是做小动作,注意力有时根本不在课堂上,课堂作业拖拖拉拉,字迹潦草马虎,回家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让他做就愣在那耗着,表现的有点倔强。
和他谈心时,他说:要做的,要认真学习的,可是回头还是老样子。
这可怎么办?
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多花点时间关注他,上课时多提问,在课余时间经常辅导,还为他在班里找了一位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加强和他家长之间的沟通,只要发现有点进步了就及时的鼓励。
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他,主动了解他的一些想法,久而久之,我发现上课能看到他的高举的小手了,作业也开始做了,我还看到他写自己的一篇作文,其中写到我不爱写字,这样不好,我以后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看到他思想的改变,我真是打心底为他高
兴!于是我也给他信心表示我相信他一定能做到的,真的他做到了。
以真爱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因被爱而学会去爱。
通过关注的细节,让他们在潜移黩化中感受爱、发现爱、并学会去爱。
我还相信:爱是一种力量。
当你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人后,自己也越发地强大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和师爱的典型案例我们的启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在我国古代也有“爱施者,仁之端也”。
事实上也是如此。
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不就在于他对学生实施“仁爱”吗?陶行知先生能成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不就在于他对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吗?爱,是一种情感。
一个人的情感是一个人的需要满足与不满足的一个集中的反映。
如果满足,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反之,则是一种否定的情感。
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理解教师对他的爱,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和所有的教师一样,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学生健康和发展、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以至于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我想,我们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
有这种爱,才能够贯彻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才能够实施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我们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师德的魅力从哪里来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
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3. 对待学生“问题”的教师行为艺术
(1)对学生的教育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并不等于包庇和迁就。
学生毕竟还小,自控能力差,如果他的言行违反了纪律,影响了他人,你就应该让学生从你的表情中明白对错。
(2)每当我们班的学生去参加比赛或者获得奖项时,我总是充满笑意地高举奖状,郑重其事地把奖状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然后转过身来,笑眯眯地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说:“我为你们的努力感到高兴,我为你们能取得如此的好成绩而感到自豪,相信我们的班级在以后的各种比赛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的笑容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欣赏,同时,也是在弘扬一种正气,是在十分鲜明地向学生表示自己欣赏的态度,这些只靠语言是不能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