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历史课堂导学案设计第四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温馨寄语: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学习目标】:1、知道,记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能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现代的外交成就。
3、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自主学习案【复习反馈】【自学时段,欣赏视频,你空我补】(6分钟)(10分)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知识点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1955年,众多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2、中国代表团团长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初测阶段,大显身手,师问生答】(6分钟)(10分)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提示信息,化整为零: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3、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知识拓展,质疑提问,智者回答】(4分钟)(10分)请将你的学习本节中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学生不说的话老师问学生。
1、为什么总是周恩来对外交往,出访或参加会议?2、你还记得周总理的那些事?3、你如何评价周恩来?4、你认为中国的外交靠的是什么?合作探究案【总结知识,凝聚智慧,展示自我】(5分钟)(10分)请写出你们小组成员快速探讨编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线索,最好使用你自己喜欢图案和形式,能够体现本课的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16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
说学情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的第二块内容。
学生在研究15课中国的国防建设后,自然清楚本课所学是外交内容。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以及美国霸权主义认识有限,所以教学过程教与学中存在一定困难。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通过研究万隆会议上XXX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4)了解XXX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说史,使学心理解我国为何实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为何提出”求同存异“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阐发历史题目的能力。
(2)通过引用史料,使学生学会或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去理解“宁静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目标提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研究,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XXX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从而滋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2)通过研究,认识我国提出的宁静共处五项原则发生的广泛的经济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
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分歧和XXX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阐发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1972年2月 23日,北京,尼克 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 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 但沉着坚定。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3-1955)
参加日内瓦国际 会议(195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955)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 互 相 相 尊 尊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领 权 土 完 整
互 不 侵 犯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和 平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 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会议特征 的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ຫໍສະໝຸດ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克什米尔公主 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 间的主要问题。 有权威的。 ——尼赫鲁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素材 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
3、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问题。
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初中历史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教学难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材料一:一幅反映旧中国外交形象的漫画(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清朝官员,苍老的脸上布满伤痕,因为痛苦而长大着嘴巴,手里抱着一大堆不平等条约,也许因为不堪重负,也许是被周围的强盗强行摁着,他只得匍匐着身子、撅着屁股,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
而周围那群强盗有的举着鞭子,有的举着刀枪,似乎在威逼这个可怜的清朝官员在条约上签字画押。
不远处还有几个强盗正迫不及待的赶过来。
这就是旧中国外交的形象,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材料二: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 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设问:新中国的外交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2.向其他学生简介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包括召开的时间和过程、会议特点),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3.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4.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说出周恩来赢得人民尊重的主要原因后,能说出赢得人民尊重的条件和做法。
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步入近代。
近代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本课的学习。
(板书-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授新课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生: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严峻形势)师: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师: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导下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下面从两个时期来讲述一是20世纪四十年代,二是20世纪五十年代。
首先看20世纪四十年代的外交成就师: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承认并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五.教学准备: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胜区二中八年级历史(下)“自主互动式学案”
第 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万隆会议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求同存异”的方针。
2.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
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奉行 的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 等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 __ __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 ____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
判,____ 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5.万隆会议的召开
①时间:_______年
②地点:在____________的_ ___
③会议的性质: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隆会议的议题有哪些?
⑤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作用?
⑥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万隆精神”指什么?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2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
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
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这段话,你能说出“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吗?
【巩固训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
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东胜区二中八年级历史(下)“自主互动式学案”
2.新中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外交活动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倡导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③②④ D..①③④
3.关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D.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4.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于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2月18日在华盛顿会见
了达赖。这严重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原则(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利
5.在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
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6.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
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产生了什
么影响?
(2)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倡导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5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准则
还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