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陶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名陶,各自魅力何在?

中国四大名陶,各自魅力何在?

中国四大名陶,各自魅力何在?四大名陶的来历: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四川荣昌陶器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四大名陶各自都有哪些魅力?宜兴紫砂,壶魂菁华魅力一:造型的精妙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自明清两代发展至今,由于其特殊的泥料特性以及成型方法,紫砂壶创造出了上千种的壶形,而最有名的莫过于曼声十八式。

宜兴紫砂艺人对于壶型格外的重视,对于壶身细节的把控十分的苛刻。

魅力二:胎质宜兴紫砂壶的泥料目数低,经过烧制后,不进行打磨,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

建水紫陶,儒雅贵气魅力一:文人书画、阴刻阳填建水虽为边陲之地,但自古都是文献名邦。

建水紫陶受文人影响颇深,诗书画印装饰于陶坯之上,有以其独步天下的阴刻阳填工艺,使装饰画面永久镶嵌,为紫陶增添了儒雅之气。

魅力二:无釉磨光建水紫陶因为其泥料细腻的特性,烧制完成后可进行打磨,打磨步骤分为去火皮、擦丝、抛光三步。

打磨后最终可呈现磨砂、哑光、润光、亮光等效果。

器表光洁透亮,仿佛施了釉面一般,故称之为无釉磨光。

钦州坭兴陶,精工浮雕魅力一:雕刻艺术钦州陶泥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再器皿坯体上雕刻出诗纹、绘画和图形。

而雕刻技艺主要有浮雕和线刻。

其精雕细刻之工,让人叹为观止。

魅力二:窑变艺术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

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其坯体烧制窑温达到临界点时,会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诸多色泽,一件在手绝无雷同。

荣昌安陶,悠远神韵魅力一:色釉装饰除去日用粗陶外,荣昌细陶最有特色和技术含量的便是“釉子货”。

釉子货系以各种色釉装饰烧成。

传统色釉有朱砂釉、西绿釉、红丹釉、乳白釉等。

釉面经久耐用,光泽好,具有浓厚地方色泽。

漫谈陶文化——从中国四大名陶说起

漫谈陶文化——从中国四大名陶说起
钦 州 坭 兴 陶 起 于 何 时 , 《钦 州 县 志 》有 载 : “民 九 年 (公 元 1921年 )城 东 七 十 里 平 心 村 农 于 【J1麓 发 现 逍 遥 大 冢 , 内 藏 宁 道 务 陶 碑 一 方 , 为 高 四 尺 徐 之 巨 制 ,旁 有 陶 壶 一 个 ,此 碑 刻 有 唐 开 元 二 十 年 (公 元 733年 )字 样 。 迄 今 民 三 十 四 年 , 已 有 一 千 二 百 一 十 四 年 。 ” 公 元 1940年 ,醴 江 处 士 林 绳 武 ,对 宁道 务 碑进 行 了 考 证 :此 志 民纪 九年 出 土 ,始 发 现 为 陶 刻 , 既 而 汇 集 块 片 ,合 读 首 尾 , 始 知 为 唐 刻 , 目.知 为 宁 越 邪 (现 钦 州 市 )第
漫谈 陶文化
一 一 从 中 国 四大 名 陶 说 起
黄 盈
中 国 有 四 大 名 陶 。 广 西 钦 州I坭 兴 陶 、江 苏 宜 兴 紫 砂 陶 、 云 南 建 水 紫 陶 、重 庆 荣 昌 陶 :
宜 兴 紫 砂 陶 ,起 源 于 春 秋 时 代 的 越 国 , 已 有 2400多 年 的 历 史 。 紫 砂 泥 原 料 , 主 要 分 为 紫 泥 、 绿 泥 、 红 泥 三 种 , 俗 称 “富 贵 土 ” 。 紫 砂 陶 的 文 化 特 点是 存 陶器 上 刻 画具 有 诗情 画 意 的纹 饰和 诗 文 ,有 “字 随 壶 传 、壶 随 字 贵 ” 之 说 。
建 水 紫 陶 ,产 生 于 清 代 , 始 于 道 光 年 间 ,是 存 明 代粗 陶 生产 昌 盛 的基 础 上发 展 起来 的 ,存建 水 陶 瓷 发 展 史 上 , 曾 有 “宋 有 青 瓷 、 元 有 青 花 、 明 有 粗 陶 、 清 有 紫 陶 ” 之 说 。 建 水 紫 陶 以 当地 的 红 、 黄 、 紫 、 青 、 白 色 土 配 制 。 采 用 “阴 刻 阳 填 ” 、无 釉 磨 光 工 艺 ,制 成 的 陶 器 敲 击 声 铿 锵 有 力 。

中国四大名陶4

中国四大名陶4

中国四大名陶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紫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县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朱砂泥)三种,俗称“富贵土”。

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 6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此书将紫砂壶的产生,归 为金沙寺僧所创。

明代初创时期:供春、时大斌(时鹏、李仲芳、徐友泉) 6清前期:陈鸣远、惠孟臣、(邵玉亭、王南林) 6清中后期:邵大亨(惠逸公、邵友亭、杨彭年) 6清末民国:黄玉麟(俞国良、程寿珍)6紫砂壶原料:范蠡,就 '。

数来 那还是明 紫砂壶 是那位]已有二二 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 供春,陈曼生等。

近代:顾景洲、朱可心、裴石民(两徐、蒋蓉)6难得传统款式分为四大类:圆形器、方形器、(这两种也可以叫光货),筋纹器、花色器(俗称花货)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代刺史宁 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早记录。

咸丰年间(1851-1862年),钦州本地人胡老六用钦江细腻紫泥 制作烟斗和坭偶。

开创了钦州坭兴陶产业的新纪元,堪称坭 兴陶近代鼻祖。

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钦州从事坭兴的工艺人家聚集曼生式够于城区的鱼寮横街,开设商店经营坭兴陶,形成了一条坭兴巷(即烟斗街)。

民国初至1937年,有商人陆续在广州、香港、澳门、越南及6南洋开设商店经营钦州坭兴陶。

广西钦州龙兴陶坭兴陶茶壶,简称坭兴壶。

坭兴陶土中陶土中富含铁、锌、钙、锶等对人体有益的金属元素。

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十大名陶器中国历史据中华世纪坛青铜道甬垂刻记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国9000年前开始契刻文字符号,种稻养殖,烧制陶器,制造石器、乐器等等。

由此,中国文明追朔为八千年左右。

中国文化历史陶器根据文物考证和传承的广泛性,目前大致可分为:河南贾湖陶、甘肃彩陶、山东龙山黑陶、浙江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坭兴陶、四川(重庆)荣昌陶、广东石湾陶、贵州牙舟陶、安徽界首彩陶等十种类陶器。

1、河南贾湖陶: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窑穴370座,陶窑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陶豆、陶觚。

其中盛酒陶器,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9 0 0 0年。

舞阳贾湖红陶、舞阳大岗彩陶、舞阳阿岗寺亮黑蛋壳陶、舞阳善德灰陶等。

舞阳境内贾湖周边同时代陶瓷科学界统称“贾湖陶瓷”。

贾湖陶瓷又称“贾湖陶器”和“贾湖彩陶”,河南省舞阳县独特的工艺品。

贾湖陶瓷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即沙颍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

据《恒盛义》陶艺制作工艺介绍:黄胶泥又有大、小胶泥之分,沙颍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河水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

明清时期,贾湖陶瓷吸收了当地比较盛行的砖雕、石雕艺术风格,出现了浮雕、镂空、剔刻工艺,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在民国期间,贾湖彩陶在继承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附近宝丰紫陶、临汝汝瓷、禹州钧瓷的影响,采用内挂釉、外挂釉,部分挂釉的技艺,是贾湖陶艺更加丰富多彩。

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题材的山水、花鸟、人物中国画场景,浮雕、镂空、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细腻完美。

2、甘肃彩陶:甘肃是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彩陶文化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

甘肃彩陶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也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浅谈中国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艺术语言

浅谈中国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艺术语言

浅谈中国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艺术语言我国古代陶瓷技艺十分发达,据考古证明,宜兴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自主生产大批、多量陶器。

商周时期曾经烧制过几何印纹硬质陶和原始瓷,进而推动瓷器生产工艺的有序传承和发展。

汉代时期的荣昌运用地区发展特色,生产出陶俑和陶灯,而钦州陶碑是在唐朝时期烧制而成,元代时期建水生产和制作青花瓷。

我国陶器工艺的改进与发展在明清时期,各地的能工巧匠结合陶瓷制作土壤性能,对制作工艺进行装饰设计,且具有许多成就,窑火在当今时期也在绵延不断的发展。

中国四大名陶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继承和创新古老雕刻装饰,突出工艺和艺术价值。

目前,需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艺术语言,推动名陶雕刻工艺的延续发展。

一、中国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形成原因中国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形成原因与历史沿革有关。

中国四大名陶雕刻装饰在发展中,经过长期漫长的雕刻装饰过程,在此过程中,吸取了中国传统诗文、书籍、名画、印艺术等。

结合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形成具有四大名陶各自特点的雕刻装饰艺术特征。

比如,玉雕、石刻、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与陶雕刻装饰应用息息相关。

四大名陶雕刻装饰形成的艺术中,又将地区地貌建筑、民族习俗、图案图腾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巧妙绝伦、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特征,让四大名陶雕刻装饰具有鲜明的制陶风格。

中国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人文因素和文化之间的融合。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较多,其地区名陶雕刻装饰是结合地区发展特点、文化背景而形成的。

同时,不同地区的中华民族文化各不相同,四大名陶根据各自地区发展特点,结合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格,为四大名陶雕刻装饰的形成积累丰厚人文资源、文化资源等。

在雕刻装饰中运用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推动其艺术的有效创作。

在西南地区发展中,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植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西南地区形成以中原儒家文化为主的,和外来文化之间融合发展的巴蜀文化。

地区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而构成雕刻装饰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中国四大名陶各有何特色

中国四大名陶各有何特色

中国四大名陶各有何特色1.宜兴紫砂陶——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

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

2.坭兴陶——钦州坭兴陶,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坭兴陶经窑变,素有“窑宝”之称。

经打磨后表面会呈现出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色泽繁多,主要为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等,若隐若现,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3.云南建水紫陶——云南建水紫陶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

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这一特殊工艺,制成的陶器敲击声铿锵有力,被称赞为"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这个工艺是建水紫陶有别于其他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4.重庆荣昌陶——荣昌陶产于重庆,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荣昌陶器种类繁多,主要以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的生产为主。

荣昌陶器采用的泥土细腻,粘性可塑性极强,烧制性能好,因此,制成的陶器不仅釉质光润,而且还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享有“泥精”的美称。

扩展资料紫砂陶——用紫砂泥、红泥或绿泥等制成的质地较坚硬的陶制品。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

全世界皆有产陶土的地方,但是没有紫砂,因为此陶非彼陶。

可以说紫砂是陶土的一个种类,只有在宜兴才有的。

为什么称这里的陶土为“紫砂”呢?那是因为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器,无论是黄、红、棕、黑、绿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隐含着若有似无的紫光,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

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四大名陶建水紫陶

四大名陶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驰名中外,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紫陶是用碗窑村红、黄、青、紫、白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用以制成器皿坯胎烧制而成。

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陶器烧成后用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使之质地细腻,光亮如镜,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

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之说。

建水紫陶以其独具的风格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喜爱的珍品。

究其原因,除了制作精美、造型新颖之外,最主要的是将传统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紫陶身上,使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成为一种典雅的艺术品,登上了艺术大雅之堂。

其他各地名陶,多从造型和品种上下功夫,至于把书画搬上陶器,似乎建水紫陶独出。

众所周知,在紫陶上写字绘画,不像在宣纸和瓷器上那样方便,用颜色或墨直接书写绘画即可装裱,它必须用墨或颜色写在陶坯上,再用刻刀刻,然后以白色陶土或红、黄、蓝等色泥填满晾干后入窑烧制,出窑后再磨光。

其经过多次打磨,可以达到光彩照人的程度。

如书画、雕刻、烧制、磨工均佳,则产品呈紫地镶白或黑地镶白的图文,明快爽朗,典雅秀丽。

名家书画,经制陶艺人的雕刻,呈观自然班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给人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为其他名陶所不及,和传统的字画及江西景德镇瓷器相比,别具魅力。

建水紫陶正是由于书画名家的参与才能得以驰誉中外。

从清末到现代,无数的书画名家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兴旺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王定一的烂简书,就是摹仿断简残篇,以真草隶篆行书于其上,更显得古朴雅致。

其他如刘光烈的板桥体书,王式稷的金文,王克敏、王孝全的花卉翎毛,王宪斌的竹子,王垂书的草书,肖茂园的山水,沈河清的鱼虾,马吉生的菊花,向逢春的山水、人物、梅兰竹菊和各种字体及李贯夫的楷书等。

中国四大名陶12页

中国四大名陶12页

日记[2009年01月07日] 中国四大名陶(2009-01-07 09:28:01)标签:宜兴紫砂陶、建水陶、安陶、钦州坭兴陶杂谈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刻中国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坭兴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江苏宜兴陶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

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

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

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

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

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

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 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2、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3、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4、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

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早在1962和1930年宜兴紫砂就分别在美国费城和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得金、银质奖,而今,宜兴紫砂世界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迭出,成绩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记[2009年01月07日] 中国四大名陶(2009-01-07 09:28:01)标签:宜兴紫砂陶、建水陶、安陶、钦州坭兴陶杂谈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刻中国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坭兴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江苏宜兴陶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

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

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

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

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

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

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 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2、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3、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4、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

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早在1962和1930年宜兴紫砂就分别在美国费城和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得金、银质奖,而今,宜兴紫砂世界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迭出,成绩卓著。

宜兴紫砂陶的艺术价值除了自身的色彩之外,还在于它的装饰艺术。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

明清时候文人画的兴起以后,带动了中国紫砂的文化内涵。

那个时候任伯年,吴昌硕,还有陈曼生,大家都知道的曼生壶。

现在民间有这么一个说法,"壶在字贵,字以壶传"意思就是说一把好的壶,通过雕刻装饰以后,身价百倍。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紫砂陶器的生存空间、技艺特征、衍生谱系、传统文化内涵等方面,迄今仍呈现良好的状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宜兴市的汪寅仙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刻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刻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刻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制壶并刻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制壶并刻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制壶并刻宜兴紫砂壶潘若骏制壶并刻广西钦州坭兴陶据相关资料记载,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

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

也是钦州最著名的特产之一。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据史志记载:钦州陶器,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

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

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

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

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

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

天然洁净、泥质细腻。

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

成品后的坭兴陶器古色古香、光润柔和、音质铿锵、耐酸耐碱、绝无毒性(铅镉释出量为零),它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结构使得器皿内氧分充足,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

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无霉变:茶具泡茶,溢香芬淳,隔夜而色味不变。

久用的茶具还可生成荃芽,即使不放茶叶,冲入开水仍有芳香茶味。

花瓶插花,花艳叶茂、经久不谢,尤其桃李更可开花结果。

坭兴陶“窑变”堪称“中国一绝”。

“窑变”乃火中求宝,得之偶然,无定格,高品位的艺术品极其珍贵。

这种色泽丰富,具唯一性、无类同、绝无仅有“窑变”的艺术效果,赋予了钦州陶的高品位和难得的收藏价值。

由于,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刻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

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云南建水陶云南建水陶,即建水工艺美术陶器,出产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被誉为"陶中一秀",是我国传统艺关术中的珍品。

云南建水陶器的制作,是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建水陶的生产,正是具备这两方面的良好条件。

建水县在郊碗窑村周围数十里内蕴藏丰富的优质陶土,土质细腻,粘度极好,适宜制作精美的陶器。

同时,当地群众又有世代相传的制陶技艺。

选用五色陶土配制成坯,经过绘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精心制成的各式建水陶器,不仅造型优美,图案雅致古朴,而且质坚细润,色泽鲜明,表面光洁映人,敲击时声若金石,有"色如铜、声如磬、亮如镜、光鉴照人"的特点。

具有浓烈的中国古老民族色彩,用于装饰房间更增添淡雅清新的气氛,因此素为人所钟爱。

其中嵌白烧黑产品,更是陶坛一绝。

在莹润光洁的黑底上嵌以白色的写意花卉,色调对比鲜明和谐,独具风格,耐人鉴赏,为全国所少有。

云南建水陶产品丰富多样,有罐、壶、瓶、盆、茶具、汽锅和陈设品等近百种。

由于具有耐酸、耐温、防潮透气和保温久的特点,所以使用建水陶茶壶泡茶可久不变味,花瓶插花能经久不凋,餐具盛放食物则有延长贮藏时间之效。

建水陶汽锅,原理科学,结构新颖,独出一格。

系利用水蒸汽将食物制熟,既能使食物格外鲜美可口,也有利于保持食物的内在营养成分。

著名的滇味菜“田七”汽锅鸡,就是用建水陶汽锅烹制的。

“田七”汽锅鸡远传国外,建水陶汽锅也成为云南的一种出口商品。

四川荣昌陶荣昌安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其生产基地安富镇以烧制陶器闻名遐迩,素有“泥精之乡”的美称,“安陶”二字已被收入中国词典、辞海,“陶都”的美称享誉国内外。

但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辉煌过后,荣昌陶逐渐走向衰落,现在仅有极少数的荣昌老陶艺人会制作安陶精品,陶厂也主要以低价的实用陶具为主打产品,难以做大做强。

中国“四大名陶”即: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紫陶特点:一、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至今已经拥有5K多年的历史, 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之类,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吧,如果没猜错.二、荣昌陶为四川重庆的特产之一, 采用的陶土细腻致密,可塑性强,烧结性能好,制成的工艺陶产品叩之发声清脆悦耳,体形秀丽精巧,釉质光润,装饰朴素大方,既实用,又美观,作表作品为.三、云南建水陶瓷源远流长,主要作品为:青花瓷盘,青花瓷碗,青花玉壶春瓶,其主要的特点有:造型,手法,装饰,色彩显文章.四、钦州坭兴陶,哼哼,那可是所有钦城人民的自豪,可惜广西人民诚实纯朴,缺乏商业知识,对于1300多年历史的坭兴陶不懂得适时适机作商业推扩,及环球销售计划,知道吗?当今中国神州大地上的香港、奥门、东方不夜城-上海都有“钦州街”都是因此成名,云南省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紫陶生产企业,在历史上建水紫陶曾和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坭兴陶等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四大名陶”。

但由于职权不明、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宣传意识等原因,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近年来一直负债经营,目前已经濒临破产。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紫陶厂的没落意味着整个紫陶产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在云南省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的厂区里,一些制作好的紫陶器具随意堆放着。

本报记者李倩摄我国最大紫陶厂即将关停云南省建水县紫陶研究会会长谢恒告诉记者,云南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建于1954年,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因其生产的陶瓷以紫色为主,故称为紫陶,曾经一度名声响亮,其“狮头”牌紫陶汽锅曾两次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云南省优质产品。

可是,记者在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时,却看到整个厂区一片萧瑟,一些制作好的紫陶器具如花盆、茶杯、汽锅等杂乱堆放在草丛中,夹杂着枯枝败叶,让人感觉像一堆废品。

几个工人在仅存的小部分场地上继续制作着紫陶器具,对于未来的日子他们感到很茫然。

这家工厂副厂长吴家明告诉记者,紫陶厂占地70多亩,鼎盛时期有600多名员工,但由于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不能顺应市场需求,加上1985年和1997年的两次改革失败,厂里入不敷出,连年负债经营,到现在不得不把大部分土地拍卖出去。

2007年11月中旬,厂里把58亩土地以3180万元的价格拍卖给云南省一家公司,现在只剩下10多亩场地,让100多名工人暂时维持生产。

吴家明说,一直以来,工厂的管理都沿袭传统的方式,从拉胚、刻画、烧制到成品,各项工种的工人不论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是论资排辈,工资高低相差无几,分配方式走的是集体化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如此一来,工艺师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影响了生产效率。

已经退休的高级工艺师谭知凡告诉记者,退休前他在厂里每个月只拿440元的工资,而这已是当时工艺师中最高的。

“工资低造成大量的技术工人外流。

”工厂原来的技术员张福顺说,几年前他在厂里当技术员时每个月只领到100多元的工资,实在熬不住了才出来自己开制陶作坊。

记者了解到,这些技术工人到个体作坊后,一个熟练的拉胚师傅每个月的工资能拿到5000元左右,一般雕刻打磨工能拿到2000多元。

在产品定位上,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主要以生产生活陶具为主,这在物资供应紧缺年代时当然不愁销路。

吴家明说,但是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陶具作为家庭生活器具的使用量逐渐减少,这使得产品的销路成为一大问题,而且生活陶价格低、耗料大、利润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