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76X1型纺织机的送经机构进行设计

合集下载

送丝机的设计

送丝机的设计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 (1)第一章设计要求 (2)1.1设计题目 (2)1.2工作条件 (3)1.3技术数据 (3)第二章发动机的选择 (4)2.1选择电动机系列 (4)2.2与发动机配合零件的设计 (6)2.2.1驱动轮的设计 (6)3.2发动机与驱动轮的配合与安装 (6)3.2.2 选择将电动机的轴与驱动轮通过圆锥销进行连接 (7)2.3 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 (8)2.3.1上压紧轮与驱动轮的设计 (8)2.3.2压紧轮的具体尺寸确定 (9)2.3.4压板的设计以及定位基准确定 (9)2.3.5夹板与支架的连接 (10)2.4送丝机底板的设计 (11)2.5送丝机压紧直杆的设计 (12)2.6零件尺寸设计: (13)致谢 (15)小结 (16)参考文献 (17)前言送丝是焊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环节,手工焊接的送丝方法多采用焊工手指捻动焊丝来完成送丝过程,焊工操作送丝时非常不方便,因此,手工送丝准确性差、一致性差、送丝不稳定,从而导致了焊接生产效率低下,焊接成型一致性差。

另外,焊工手持焊丝长度有限,长时间焊接时需要频繁拿取焊丝,焊接效率较低,且每段焊丝焊接完成时都会留存一小段焊丝无法使用,对焊丝产生了浪费。

为此,提出开发一种全自动送丝机,该送丝机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并且体积较小,便于携带;该送丝机适用于手工氩弧焊及自动氩弧焊,该送丝机具有脉动送丝方式。

(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将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结构设计,计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机械装置设计过程。

(二)设计方案的分析: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

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织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织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织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络筒1、络筒工序的目的及工艺要求络筒的目的:(1)改变纱线的卷装,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率(2)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改善纱线品质工艺要求:①卷绕张力适当,波动小,不损伤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

②筒子卷绕容量大,成形良好,利于储存和运输。

③筒子的形状和结构应保证后道工序的顺利退绕。

④染色用筒子结构均匀。

⑤纱线接头小而牢2、筒子成形有哪两种基本运动组成?完成两种运动的方式是什么?(1)筒子成形由导纱运动和回转运动组成。

(2)①摩擦传动卷绕机构②锭轴传动卷绕机构3、何谓纱圈卷绕角?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卷绕角α: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tanα= V2 / V1, V2为导纱运动的速度,V1为回转运动的速度。

4、络筒时纱线为何需要具有一定大小的张力?张力不当有何不利?(1)适度的络筒张力的作用:①能使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且不损伤其物理机械性能。

②纱线的弱节发生断裂,可为后道工序消除隐患,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

(2)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5、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均匀管纱退绕张力?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有:①退绕每个层级②管纱退绕时直径③纱线特数④导纱距离⑤络筒速度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①正确选择导纱距离②使用气圈破裂器6、何为气圈、导纱距离、分离点、退绕点?气圈:管纱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纱管轴线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

由于纱线的这种运动,形成一个旋转曲面,称为气圈。

导纱距离:纱管顶端到导纱部件的距离。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退绕点:在管纱卷装表面上纱线受到退绕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7、常见络筒张力装置的作用及对张力装置的要求。

累加法、倍积法、间接法的原理及各自的特点。

JWF 1276型精梳机的研制与应用

JWF 1276型精梳机的研制与应用

JWF 1276型精梳机的研制与应用摘要:文章介绍了JWF1276型精梳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技术目标,并从钳板机构运动、分离罗拉运动、牵伸机构与牵伸工艺配置,钳板组件与锡林组件的质量优化与平衡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技术的内容,通过优化使车速和产量逐步提高、对短纤维的适纺性更好、纺纱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钳板:差动轮系;分离罗拉;牵伸机构精梳机是棉纺流程中生产优质纱的关键设备,针对国内精梳机与国外先进的精梳机相比无论从速度、产量、成纱质量指标及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的现状,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研发出了JWF1276型精梳。

该机通过对精梳机钳板传动机构、分离罗拉的运动速度、钳板开启闭合的加压、卷装机构、监控检测进行分析研究,分别进行了工艺和运动设计的优化,车速500钳次/min,工艺速度可达430钳次/min,在正常配棉条件下,精梳条的条于检测CV%达到4%以下,重量不均匀率1%以下。

同时具有速度高、卷装大、质量稳定的特点,以性价比的优势,实现替代进口。

该项目通过研发试制,国产化降成本小试及中试改进提高,达到了国际水平,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

1JWF1276型精梳机的研究方式现代精梳机传动系统传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关系十分复杂。

现代精梳工艺技术是由新型精梳机给棉,梳棉以周期性的循环转动和分离接合过程的间歇传动相巧妙配合,进行连续的生产运动。

精梳机上各传动机构的运动机件配合如有微小变化,均会影响整个精梳机的速度和质量。

为保证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我们对JWF1276型精梳机运用计算机PRO/E三维软件进行了全面的辅助设计、优化,较好地解决了主要技术问题。

主要包括:对精梳机运行过程中对纤维进行梳理有关的几个关键零部件,如上下钳板、锡林、顶梳的运动和控制喂人、分离、接合运动等进行优化,并将工艺参数、运动件的尺寸和相关位置优化到最佳状态;对精梳机的整体机架结构,如车头箱,车中墙板,底板等及各主要传动机构,如行星轮、传动齿轮、分离罗拉等的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作各种情况下的分析,获得零件各部位的应力、应变状况,然后通过MECH/PRO将PRO/E实体模型转入ADAMS仿真软件构造运动学、动力学模型。

步进送料机构设计 步进送料机机构综合1

步进送料机构设计 步进送料机机构综合1

步进送料机构设计步进送料机机构综合1机械原理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屈凡平班级工机2班学号xx7476 设计题目:步进送料机机构综合一、题目简介设计某自动生产线的一部分步进送料机。

如图1所示,加工过程要求若干个相同的被输送的工件间隔相等的距离a,在导轨上向左依次间歇移动,即每个零件耗时t1移动距离a后间歇时间t2。

考虑图1 步进送料机到动停时间之比K=t1/t2之值较特殊,以及耐用性、成本、维修方便等因素,不宜采用槽轮、凸轮等高副机构,而应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二、具体设计要求:1、电机驱动,即必须有曲柄。

2、输送架平动,其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近似为虚线所示闭合曲线。

3、轨迹曲线的AB段为近似的水平直线段,其长度为a,允差±c;轨迹曲线的CDE段的最高点低于直线段AB的距离至少为b,以免零件停歇时受到输送架的不应有的回碰。

有关数据见下表4、在设计图中绘出机构的四个位置,AB段和CDE段各绘出两个位。

需注明机构的全部几何尺寸。

1、至少提出两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设计;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

3、图纸上画出步进送料机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4、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尺度综合,并进行运动分析;验证输出构件的轨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求出机构中输出件的速度、加速度;画出机构运动线图。

5、用软件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其中应包括设计思路、计算及运动模型建立过程以及效果分析等。

7、在机械基础实验室应用机构综合实验装置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方案一:采用铰链四杆机构图1曲柄连杆机构方案二:采用凸轮摇杆机构方案2采用凸轮摇杆机构这种曲柄连杆机构可以实现很多的轨迹,可以通过调整杆件的长度比例来实现所需要的运动轨迹,通过比较最后选择方案1的传动机构。

二、机构的整体简图其运动流程电机运行时,蜗杆1转动,带动蜗轮2转动,接着齿轮3转动,继而齿轮4,4’转动,然后传给齿轮5,5’。

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该机构中经轴脉冲信号来自经轴顶端,而不是取 之于经轴的表面测速辊,因而反映的是经轴转速,而 不是经轴线速度。但计算机可以根据所输入的经轴在 空卷、满卷时的直径以及满卷时的绕纱圈数,逐层计 算出经轴瞬时直径,并结合经轴脉冲信号折算成表面
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返回
二、多速电子送经机构
多速电子送经机构又称EBC电子送经机构,主 要包括交流伺服电动机和可连续编程送经的积极式经 轴传动装置。图14-11显示了该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 理。
电子式送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工作原理
二、多速电子送经机构
在启动经编机前,必须先通过键盘将下列参数输 给计算机:经轴编号、经轴满卷时外圆周长、停机时 空盘头周长、满卷时经轴卷绕圈数以及该经轴每腊克 的送经长度。其中每腊克送经长度不一定固定,而是 可以根据织物的组织结构的需要任意编制序列,最多 可编入199种序列,累计循环可达8百万线圈横列。
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 理
2020/11/27
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一、定速电子送经机构
定速电子送经机构又称EBA电子送经机构,其作 为特里柯脱型与拉舍尔型经编机的标准配置,主要应 用于花纹比较简单,一个完全组织中每个横列的线圈 长度基本不变或很少变化,即定速送经的场合。图 14-10为EBA电子送经机构的原理框图。
电子式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一、定速电子送经机构
工作原理:基准信息取之于主轴上的交流电动机, 当实测送经速度与预定送经速度不等时,通过变频器 使电动机增速或减速。
主要优点:可能消除或减少停机横条;实现间歇 送经; EBA电子送经机构配置了一个大功率的三相 交流电动机和一个带有液晶显示的计算机,机器的速 度和送经量可以方便地使用键盘输入,并且送经量可 以编程;具有双速送经功能,每一经轴可在正常送经 和双速送经中任选一种;经轴可以短时间向后转动或 者停止送经。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一章织物组织基本概念目的与要求机织物的概念、分类。

织物组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上机图的基本概念、穿综方法及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和纹板图之间关系。

第一节机织物及其形成织物(fabric)是纤维(fiber),或纱线(yarn and thrrad),或纤维与纱线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片状(或展开后也成片状)集合物。

根据结构和加工原理的不同,它可分为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其它结构的织物。

这些织物按其用途均可为服装用织物(clothing fabric),装饰用织物(furnishing fabric)和产业用织物(industrial fabric)三大类,它们的制造统称织造(manufacfure of fabric)。

机织物(woven fabric)是平行于织物边(selvage)或与织物边成30O角的纵向排列的经纱(warp)和垂直于织物边的横向排列的纬纱(weft)按织物组织(weave)规律交织(interlace)成的片状集合物(flake assembly)。

机织物分类服装用机织物服装用机织物常根据原料类别、纱线是否练漂染色、织物花纹情况和织物幅宽等进行分类。

1.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1)纺织物(fabric of pure yarn):系指经纬纱都是由同一种纤维制成的织物。

1、棉织物(cotton fabric):如细布、府绸、卡其、华达呢等。

2、毛织物(wool fabric):凡立丁、派力司、哔叽、贡呢、驼丝锦、麦尔登、女式呢等。

3、丝织物(filament yarn fabric):由蚕丝、柞蚕丝、人造丝、化学纤维等长丝织物。

如电力纺、双绉、乔其纱、塔夫绸、桑波绫、天香绢、美丽绸等等。

4、苎麻织物(ramie fabric):夏布、麻布等。

5、矿物性纤维织物:如石棉防火织物、玻璃纤维织物(glass fiber fabric)等。

6、金属纤维织物(metallic fiber fabric):金属筛网等。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附件内含图纸)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附件内含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013年5月30日目录一、设计题目 (2)二、工作原理 (2)三、原始数据 (2)四、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2)五、电动机的选择 (3)六、传动零件的设计 (5)七、轴和轴承的组合设计 (10)八、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 (19)九、联轴器的选择 (21)十、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22)十一、减速器装配草图俯视设计 (22)十二、设计小结 (25)十三、参考资料 (26)一、设计题目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二、工作原理通过V带和单级齿轮减速箱,电动机的动能转换成传动带的动能。

传动装置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的中间装置,能够变速、改变运动形式或运动方向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

三、原始数据1.输送带拉力F:1600(N)2.输送带速度V:1.8(m/s)3.卷筒直径D:320(mm)4.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5%5.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平稳无过载,空载启动,2班制工作,每班按8小时计算。

6.使用期限:10年7.动力来源:三相交流电(220V/380V)四、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

传动装置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的中间装置,能够变速、改变运动形式或运动方向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动装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重量和成本。

合理的传动方案除满足工作装置的功能外,还要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

传动方案采用了两级传动,第一级传动为带传动,第二级传动为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带传动承载能力较低,在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他形式大,但有过载保护的优点,还可缓和冲击和振动,故布置在传动的高速级,以降低传递的转矩,减小带传动的结构尺寸。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适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广,使用寿命较长,是现代机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构之一。

针织学试卷,

针织学试卷,

针织学1(纬编)作业习题第一章(纬编概述)习题1.线圈由哪几部分组成,纬编针织物的结构有何特征?2.舌针、复合针和钩针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3.编结法和针织法的成圈过程分为哪些阶段,两者有何不同?4.如何来获取针织物的线圈长度,它对针织物性能有什么影响?5.比较针织物稀密程度有哪些指标,应用条件是什么?6.纬编针织物组织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7.表示纬编针织物结构的方法有几种,各自的适用对象。

8.纬编针织机一般包括哪几部分,主要技术规格参数有哪些?9.机号与可以加工纱线的细度有何关系?10.常用的纬编针织机有几类,各自的特点与所加工的产品是什么?11.针织用纱有哪些基本要求?12.筒子的卷装形式有几种,各适用什么原料?第二章(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习题1.平针组织有哪些结构参数,其相互关系如何?2.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3.平针组织的特性和用途是什么?4.单面圆纬机针的上升动程影响到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垫纱?5.弯纱过程的最大弯纱张力与哪些因素有关?6.圆纬机实际编织时,如何改变线圈长度,调整弯纱三角位置的作用是什么?7.双向运动沉降片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8.变化平针组织的结构和编织工艺与平针组织有何不同?9.罗纹组织种类有哪些,如何在不同种类的罗纹组织之间比较它们的横向密度?10.罗纹组织的特性和用途是什么?11.滞后成圈,同步成圈和超前成圈的特点与适用对象。

12.双罗纹组织的结构与罗纹组织有何不同,前者有何特性和用途?13.比较双罗纹机与罗纹机在成圈机件及其配置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4.如要在双罗纹机上编织下列图示的花色双罗纹织物(一个完全组织的花型),试编织图,作出相应的织针和三角排列以及色纱配置。

•双反面组织的结构和外观特征怎样,有何特性和用途?•双反面机有哪些成圈机件,其如何配置,双反面组织如何编织?第三章(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习题1.结构均匀与不均匀提花组织有何区别?完全与不完全提花组织有何区别,其反面哪些,各有何特点?提花组织如何编织?2.什么是线圈指数,它的大小关系到什么?3.连续集圈次数的多少将影响到什么?集圈组织如何编织?4.添纱组织有哪几种,结构各有何特点?影响地纱和添纱线圈的正确配置的因素有5.衬垫纱的衬垫方式有哪些?添纱衬垫组织如何编织?6.衬纬组织的纬纱对织物性能有何影响,衬纬组织如何编织?7.毛圈组织有哪些种类,结构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毛圈沉降片有哪些构型,它们在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如何改变毛圈长度?8.调线组织可以在哪些纬编组织基础上得到?四色调线装置如何完成调线过程?9.什么是绕经组织的花宽,它取决于哪些因素?绕经导纱器的配置和垫纱与普通导何不同?10.长毛绒组织有几种,其结构和编织方法有何区别?11.纱罗组织与菠萝组织在结构和编织方法方面有何不同?移圈用机件与普通成圈机何不同?12.瑞士式与法式点纹组织有何区别?画出与这两种点纹组织编织图相对应的三角排图?13.胖花组织与提花组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14.双罗纹机型复合组织与罗纹型复合组织在结构和性能方面有什么不同?15.纬编花色组织中,哪些组织可以形成下列花色效应:(1)色彩图案(2)横条纹(3)纵条纹(4)孔眼(5)凹凸(6)毛绒表面(7)丝盖棉第四章(圆纬机的选针与选沉降片原理及应用)习题??1.选针与选片装置分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2.分针三角选针的特点和适用对象是什么?3.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的花宽和花高与哪些因素有关?4.画出与编织图3-86和3-92相对应的织针与三角排列图,并说明这两种组织在织机上编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 摘要 本设计说明主要参考沈阳纺织机械厂GD76X1型织机传动原理设计。该型纺织机主要有以下传动机构:主轴与打维机构、开口机构、绞边机构、送经机构、卷取机构。本设计主要对GD76X1型纺织机的送经机构进行设计。送经机构的传动部件主要有V带、直齿圆柱齿轮,变速箱、直齿锥齿轮,蜗轮蜗杆减速器。本说明书主要对直齿圆柱齿轮设计和校核,直齿锥齿轮设计和校核,蜗轮蜗杆进行设计和校核说明,还对减速器的轴进行设计和校核,V带的选型进行了设计说明。

关键字:直齿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V带;减速箱 IV ABSTRACT This design uses the principle design of Shenyang Textile Machinery Factory GD76X1 loom transmission as primary reference. This type of textile machines has mainly the follow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pindle with hit-dimensional bodies, opening agencies, the selvage institutions, off mechanism, winding mechanism. This design is mainly of GD76X1 textile machine off mechanism, which has the parts of V-belts, spur gear, gearbox, straight bevel gears, worm reducer. This manual mainly concludes not only the spur gear design and check, straight bevel gear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worm design and check instructions, but also the reducer shaft design and check the selection of V with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Key words: spur gear;straight bevel gears;Worm gear and worm;V-belts;reducer V

目录 摘要 ............................................................................................................................................... III ABSTRACT .................................................................................................................................. IV 目录 ................................................................................................................................................ V 1 绪论 ............................................................................................................................................. 1 1.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 1.2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1 1.3 编织机的发展前景 ............................................................................................................... 1 1.4 本课题应达到的要求 ........................................................................................................... 2

2 喷水织机机构与原理 ............................................................................................................... 3 2.1 织机机构 ............................................................................................................................... 3 2.2 GD76X1型织机行传动原理 ................................................................................................ 3 2.3 GD76X1型织机传动机构 .................................................................................................... 3

3 设计过程论述 ............................................................................................................................. 6 3.1 电机选择 ............................................................................................................................... 6 3.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 6 3.3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 6 3.3.1 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要推算出各轴的转速。 .................................................... 6 3.3.2 各轴的输入、输出功率 ................................................................................................ 7 3.4 直齿轮设计 ........................................................................................................................... 8 3.4.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和齿数 .................................................................... 8 3.4.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 8 3.4.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 10 3.4.4 几何尺寸计算 .............................................................................................................. 11 3.5直齿圆锥齿轮的设计 ......................................................................................................... 13

4 减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 17 4.1蜗杆的选择 ......................................................................................................................... 17 4.1.1蜗杆蜗轮材料的选择 ................................................................................................... 17 4.1.2蜗杆蜗轮的结构 ........................................................................................................... 17 4.1.3 蜗杆头数z1,蜗轮齿数z2和传动比i ..................................................................... 17 4.1.4 蜗杆蜗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 ..................................................................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