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

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1]。

自2000年国家启动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土地整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区域土地利用条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作为一种人类对土地系统实施强烈干扰的特殊活动,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必然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很多实践表明,我国土地整理在改善土地利用生态,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地方甚至由于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扰乱了物种生境条件,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学科视角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提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土地整理在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问题的效应,进一步提高土地整理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难点和热点。

尤其随着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继批准和贯彻落实,作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手段的土地整理工作也已逐步上升到农村土地整治的战略高度,成为助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今后研究进行思考和展望,以便为科学推进我国土地整理乃至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更好地支撑和服务。

1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研究1.1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对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王军等人认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实质是对现有土地利用生态合理性的判断,其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生态要素的供给和土地利用的需求,对土地和土地利用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是整理项目立项和实施前的预评价[2]。

土地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文献综述第一篇:土地资源管理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外的土地政策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研究较多的土地交易问题仍然属于土地流转的领域,其具体形式有土地的买卖、租赁、抵押等。

(1)国外农村土地立法中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内容概述由于很早就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土地经济学者一般不提“土地流转”这个词。

国外也没有“农村土地流转”这个特定名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产权关系清晰,土地就可以自由买卖、租赁、抵押等。

但是,在英联邦的一些成员国,形式上土地属于女王所有,所以在土地流转中创造了“土地批租”等制度,通过批租获得土地使用权者,可以再进行买卖、出租、抵押使用权等。

争取农地法成为独立自治的法律首先出现在意大利,根据农业地区特点促进或进行土地改良,转变大庄园和重建生产共同体。

在这个原则鼓励下,农地开始向大庄园及有能力的生产共同体集中,成为农地流转的基本模式。

如今无论在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还是其他法系,农地法中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都成为重要内容。

日本的土地形势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有限、耕地后备资源稀缺。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过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以农地私有为中心,小规模家庭占有、合作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制。

日本虽然是土地私有制国家,但据日本土地白皮书称,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严格限制土地交易。

日本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土地产权管制措施,其用途管制贯穿土地利用的全过程。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近代以来的所有重大社会变迁都伴随着土地制度的变革。

俄罗斯土地流转的标志主要是2002年通过的《俄罗斯农地流转法》草案。

《俄罗斯农地流转法》确立了土地归国家或市政组织所有的农地流转的条件,明确了将农地征收为国有或市政组织所有的规则。

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围绕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展开,主要是针对影响农业生产力的产权问题和影响资源配置的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转移问题。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合理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相关文献,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土地资源管理概述1.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

土地资源的管理涉及土地的获取、配置、使用和保护等方面,对于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1.2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其管理原则包括公平合理、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等。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1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等方面。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土地承包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土地环境污染等。

2.2 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土地承包流转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土地承包流转制度仍存在审批手续繁琐、产权不明晰等问题,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2)土地利用效率偏低。

部分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土地荒芜和各类建设用地过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3)土地环境污染问题。

非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3.1 土地资源管理的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3.2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保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应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包括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与治理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与治理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随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学者对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益和治理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单 一效益分析或治理模式的探讨,缺乏对综合效益和治理模式的系统研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以某县为例,该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农业现 代化和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突破。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土地整 理和复垦,提高了耕地质量和面积;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 化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县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 乡村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乡村振兴策略
乡村振兴策略
乡村振兴策略是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 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的,旨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土地整治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土地整治可以改 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进步创造有利 条件。最后,土地整治可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为乡村经济振兴 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总结
总结
土地整治和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的必由之路。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革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也可以为土地整治提供新的机 遇和挑战,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土地整治和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作出积极贡献。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摘要:土地整治已经成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研究,从土地整治模式、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相关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现在的研究进展,继而提出了土地整治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综述、研究展望literature review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Abstract: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has become the gripper and platform that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tudy, from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mod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and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literature reviews literature prospect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储备[1-2]。

土地整治碳效应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碳效应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碳效应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进行综合利用、治理、改造和提升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过程。

土地整治的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碳效应是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纳的效果。

近年来,土地整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土地整治可以显著减少土地利用方式带来的碳排放,并提高土地碳吸纳能力。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综述土地整治对碳效应的影响。

土地整治对碳减排效应的研究。

李军等人(2019)通过模拟实验和调研数据,研究了土地整治对碳排放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可以减少农田和城市建设产生的碳排放,特别是采用绿色建设和生态农业方式的土地整治项目,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

一些研究还发现,土地整治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水平。

土地整治对碳吸纳效应的研究。

黄晓明等人(2020)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土地整治对植被碳吸纳的影响。

研究发现,土地整治可以改善植被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从而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能力。

土地整治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碳储量。

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可以有效增加土地的碳吸纳能力,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土地整治对碳效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土地整治可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纳能力,改善碳循环过程。

在未来的土地整治实践中,应重视碳效应,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纳,并提高碳循环能力,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治视角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述

土地整治视角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述

土地整治视角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述摘要: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位,在水土保持、人类生活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重力作用和不同类型土地和地貌之间的密切联系,水流汇聚,地形、土壤、植被和其他因素等基本因素可能对流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了解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的变化对于综合规划和管理流域景观至关重要。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实际研究,但仍缺乏理论综合研究和全面系统化研究。

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流域作为研究单元,系统地总结和概述了目前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为今后的理论和实践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背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现状;发展研究;前言目前,土地整治规划的重点是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发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等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发展。

1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1.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研究领域,是为一定经济或社会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与土地有关的生物和技术活动,包括短期、长期或定期的土地管理。

从严格意义上讲,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强加于土地的所有相关活动。

土地利用是为经济和社会目的开展的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活动,可实现长期或循环土地管理。

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自然和经济土地繁殖过程,是人类干预的一部分,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影响。

因此,土地利用是一种生产活动或一种人参与土地利用的管理过程。

它还强调了土地利用的诸多方面:包括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特征。

换句话说,土地利用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恢复进程,以土地资源属性为目标,是一个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这些属性的进程。

目前,土地利用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新的意义。

1.2土地利用系统地球是人类自然生产和社会经济繁衍的载体。

土地整治碳效应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碳效应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碳效应文献综述【摘要】土地整治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综述了土地整治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呼吸、植被碳储量、植被吸收CO2能力、大气CO2吸收和固定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土地整治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和植被的碳储量,促进大气中CO2的吸收和固定,从而在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还介绍了土地整治的碳效应评价模型,总结了土地整治在碳循环中的重要性和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潜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土地整治对碳效应的机制和提高效果,以及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

土地整治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土地整治, 碳效应, 土壤有机碳, 植被碳, CO2吸收能力, 气候变化, 碳循环, 模型评价, 减缓气候变化, 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土地整治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备受关注。

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从而减少土壤呼吸释放的CO2量。

土地整治虽然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但也可能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碳循环产生复杂影响。

对土地整治碳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而且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土地整治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土地整治的碳效应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土地整治是一种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措施,通过提高土地的碳汇功能和减少碳排放,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深入探讨土地整治对碳循环过程中的影响及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土地整治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2. 探讨土地整治对植被碳储量和植被吸收CO2能力的影响;3. 探讨土地整治对大气CO2吸收和固定的影响;4. 评估土地整治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效果;5. 探讨现有土地整治的碳效应评价模型及其适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有“规划”作为大前提,2012 年土地整治研究方向主 要包括土地整治政策法规、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问题、土地整治创新技术与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等。
在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研究中,主要以“土地整治战略 研究”“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研究”及“土地整治生态规划”为 方向。在土地整治战略上,使用 SWOT 分析法对失地农民的 可持续生存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因整治规划 中不符合农民权益、农民权属得不到保障和建立相对应的责 任机制的 方 面 进 行 反 思,如 何 采 用“结 对 并 地”“小 块 并 大 块”模式解决上述问题; 在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研究方面,为 了能够对区域耕地的整治潜力进行评价,要以 GIS 为基础, 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的数据库,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丘陵山 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对低丘缓坡未利用地 进行评估; 在土地整治生态规划方面,实现快速化农田防护 林生态景观设计,对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
2012 年土地整治研究关注土地整治政策法规建设、重视 土地整治战 略 与 规 划 的 研 究 与 实 施、聚 焦 农 村 土 地 综 合 整 治、探索土地整治技术创新和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在 2013 年,研究者认为土地整治研究的主要方面在农 村土地整理与矿区土地复垦,这些研究的成果为中国土地整 治的理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发展。在加 快发展“三农 ”和“三 化 ”的 大 规 划 下,为 了 推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着重关注农用地综合整治,积极与技 术、政策相结合; 积极建设高准则基本农田示范区,不断推进 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化进程,探索改革采矿方式,用技术促进 矿区资源的优化进而规范土地复垦工作。首先,技术引领发 展的潮流,同样技术对土地整治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运用 GIS 软件功能,为整治项目提供测算方法和流程,对数据进行 分析和处理,制定设计方案为土地整治提供参考。在采矿复 垦率低的情况下,提出“边采边复”的概念,并对表土剥离技 术进行研究,再结合相关技术方法,构建复垦模型以便后续 研究。其次,在农 村 土 地 整 治 方 面,依 次 对 农 用 地 和 村 庄 土 地进行整治,积极构建优质、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提高农田 的基础设置水平,改良道路,增强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和农 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并 结合政策发展,向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倾斜; 为了改善农村居 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应结合政策发展新农村建设,合理利用 乡村土地,进行功能分区,完善农村基本设施服务,加大对闲 置和低效土地的整治,做到“占补平衡”,合理使用“增减挂” 政策。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研究进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11( 2019) 03-0215-02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4011. 2019. 03. 109
0前言
在 2011 年时,我国提出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 ~ 2015 年) 》,分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目前的状态和今后发展的 总体战略。要求在 5 年内,土地整治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 标,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以基本 农田整治为重点,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规 范推进农村 建 设 用 地 整 治,积 极 开 展 城 镇 工 矿 建 设 用 地 整 治,加快土地复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土地整治水 平,以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十二 五”期间再建成 4 亿亩( 1 亩≈666. 67 m2 ) 旱涝保收高标准基 本农田、补充耕地 2 400 万亩的目标,为全方位描绘了我国 “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的宏伟蓝图。
土地整治研究文献综述
陈曦悦
(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从土地整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解,更加理解明白土
地整治的方向 和 作 用。采 用 文 献 综 述 法、归 纳 分 析 法,主 要
研究 2012 ~ 2016 年土地整治有什么创新变化以及接下来土
地整治的发展展望。发现每年土地整治研究重点均是土地
1 2012-2016 年国内土地整治的研究进展
在 2011 年时,国家提出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 ~ 2015 年) 》,分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目前的状态和今后发展的 总体战略。2012 年土地整治的研究重点方向主要包含土地 整治政策法规研究、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 治问题、土地整治创新技术与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等。遵照党 的“十八大”政策指引,政策法规主要对对生态文明建设、整 治规划、资金使用管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复垦管理等进 行研究。
2014 年,相关研究从土地整治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农 用地整治、村庄土地整治、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 等内容进行研究,其中农用地与村庄土地整治、城镇工矿建 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等又是研究的主要方面。土地整治已 经不仅是改善整理土地这一功能了,而且可以助力于保障民 生、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在“三生、三化、 三集”的不同视角下,结合政治、经济、技术、法律不断推动中 国土地整治事业朝着多目标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以大规 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时,不忘基本农田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完善道路、排水灌溉系统,保障粮食 安全; 明确划定土地政治重点建农村土
地综合整治重点、探索土地整治技术创新和土地整治综合效
益评价方法。研究认为: 土地整治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
前推 进 技 术 创 新、高 精 度 基 本 农 田 建 设、精 准 扶 贫、生 态 文
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相结合是土地整治的重
点发展方向。
收稿日期: 2018-10-26 作者简介: 陈曦悦( 1994-) ,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向: 土地利用与规划。 基金项目: 基于土地整治的江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土地整 治视角下助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
分析,进行区域土地整治规划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定 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