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书

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书

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书一、概述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建设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本报告书对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旨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建议,保障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计划在某地区开展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以改善交通状况和促进经济发展。

该高速公路的长度约为xx公里,设计总投资xx亿元。

为了确定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我们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和分析。

三、环境基线调查在项目启动前,我们对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广泛调查,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系统等。

通过采样和实地调研,我们获取了相关环境数据,并与相关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四、环境影响评价基于环境基线调查的结果,我们对高速公路建设对各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噪音、震动、尾气排放等。

我们通过专业模拟软件对这些影响进行了模拟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降低对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

2. 水环境影响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水分和地表径流的改变,以及雨洪冲击对水质的影响。

我们提出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方案,确保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高速公路建设会破坏土壤结构,对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土壤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

4. 生态系统影响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计划,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环境管理计划为了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制定了环境管理计划,具体包括:1. 建设阶段的环境管理措施:包括施工噪音和粉尘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4.11.08•【字号】辽环函〔2024〕236号•【施行日期】2024.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辽宁中交秦沈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本项目路线起点为秦沈高速与丹锡高速交界处(朝阳县松岭门蒙古族乡松岭门村),设松岭门枢纽互通立交与丹锡高速相接,途径朝阳县、凌海市、义县、北镇市、黑山县、新民市,终点为秦沈高速与沈阳绕城高速交界处(于洪区迎宾路街道姚家村),设永安枢纽互通立交与沈阳绕城高速相接。

路线全长238.713千米,其中丹锡高速至丹阜高速段、规划的都市圈环线高速至沈阳绕城高速段里程长度194.569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7.0米,设计速度为120千米/小时;丹阜高速至规划的都市圈环线高速段里程长度44.144千米,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4.5米,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项目沿线设置互通式立交15处(其中枢纽互通式立交8处、一般互通式立交7处)、预留互通2处,设服务区4处、收费站8处。

沿线共设置桥梁94座,隧道2座,加油站9座。

每座加油站分别设置5个30立方米汽油储罐和1个30立方米柴油储罐,均为卧式埋地双层储罐。

本批复不包括辽宁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K260+360~K261+035)、沈阳辽河干流一般湿地(K362+139.8~K364+989.8)、辽宁蒲河重要湿地(K383+887.7~K384+547.7)、李家沟长城(K198+050~K198+555)、明长城—黑山段(K301+322~K301+442)等5处生态敏感区路段(共4.81千米)。

城市道路改造环评报告

城市道路改造环评报告

城市道路改造环评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由于道路的承载能力、交通流量和城市规划的不匹配,许多城市道路出现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市决定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提高交通效率,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对市中心的主干道进行整体改造,包括拓宽道路、增设交通信号灯、完善公交站点与人行道等。

改造范围涵盖A街、B路和C巷。

预计改造工期为12个月,总工程投资为1000万元。

其中,道路拓宽工程占60%,信号灯和公交站点等设施改造占40%。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空气质量评价根据相关环保标准和监测数据分析,道路改造项目不会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改造工程将采用低污染设备和材料,减少施工期间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改造后的道路将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从而减少汽车排放产生的空气污染。

2. 噪声影响评价根据噪声测量和分析结果,改造工程将对周边居民的噪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噪声影响,我们将在施工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低噪音设备和施工技术、设置隔音屏障等。

改造后,道路交通拥堵减少,噪声水平也将相应降低。

3. 生态环境评价改造工程将涉及部分绿地和树木的移植或砍伐。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在改造前制定详细的绿化方案,并在改造后进行相应的绿化补植工作,保证绿化覆盖率不降低。

此外,改造后的道路设计将考虑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道路改造工程对环境的最小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期间控制扬尘。

使用湿式喷淋等技术,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2. 控制噪音污染。

采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设置隔音屏障,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绿化补植和生态恢复。

对于需要移植或砍伐的植物,计划进行合理的绿化补植,并在改造后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水体
与本道路关系
与路线关系图
位于线路西侧,拟建道路上 游,于 K41+400~K42+000 3 泥河水库 段离泥河水库水域最近,与 泥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距
离为 1196m-1633m。
位于线路西侧,拟建道路上 游,于 K48+000~K50+300 段离院基寺水库水域最近, 与院基寺水库水源保护区 4 院基寺水库 的距离为 210m-607m,与取 水口最近距离 953m,与一
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敏感目标特征
评价范围没有发现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0 种,其中两栖类 6 种、爬行类 4 种、鸟类 27 种、兽类 3 种。 评价范围内生长的银杏(Ginkgo biloba)、樟(Cinnamomum camphora)、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均为人工栽培,无珍稀野生植物。 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均为地区常见种,评价范围没有鱼类产卵、索饵、
离 186m。
与路线关系图
项目 K8+866~K9+728 段设 7 什仔湖 滠口高架桥跨什仔湖水域
涉及桥梁
概况
水体主要功 执行标



泄水入滠水河 饮用水源 II
通过东侧连通渠与
灌溉、汛期
滠口高架桥 滠水相通,滠水自 调蓄、养殖
III
北向南汇入长江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9
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体主要功 执行标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1.总论 (4)1.1.评价目的 (4)1.2.评价依据 (4)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1.4.评价标准 (6)1.5.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7)2.工程分析 (9)2.1.项目概况 (9)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9)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9)2.4.主要工程量 (11)2.5.材料来源与运输 (13)2.6.交通量预测 (14)2.7.投资估算 (17)2.8.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17)2.9.工程污染源分析 (17)3.区域环境概况 (20)3.1.自然环境 (20)3.2.生态环境 (28)3.3.社会环境 (29)3.4.相关城镇规划 (31)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5)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1)5.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62)6.收费站环境影响分析 (64)6.1.收费站概况 (64)6.2.收费站 (64)6.3.影响分析 (64)7.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及对策建议 (65)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5)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67)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0)8.1.环保投资经济损益分析 (70)8.2.环境效益 (71)8.3.社会效益 (71)9.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73)9.1.环境管理计划 (73)9.2.环境监测计划 (73)9.3.“三同时”一览表 (73)10.公众参与 (74)10.1.目的与意义 (74)10.2.方式 (74)10.3.调查结果 (74)10.4.调查结果分析 (75)11.结论与对策建议 (77)11.1.结论 (77)11.2.对策建议 (80)前言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罗山路(龙东大道~S20)快速化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罗山路(龙东大道~S20)快速化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和现状相比,项目实施后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昼间平均增加 5.6 dB(A),夜间平均增加 4.6 dB(A)。
总之项目实施后,项目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并总体 上比现状有所增加,超标主要发生在夜间,必须采取严格有效的降噪措施,满足 环保要求。
(2) 振动影响预测及评价
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各段道路昼间除龙东大道~高科路段红线处振动略超
2) 达标距离
在无遮挡的条件下,本工程不同路段红线外 200m 处的近期昼间预测声级 59~62.5dB(A),近期夜间预测声级 53~56.5dB(A),上述预测声级未考虑轨道 11 号线及磁悬浮的噪声贡献值的影响,故罗山路不同路段的不同功能区的达标距离 均在 200m 外。
3) 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工程
设计车速
高架道路 80km/h,匝道 40km/h;地面道路及横向道路:快速路 80km/h,城市主干路≥40km/h,城市次干路≥40km/h
断面 工程断面 基本车道数采用双向 6 车道
布置 标准断面 为避让 11 号线南段线位走向,分别采用整幅式和分幅式断面
上海环境热线
2
现有罗山路(龙东大道~S20)为地面道路,机动车道两侧为 16~21m 宽度的 绿化隔离带,车道中间设有 6~16m 宽度的中央绿化隔离带,总体罗山路沿线现 状景观良好。本项目改建后可能产生的景观问题是视觉的分隔,以及对现有绿化 带的破坏造成的景观美学影响。
(5) 社会影响分析
罗山路快速路改造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交通出行,加快沿线地块功能转换,提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 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杭州市政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决定兴建一条跨越西子湖畔,沿着杭州市区西缘,连接环城高速和杭金衢高速的绕城高速公路西段。

然而,城市内高速公路建设不仅对交通出行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对环境、生态、居民生活等方面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对策规划,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自然资源和居民利益。

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论述。

一、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建设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土地利用变化: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水源、石材等资源,其中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

西段绕城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一定的土地储备,这将导致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挖掘和填土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都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3)生态和自然资源的破坏:西段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将通过占用土地,对生态和自然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对气候、水资源、植物、野生动物、景观等造成的破坏。

二、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对居民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噪音污染: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对居民的生活、工作和休息造成干扰和影响。

(2)大气污染:由于车流量大,高速公路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如果管理不当,则会导致周围的大气污染严重,给居民带来不利的影响。

(3)社区道路交通压力:高速公路建设后,周围道路上的交通压力会增加,给周围的居民造成出行不便。

三、环境影响评估和对策规划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杭州市政府委托专业咨询公司编制了《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影响分析:报告书详细分析了西段绕城高速公路工程所涉及的土地、景观、生态、风貌、气象和水资源等方面的环境影响,梳理了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预测结果,并提出了建设该工程的必须性。

(2023)S507新和县城-库公路岔口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一)

(2023)S507新和县城-库公路岔口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一)

(2023)S507新和县城-库公路岔口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一)环评报告书简介•项目名称:新和县城-库公路岔口公路建设项目•年份:2023•类型:环评报告书项目概述•项目起点:新和县城•项目终点:库公路岔口•路线长度:10公里•建设类型:公路建设•建设单位:新和县交通局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单位:新和县环保部门•环评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评报告书内容1.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2.建设方案3.环境影响预测4.环境保护措施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评报告书意义•环评报告书是一份为了保护环境而编制的报告书,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报告书将为项目建设提供重要的环境保障,并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结语•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切实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建设项目概述建设项目为新和县与库公路岔口之间的公路建设,项目起点为新和县城,终点为库公路岔口,总里程长10公里。

项目建设类型为公路建设,建设单位为新和县交通局。

建设方案在建设方案中,我们将采用标准的公路建设模式,选用全封闭式建设方式,确保建设过程中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路基宽度为10米,路面宽度为7米,其中两侧各设置1米宽的人行道,为保证安全,路中心线设置一条宽度为1米的绿化带,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

环境影响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对这些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周边环境。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在以下方面采取环保措施:•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采取防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对工程现场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保障固体废弃物的妥善处理;•采用生物植被措施,减少土地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各项措施控制车辆运输和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技术指引国环评证××××号×字第××××号××××××××××××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委托单位:×××××××××××编制单位:×××××××××××××××年×月项目名称:××××××××××××××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法人代表:×××(加盖法人印章或签字)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编制单位:××××××××××××(证书编号:×××××××××)评价机构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证书编号:×××××登记类别:××××)报告书审核:××××(签字)报告书审定:××××(签字)主要编写人员职称环评工程师/上岗证书号工作容签名用文字说明编写工作容,如工程分析(签字)(签字)(签字)(签字)(签字)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任务由来 (1)1.2编制依据 (1)1.2.1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1)1.2.2技术导则及规 (1)1.2.3项目相关资料 (1)1.3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1)1.4评价标准 (2)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评价因子筛选 (2)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2)1.5.2评价因子筛选 (2)1.6评价等级 (6)1.7评价围 (6)1.8评价时段 (7)1.9评价重点 (7)1.10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7)1.1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0)第二章工程概况 (11)2.1项目基本情况 (11)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1)2.3主要技术标准 (12)2.4建设容 (12)2.5预测交通量 (13)2.6占地与拆迁 (13)2.7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场、弃土场 (13)2.8项目进度安排 (14)第三章工程分析 (15)3.1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5)3.1.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 (15)3.1.2运行期环境影响因子 (15)3.2污染源强分析 (16)3.2.1施工期源强分析 (16)3.2.2运营期源强分析 (17)3.3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19)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4.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4.3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21)4.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4.6空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3)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4)5.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24)5.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4)5.3水土流失影响预测评价 (25)5.4景观影响评价 (25)5.5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5)5.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25)5.5.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25)5.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6)5.6.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26)5.6.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26)5.7空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6)5.7.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26)5.7.2运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26)5.8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27)5.8.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27)5.8.2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27)第六章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28)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29)7.1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 (29)7.2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 (29)第八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32)第九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33)9.1环境管理 (33)9.2环境监测 (33)9.2.1施工期环境监测 (33)9.2.2运行期环境监测 (33)9.3环境监理 (33)9.3.1环境监理目的与任务 (33)9.3.2环境监理围 (34)9.3.3环境监理容 (34)9.4环境保护验收 (34)第十章公众参与 (36)10.1公众参与阶段与方式 (36)10.2公众参与结果统计与分析 (36)10.3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36)10.4公众意见调查结论 (36)第十一章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 (38)11.1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38)11.2项目与城市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8)11.3项目与路网规划符合性分析 (38)11.4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38)第十二章结论 (39)12.1项目建设概况 (39)12.2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 (39)12.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39)12.4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 (39)12.4.1项目选线可行性 (39)12.4.2污染物达标排放 (39)12.4.3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投资 (40)12.4.4公众参与 (40)12.5综合结论与建议 (40)附件要求 (41)图件要求 (43)第一章总论1.1任务由来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意义),项目基本情况,前期工作,委托环评情况,环评工作过程等。

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列出报告书所依据的国家、部门、省和市的法律法规、政策。

1.2.2技术导则及规列出项目所依据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技术导则、技术规和技术方法。

1.2.3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意见以及技术审查意见等。

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技术审查意见。

对于市重大项目,若政府相关部门为项目召开了专题会议,则应将政府部门的会议纪要文件列为本项目的编制依据之一。

1.3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明确项目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区)的关系,具体可参考表1.3-1填写并图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

表1.3-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环境功能区名称评价区域所属类别1 是否在“基本生态控制线”2 是否在“饮用水源保护区”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4 环境空气功能区5 环境噪声功能区6 基本农田保护区7 自然保护区8 风景名胜保护区9 文物保护单位10 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集水围11 …1.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宜采用表格表示,明确标准出处以及具体的标准值。

若废(污)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评价因子筛选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工程和环境初步分析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说明项目的环境影响性质、影响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各要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可参见表1.5-1填写。

1.5.2评价因子筛选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和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项目评价因子具体可参见表1.5-2填写。

表1.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工程阶段工程作用因素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水文水质水土保持植被动物土地利用声环境空气环境景观文物古迹人群健康居住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旅游开发就业机会前期占地拆迁施工期土石方路基路面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材料运输机械作业施工营地防护工程营运期车辆行驶路面径流收费站以及管理区项目建设综合环境影响图例: ×——无影响;负面影响—— 轻微影响、○较大影响、●有重大影响、⊕可能;★——正面影响表1.5-2 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区发展、农村生计方式、居民生活质量、征迁安置、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文物古迹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景观环境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水环境pH、COD Cr、BOD5、SS、石油类、氨氮pH、COD Cr、BOD5、SS、石油类、动植物油、氨氮空气环境NO2、SO2、PM10施工期:TSP、沥青烟运行期:NO2、CO固体废物区域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弃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运行期:生活垃圾1.6评价等级根据导则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专项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说明确定依据和建设项目情况,并汇总成表,具体可参见表1.6-1。

表1.6-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容工作等级确定依据建设项目情况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风险评价1.7评价围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并结合项目以及道路沿线的环境特点,确定项目的评价围,可参考表1.7-1填写。

表1.7-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容评价围生态环境景观(续完)表1.7-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容评价围声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1.8评价时段说明项目的评价时段,评价时段一般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其中运营期又可分为运营近期、运营中远期。

1.9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的特征、环境特征确定评价重点。

一般道路类项目的评价重点为选线的合理性分析、生态影响分析、水土保持、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预测评价和公众参与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