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林学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
林学专业简介

林学专业简介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林学专业代码:090301学科门类:农学专业类:森林资源类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植物解剖与结构分析、树木分类、植物标本制作、林木优良品种选育与扩繁、人工林营造与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经营与管理、数字化林业信息技术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在林业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管理、资产评估、产业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业务上主要学习植物学、树木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森林经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接受与林业相关的方案设计、调查、分析、评价、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植物解剖与结构分析、树木分类、植物标本制作、林木优良品种选育与扩繁、人工林营造与管护、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森林经营与管理、森林资产调查与评估、数字化林业信息系统建立、森林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办公软件的操作;2、掌握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具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与意识;3、了解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困难地段造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评价、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技能;5、具有协调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和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基本能力;6、熟悉林木种苗生产和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栽培原理和技术;7、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发展动态;8、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文献检索、试验设计、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科研论文等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口头与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林学(经济林)专业简介

林学(经济林)专业简介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林学专业代码:090301学科门类:农学专业类:森林资源类二、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学和林学(主要为经济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经济林育种、经济林病虫害防治、资源植物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政治上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具有为人类进步事业和林业现代化献身精神。
在业务上主要学习经济林栽培、经济林育种、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资源植物保护及利用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具备经济林栽培、经济林育种、经济林林产品加工及检测、资源植物保护及利用的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外语、计算机、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林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2、掌握经济林、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熟悉经济林育种、种苗生产、经济林树种栽培管理原理和技术、经济林产品加工和产品检测;4、掌握经济林野生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和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基本能力;5、具有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评价;熟悉大中型林场、苗圃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机制;6、具有初步的从事经济林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独立的进行文献检索、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及撰写科研论文。
五、主干学科林学六、主要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林木遗传学、经济林育种学、经济林栽培学、经济林昆虫学、经济林病理学、林业生物技术、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经济林产品加工与利用、经济林产品分析检测学、经济林研究法、林业经济管理学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大学农学专业介绍:林学

大学农学专业介绍:林学主干学科: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主要课程: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专业概况:教学实践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8~30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冶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评价的方法,掌握林木良种选育、林木栽培抚育、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的技术;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前景、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开设院校:按高校热度排序[河南]河南科技大学 [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 [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江苏]南京林业大学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安徽]安徽农业大学 [浙江]浙江林学院[山西]山西农业大学 [云南]西南林学院[辽宁]沈阳农业大学 [湖北]湖北民族学院[甘肃]甘肃农业大学 [安徽]黄山学院[新疆]新疆农业大学。
林业学专业介绍及描述

林业学专业介绍及描述林业学专业介绍林业学专业培养在林业、农业、环保、城镇建设等行业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森林旅游规划与管理、经济林栽培、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建设、城(乡)镇环境重建与维护、城市风景林的规划与管理、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林业学专业方向森林资源与保护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生态学林业学专业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等。
林业学专业怎么样(学长学姐评价)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的林学专业还是不错的,但就业这块我不太了解,还有它的前景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你可以到网上看看,大体就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方向的就业情况了。
合肥工业大学好像没有林学这个专业,好像资源与环境学院有几个与农学有点关系的专业吧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在我们学校是数一数二的专业,是老牌专业,这个专业自身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是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的。
因为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他现在的经济实力还不允许去发展林业方面,虽然近几年都说退耕还林,但是,做为这个学过这个专业的人而言.我看到了更多的是无奈和沮丧. 国家从根本而言并没有重视他.当然过几年的情况我自己也不能准确的判断.但,我个人而言,我不欣赏和喜欢这个专业在国内的发展。
当然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
我有不少认识的人,他们研究生林学毕业也不好找工作,因为这个专业目前在国内的就业情况是这样的,进入企业不好进,因为从事木材的私人企业太少了,大企业国有企业都需要有人际关系才能进的去;进如事业单位的人比较多一点,每年的公务员中也有林学专业的,但是很多都需要有人际关系才行东北林业大学:如果你要学林学,一定要能吃苦,要做好以后挣不到大钱的准备。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报考条件:根据文件规定,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次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本科(或专科毕业两年),无重考,无重修记录,身心健康。
3.平时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和综合素质好。
4.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二)报考事项:学校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
各相关专业成立考试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原则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大学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
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1.注重课本很多考生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
因此整个阶段应该以真题为主,精细化方法对教材重点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
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很多知识点题都出自课后。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6教育部最新定稿)

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
540105
合并
水文与工程地质
540203
61
0202地质类
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
540204
保留
62
0202地质类
矿山地质
煤矿地质
矿山地质
540201
保留
非煤山矿地质
63
0202地质类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
540208
更名
64
0202地质类
环境地质工程
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57
0201资源勘查类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
地质勘查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
540103
保留
矿井地质
煤资源评价
58
0202地质类
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地质勘查
540202
保留
59
0202地质类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540205
合并
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540206
石油测井技术
60
0202地质类
600205
99
0207气象类
应用气象技术
公共气象服务
应用气象技术
600203
合并
农业气象服务
防雷技术
600204
防雷技术
生态与农业气象技术
600206
100
0208环境保护类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600101
合并
环境治理技术
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
600105
化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林学专业(森林保护学方向) - 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 http

森林认证 林业推广学 林业经济管理
考研数学、英语、化学 雅思、托福、GRE 英语 中西方文化
行政管理与行政职业能力 申论(B) 综合实验 综合实习(Ⅰ-Ⅳ) 创新创业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
49
122.5 222
应修学分数 37.0
22.0
41.5 100.5
10
10
30.5
9
59.5 160
应修占毕业最 23.1%
低学分比例
13.8%
25.9%
62.8%
6.3%
6.3% 19.1% 5.6% 37.2% 100%
·94·
八、课程结构图
(一)能力结构图
基本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
12
2
12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B3401003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Thought and Socialist Theory
4.0 68 56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3401005 形势与政策
Biotechnology (C)
类 X1520003 环境与人类文明
Environment and human civilization 3.0 48 48
3
限 X4520010 应用文写作
Practical Writing
2.0 32 32
1
选 X2920001 管理学原理(A)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A)
01农林类专业简介

01农林类专业简介序号1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基本学制:3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农作物生产、服务、经营和农产品贮运营销人员。
从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农业场圃、农业科技示范园、小型农场等,主要从事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常见农产品贮运、经纪营销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1 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的态度和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意识;2 掌握主要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变化与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基本知识;3 能够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从事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与管理;4 掌握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5 初步具备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能力;6 初步具备主要农产品贮运、营销及经营管理的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生物基础,种植基础,农作物生产技术,特种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技术,蚕桑生产,农产品贮运营销,农机具使用维护,农业经营管理。
在校内进行的农田操作与作物栽培综合实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综合实训;在相关企业进行的作物生产顶岗实习或种子生产、检验、营销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农作物生产特种经济作物生产种子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蚕桑生产农业经营管理职业资格证书:5010101农艺工、5010103作物种子繁育工、5010104农作物植保工、5010201农业实验工、5010202 农情测报员专业名称现代园艺基本学制 3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果树、蔬菜、花卉等生产、技术服务、贮运加工及营销人员。
从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果树生态园、蔬菜生产基地、园艺科技示范园等,从事园艺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引进、推广服务、园艺产品贮运与加工等生产经营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1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绿色环保等意识;2掌握主要园艺植物生理、栽培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3掌握主要园艺植物种子生产、繁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4能运用现代园艺设施进行园艺植物的栽培及管理;5能正确识别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防治;6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园艺产品的初加工、贮运和营销;专业教学主要内容生物基础、种植基础、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现代设施园艺、园艺产品加工贮运与营销、园艺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在校内进行的蔬菜、花卉栽培管理综合实习,在相关企业进行的现代设施园艺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顶岗实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林学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1)林木遗传育种(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林业局五个重点学科之一,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带头人童再康教授。
学科现有教授6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15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2人。
本学科与森林培育学科合属共享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专用面积76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47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
经多年发展,建立了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了林木遗传育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园林与观赏植物遗传育种3个特色鲜明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
近三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2项,省自然科学、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等20项,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
(2)森林培育(090702)
浙江农林大学森林培育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基地)。
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9人。
建有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实验室专用面积78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
学科以经济竹种、香榧、山核桃、杨梅和柑橘等经济树种为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资源的培育与种质创新、林木生长发育系统调控及高效栽培等。
本学科“十二五”期间承担课题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包括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到位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EI收录40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品种13个。
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7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3)森林保护(090703)
森林保护学科创建于1958年,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成功申请省重中之重学科,为学校首批硕士点,现学科带头人为张立钦教授。
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9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5人,博士23人,浙江省“151”人才12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森林保护学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经多年发展,形成了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生物农药、森林微生物学、野生经济动物保护与利用5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
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6项,总经费1263.5万元。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发表学术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46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43部。
学科总体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尤其在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研究、菌蚊与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4)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
本专业设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养殖与动物疾病防控等研究方向。
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6人,讲师(含助理研究员和实验师)5人;博士占92%,大多人员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
实验室1100m2,资产900余万元。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经费1200余万元。
获农业部、省、市等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申请专利8项(获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
承担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十一五’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研究生获国家林业局“梁希学子奖”1项。
与宁波正大、浙江国茂集团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教学科研合作。
(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以浙江省重点学科生态学科为依托,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7人,副
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1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和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本专业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创新团队为平台,利用生态学、林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资源利用、生物学、自然资源与保护学等为主要基础理论,将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生态规划、景观生态学等专业理论结合现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新理论和技术,紧紧围绕区域林业产业体系与生态体系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形成了沿海防护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2个研究方向,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凭借良好平台,针对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山多地少,加之人口密度大,人为干扰强烈,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围绕浙江省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开展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理论与技术、沿海防护林抗性品种选育、城镇生态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的研究。
目前,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平台项目课题、科技部重大科技基础项目子课题、省级重大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专项财政等各类项目20余项,到账经费600余万元,合同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20余篇,一级学报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种奖励10多项,其中,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厅局级2项。
主持承办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次全省学术研讨会;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达300余万元。
(6)竹林培育与利用(0907Z1)
竹林培育与利用是浙江农林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高水平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为团队带头人,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综合素质较高且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师资队伍。
目前师资队伍中有研究骨干2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
依托于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实验室专用面积78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
在科研方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项目、948、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共40项,科研总经费2200多万元,其中“覆盖栽培雷竹林退化机理研究”、“毛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碳生存、稳定性及其调控机制”等7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在“Molecular breeding”、“Pedosphere”、“Genetica”、“Plant science”、“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一级期刊20余篇;获各种科研奖励1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5项,“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获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7部;申请了一批专利,近5年共获授权20余项。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