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质量指标ppt课件
第3章油脂的检验ppt课件

(3)酚酞指示剂:ρ(酚酞)=1 % 的乙醇溶液。
(4)滴定管:50 mL;三角瓶:150 mL。
测定步骤: 称取油脂样品1 g (称准至 0.00 1 g),加入70 mL中性乙醇,置水浴上加热至沸,并充分搅拌,滴加酚酞 溶液(3~4)滴,迅速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粉 红色30 s内不退为止,即为终点。
第3章 油脂的检验
饲料用油脂的工业标准为:
(1)感观 有油脂固有的气味,无酸败气味,半透明状。 (2)TBA值 反映被氧化的程度,TBA应≤5ppm (3)皂化率 合理评价油的能量,皂化率≥98%( ≥ 96%) 也可测定其含皂量. (4)酸价 仍有一定参考意义,酸价≤5mgKOH/g (5)矿物油 不得检出,定性检测 (6)石油醚(乙醚)不溶物≤1% (7)生物柴油 不得检出 (8)油脂中的水,水分一是高,二是水分测定方法和采样。 对于油罐而言,每天从油罐底部放水。(600-700kg的水 /10-12t油脂/天)
3.1 油脂物理性能的测定
一、熔点的测定:
油脂的熔点是指油脂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 t mp
测定方法:毛细管法 提勒管式和双浴式
二、凝固点的测定
缓缓冷却逐渐凝固时,由于凝固放出的潜热而使温 度略有回升,回升的最高温度,即是该物质的凝固点, 所以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平衡现象。
三、相对密度的测定
物质的密度与参比物质的密度在对两种物质所规定 的条件下的比。(0.87-0.97之间)
一、烘干法: 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试样烘干恒量,然后测定试样减少 的质量。)
1、仪器 恒温干燥箱;玻璃量瓶
三、共沸蒸馏法
测定步骤:(称取适量样品(估计含水2 mL~5 mL), 放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新蒸馏的甲苯(或二甲苯) 75 mL,连接冷凝管与水分接收管,从冷凝管顶端注入甲 苯,装满水分接收管。)
《食用油脂的鉴别检》PPT课件

精选PPT
42
通过测定橄榄油中特殊微量成分红二醇含量变化 检验头道橄榄油中是否含有饼渣浸出橄榄油,头 道橄榄油中含有1.5一3.0 mg/100g微量的红二醇, 饼渣浸出油含60一90 mg/100 g红二醇,远高于头 道橄榄油中红二醇的含量,如测定头道橄榄油中 红二醇的含量较高可判断头道橄榄油中掺有饼渣 浸出油。
芝麻油中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 花生酸0.4-1.2%。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 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 酸
精选PPT
18
色拉油:去除固体脂和蜡质,是精炼油在经
脱色、脱臭、脱酸、脱胶等工序精制而成的高级
食用植物油,一般无色、无臭、无味、澄清、透
精选PPT
14
菜籽油:优质的菜籽油呈黄色至棕色,
清晰透明,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气味。菜籽 油中维生素E含量,在各种食用油中是较高 的,还含有胡罗卜素、谷氨素等。
精选PPT
15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 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 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 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 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 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 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 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在白色背景下观察试样的颜色。
精选PPT
4
(4) 透明度:
沉淀物:食用植物油在20℃静置24小时
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油脂的 质量越高,沉淀物越少。沉淀物少,说明 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
精选PPT
5
植物油脂理化检验—植物油脂基础知识(粮油食品检验技术课件)

2.等级标准参数指标(大豆油)
2.等级标准参数指标(菜籽油)
3.等级与质量 ➢ 从等级指标参数看等级质量。
本讲主要内容
0.前言 1.甘油酯 2.脂肪酸 3.植物油脂中的其他成分
0.前言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从化学成分上来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油脂是烃的衍生物。油脂是一种特殊的酯。 我们生活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一分 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 以下介绍日常生活中食用油脂的主要成分
本讲主要内容
1.国家标准等级划分 2.等级标准参数指标 3.等级与质量
1.国家标准等级划分
1.国家标准等级划分
1.国家标准等级划分 ➢ 我国植物油脂是在油脂种类内划分等级的。 ➢ 油脂等级一般分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高级。 ➢ 同种(如大豆油)油脂按照加工及精炼程度(国家标准相
应指标)确定等级。
2.脂肪酸 (2)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越少,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 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游离脂肪酸过高,则可能会导致人体肠胃 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游离脂肪酸多少用酸价来衡量,酸价是油 脂的质量指标。
3.植物油脂中的其他成分 (1)类脂 类脂,就是“类似脂肪”的意思,曾作 为脂肪以外的溶于脂溶剂的天然化 合物的总称。植物油料中的类脂主 要有磷脂、甾醇、蜡。
3.植物油脂中的其他成分 (2)酚类化合物 (3)粘蛋白 (4)色素 (5)维生素 (6)其他无机成分
1.甘油酯
丁酸 发酵
。
甘油酯是血脂肪的成分之 一,扮演贮存与输送的角 色。甘油酯和胆固醇,都 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 子。
2.脂肪酸 脂肪酸在油脂中的存在 (1)脂肪酸与甘油化合形成甘油酯。
油脂质量评价

5.4油脂的质量评价与油脂加工化学5.4.1 油脂的质量评价(Quality Evaluation of Fat and Oil)O油脂的质量评价指标,多数表示油脂的氧化程度。
实际的油脂品质分析中,常用某种“特征值”表示油脂的品质。
这些值可以直接反映出油脂的组成、氧化程度等性质等。
“特征值”主要有皂化值、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等。
根据油品贮放中“值”的变化与否,又有恒值和变值之分,恒值主要显示汕脂的组成,如皂化值; 变值则可显出汕品性质的变化,如过氧化值、酸价。
5.4.1.1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 5.4.1.1.1 过氧化值(POV, peroxidation value)1 j Schaal 实验O POV值指lkg油脂所含氢过氧化物ROOH的亳摩尔数(mmol O2/kg)o—POV测定原理(碘量法)在酸性条件下ROOH与KI作用析出12,再用Na2S2O3滴定,计算出的亳摩尔数,即为ROOH的亳摩尔数。
CHsCOOH (冰醋酸)4-KI->CH S COOK+HIROOH + 2HI -> ROH + H2O + I2l2 + 2Na2S2O3 T 2Nal4-2Na2S4O6相当于:ROOH+2KI ROH + K2O+I2其大小反映了汕脂的酸败程度(变值〉,即新鲜度°碘量法是国标中规左的POV测泄方法。
—由于ROOH为油脂自动氧化的主要初始产物。
油脂氧化初期,POV值随氧化程度加深而增髙,而当汕脂深度氧化时,R00H的分解速度超过英生成速度,导致POV值下降。
所以, POV值仅适合氧化初期的测定。
O Schaal耐热实验(史卡尔烘箱实验法):测泄某汕脂在60~65°C下(烘箱中)贮存达到一左POV值或出现酸败气味所需时间与油品抗氧化稳立性的实验。
5.4.1.1.2硫代巴比妥酸值(TBA, thiobarbituric acid)o TBA值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后期产物(小分子的丙二醛、烯醛、隔等〉,与硫代巴比妥酸试剂TBA反应,生成黄红色物质,在X 450或X 530处有最大吸收,以此鉴左评价油脂的氧化程度。
教你鉴食油品质别PPT课件

光谱分析 :
用硫酸溶液少量油,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按规定 的操作顺序,进行波长预扫描,确定其最佳激 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各种植物油提取液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不同。可根据此进行鉴别。
三、动植物油脂鉴别
动植物油的鉴别主要是利用一般植物油 中含植物甾醇,而动物油中含有胆甾醇。
提取植物甾醇和胆甾醇,通过其测定甾 醇乙酸酯或游离甾醇的熔点来确定是哪 种油。
定性:按样品峰与标准物质峰保留时间 定性。
定量:以标准物质峰高或峰面积(半峰宽 法求出)对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并查出样 品中对应物质的峰高(或峰面积)相对应的 含量。
1、棕榈油酸(软脂酸)鉴别法(GC) :是动 物油脂中特有的脂肪酸,植物油中基本 不含。
2、甾醇鉴别法(GC):动物油脂中含胆 甾醇而不含植物甾醇,植物油脂中含植 物甾醇。
(三)气相色谱法
海产动物油脂成分与其它油脂比不同, C2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可用 GC 法测定。
五、棉籽油鉴别
用棉籽所榨的油称为棉籽油,经精炼后, 是一种适于食用的植物油。 粗制棉籽油中有游离棉酚,棉酚紫和棉 绿素等三种毒素。 粗制生棉油中含量高,长期食用,就有 可能发生中毒。 主要症状:为皮肤灼烧难忍,无汗或少汗,同时伴
(二)荧光法
矿物油具有荧光反应,而植物油类均无荧光。 在荧光灯下照射,若有天青色荧光出现,即可证明 油样中含矿物油。
掺米汤检查
将油熔化后,油与米汤自然分层,或用 碘液检查,如加米汤则呈蓝色。
酸败油检查
油脂能和空气中氧作用,发生酸败反应, 分解出醛、酸之类的化合物。 可引起某些器官的扩张、抑制发育、肝 组织坏死和大量细胞损伤等。 可检查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 (TBA)值、羰基价、正已醛等项。
油脂的基础知识ppt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
油脂的概念:
油脂是从天然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有机物的总称。 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三酯(简称甘三酯)。 它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称自然界的三大营养 成份。其中甘油三酯的分子式为: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
组成 甘油三酯
甘油(丙三醇) 脂肪酸
结构
____ ____
=
O CH2-O-C-(CH2)n-CH=CH-CH=CH-CH3 R1
O
==
CH2-O-C-(CH2)n-CH=CH-CH3
R2
O
CH2-O-C-(CH2)n-CH3
R3
油脂的分类: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
①传统上的油脂按其来源分类:
a、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
b、植物油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 芝麻油、玉米油、红花籽油等。
此外还有微生物油,因稀少而罕见。在保健食品 中用作原料,如在婴儿奶粉中加入的DHA
在国内调和油产业,金龙鱼第一个倡导了″1:1:1″ 的膳食脂肪酸平衡的科学健康理念。这里的″1:1: 1″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例,而是一种膳食平衡 概念。1∶1∶1比是一种概念,倡导人们饮食结构 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 酸最好达到1∶1∶1的比例,并不是说自己的油里 三种酸比例达到这样
食用油脂的检测——过氧化值.PPT

油脂检测的意义
油脂酸败 食用油脂含有杂质、不适宜条件下久藏、空气 中的氧、日光以及微生物与酶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和感 官性状恶化。不但改变了油脂的感官性质,且对机体产生 不良影响。 油脂酸败的危害 1. 不饱和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氧化破坏 2. 酸败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其高度氧化可能有 致癌作用。
X:试样的过氧化值(g/100g) X’:试样的过氧化值(meq/kg)
计算公式
V:样品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c :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0.1269:与1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mol/L]相当 的碘的质量,单位为g
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标准
感官指标:具有正常植物油的色泽、透明度、 气味和滋味,无焦臭、酸败及其它异味。 理化指标:如下表1所示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油脂检测的内容
过氧化值(POV)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形成的过氧化物的含量,反映了油脂氧 化酸败的程度。
表示1kg被测油脂使碘化钾析出碘的meq数 (meq:毫克当量 表 示 某 物 质 和 1mg氢的化学活性或化合力相当的量。 )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随着油脂酸败加剧,POV先升高后降低
实验步骤
样品1
样品2
试剂空白
样品(g)
2.0
2.0
--
氯仿.冰醋酸
30
30
30
(mL)
KI(mL)
1
1
1
摇0.5分钟,黑暗处放置3分钟,取出加100ml水,摇匀
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
淀粉溶液(mL)
1
1
脂类的测定(1)ppt(共70张PPT)

食用油脂是指从动、植物组织中提炼出来的供人食用的以
脂肪为主、并含有其他成分的混合物。
如豆油、菜子油、玉米油、核桃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
、橄榄油、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鸡油等。
食用油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酯,其次是游离的脂肪酸、甘
油,再次是少量的磷脂、甾醇(固醇)、色素、维生素和蜡八种
脂肪的合理膳食
地中海饮食特色之一是橄榄油,其中富含但不饱和脂肪酸 不仅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同 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肝脏中脂肪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 酶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冠 心病。
地中海饮食另一特色是猪肉等红色肉类使用较少,其膳食 蛋白质来源于低脂肪的海鲜及豆类。深海鱼中含n-3族不饱和 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n-3不饱和脂肪酸的 食物来源于橄榄油、低芥酸菜子油、茶油等。
一般食品用有机溶剂浸提,挥干有机溶剂后得 到的重量主要是游离脂肪,此外,还含有磷脂、色 素、树脂、蜡状物、糖脂等物质,所以用索氏提取
法测得的脂肪,也称粗脂肪。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 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 定。索氏提取法测得的只是游离态脂肪,而结合 态脂肪难以浸提出来。
油脂的化学性质主要指:油脂酸价、过氧化值、 羰基价、皂化价、碘价等。 (2)、适用范围与特点 地中海饮食特色之一是橄榄油,其中富含但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升高高密度脂
油脂的化学性质主要指:油脂酸价、过氧化 蛋白,降低肝脏中脂肪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酶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冠心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碘值IV
• IV:是在规定条件下,100克油脂所吸收的碘的克数,用 于衡量油脂不饱和度。(特征指标)
豆油
菜油 棕油 椰子油 氢化椰子油 氢化棕油
SBPO42
碘价 130 110 50 8
>1
45
OSI值 15 18 65 150 >200 95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游离脂肪酸FFA的来源及其影响
• FFA:动植物中甘油三酯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
• FFA是较稳定的理化指标,在特定条件 下水解 可产生,严重酸败后也会产生。
• 国家对油品的等级是主要按油脂的酸价不同来分 级的
• 一级油FFA≤0.1% 二级油FFA≤0.15%
油脂质量指标
二零零六年七月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 特征指标
• 碘价 • 皂化价 • 折光指数 • 密度 • 脂肪酸组成
2002.10.29 北京
质量指标
• 理化指标
• 游离脂肪酸含量 • 色泽 • 过氧化值 • 水份 • 固体脂肪含量 • 熔点、烟点、闪点、雾点 • 诱导期AOM值、OSI值 • 打发度、针入度 • 加热试验、冷冻试验
油脂的基本知识
游离脂肪酸FFA、酸价AV
• FFA:指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重 量的分数
• AV: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要 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 在数值上:
种子油(豆油):2*FFA=AV
棕榈油:
2.2*FFA=AV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测定方法:试样溶解于已中和的异丙醇中,用氢
熔点 <0 <0 35 24
32
42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脂肪酸饱和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 三种最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率:
• 脂肪酸
氧化速率
• 油酸C18.1
1
• 亚油酸C18.2
10
• 亚麻酸C18.3
25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碘值检测方法
• SOF用方法:AOCS Cd 1-25样品与过量的碘 (韦氏液)发生加成反成,用硫代硫酸钠 标准液与未反应完的碘反应,由所消耗的 硫代硫酸钠可计算碘值。
• 各种单位关系: 2meq/Kg=1mmol=1/78.8%
• 测定原理:油脂样品用三氯甲烷/冰醋酸溶 液溶解,加入碘化钾溶液,过氧化物与碘 化钾反应生成碘,用硫化硫酸钠溶液滴定 所产生的碘可计算油样的过氧化物。
• 我司用方法:GB/T5525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油脂的氧化
油脂的氧化反应(空气自动氧化酸败)
氧化钾标准溶液中和其中的游离脂肪酸。
AV=V*C*56.1/m 国标GB/T5009.37的样品量小3-5克,相当于放大了 误差4-6倍
溶剂 样品量
南海
AOCS Ca 5a-40
异丙醇
15-20克
国标
GB/T5530-2005
乙醚/乙醇 1:1 20克
国标
GB/T5009.37
乙醚/乙醇 2:1 3-5克
三
级油FFA≤0.5% 四级油FFA≤1.5%
• 酸价对产品的影响:影响油品的烟点,不影响产 品的风味,也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过氧化值PV
• PV是指油脂氧化酸败所产生的过氧化物的 含量,以千克油脂中活性氧的毫摩尔数 (毫克当量)或以碘点油样重的百分数表 示。
O2 C=C CH2
OOH
CH=C CH + 氢过氧化物
OO
CH CH CH2 过氧化物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油脂产品抗氧化的措施
控制油脂产品的操作温度,安全温度低度于40度 尽量避免产品受光的辐射
避免产品与空气接触(密封、N2保护) 注意金属器具的使用
使用抗氧化剂:BHA、BHT 、TBHQ、VC、VE、PG 、柠檬酸、柠檬酸酯等
• 影响诱导期的因素:油脂的饱和度、原料品质、 精炼、抗氧化剂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脂肪酸组成FAC
• 油脂中所含各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
• 用气相色谱仪(GC)检测,样品先用甲醇 氢氧化钾溶液与油样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 再用气相色谱仪分离脂肪酸甲酯溶液中的 各组分,检测出在色谱柱中的不同保留时 间和相对强度,对照标准样品在相同条件 下的保留时间,由此可检测出油脂中的各
• 国标:GB/T 5532-1995 • 方法差异:所用溶剂不同
AOCS:用四氯化碳溶解样品 GB:用环己烷和冰乙酸(1:1)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诱导期AOM值、OSI值
• AOM值:油脂在97.8度下通干燥空气,当油脂的 PV达到100meq/kg时所用的时间。是油脂氧化稳 定性的体现。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金龙鱼(0.27)1:1:1调和油
• 饱和脂肪酸:C10.0、C12.0、C14.0、 C16.0、C18.0、C20.0、C22.0、C24.0
俗名
亚油酸(Linoleic) α- 亚麻酸(Linolenic) Γ-亚麻酸(Linolenic)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EPA(Eicosapentaenoic)
芥酸(Eurcic) DPA(Docosapentaenoic) DHA(Docosahexanenoic)
速记名
C18:2 C18:3 n-3 C18:3 n-6 C20:4 n-6 C20:5 n-3 C22:1 n-9 C22:5 n-3 C22:6 n-3
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
2002.10.29 北京
油脂的基本知识
主要脂肪酸的名称
俗名
辛酸(Caprylic) 癸酸(Carproic) 月桂酸(Lauric) 豆蔻酸(Myristic) 棕榈酸(Palmitic) 棕榈油酸(Palmitoleic)
硬脂酸(Stearic) 油酸(Oleic)
速记名
C8:0 C10:0 C12:0 C14:0 C16:0 C16:1 C18:0 C18:1
• OSI值:油脂在100/110/120度下通干燥空气,用 二次蒸馏水收集油脂氧化所产生的产物(小分子 极性化合物),测定水的导电率,当水的导电率 变化曲线出现拐点时所用时间为油脂的OSI值
• 温度影响:油脂的氧化酸败(变质)的速度每升 高10度加快1倍。
• 100度OSI值=2.2倍110度OSI值=4.84倍120度OSI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