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的核心内容

我国宪法的核心内容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治国安邦的总依据。
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策,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我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的根本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守法、奉献、公德等方面的义务,为公民的权益保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政策。
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政策,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一系列基本政策,为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治稳定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四、国家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
宪法确立了一系列国家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法治观等,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五、国家的根本机构和组织。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机构和组织,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队等一系列国家的根本机构和组织,为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总之,我国宪法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政策、国家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国家的根本机构和组织等方面,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总章程和总依据。
宪法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和维护的根本法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宪法根本制度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宪法根本制度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宪法是我国各个法律的母法,也是我国的基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以及经济制度,和改革开发的基本的目标和目的,那么宪法中具体是怎么写到了?下面就由律师365小编来为您解答宪法根本制度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宪法是我国各个法律的母法,也是我国的基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以及经济制度,和改革开发的基本的目标和目的,那么宪法中具体是怎么写到了?下面就由小编来为您解答宪法根本制度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知识点(论文资料)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历史发展二、我国宪法的特征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四、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4.1 我国的国家制度——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⑥基本经济制度4.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2.1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⑦文化教育权⑧特定主体权利4.2.2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⑥其他义务4.3 我国的国家机构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⑤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4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宪法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障书,用列宁的话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又规定和保障了公民的哪些权利?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宪法。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的历史发展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是清朝末年形成的《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在1954年、1975、1978、1982年颁布了四布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四部宪法,并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XX年四次修正。
20XX年12月4日,胡锦涛在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思修与法律10

3.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三权分立制度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的政治制
度。其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 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并保持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 的关系。 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 因为:其一,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其二, 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其三,不符合我 国国家政权性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这一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6.社会经济权
主要包括:
(1)财产权。
(2)劳动权。
(3)休息权。 (4)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义务)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等等。
制定了4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 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 我国现行宪法,共4章,138条。现行宪法制定 以来,一共进行过4次修改 2004年3月14日,第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修正案》,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所以, 宪法修正案现共有31条。) 4、第四次修宪的特点和主要内容。(1)第四次 修宪主要表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A 全面反映出 党的十六大理论创新的成果。B是1982年以来历 次修宪中幅度最大的一次。C 反映出与国际接轨 的导向,如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D 使 宪法本身更加完善,如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 正式国歌。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
教学重点: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公民权利和人权;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宪法概述(一)宪法的产生1、我国古书上的“宪”;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曾出现过“宪”、“宪法”、“宪令”、“宪章”等词语。
其含义主要有三种: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
二是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律。
三是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这些与近现代宪法的涵义完全不同。
在中国,将“宪法”一词作为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
2、古代欧洲的“宪法”概念;在古代西方,“宪法”一词也在多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
二是指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制定的普通法规。
三是指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的特权,以及他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
同样,这些都与近现代宪法的涵义不同。
3、中世纪欧洲的“宪法”;4、一般公认的现代意义的成文宪法的远源;宪法词义发生质的变化,始于17、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才使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最终形成。
5、现代意义的成文宪法。
(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1、宪法的内容;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宪法的效力:①宪法是立法的基础,是“母法”;②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
(三)宪法的本质首先,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产物其次,宪法规定了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宪法随着阶级形势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四)宪法的作用1、确认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等政治制度2、对国家基本制度作出明确规定3、是实现法治的根本保障,没有以民主为基础产生的宪法,就无法真正实现法治的目4、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限制权力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和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一)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1、共和国建立以前的宪法历史伪宪法民族资产阶级宪法解放区、革命根据地宪法性文件2、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宪法历史①《共同纲领》②1954年宪法③1975年宪法④1978年宪法⑤1982年宪法(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三、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 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 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 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 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还规定: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 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 府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转;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的方针处理与其他党派之间 的关系。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 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 总称,它的最核心部分是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它 体现着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是指一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和国体的关系是: 1、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关系、结构,国体是国家 所维护的阶级关系、阶级结构;政体是国家自身 的组织关系、组织结构。 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要服从国体的性质,政 体要适应国体。也就是说,怎么样有利于维护现 存的阶级关系就怎样组织国家。
我国宪法规定根本制度是指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根本制度是指什么?
我国的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一、我国宪法规定根本制度是指什么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的关系。
我国的根本制度指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国体,它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制度的基础。
如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之上。
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立法权,可以通过宪法和制定法律,建立一整套有关国家生活的制度,如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财经制度、军事制度、教育制度等。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制度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制度是指我国宪法确立的有关我国的国体和。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的历史发展1975年宪法。
全国人大曾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先后四次对其进行了修正。
3、宪法的基本原则p204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4.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大法在内容上在效力上:母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1/5提议2/3通过二、我国的国家制度1、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问题。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国体与政体的关系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念、内容5、p210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在相当长期限内保留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略)p2116、经济制度(略)p212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念-公民;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依法可以行使的权力和享有的利益,表现为法律确认公民实现某种劳动与教育既是权力也是义务特点:内容:要会解答多选题。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从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角度来掌握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的历史发展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又相继修改制定了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全国人大曾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先后四次对其进行了修正。
3、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1、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问题。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
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其职能有哪些?
2、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又反映着国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选举制度
我国选举制度的概念
是指有关选举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的总和。
它的内容由选举法规定。
选举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和间接选举并用、无记名投票、监督原则、物质帮助原则
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选区的划分;
•选民登记;
•代表候选人提名;
•投票;
•选举结果的确认;
•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及其程序。
5、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为什么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念、内容
特别行政区制度:概念、特殊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在相当长期限内保留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略)
6、经济制度(略)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概念-公民;基本权利;基本义务
在我国,公民与人民的概念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代表一个人的法律地位;人民是政治概念,代表一个人的政治地位。
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依法可以行使的权力和享有的利益,表现为法律确认公民实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公民的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法律规定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特点: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内容:要会解答多选题。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
从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角度来掌握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