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课义和团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本文将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发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背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是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的加剧。

19世纪末,清朝政权腐朽,国力衰败,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列强入侵加深了中国人民的屈辱感和愤怒情绪。

这种情况下,以“拳家”为名称的义和团组织开始兴起,秘密发展壮大。

二、发展过程1. 兴起阶段:义和团起初是一个武术组织,旨在抵御外国侵略。

他们信仰“扶清灭洋”,相信只有清朝夺回国家的主权,才能摆脱列强的束缚。

他们追随“袁世凯”的号召,开始借助拳法和超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和国家。

2. 动员阶段:义和团迅速在华北地区发展壮大,并开始对外国人和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进行袭击。

他们煽动民众的爱国情绪和仇外情绪,认为外国人是中国社会的败类和危险因素。

他们的行动导致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和屠杀。

3. 政府态度:起初,清政府对义和团持鼓励态度,认为他们可以作为对抗外国势力的一种武装力量。

然而,义和团的活动越来越失控,导致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外交危机。

最终,清政府被迫改变立场,开始对义和团进行镇压。

三、结果与影响1.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加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中国更加受制于列强的压迫和掠夺。

外国资本进一步渗透中国,经济局势更加恶化。

2. 辛亥革命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激发了更多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这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社会基础,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灭和中国的民主革命。

3. 对中国社会的警示:义和团运动让人们认识到,单纯的抵抗外国侵略并不足以解决中国遇到的问题。

对科学、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弱点进行改革和提升才是中国崛起的关键。

总结起来,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的发生源于中国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的加剧,以拳击为特征的义和团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并对外国人和基督教传教士进行袭击。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的成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地区。

平原大捷。

“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

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是义和团反帝爱国性质的具体表现。

“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学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是使中国免于沦为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分析: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本课重点之一。

这是认识义和团运动性质的重要依据,义和团运动始终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具体表现,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另一重点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难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课难点之一。

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的教案

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的教案

初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3.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事件;3. 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PPT或教学文稿。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和兴趣。

Step 2: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15分钟)讲解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思想的变革对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Step 3: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通过PPT或文稿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目的。

Step 4: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20分钟)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事件,包括义和团的组织结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等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内容。

Step 5:探讨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5分钟)分组讨论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评价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思考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定义、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历史义和团运动教案

2024年历史义和团运动教案

2024年历史义和团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斗争对象、斗争结果;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发展原因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言,掌握导致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归纳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原因,并掌握其发展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提高爱国热情,明确中国人民必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努力进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斗争对象、口号。

难点:对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请学生回答歌名及曲作者。

由此引出乐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由此导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原因: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直接原因:教会欺压,导致民间仇视教会的情绪日益高涨。

经过:山东首先爆发,迅速扩展到直隶一带。

斗争对象由外国教士,发展到围攻在华的传教士及其家眷,提出“拆铁路,拔电杆,掀教士,灭洋人”的口号。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斗争对象:由京津地区向外延伸,波及全国。

斗争对象由教士扩大到洋货;由山东向北京转移过程中发展到围攻使馆。

斗争口号由“反清复明”改为“扶清灭洋”。

实质上这是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所采取的被迫反击。

三、义和团运动失败1.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根本原因)导致失败。

缺乏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组织松散,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组织领导核心;无法正确对待西方的侵略;对清政府存有幻想;只凭血肉之躯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无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明。

2. 启示:中国人民具有反侵略爱国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必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努力进取;明确反帝爱国不是无原则的排外主义。

义和团运动 教案

义和团运动 教案

义和团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内涵。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2.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让学生对义和团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学习义和团运动的背景(1)分析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引导学生理解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必然性。

(2)讲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提供背景。

3.学习义和团运动的过程(1)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讲解义和团的组织、口号和斗争目标。

(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讲述义和团在各地的斗争情况。

(3)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4.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影响(1)讲述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打击,引导学生理解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2)分析义和团运动对民族觉醒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5.评价义和团运动(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义和团运动进行评价,如爱国精神、盲目排外等。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义和团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强调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7.作业布置(2)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3.义和团运动的影响4.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是否深入?3.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全面评价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义和团运动(课堂PPT)

义和团运动(课堂PPT)
动,慈禧太后向在华11国列强同时宣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后, 慈禧太后在逃跑过程中下令剿灭义和团,义和团最终在中外联合绞杀下失败。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避免了中国彻 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但是其运动 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充满愚昧和残暴,加上农民运动自身局限性,最终走向了失 败。
义和团运动(课堂PPT)
演讲人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庚子事变等,是19世纪末(1899年秋—1900年9月)中国农民阶 级领导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开始于山东地区的反洋教斗争,后逐步 扩大为针对所有西方在华人士的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义和团的组成人员比较复杂,有 诸如贫苦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小商贩等在内的底层人民,也有部分爱国官军,使得义 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对后期抵抗运动带来很大弊端。
义和团最初是兴起于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 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掺杂有"刀枪不入"“法力无边”等
最初义和拳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清政府的疯狂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 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超越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后被清政府利用,

最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沪教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沪教版 精品

3、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
A、反封运动 C、反殖运动
B、反资运动 D、反帝运动
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天津条约》签订 D、《南京条约》签订




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
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3、兴起标志:冠县起义 平原大捷
二、发展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山 直
西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河 南
北京
廊坊 天津
隶 运
大沽
朱红灯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9.10 河 平原 黄
济南 河山


胶州湾

江苏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兴起
1、兴起原因
根本:帝国主义侵华加深,民族危机加重 直接: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兴起
1、兴起原因
根本:帝国主义侵华加深,民族危机加重 直接: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
2、兴起标志:冠县起义 平原大捷
3 环线起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兴起
1、兴起原因
根本:帝国主义侵华加深,民族危机加重 直接: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
赔款、毁炮驻兵、 使馆划界、
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夏) 禁止反帝、改部居首
2、廊坊狙击战
3、天津保卫战

4、北京地区的战斗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 1901年9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 订《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PPT教学课件

义和团运动PPT教学课件

二、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年) 2.义和团在天津和北京的战斗
3.①义和廊团坊运狙动击的战失败 ②保卫天津的战斗
4.③八国围联攻军西在什北库京教的堂暴和行 外国使馆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901年)
2.《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 重危害
一批不平等条约
继续
模拟探究二
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电池消费大国,每年 用掉的电池数以亿计。然而,我国目前 废电池的回收率却很低,大量废电池随 着垃圾扔掉了,有些甚至随地乱丢。
无论是普通的干电池,还 是电子手表中的纽扣电池,里 面都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 还含有汞、银、镉等有毒的重 金属。
电池里面的汞、银、镉等重金 属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着雨水 渗漏到土壤里,污染土壤,并随着 土壤中水分的移动,进一步污染河 流、湖泊和海洋,直至进入多种生 物和人的体内。
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 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 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 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摇 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 下了光辉的一页。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 穷凶极恶地敲榨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 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不一定是。这是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 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成的,酸 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 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跨越地域、跨国 界的危害。继续Fra bibliotek进一步探究
收集当地的雨水,用pH试纸测 定pH,看看是否是酸雨?如果是酸 雨,你能分析其成因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④
C④
B④
D ④
19 、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 现了下图局面?( )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其中天干是“甲、乙、丙、丁、戊、 未、申、西、戌、亥”,千支纪年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1894 年是甲午年,1898年是戊戌年,由此推算,1901年应该是 A.庚子年 C.辛丑年 B.己亥年 D.辛亥年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6 、关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理 解最为准确的是() A、清政府依靠列强的支持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政府中有不少洋人任职 D、清政府名存实亡
7、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 家出版的一副“八位强人 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 的宣传画。他们痛打的结 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 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漫画:列强瓜分中国
漫画:列强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的侵略
《时局图》是1898年 谢缵泰先生创制的一副 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 狂潮的漫画。图中,熊 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肠(一说蛇)代表德国, 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 日本,鹰代表美国。原 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 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 顿国立档案馆。
八 国 联 军 司 令 官 的 合 影
李鸿章
慈 禧 太 后
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赔款白银 4.5 亿两, 39 年还 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影响
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 担
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各国驻兵保护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 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 国派兵驻守京山线沿线要地; 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
12、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 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 点 45 分, 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 点 52 分, 彼我相距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 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神拳助 天无雨 兵法易 拆铁路 大法国
义和团 地焦旱 都学全 拔线杆 心胆寒
只因鬼子闹中原 全是教堂止住天 要平鬼子不费难 紧急毁坏火轮船 英美德俄尽消然
义 和 团 揭 帖
资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 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材料二:挑铁路,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 下能安民;
8 、 19 世纪末,各地义和团曾经流行这样的歌 谣“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 吃,不烧洋货气不消。”这首歌谣反映出义和 团运动() (1)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
(2)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3)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4)触及了时代的主题
A(1)(2)(3) B (1)(2)(4)
你认为这一口号有爱国性吗?为什么?你 怎样看待这一口号?
“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具有 爱国性质的,反映了当时中华民 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中 国最主要的矛盾。但是,这个口 号有很大局限性:“扶清”有利 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人放松对 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 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斗争,却带有 笼统排外的性质。
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他们一 般是以八卦名目自立团号。义和团的信仰 也很不一致,各团坛无统一固定的信仰, 只有“神灵附体” “刀枪不入”的迷信 思想基本一致。他们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 大都是《封神榜》 《三国演义》 《西游 记》《三侠五义》等小说或戏曲中的人物, 在“上法附体” 时,想起谁就说是谁 “附体”,如孙悟空、猪八戒、赵云、关 羽、黄天霸、窦尔敦等人物都成了附体的 神灵。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狂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阶级 Nhomakorabea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 起山东,不到 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 拿起刀,保国 逞英雄。
河北遵化石门镇义 和团旗。旗高 1.45 米, 底边 1.51米,红布为底, 白布缺口镶边,旗上书 “ 旨直隶遵化州城西 石门镇天仙宫义和 团” 。 1900年被德 军抢走。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格罗提渥总理访华, 将这面旗交给周恩来总 理。该旗现在收藏在中 国历史博物馆。
C (1)(3)(4)
D (1)(2)(3)(4)
8 、“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 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 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在甲午战 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里 说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
感谢聆听……
9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经 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协定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 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 质的组织。
10、《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 要是指()
4、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 、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其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 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5 、 1900 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 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 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结 与 国 之 欢 心。
中国此后仍须以 华人制华地,凡 有意开通中国之 人,应该小心谨 慎,团匪之事即 可取以为鉴。 ----英国外交 大臣勃罗叠立克 在议会演说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酷 剥 削 中 国 人 。
表 明 帝 国 主 义 者 凭 借 多 个 不 平 等 条 约 残
(2)都由列强共同策划实施
(3)皇帝都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领北京
(4)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A(1)(2)(3) B(2)(3)(4 )
C(1)(3)(4)
D(1)(2)(4)
18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 代展览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 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 么说的:“起初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 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割占了香港岛;后 来 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 中 国人居 住;最后 ④外国可以在中国 开设 工 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 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反帝运动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清政府彻底成为西方列强统治 永远禁止成立或参加反帝组 中国的工具 织;
右图表现的是当时任 人宰割的中国,儿围 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 匕首的列强,他们迫 不及待的对着‘大饼’ 下刀,唯恐落于人后, 大饼的主人唯有振臂 疾呼,望饼兴叹。漫 画形象地展现了‘大 清’那不堪一击、任 人宰割的景象。
C、反对洋人的生活方式 D、排斥外洋一切事物
14、19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 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15、在《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 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 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至应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 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他 正 被 众 多 不 平 等 条 约 扎 得 像 个 木 乃 伊 。
着 的 人 代 表 的 是 当 时 受 尽 欺 凌 的 中 国 人 。
画 面 中 那 个 身 带 血 迹 、 瘦 弱 并 颤 抖
课堂跟踪训练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狂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16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 明显不同是() A、没有科学的斗争纲领 B、以反帝为主要目标
C、带有迷信色彩
D、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 相同之处是() (1)其目的都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3.”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 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 耶稣教。”该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
A、义和团男女平等
B、反对西方政治制度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突出 问题是() 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 盾尖锐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尖锐
C、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D、农民阶级斗争水平高
3、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农民自觉的反封建运动 D、农民自觉的反侵略运动
侵 略 者 践 踏 清 帝 的 宝 座
拍 卖 抢 劫 来 的 财 物
义和团民被押往菜市口刑场
八国联军统帅西摩尔
1852年加入英国海军。1857年, 他作为中尉见习生,参加英法侵 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2 年 在上海与太平军作战。 1863 年 回英国。后升为中将。 1897 - 1901 年任英国东亚舰队司令。 1900 年 6 月 10 日,各国以保护 北京使馆为名,由他率领一支英、 俄、德、法、美、日、意、奥八 国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 2000 余 人,从天津出发,进犯北京。在 杨村、廊坊等地受到义和团和清 军的狙击,被迫后撤,退回大津。 1901 年归国。著有《我的海军 生涯和旅行游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