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3)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 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 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 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这使清朝官吏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不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 盾的空前激化;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 矛盾的尖锐。 不同点:太平天国运动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朝的封建统治, 在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了农民政权,是几千年 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 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始终处于分散状态,在运动中 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 失败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小生产者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提不出 科学的革命纲领。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认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
中国传统势力的代表
西方势力的代表
所以就把单纯的反洋教斗争发展为反帝斗争
•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 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1900年势力发展到 京津地区,慈禧太后见义和团运动难以一 时“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 • 企图利用义和团运动惩治外国侵略者,承 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 这样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评价义和团运动
•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 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 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 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 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 前扑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 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 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 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所以又称为“义和拳”, 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 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最 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 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 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 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 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 “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1898年由 赵三多首变、庚子 拳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清末发生的一场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华西方人(也包括
传教士及华人基督徒在内)排外运动,“突显中西
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它也标志着以仇外情绪为契
机的反对基督教传教活动已达到高水位”,义和团 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1900年(光绪二十六 年)5月27日,近代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开始形成 高潮。
义和团:中国独特的反帝运动

义和团:中国独特的反帝运动义和团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反抗运动。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时代背景是清朝的衰败、列强的侵略和殖民。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宗旨目标以及影响等多个方面来介绍义和团运动。
一、历史背景19世纪,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国土遭受了空前的侵略和扰乱。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均未能改变中国的困境,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因素日益显现。
同时,传教士活动的兴起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八国联军1900年选择以“镇压义和团”为由侵入中国,但这场侵华事件反而成为了中国反侵略反压迫的转折点。
义和团团结了广大的农民和贫苦人民,反对其生存权和利益的受到侵犯,称自己为“义和团”、“义军”,以保卫祖国正义为自己最高的任务。
二、组织结构义和团由农民和贫苦人民自发组织而成,无固定的领导和中央统一机构。
他们多是在村庄、农村的寺庙、祠堂等地组成,也有富商、地主觉悟较高者加入。
义和团的操盘人和教练员等中坚分子主要是武术、巫术和道士等人,再加之各地传统习俗的影响,使得许多义和团信奉了各种关公、岳飞、神明等等的故事,成为某种心理的寄托和信仰。
三、宗旨目标义和团的原本宗旨是要求清政府出兵驱逐外敌,并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但是由于群众的动员和鼓动,此运动往往演变成了爆发暴力的亲民革命和社会革命运动。
义和团对西方传教士和其教会的教徒大肆破坏,甚至于杀人波及,给西方列强带来了短暂的震惊与恐慌。
可以说,义和团由群众性反侵略运动演化而成的农民大起义,无疑是中国现代民族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影响义和团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给中国近代史上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皇帝迎合民意: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强烈震撼了清政府,迫使清廷迎合民意,推进了保护国家的改革。
2.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革命的必要和民间革命意识的初步发动。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名词解释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名词解释义和团反帝运动,简称义和团,指的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场民间武装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
起初,义和团是道德宗教团体,但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力增强,义和团逐渐演变成一个反对西方侵略的武装组织。
1. 背景和形成义和团反帝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动荡局势。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多国列强的侵略和分割,并丧失了许多领土和特权。
外国列强的掠夺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2. 意义和理念义和团运动所代表的主要意义是中国人民对外国列强入侵的强烈抗议和反抗。
义和团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爱国主义和抵抗外国压迫。
通过发动武装起义以及举行一系列抵制外国势力的活动,义和团试图恢复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3. 组织和扩展义和团反帝运动的组织架构相对松散,由几个兄弟姐妹或同乡组成的小组织构成。
这些小组织通常隐藏在农村或城市的社区中,通过秘密会议和传单等方式组织活动。
4. 行动和影响义和团成员通过提倡道德、纳命、抢皇宫等方式来抵制外国列强的压迫。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的抗议游行、打砸外国商铺以及袭击外籍教士等行动。
这些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但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中国民众处于被侵略状态的现实。
5. 暴行和反弹义和团行动中也引发了一些暴力行为,例如杀害外国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等。
这些暴行严重损害了义和团运动的合法性,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成为列强与清朝政府共同镇压的借口。
6. 外国干预和镇压由于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威胁,列强国家联合起来派遣联军前往中国进行镇压。
1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时,联军入侵中国并占领北京,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7. 反思和影响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失败使得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单靠武装起义是无法真正解决国家问题的。
这次运动的失败也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并提出了大量的改革方案。
总结起来,义和团反帝运动是中国人民在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之下的自发反抗行动。
义和团运动

练
一、选择题
习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 A ] A.贫苦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小商贩
二、问答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造成 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 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 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 住。 严重危害:《辛五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 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返
回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2、举起“扶清灭洋”大旗的冠县起义 1898年秋 赵三多 3、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 (1900年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① 廊坊阻击战 ②保卫天津 曹福田——收复老龙头车站
张德成——猛攻紫竹林地区 的外国租界 ③保卫北京 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Hale Waihona Puke 八国联军的暴行三、《辛丑条约》(1901年)
1、主要内容 ① ② ③ ④ 2、严重危害
小
结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 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 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光辉的 一页,义和团的爱国精神永存,并昭示后人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穷凶极 恶地敲榨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的危急关头,以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的下层群众也用自己的方式投入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中来。
1898年,这一斗争首先从山东开始,很快发展到华北、东北等地区。
它以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开始,当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又发展为反对列强军事侵略的斗争,由于这一斗争是在义和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也称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的前身义和拳是流传在中国北方的民间武术结社。
1898年10月,山东冠县梨园屯一带的义和拳民,在阎书勤、赵三多的率领下,攻打附近的教堂,举起反洋教斗争的旗帜。
与此同时,山东茌平、高唐一带的义和拳也在朱红灯、心诚和尚的带领下,兴起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得到群众的广泛响应。
清廷受到极大的震动,以毓贤接替山东巡抚张汝梅,开始全力镇压义和拳。
冠县义和拳起义虽然遭到镇压,它却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篇章。
从此,分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梅花拳和大刀会等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聚集,1899年下半年后逐渐形成统一的名称——义和团。
义和团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参加者以青少年为多,但他们纪律性强,“传单一出,千人立聚”,有很强的战斗力。
1899年10月11日,山东荏平的朱红灯率众在山东西部的平原县的杠子李庄击退平原知县蒋楷的马队,正式打出“天下义和团兴清灭洋”的旗帜,附近各县纷纷响应。
10月18日,朱红灯率部在平原县的森罗殿和前来镇压义和团的袁世敦部展开斗争,取得森罗殿大捷(也称平原大捷),然后转移。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山东各地的义和团的斗争,“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自此,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如燎原之火,如火如荼的燃烧起来,直隶(今河北)、河南、山西、内蒙、东北三省等地的义和团都得到迅速发展。
清政府的地方官员如山东巡抚毓贤在经历了平原事件后,觉察到对义和团,不是能用单纯的武力镇压的,于是企图用“招抚”的手段把它纳入官方控制的轨道,但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清政府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任山东巡抚。
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2 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又称双十二事变。
4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5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6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评价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俩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 2.暴露了清政府腐朽反动的本质,促 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民主革命思 想的传播奠定的基础。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 的爱国救亡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 略,义和团进行了殊死搏斗,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狂妄瓜分中国的企图,同时, 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义和团的精 神永存,并昭示后人——国难当头, 国难当头, 匹夫有责。 匹夫有责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义和团的来源及有关学术争论。 义和团的来源及有关学术争论。 义和团名称的确定与义和团在 山东的崛起。冠县犁园屯“ 山东的崛起。冠县犁园屯“十 八魁”与朱红灯、 八魁”与朱红灯、心诚和尚领 导的义和拳起事。 导的义和拳起事。山东义和团 的发展及其挫折。 的发展及其挫折。直隶义和团 的兴起与京津地区义和团的活 动。 •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成份、纲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成份、 领口号及其特色。 领口号及其特色。义和团的 灭洋”与排外的评价问题。 “灭洋”与排外的评价问题。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矛盾态 度及其原因。 度及其原因。剿与抚的问题
义和团
1.原名: 1.原名: 义和拳 原名 2.地区 山东、河南、 地区: 2.地区: 山东、河南、直隶 3.性质 性质: 3.性质: 民间秘密组织 4.活动方式 练习拳棒、传授武术、散布传单等形式, 活动方式: 4.活动方式:练习拳棒、传授武术、散布传单等形式,进行 反清活动。 反清活动。 5.人员组成 主要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人员组成: 5.人员组成: 主要是贫苦农民 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贫苦农民, 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6.兴起:1898年,赵三多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 6.兴起: 兴起 冠县起义, 年 赵三多冠县起义 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的序幕 的序幕。 国运动的序幕。 7.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 帝国主义、 扶清灭洋” 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 7.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 帝国主义、“扶清灭洋” 8.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8.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9.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剿杀→安抚 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9.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剿杀 安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和团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
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
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义和团运动:
(一)爆发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
知县蒋楷派
兵前往镇压。
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
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二)失败原因:
1、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
①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②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2、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3、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4、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三)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
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
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
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义和团信封神袛,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思想意识:
1、爱国思想
义和团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对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十分痛恨。
他们表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还有些义和团组织更希望能使国家从屈辱的境地摆脱出来,如当时的红灯照就宣布要以法术“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
2、排外思想与爱国思想相对应,义和团也存在一些排外的思想与举动。
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简单化处理。
3、迷信思想
义和团存在大量的迷信思想,这是由于构成义和团员主体的中国农民在当时缺乏先进的思想武器,只能以落后的迷信思想来解释外国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当时的义和团普遍认为中国的灾难是遇上了“劫运”。
称“劫运到时天地愁,恶人不免善人留”(《庚子大事记》)。
这些迷信思想在义和团运动的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共同的迷信思想成为联结各个义和团组织的纽带,使义和团在组织松
散的状况下仍能坚持斗争。
4、忠君思想
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许多群众都有传统的忠君思想,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扶清灭洋“口号就是一个表现。
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一些群众认清了清廷的本质,不再对其抱有幻想,转而提出新的“扫清灭洋”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