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

答案)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当天平两托盘里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

2.用天平找24盒牛奶中的哪一盒少了时,至少需要称()次才能保证找到这盒。

3.9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比正品稍重一些,用天平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次品。

4.有10盘糖果,质量相同,小明从其中一盘中拿走2颗糖果去吃,小明用天平至少称()次,就一定能找出那盘较轻的糖果。

5.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小春说:“我分到的不是蓝气球。” 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小春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6.有五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按照相同的顺序在上面写

上数字1~6,把木块叠起来如下图,那么,2的对面是(),4的对面是(),5的对面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9件物品,其中一件是次品(略重些),用天平称()次,就能找出次品。

A.2

B.1

C.3

2.奥运五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在鸟巢奥运馆见面了,每两个福娃都会握一次手,当贝贝握了4次手,晶晶握了3次手,欢欢握了2次手,迎迎握了1次手时,妮妮握了()次手。

A.4?

B.3?

C.2

3.三个女孩A、B、C进行百米赛跑。裁判D、E、F在赛前猜测她们之间的名次。成绩揭晓后知道只有一位裁判的猜测是正确的,请问得第一名的女孩是()。

D说,我猜A会是第一名。

E说,我猜C不会是最后一名。

F说,我猜B不会是第一名。

A.A?

B.B?

C.C

三、利用天平称次品时,下列数量的物品分成3份应怎样分?

四、解决问题。

1.有9袋花生,其中有8袋各重450克,1袋重470克。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能找出重470克的那一袋花生?

2.根据一个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判断出相对的两个面

上的字母各是什么?

3.下面是由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的一个长方体,每个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按照同样的顺序写有1、2、3、4、5、6,你知道每个数字的对面上的数字是几吗?

4.有13颗外形完全相同的珍珠,其中12颗是真的,1颗是假的,假珠比真珠重,用天平(无砝码)至少称几次,一定可以把假珠找出来?把你找假珠的过程写一写。

5.甲、乙、丙3个学生分别戴着3种不同颜色的帽子,穿着3种不同颜色的衣服去参加一次活动。已知: ①帽子和衣服的颜色都只有红、黄、蓝3种。②甲没戴红帽子,乙没戴黄帽子。

③戴红帽子的学生没有穿蓝衣服。④戴黄帽子的学生穿着红衣服。⑤乙没有穿黄色衣服。试问:甲、乙、丙3人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1.平衡 2. 3 3. 2 4. 3

5.红蓝白

6. 63 1

二、1. A 2. C 3. B

三、8(3,3,2)11(4,4,3)26(9,9,8)16(5,5,6)

32(11,11,10)43(14,14,15)

四、1. 2次 2. A—E C—F B—D

3. 5—64—32—1

4. 3次过程略

5.甲戴黄帽子,穿红衣服;乙戴蓝帽子,穿蓝衣服;丙戴红帽子,

穿黄衣服。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点拨:因为戴黄帽子的穿红衣服,而戴红帽子的又不穿蓝衣服,所以对戴红帽子的人而言只能穿黄衣服,所以戴蓝帽子的只能穿蓝衣服。乙不穿黄衣服,又不带黄帽子穿红衣服, 所以乙只能穿蓝衣服,即乙戴蓝帽子穿蓝

衣服。甲不戴红帽子,而乙戴蓝帽子,所以甲戴黄帽子。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