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4篇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4篇推荐文章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的走向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热度:上半年形势与政策心得热度:中美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热度: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
有关中美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是怎样写的。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希望你们喜欢!2017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关键词:中美关系崛起贸易台湾问题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
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
论中美关系论文

论中美战略关系班级:施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出现,以美欧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红色社会主义国家矛盾尖锐。
新中国成立后,周围存在不少影响中国发展的不利因素。
资本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把战争的硝烟燃烧到了中国东北,中国不得已志愿军出兵朝鲜,把列强打到“三八线”以南,维护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利益。
在中国准备收复台湾的关键时刻,美派出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止中国的统一大业,出于世界总体格局为稳的条件下,人民解放军以炮击的方式表达了收复台湾的决心,中美关系一度达到冰点。
在美苏争霸之中,双方为了能在总体实力上超过对方,同时想到了中国,美国向中国表达了希望交往的意向,有了后俩的乒乓外交和尼克松的访华。
中美终于走向了和平对话、求同存异。
美国在完成通台湾“断交、废约、撤军”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建交后,基本上遵守了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和精神,使中美关系保持正常、良性的发展势头,中美双方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美国一系列的挑衅中,中美战略尚不成熟,总体双方敌对关系强于朋友关系。
1997年至今,在两国元首实现成功互访后,中美关系朝着总体良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对台大规模售武等事件的背景下,两国关系总是存在不小的挑战。
我国从建国开始便开始了漫长的外交之路,1953年中国在朝鲜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军,展开了为期三年的战斗最后以我志愿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而告终。
这次战争彻底粉碎了美国等国家妄图以朝鲜为跳台侵略中国的意图。
但在以后的几年里美国依靠起强大的资本在中国的经济和外交等领域频频施加压力,只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有所好转,毛泽东在会见美国乒乓球对使说如果尼克松来中国我还是愿意和他谈的,次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一在表示想要建交的意向。
1973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中美的建交,而此时的建交是迫于国际的新形式和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国的建交仅仅限于领导人的互访和经济之间的往来,中美的建交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同美国之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两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中美关系国际政 治期末论文

中美关系国际政治期末论文《中美关系国际政治期末论文》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发展动态不仅影响着两国的利益,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度极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出口国,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口国,双方的贸易往来规模庞大。
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而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服务和金融市场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然而,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曾引发了贸易摩擦,给双方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贸易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影响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也削弱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
在政治领域,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双方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看法和立场不同。
例如,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双方常常各持己见。
但也应该看到,在全球治理的诸多领域,如气候变化、反恐、防扩散等,中美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空间。
军事方面,美国作为全球军事强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和投入。
中国则在近年来不断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在亚太地区,美国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调整引发了地区局势的紧张,中美之间的军事互信相对不足,这增加了误判和冲突的风险。
文化方面,中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美国的电影、音乐、科技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包括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受众。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文化也逐渐受到美国民众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文化差异和误解仍然存在,有时甚至会引发文化冲突。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要求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
首先,要认识到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合作可以为两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也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例如,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美在医疗物资供应、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就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加强沟通和对话。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沟通机制,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避免误解和误判。
中美关系论文

合作与矛盾并存——浅谈中美关系1971年4月,一支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带着鲜花与橄榄枝来到了中国,打开了隔绝20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世人将此美好地称作“乒乓外交”。
由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之后几十年两国虽在一些小事上产生了分歧,但总体上仍在发展。
不久之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中国秉持改革开放理念,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高速发展着,并渐渐融入了国际社会。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问题上,还是处理战略、国际事务方面,中美两国间都有过合作;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国内的一部分人感觉到了中国对美潜在的威胁,认为再任由中国会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受到损害。
可以说,美国对待中国是“又爱又恨”。
上海地方电视台有一个调解矛盾纠纷的节目,其中有一位调解员叫柏万青,她擅长以好言相劝和批评指责相互交错进行调解。
美国对华政策便是如此一般——胡萝卜加大棒。
在给与中国胡萝卜,即好处的同时,一根大棒悄然握在手中,时不时向中国敲打下去。
由此,我们可以说,目前与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美关系将会在平稳发展与曲折对抗里迂回前进。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中美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首先是政治方面。
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优越感,都处在世界各国推销它的制度,让这些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而中国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两个国家的人民在意识形态上可能存在一定分歧。
这个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便是许多教科书上所提到的、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矛盾的一大原因,但这是否能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呢?这里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我认为较之于意识形态、也占有相当大比例的一个原因是根本的利益问题。
资本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对财富资源的私人占有,而共产主义则恰恰相反,为了保证资本主义家在全球的利益,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大国,自然会想尽办法来打压共产主义阵营里的国家。
曾经实行共产主义的国家多达20多个,这其中还不包括前苏联的加盟国,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及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到目前为止还在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以减少了75%,几乎只留下了中国、朝鲜、古巴、越南和老挝这几个老牌社会主义国家。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推荐文章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的走向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热度:2017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热度:2017年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热度:基层党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心得体会热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
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
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在美国新政府任内,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
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目前中美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人权问题一方面,美国为了稳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导位置,与要为其代言,即向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推销其人权理论,美国当权者这也需要以此来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
另一方面,美国出于自己立场已的考虑,在很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有不得不忽略中国的问题,拖延时间以换得中国得支持。
二,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引起主导作用。
中美关系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中美关系班级:城规81班学号:3138211 姓名:张红摘要: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合作。
首先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及南海问题,中美关系可以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关键词:中美关系;对立;合作;问题解决最近这段时间中美在安全领域发生一系列变化。
2010年因美国售台武器,两军关系中断,安全领域里的对话与合作也随之中断。
直到今年年初胡锦涛主席访美,两军关系才慢慢得以恢复。
最近比较热闹,5月战略经济对话涉及安全问题,中国首次派出以副总长马晓天为首的军人。
会谈涉及两军关系的并不是重头戏,相反,谈的比较多的是两国的安全关切,如地区安全问题被列入了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
美国最近向我国示好,从胡锦涛主席访美的高规格接待,到这次陈炳德访美开放这么多相对敏感的军事设施。
原因至少有:一,两国政治关系年初以来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国在安全领域里对话深入展开,在军事方面的交流必然顺畅许多;二,中美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国力有了长足发展,军事能力也随之有所进步,美国开始关注中国军力发展;三,尽管采取咄咄逼人的亚太政策,但美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维系亚太地区的稳定,美国并不愿意在这一地区看到出现冲突,甚至爆发中美两国之间的直接对抗。
论中美关系现状的军事理论论文4000字(2)

论中美关系现状的军事理论论文4000字(2)中美关系的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篇三:《论中美关系中的“不信任”问题》[内容提要]中美互不信任是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美之间信任的提升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
本文认为造成中美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解决中美互不信任问题的对策则是进行长期战略对话和在国际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合作。
[关键词]中美关系;不信任问题;战略对话;合作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最明显的一个后果就是互不信任。
温特把无政府状态分为霍布斯无政府状态、洛克无政府状态和康德无政府状态三种。
在霍布斯无政府状态中,信任根本无法产生;在洛克无政府状态中,信任具有工具主义和表面性的特征,一国随时可以收回对他国的信任,而在自我意识中隐藏着对他国深深的不信任,也就是说,不信任是河底的潜流,信任只是水面的浪花;以康德冠名的无政府状态至今没有在历史与现实中真正存在过,并且,康德状态是否还可以叫做无政府状态也很值得怀疑,本文不做推论。
在人类已有的历史中,不信任是导致国家间冲突的重要根源。
当今全球化时代,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如何学会共存变得十分重要。
和谐共存的基本条件就是相互信任,本文主要以中美关系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例分析不信任问题。
中美不信任问题的分类中美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信任呢?大致说来,中美之间的不信任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按不信任的领域来划分。
①在经济领域,中美之间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人民币汇率是否升值和怎样升值?要不要平衡贸易逆差?要不要转让高技术产品?以什么样的资格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中国怀疑美国以这些问题来牵制中国经济的发展,阻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出现在世界舞台”;美国则担心中国的发展威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与价值观”[1]190。
②在政治领域,中美之间的不信任表现在:中国不信任美国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美国国会与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时常表现出不一致,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意图无法及时有效地把握;美国不信任中国的政治制度,不信任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美国的民主制度相距甚远;美国无视人权和一国国情的关系,指责中国的人权记录糟糕,中国怀疑美国以此为工具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中美关系史论文——体育促进中美民间交流

从体育交流看中美关系今年正值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不断的摩擦与合作,紧张与缓和中走过了风云际会的三十年。
这三十年,是和中国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历程同步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也是和中国面向世界,接受全球经济文化思想冲击考验的蜕变的三十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如今已经是世界局势关注的焦点,中美两国,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尽管矛盾依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仍旧横亘在两国之间,但共同的利益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得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彼此都最有利的方式——合作。
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回顾三十年,民间交流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可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体育交往更是异彩纷呈,极大推动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外交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乒乓外交,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获得第一枚金牌,再到今日中美体育交流的鼎盛局面,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体育外交正是折射了中美关系这三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或者说正是像体育外交这类的民间外交在大众之间推动了中美关系史的发展。
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乒乓外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中美正式建交搭起了桥梁。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在周恩来总理讲话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一系列对华开禁措施。
作为回报,美国乒乓球队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这个邀请立即被接受。
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首先抵达底特律。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1971年4月21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巴基斯坦向美方首脑发出访华邀请;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到达北京,成为第一个来华访问的美国在任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 作业论文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似乎陷入忽冷忽热的怪圈,如何理解中美关系这种变化背后的实质?
班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09级电子2班
姓名:陈满
学号:200906302234
笔者认为,近几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追求“稳定和谐的世界”,不论国内施政还
是外交,都力求一个“稳”字,更不会犯冒险主义,一般不会主动挑起摩擦,中美关系
的起伏,可以说相当大的程度依赖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美国若不挑中国毛病,不威胁中
国的核心利益,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甚至可以用很多媒体所说的“蜜月”来形容。但
美国突然有一天找中国麻烦,中国也不甘示弱,接着中美关系就会陷入接近“冷战”僵
局。
所以说讨论近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必须从美国那边考虑,从美国这段时间的国内情
况与其国际环境分析。
而分析美国,当然首先必须分析他们的新总统奥巴马上台后的表现。国际金融危机
发生时正是奥巴马竞选的时候,所以这部分实际上就是讲奥巴马上台以来的中美关系的
状况。在奥巴马上台之前布什执政的八年期间,中美关系基本上是顺的,也不是说没有
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大家可能会忘掉。比如,那时候小布什也会见达赖喇
嘛,美国也向台湾出售武器,但都没把这些事当作太大的事。
奥巴马上台时,金融危机已经发生并且开始深化,此时中美两国关系开局的时候应
该说还是比较好的。美国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金融稳定和国内就业,美国经济的复兴也
需要开发新能源,还有国内的医疗改革和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就是说美国在国内要干的
事情还很多,积重难返,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新总统,代表一个新的趋势、新动向,要在
很大程度上否定过去30年保守主义的倾向。
此时的奥巴马刚接手深陷泥潭的美国,国内一团糟,而要开始做是事情还有好多,
而伊拉克那边也是一团乱泥,还没有完成撤军,此时美国无心也无力去找中国的茬,更
重要的是此时的美国在许多国际问题和经济和国债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帮助,因此,精明
的奥巴马刻意回避挑起美国传统上喜欢挑的中国神经。
这就是为什么在大选 、就职之初,奥巴马没有象克林顿、小布什一样一上台就对
中国采取高压政策。而似乎表现得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有较充分
的认识,对华态度则总体积极,无论是奥巴马本人还是希拉里,均反复强调中美关系对
两国而言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拉里更打破常规,将首访放在东亚,并将中国作
为亚洲之行的重头戏,尽管出现财长盖特纳“操纵汇率论”及“买美国货”等风波,但
未酿成两国关系的重大事件,中美关系开局良好。
但2009年下半年,屡次对华发难: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
赖、谷歌事件、力压人民币升值 ,一连串事件让人们看到了微妙而复杂的中美关系。
美国的专家称,中美的“婚姻破裂”。
而为了深入分析奥巴马总统的这一变脸,则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
首先,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走了一个巨大的滑坡,其国内出
现了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国民消费能力下降等,此外也伴随着国际贸易行业的萧条
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动荡。2009年出现高失业率(10%),1.4万亿财政赤字,
贸易逆差严重的“三高”困境。奥巴马是天才演说家,但在施政上没有魔力棒,不能变
戏法,单靠美国国内的经济刺激政策,难以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从中国那里打主意,因
为中国有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有最大的市场,这就决定了奥巴马的政权保卫战和国会
的中期选举民主党能否取胜,都取决于跟中国的关系。2010年2月3日,奥巴马表示美
国将在汇率和贸易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并且要求中国更大地开放市场从而扩
大美国出口,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奥巴马3月11日签署行政令,成立旨在扩大美国
对外出口的“扩大出口内阁”,为美国未来5年内实现贸易出口翻番铺路。
其次,是奥巴马总统收到中期选举的困扰。进入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似乎正走
出 “蜜月期”,美国正把“机关枪”对准中国,在贸易纠纷、谷歌风波、对台军售、西
藏问题、人民币汇率这“五大战场”,逐渐加大对中国的政治压力,这一定程度上与保
中期选举有关——向美国国民宣誓总统正在兑现对选民的承诺、关心国民疾苦、坚定维
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以赢得今年的中期选举和明年大选。 奥巴马执政以来,
由于政绩乏善可陈,今年1月初,奥巴马的支持率从就职时的70%下降到了47%。1月奥
巴马所在民主党失去国会参议院多数党的地位,今年11月国会中期选形势严峻,也考
验奥巴马能否在2012年竞选连任。但奥巴马清楚知道,各方的压力其实归纳到底,还
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归纳到底,又是一个就业问题。2010年的施政核心就是提升
就业率,第二个是关系到未来就业的新能源产业,随后就是医疗改革,之后才是平衡财
政赤字等等,至于在一年多前帮他赢得大选的战争议题,让位到相当后面。
第三是深刻的社会思想根源——美国的国家利益观和价值观。长期以来,美国人认
为,国家利益意味着“保护一个作为自由国家的美国,使其根本制度和价值观免受侵犯”;
美国利益遍及全球,“美国利益永远第一”;美国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楷模,美国“受上帝
之委托,有责任和义务将美国模式向全球推广”。因此,只要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和价值
观的,就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 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
教文化、历史传统等多方面与美国差距巨大,甚至曾长期对立。因此对崛起中的中国,
一些美国人往往一方面戴上有色眼镜看中国,另一方面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中国
指手画脚;与此同时又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而奥巴马上台初期对中国的种种示好因此
种美国人的霸权思想批评,奥巴马感受的了国内的压力,不得重新拾起美国的霸权大棒,
对中国开始一系列的强硬动作。
由于奥巴马执政以来政绩乏善可陈,在西藏问题、双边贸易、人民币汇率、台湾等
问题上屡次被批对华示弱,甚至09年访华及今年3月2日至4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
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访问北京都被批成“叩头之旅”,支持率从
就职时的70%下降到了47%。因此,奥总统为重拾民望、凝聚民心,重振美国经济,他
必须“硬”起来,于是中国也就成了美国国内问题的替罪羊,而且一切都“以国家利益
的名义”。
所以说,中美关系不稳定问题的根源在于,中美经济关系的相互依赖及其它国际问
题上的合作需要决定了美国必须要与中国打交道,而美国国内的传统社会思想,却成为
阻碍中美关系向密切方向发展的最大障碍,即使是他们曾经疯狂推选和崇拜的奥巴马总
统,在美国的社会思想影响下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