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解析

合集下载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1 5
在公允 价值法下 , 论是何种类 型的非货 币性交 易 , 无 新准 要意义 , 也有利于税务机关 和会计人员操作。 笔者认 为如果 《 准
在账面价值法下 , 新准则 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计算的税 算 的作用 , 同时 , 对于同类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 , 以公允价值入账 ,
额有差异 , 差异 主要是在资产 的计价和损益 的确认上 。在损益 的确认 上 , 无论是 何种类型 的非货 币性 交易 , 会计上没有损 益 确认 , 而税务上 需要 确认损益 , 期末需要采用 应付税款进行 纳
旧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应 付税款法 和纳税 影响会计 法核算
所得税 , 而纳税影响会计 法又具体 包括递延法和债务 法 , 纳 且 税影 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为收益表债务法 。 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 用资产负债 表债 务法核算递延 所
得税 。
2以下情况将产生暂时性差异而不产生时间性差异 : . ①子公 司、联 营企业或合 营企 业没有 向母公 司分 配全部
交易采用账面价值计价 , 需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纳税调整
以及进行何种类型的纳税调整。 由此可见 ,了解 非货 币性交 易业务 的会计处 理和税务处
理, 不仅对正确计算并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高会计信息质量 , 有着重
则》 统一规定 以换 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 或计税价格 ) 作为换入 资产 的入账价值 , 不仅可 以起到规范企业非货 币性交易会计核 确认 了损益 , 以便税前会 计利润与应税利 润一致 , 消除 了时 间 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 会简化相关操作。 ( 作者单位 : 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 )
利润;
②重估资产而在计税时不予调整 ; ③购买法企业合并 的购买成本 , 据所取得 的可辨认资产 根 和负债 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 , 而在计税

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浅析

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浅析

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 法 , 并且更加 明确地规定 了递延 所得
税 资产 、 递延 所得税 负债 的确认 方法 、 程序 和所得税 的计 算方法 。 2以资产负债表为主导 , . 确定企业价值 目标最大化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因循 资产 负债 观 , 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更加符合 资产 和负债 的定义 , 以资产 负
摘要 : 新的会计准则中《 所得税会计 准则 》 体现 了与 国际通 行理念 和方法 。 文对企业所得税会计 中尤其是资产负债 本
表债务法提 出 自己的看法 。
资产。使用 该方法 , 企业应 当对五年 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 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 回做 出判断 , 如 果不能 , 则不应确认。
确。
企业会计 制度要求企业 采用应付 税款法 和纳税影 响
会计法核算所得税 , 纳税影响会计法 中的债务法为利润表 债务法 。新 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 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 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
2计 税 基 础 的 变 化 。 .
资产负债表债 务法要确 认递延所 得税负债或 递延所 得税资产 , 这就要求企业 在取得资 产 、 负债时应 当确定其 计税基础 。资产 的计税基础 , 是指企业收 回资产账面价值 过程中, 计算 应纳所得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 以 自应税经济


新所得税 处理 方法 的主要变化
1Hale Waihona Puke 计 处 理 方 法 的 变化 。 . 会
税 并不是全 部计 人所 得税费用 , 而是根据其产生的交易的
类 型分别调 整相应 的项 目。
二 、 所 得 税 处 理 方 法 的 主 要 特点 新
1 .会 计 领 域 宏 观 调 控 的职 能 转 变 ,处 理 方 法 更 加 明

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核算及账务处理

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核算及账务处理
方 面发 生 了重 大 变化 。 所得 税 的核 算 及 账 务 处 理也 成 为 了新 准 则 中的 一 个 难 点和 重 点 。
【 关键 词】 所得 税核 算 ; 纳税 影响会 计法 ; 应付税款 法
【 中图分 类 号 】 F7. 25 2
规定 , 企业应当根据具 体情况 ,选择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 税核算。然而 , 在实际工作中 , 由于纳税影响会计法较为
以下情况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是商誉的初
( 下转 第 5 6页)
额时, 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 稿 日期 】2 0 — 9 1 收 0 8 0— 6
法, 虽然 对所得 税 费用 的核算 相 对 准确 , 很 容 易被用 来 但 作 为操 纵利 润 、 节会 计报表 的造 假工 具 。为 了克 服这些 调
的期末余额。即用计算 出的暂时性差异金额乘以当期适 用税率或 预期 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 了我 国的现 实 问题 , 也与 国 际 准则保 持 一致 。这 样 , 准 新 率 。 出本期递延所得税 负债( 得 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 的期 则在核算方法、 账户设置及计算步骤等方面发生 了重大变 末 余额 。 化, 摒弃了过去的应付税款法、 递延法及债务法, 所得税 的 四是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 的本 核算及账务处理也成为了新准则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 的本期 相关 的概 念 发生额等于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 的期末
之差。五是确定本期所得税费用数额。“ 本期的所得税费
用 :本 期应 纳税 额 +递 延所 得 税 负债 本期 发生 额 一递延
计 税 基 础 分 为资 产 的计 税 基 础 和 负 债 的计 税 基 础 。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期 应 交所 得 税 和 利 润 表 中 应确 认 的所 得 税 费 用 , 利润 表 中的 所得
税 费 用 由 当期 应 交 所 得 税 和 递 延所 得 税 两 部 分 构 成 其 计 算 公式
对 未来 期 间应 税 金额 的影 响 .可 分 为 应 纳 税 暂 时 性差 异 和 可 抵 扣
后 ,本 文还 分 析 了执 行 新 准 则 对 企业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
[ 关键 词 ]资 产 负债 表债 务 法

暂 时性 差 异
递 延 所得 税 资 产和 负债
法 ,使 得 中 国 的所 得 税 新 会计 准 则 得到 了 国际 会 计 准 则委 员会 的 认 可 减少 了各 种 商 务 摩 擦 和 成本 。 其 二 .遵循 了会 计信 息 的可
地 会 存 在 差异 。 5 资产 负债 表 日。新 准 则 规定 对 于 当期 和 以前 期 间形 成 的 当
为 :所 得 税 费 用 = 当 期 所 得税 + 递 延 所 得 税 费 用 (一递 延 所 得税 收益 ) 因此 ,所 得税 核 算 可分 为两 步 : 1 计 算 当期 应交 所 得税 。 。 () 以会 计 利 润 为基 础 按 照税 法 规 定进 行 调 整 , 算 出 当期 应纳 税 所 计 处 理 与税 收 处理 之 间的 差异 , 包括 永 久 性差 异 和暂 时 性 差异 。 前者 的计 算 与 原 准 则相 同 ,而 后 者 是 由资 产 、负 债 的 账 面价 值 与 其 计 税 基 础 之 差计 算 而 得 .反 映 的是 期 末 时 点 暂 时 性 差 异 的 累 计 数 因此 ,在 调 整 时不 能 简 单地 相 加 减 。 2) ( 计算 递 延 所得 税 ,即递 延 差 异 和可 抵 扣暂 时 性 差异 的 期末 余 额乘 以适 用所 得 税税 率 . 计算 递 延 所得 税 负债 和 递 延所 得 税 资产 的 期 末余 额 然后 扣 除期 初 余额 的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
E 则第 1 号 所得税》 8
业会计准则下的所 得税会计
斗 有 限责 任 公 司 技 冯 玲
的基本理念 、 会计核 算方法、 差异分类 、 递延所得税 的确认 和计量等变化 , 详解 了
路 和方法。
差 异 ; 递 延 所 得税 资 产 或 负债
称: 新所 产 或负债 的账面价值 ( 遵从会计准 则 ) 和计税基础 ( 遵从税
新所 得税准则 基于 “ 资产 负债观 ” 的理 论基础 , 引入 了 税会计 的关键要点。资产 的计税基础 ,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
自应 税 经 济 利 益 中 抵 扣 的 金 额 , 即该 项 资 产 在 未 来 使 用 或 最终 处 置 时 。 允许 作 为成 本 或 费 用 于 税 前 扣 除 的金 额 。 负债
递 延所得税资产或 负债 。一 是固定资产的折 旧方法和折 旧 ( 使用 寿命不确定 的无形资产 , 会计 准则不摊 销 , 税法规定
或可抵税金额 , 分别定义为“ 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 和“ 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新税法与新企业会计准 则相 比 , 在下列会计 事项 ( 不限
于 ) 不 同 的 规 定 , 可 能产 生 暂 时 性 差 异 并 需 确 认 相 关 的 有 有
执行新所得税准则前 , 企业 大都 采用应付税款法 , 因不 暂 时性 差 异 ” 由此 形 成 企 业 的 递 延 所 得 税 负 债 和 递 延 所 得 , 采用显然增加 了所得税会计 核算 的技术难 度。各种 所得税 见 表 2 。
斤 税会 收法规 ) 得 之间 的差异 , 并将这 些差异 的未来纳税 影响 确认 》 基本趋 为具有真实意义 的资产或负债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新准则 不仅要 求确认和计量差异对所得税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变化
益” 的计量理论 , 为收益是财 富的增加即 认
初暂时 性 差异的纳税影响额的差额作为本期 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这一核算方法在程序上 相对简单,并且其确认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克 服 了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i L原则在确定  ̄ L 8: 收入和费用时适用标准不统一的缺陷,提高
了所得税费用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但应
与其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的差额。同时资产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负债 表债务法要求每一会计 期末都应核定

3 } 3 } 3 }

【 摘
新会计准 则下 企业所得 税核 算的变化
秦 皇岛港股份有限公 司
— 广’ 一’ - —亏 , ’ _ 一 .
各资产 、 负债项 目的暂 时性差异 , 以适应 并 税率计量为递延所得 税资产或负债。期初 、
由于会 计制度 与税 法遵 循的 原则 、 体 现的要求不 同,同一企业 在同一会计期 间
础之间的差额 。按 照基 本会计准 则对资产
的定义 ,一项资产 的确 认意味着该 资产的 账面价值在 未来期 间将以经济利 益流入企 业的形式收 回, 如果该经济利 益是 应税 的,
扣 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 , 是指负债的账 面价 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 时
了会计界 和有关 法规制 定机构 的认 同 , 并
逐步成为一项国际惯例。
的经营收益和公允价值提 高产生 的持 有资
产增值的收益。资产 负债 表债务法 的关键 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 是 指~项资产或负债 的账 面价值与 其计 税基
注意的是 ,资产负债 表债务法核算准确性是
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变化特征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新会 计准 则下所 得税 会计核算 问题 的研究
侯 勤
( 津大港油 田集 团工程建设有 限责任公 司, 天 津 3 0 7 ) 天 02 2
摘要 : 06 , 国 20 年 我 颁布新会计准则 .与旧会计准则相 比, 了很大的改进 , 有 调整了会 计准 则与税法 的差异 , 本文就 新会 计准则体 系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的变化及变化的原 因 和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准 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进行 了 初步 的 析。 分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 所得税 ; 算 核
2 熟练掌握方法 .
资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 与 I 的 应付 税 款 法 、 延 法 和 利润 表 债 务 E t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和 负债 。 以便 能 及 时反 映 资 产 负 债 表 日企 业 预 计 收 法 等三 种 核 算 方 式 相 比 , 大大 加 强 了会 计 信 息 的可 比性 。 以 , 能 所 回资 产 或 清偿 负债 账 面 价 值 的 纳税 情 况 。 企业 财 会 人 员应 该 熟 练 掌握 资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 这 一 核算 方 式 。 首 2 引入 暂 时 性 差 异 . 先 企 业 应 选 择 合 适 的税 法 , 然后 以税 法 为 基 础 准确 界 定 资 产 负债 暂时 性 差异 是 指 资 产 或 负债 的 账 面价 值 与 其计 税 基 础 之 间 的 表 中有 关 资 产 、负 债项 目的计 税 基 础 ,并 在 此基 础上 , 定 暂时 确
2 0 年 2 1 1 财政部发布 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会计 准则进行修改 , 0 6 月 5E , 颁布 了 所得税会计征求意 见稿》( 4 )禁 E9 ,
体 系 , 2 0 年 3 l ,第 十 届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 第 五次 会议 止采 用递延法 , 07 月 6日 要求采用 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而我国,会计制度 表 决 通过 了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企 业 所得 税 法 》 ,新 会计 准则 和新 和会 计 准 则 与 所 得 税 法 在 确认 与计 量 收 入 、 用 方 面存 在很 大 差 费 税 法 的颁 布 与 实 施 , 整 了会 计 准 则 与 税 法 的 差 异 , 文对 新 会 异 , 了与 国 际 会 计 准 则 接轨 , 持 与 国 际 会 计 准 则相 关 规 定 的 调 本 为 保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所得税核算分析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所得税核算分析
处 理 方 面进 行一 些 简 要 的 分 析 。
采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 行所得税 的核箅 , 实现 了与 国际会 汁准则的趋
同。新准则的实施 ,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 22 真正确立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 的适当分离 、 南于会 汁制 度与税法遵循的原则 、 现的要求不同 , 体 同一企 业在同
了满足会 汁信息 更高层次的要求 ,财政 部于 20 06年 2 } 月 5日发布 了
《 企业会汁准则第 1 8号——所得税》
血接得f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 延所得税 负债余额 . H 直接 反映其 未来对税
收影 响 , 处 理 所 有 的 暂 时 性 差 异 。 暂 时性 差异 比时 间性 差 异 的 范 围更 可
相配 比的 , 所得税金额是以税前账面收益为基础 汁芹的 然 , 汁收益 会 与应税收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我 国当前及今后 相当长一段时间
将会致力于国有 企业改造 , 企业重组 合并现象也会大量出现 , 资产 砰估 也会越来 越频 繁 , 这样将会对我 国所得 税产生重大的影响 . 而我 国 日前 的递延法或利润表债务法都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方面的暂时性差异 为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 5 6 3( 0 8)6 0 — 2 10 — 0 3 2 0 0 — 16 0 1
S I E HI1 R AI ND V L P E T& E O O C— C ' M O E E O M N T NO ' I C N MY

会 计期 间按照会 汁制度计算 的会 汁利润与按照税 法汁箅 的应税所得
不可避 免地 会存在差异 , 这种差异 有两种解决办法 : 一是 会汁制度服从
1 所得税 准 则修订 的必要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解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将逐步在其他企业中开始实施。

现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务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

采用递延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采用债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当预期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三、实例比较分析:
例: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200000元,2007年至2010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均为240000元。

该企业2006年底购入一台价值12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4年,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设税法规定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

2007年至2010年该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300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2007年和2008年为33%,2009年起改为30%。

(一)计算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数据
1、2007年会计上计提折旧48000元,发备的账而价值为7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90000元。

相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300000 永久性差异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18000(48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
暂时性差异18000元(9000072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940元(18000×33%) 2、2008年会计上计提折旧36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6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
的计税基础为60000元。

相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300000 永久性差异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6000(36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980(6000×33%) 暂时性差异24000元(6000036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920元(24000×33%)
3、2009年会计提折旧24000元,设备的账而价值为1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30000元。

相开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300000
永久性差异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6000(3000024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说影响金额1980(6000×33%)或1800(6000×30%)
暂时性差异18000元(3000012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400元(18000×30%)
4、2010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2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0元。

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300000
永久性差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18000(3000012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或5400(18000×30%) 暂时性差异为0元(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0元
(二)《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9480
递延所得税资产2520
4、2010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6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400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118140
——应交所得税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1141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1002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00200
4、2010年:借:所得税966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600
(四)《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不同方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A、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与上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相同。

B、递延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4180 3、2009年: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会
——应交所得税100020
递延税款1980
4、2010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060
递延税款5940
C、利润表下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112200
递延税款1980
——应交所得税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9480
递延税款2520
4、2010年:借:所得税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600
递延税款5400 综上所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下,各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有差异。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必须按照所执行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不得多计或少计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