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24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24张PPT)
中日民族
(3)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共产党 配 合 支 持 国民党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人民战争路线) 建立根据地 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 影 响: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单 纯靠政府和军队)大兵团作战 节 淞沪会战 片面 节 太原会战 正面战场 败 抗战 徐州会战 退 路线 武汉会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
义勇军进行曲
视频1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 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 历史地位。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侵华甲午战争,割占台湾及其附属 岛屿、澎湖列岛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历 史 地 位
从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看
第一次完全胜利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世界范围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2.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 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3.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 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4.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 着日 本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 被牵制 在中国战场上。 5.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 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 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共25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共25张PPT)

日军731部队用的骨锯
罪行三
日本炮制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委任状
汪精卫出任伪政权代主席
掠 夺 军 需
抢 夺 民 财
日本军官教中国孩子学写日语字母
罪行三
总目的 巩固和扩大殖民统治 措 政治 以华治华,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 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财富和劳动力 施 文化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共赴国难
• 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11月攻陷 上海,12月占领南京。 • 1938年,进犯徐州。10月,广州、武汉被 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 等大片领土。
罪行一:发动侵略战争,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侵占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罪行二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大屠杀、活人试验、细菌战)
3.有利时机: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可乘之机 4.国际因素: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危机, 无暇东顾
日本侵华的步骤
问题一:此事发生在1931年日军攻占沈阳,事后不 到半年,日军占领整个东北. ——九一八事变 问题二:此事发生在1932年1月,为迫使国民政府投 降,日军袭击上海. ——一二八事变 问题三: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 ——建立伪满洲国 的国家,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问题四: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蓄意制造事端, 威逼平津。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华北事变 问题五:此事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标志着日本全面 侵华。 ———卢沟桥事变
共同抗日
中共工 农红军 主力
国民革 命军第 八路军
总指挥 朱德
副总指挥 彭德怀
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
国民革命 军陆军新 编第四军
军长 叶挺 副军长 项英
国民党正面战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件(共39张PPT)..

共全产党民方族面:的敌后抗战战场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开展游击战争
八 路 军
百团大战
1940,华北,彭德怀,八路军
共全产党民方族面:的敌后抗战战场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开展游击战争
新 四 军
新四军在六合
1937年12月中,南京沦陷,六合随之被占领。
1939年8月,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进入竹镇,建立 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并于42年,建立竹镇抗日民主政府;
探究1: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 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 谜面是日本投降原因,谜底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以下谜底你认为合适吗?
1.共工、2 .毛遂、 3.蒋干、4.屈原、5.苏武
内因:
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交 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的 迢迢赴死,喉咙中弹,以残余的本能企图用手护住喉
受 咙……”

最后一句,他写道

“在孟拱河谷这个清爽的四月清晨,蝴蝶翩翩飞舞,
? 蚱蜢四处跳跃,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香味。而这位大尉的
双语字典被放在矮树丛上,兀自滴着水。”
——黄仁宇回忆录《黄河青山》
(二)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怎 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应当如 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识记下列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⑵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⑶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材分析:1、内容:本节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

中国的抗战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

第二子目“日军的滔天罪行”,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

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捍卫世界和平。

第三子目“抗战的胜利”,本子目介绍了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通过学习明确日本发动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课件)(共36张PPT)

200 0
1937 1941 1942 1944 1945
唯物史观:抗战胜利的原因 1、仅在抗战的前5年,义捐和侨汇就多达50多亿元,从军费开支方面来 说,在抗战初期海外华人的每月捐款约为2000万元,几乎占了当时抗战军 饷的三分之一。 2、华侨捐款总计超过13亿,侨汇达95亿,占中国军费的43%,海外华侨 800万,有400万人为抗战捐过款。
唯物史观:抗战胜利的原因
1、从1941年7月至1945年6月,大后方通过征实、征购 和征借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所得到的稻麦总量约为4亿担左 右,从而保证了正面战场官兵和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
1担=50千克 4亿担=2千万吨 195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万万吨
主要产粮区:东三省、山东、江苏、 湖南、湖北、安徽、广东 80%的产粮区
一 二 九 运 动 西 安 事 变
国联绥靖政策
蒋 介 石 庐 山 讲 话
淞沪会战(三个月) 太原会战(平型关) 徐州会战(台儿庄) 武汉会战(相持) 迁 都 重 庆 枣 宜 会 战
1942-1945 远征军入缅 作战
1936.12
1932.1.28
·
1943.11 1945.7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归还中国领土 原子弹 1942元旦 苏联出兵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绘制时空轴
第二步 第一步
分角度、分颜色、按时 间先后加上重大事件
明确大的时间节点, 划分时间段限、 分好不同角度
2 1 3
第三步
检查,改错,记忆,掌 握重大历史事件的详情、 背景、意义等
02 唯物史观
抗战胜利的原因
展示图片文字史料等,让学生分析史料,通过问 题的细化引导学生运用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理解历史 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 (共21张PPT)

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焚 烧 杀 害 的 潘 家 峪 村 民 731部队用的骨锯
☆七三一部队
活体冻伤实验
搞 杀 人 比 赛 的 野 田 毅 和 向 井 敏 明
P76 学思之窗: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 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出征前,他们是普通人、 丈夫、父亲
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 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爱别人的生命。 现实原因:日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意在用屠杀泯灭中 国人的抵抗意志;日本进攻南京时后勤物资极其不足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历史原因:日本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 困境 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 膨胀 有利时机:中国的内战局势和英法等国的绥 靖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1、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如何应对民族危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国民党正 面战场
四大 会战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主 导 作 用
全 民 族 抗 战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配 合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 队)
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敌后战场 开辟敌后抗 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中 流 砥 柱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科教兴国,提高综合国力; 展开外交,争取国际支持;不忘历史,还原历 史真相;提高国民素质,理性爱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 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 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抗日战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适当运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战争年代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2.针对重要知识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教师进行详细剖析,阐述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
3.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抗战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战役或历史人物进行深入探讨,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战役或人物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关键历史人物,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掌握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理解抗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传授与互动探究: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战役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族的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片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两条路线
共产党
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
比较项目 抗战路线 领导阶级 区 别 依靠力量 主要的战役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
国民党正规军 四大会战.
《辛丑条约》签订
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 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 战 胜 利 的 意 义
国内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 国际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
1、原因
抗 日 战 争 (
日军的侵华
卢 沟 桥 事 变 示 意 图
龙王庙
卢沟桥 宛 平
丰台
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我们用鲜血 与斗志打破了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 话。也因此一步步坚定誓死抗争的决心
两条抗战路线
【概念诠释】 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 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中 日 民 族 矛 盾 开 始 上 升
日本侵华步骤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日本侵华步骤
1932年3月 建立伪满洲国
日本侵华步骤
中 日 民 族 矛 盾 上 升 为 主 要 矛 盾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日 局部 日本侵华步骤 全面 本 全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面 侵 华 的 标 志 全 民 族 抗 战 的 开 中共对蒋政策: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始

材料一: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 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 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 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
尽。

材料二: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
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
战场的抗战?
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 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一,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 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 强的精神; 第二,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 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第三,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 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 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 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
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
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

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
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
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 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 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 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 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
丧 失无 大力 片阻 领止 土进 攻
战争进入相持 阶段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 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 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 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 失殆尽。 问题:你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 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 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 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 将等32名少将。
我们只想说:面对那场民族的浩劫,没 有中国人有资格遗忘。
不能忘怀,南京城的兽行,细菌战的残 忍,慰安妇的无良……罄竹难书,惨绝 人寰
挥舞屠刀,以杀人为乐趣,视杀人 为游戏,在兽性面前,人命显得如 此轻微与不屑
•生命何辜,为何要让尚在童真的 他们承担本因不该属于他们的疼痛 与恐惧
面对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 浩劫,除了不屈的抗争,我们别无 他法。
进程)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中国: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八年抗战,对于每一位亲历者而言, 绝不仅仅是隽刻在8、15这一特定日子 的大结局。不仅仅是一场扬眉吐气的 大胜利,而更是一系列艰苦卓绝触目 惊心的牺牲和努力。
根据所给图片思考: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何意义?
日 本 侵 华 的 原 因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大陆政策” (蓄
谋已久)
现实原因: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
膨胀
有 利 条 件
中国:
①中国地大物博。
②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对 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 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 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国际: 绥靖之风盛行
日本侵华步骤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侵占台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 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 民奋起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并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5年“一二 九” 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标志着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正式形成。

指挥者: 彭德怀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任务: 以破坏敌人的交通 线和据点为目的
意义:①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增强抗战的信心; ③提高中共的地位。
正在指挥作战的 彭德怀
显著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 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国外战场
1945年 滇缅反 攻胜 利,中 美两军 会师缅 甸芒友
⑴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 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 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 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高中历史教学参考》
⑵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2、史实 3、罪行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全民族抗日 2、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
战的原因: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胜利
1937—1945 )
抗战的胜利 2、胜利原因:
3、意义
虔诚地对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而献 身的所有中国军人、民间武装抗日志 士;对为帮助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而 牺牲的盟国军人与国际友人; 对为民族大义身赴国难而捐躯的海外 中华儿女; ...... 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的悼念!
第16课
抗日战争
【重点难点】
重点:国共两党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 抗战的主要史实以及历史意义
难点:明确抗日战争的国际国内地位
一、日本侵华
1、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 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 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共产党
军民 百团大战. 相持阶段(后 期)主导地位
不同阶段的 防御阶段(前 战略地位 期)主导地位 联 系 相互配合、互为依存。
为什么?
全面抗战路线:
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的人民战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过程
(1)从中共一大到二大: 最高纲领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2)从第一工人运动高潮到国民大革命: 工人单枪匹马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从国民大革命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4)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5)遵义会议: 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独立而又正确解决自己的问题。
日本侵华步骤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894—1895年 1900年 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0世纪30年代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又一轮大规模侵华!
日本侵华步骤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整个东北
忠 骨 毁 灭 浩 气 存 千 秋 万 代
遗 志 永 铭 赞 歌 传 四 合 八 方
45年8月15日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停战诏书(原件)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 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胜利前提)
抗 战 胜 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 战胜利(胜利关键) 利 的 原 国际: 国内战场与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与协 调(特别苏美对日作战加速了抗战胜利的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