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过程中生物炭形成机制及吸水特性研究
水葫芦/污泥共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粒及其对Cr 3+ 的吸附特性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char as environmental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pyrolysis temperature. SEM images indicated that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 of biochar particles were high and the tubular and pore
收稿日期: 2019 ̄05 ̄20 修订日期: 2019 ̄07 ̄29
water hyacinth and sludge at temperatures of 300ꎬ 400 and 500 ℃ . The basic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ochar 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yieldꎬ ash contentꎬ specific surface areaꎬ pore size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SEM) analysis.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ꎬ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ꎬ 北京 100012
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ꎬ 上海 200092
3.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ꎬ 安徽 芜湖 241000
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炭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碳质材料,其制备及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生物炭是指通过生物质在高温无氧或低氧条件下热解而得到的一种炭质产物。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从生物炭的制备方法、特性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热解法、气化法、焦化法等,这些方法对生物炭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生物炭具有孔隙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固定碳量高、吸附能力强等特性,使其在土壤改良、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生物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土壤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物炭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生物炭在未来将发展出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生物炭是一种由天然植物或动物生物质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热解制备而成的碳质产品,具有高碳含量、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等特点。
生物炭广泛应用于土壤改良、环境修复和农业生产等领域,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环境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深入探讨生物炭在土壤改良、环境修复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机制,将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2. 正文2.1 生物炭的制备方法生物炭的制备方法是多样化且复杂的,主要包括热解、氧化和还原等过程。
其中常见的生物炭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气固化学反应法、气流悬浮炭化法和流化床炭化法等。
热解法是将生物质原料放入封闭的反应器内,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解反应,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
气固化学反应法是利用一定的气体对生物质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生成生物炭。
气流悬浮炭化法则是通过将生物质悬浮在气流中,使其在高温下发生炭化反应。
流化床炭化法则是利用流化床反应器将生物质炭化成生物炭。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生物炭制备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生物质的快速热解及热解机理研究

生物质的快速热解及热解机理研究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其快速热解技术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物质的快速热解及其热解机理研究。
快速热解是一种高温、短时间内对生物质进行加热分解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炭等有用的产物。
快速热解技术在能源转化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物质的热解机理是指生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反应的过程。
热解过程中,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成分会发生热解反应,产生液体、气体和固体产物。
热解反应主要包括干馏、裂解、气化和炭化等过程。
干馏是指在缺氧或低氧条件下,生物质中的挥发性物质被释放出来。
这些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水、酸、醛、酮等。
干馏是生物质热解的第一步,对于液体和气体产物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裂解是指在高温下,生物质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被断裂为低分子化合物。
裂解过程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会分解为糖类、酚类和醇类等低分子化合物。
木质素则会分解为苯酚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
裂解反应是生物质热解的关键步骤,对于液体和气体产物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气化是指生物质在高温下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
气化过程中,生物质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产物。
气化反应是生物质热解的重要环节,产生的气体可用于发电、供热和合成化学品等领域。
炭化是指生物质在高温下失去挥发性物质,生成固体炭的过程。
炭化过程中,生物质中的无机物质也会得以保留,形成矿物质残留物。
炭化反应是生物质热解的最终阶段,产生的固体炭可以用作燃料或其他工业用途。
研究生物质的快速热解及热解机理对于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探索不同反应条件下生物质热解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生物质种类和粒径等因素对于热解产物的种类和产率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快速热解技术可以将农林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和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有用的能源产品。
不同热解温度下禾本科植物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

高度芳香化的黑色蓬松固体物质 [1] ,因其具有丰富的表面活性官能团、较多的孔隙度、较大的比表面积
而具有吸附能力强的特性 [2] 。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不但受制备原料影响 [3] ,也因热解温度 [4] 及生产工
艺 [5] 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当前,制作生物炭的原料有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和污泥等 [6 - 7] ,作物秸秆是生
关键词:热解温度;灰分;禾本科植物;生物炭
中图分类号:TQ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854(2021)04-0021-08
引文格式:朱启林,曹明,张雪彬,等. 不同热解温度下禾本科植物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 J] . 生物质化学工程,2021,55(4) :21 28.
制备生物炭,在选择合适热裂解温度的同时,对比分析原料种类对生物炭的元素含量、表面结构等理化
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制备工艺和农业固碳减排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原料、试剂及仪器
王草、水稻秸秆、甘蔗渣和玉米秸秆,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浓硫酸、溴化钾、氢
氧化钠、硼酸、双氧水,均为分析纯。
Abstract:The biochars I, R, S and M were prepared at 300, 500 and 700 ℃ with the grasses of king grass, rice straw, bagasse
and corn straw as raw material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n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Physicochemical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Gramineae
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材料经过高温和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而成的固体炭材料。
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领域,其在土壤改良、环境治理、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生物炭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发生物炭的潜力提供参考。
一、生物炭的制备方法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植物残渣和农业废弃物直接炭化、生物质热解和气化过程产生生物炭、微生物和生物质协同耦合等。
植物残渣和农业废弃物直接炭化是较为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焚烧、热解和炭化等方式进行。
1. 焚烧法:将植物残渣和农业废弃物集中燃烧,高温下便会产生大量焦油和气体,而较重的有机物质则会烧成生物炭。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是存在污染环境的风险。
2. 热解法:将原料加热至500-600°C的高温下进行热解,可以得到生物炭。
这种方法制备的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表面积,适用于吸附和催化应用。
3. 炭化法:将原料与木炭或炭化剂混合后加热,热解后得到生物炭。
这种方法能够控制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适用于制备特定性能的生物炭。
二、生物炭的特性生物炭具有多种优异的特性,使其在土壤改良、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孔隙结构:生物炭的孔隙结构丰富,具有大量微孔和介孔,有利于储存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富含微量元素:生物炭中富含多种有机物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质地。
3. 吸附性能:生物炭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能够有效吸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4. 酸碱中性:生物炭的pH值在中性范围内,能够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环境。
5. 保水保肥:生物炭能够吸附并稳定有机物质,延缓养分释放速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三、生物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1. 土壤改良领域:生物炭在土壤改良领域应用广泛,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
生物质制造的生物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质制造的生物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现代化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建设的基础要求。
而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有效地治理和利用废水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对此,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借鉴生态系统的原理来发展出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材料,其中生物活性炭(Biochar)应用在水处理领域越来越成熟。
一、生物活性炭的制造和特性生物活性炭是一种由多种生物质材料制成,经过热解、干燥、焙烧等多道工艺制造而成的材料。
它的无机成分一般是以碳为主,同时还含有微量金属元素和杂质。
生物活性炭的表面积大、孔隙丰富,在水中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特别是对有机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在制造过程中,不同的原料和工艺对生物活性炭的性能影响很大。
一些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的原料可制成不同表面积和孔隙度的生物活性炭。
据报道,以槐树皮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活性炭表面积、孔隙度较高,可吸附污染物池中的溶解有机物和氨氮,适用于水处理领域。
二、生物活性炭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活性炭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依靠其吸附溶解有机物,改变水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在饮用水、工业生产废水和污水等领域中均有应用。
1. 生物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可用作深度过滤材料、去除水中异味和颜色,保证饮用水水质。
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微生物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氨氮等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2. 生物活性炭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和汞等有害物质。
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炭对汞、镉、铜等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而对亚硝酸盐和氨氮等则有较好的去除能力。
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生物活性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3. 生物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组成复杂。
使用生物活性炭处理污水时,可通过调节生物活性炭的性质来适应不同的污水组成。
生物炭的多级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其吸附作用研究

生物炭的多级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其吸附作用研究生物炭是指生物质材料在限氧或无氧条件下热解得到的富碳固体。
它在能源生产、缓解气候变化、提高土壤固碳、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阻控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在综述了生物炭的结构特征、环境应用及其构效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炭在气候、环境、农业、材料四大领域的以固碳、吸附剂、肥料、碳基载体材料为代表的应用情况。
提出需要从元素、相态、表面到分子结构等不同尺度阐明生物炭的结构特征,并逐步建立生物炭结构与应用的定量构效关系,特别是在生物炭的吸附应用研究中,吸附质和吸附剂结构均会对其吸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针对当前生物炭研究中元素研究类别单一(关注碳质组分较多)、表面官能团变化机理不明、分子结构不清、定量构效关系不足、实际环境样品中不同结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复杂、高吸附性能生物炭结构调控及作用机理仍未阐明等问题,本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选取水稻结构和松针为前体物质,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裂解温度的生物炭,结合硅溶出实验、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表征了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碳和硅的形态、形貌和溶出随裂解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滴定实验分析了生物炭表面官能团随裂解温度的变化机理;利用溶剂分散、去硅去矿物处理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实现了水稻秸秆高温裂解生物炭芳香性原子簇的原位观测;并以萘和菲为典型有机污染物,建立了基于H/C原子比的生物炭结构-吸附性能定量预测模型;同时选取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全氟/聚氟类化合物)的污染地下水为吸附质,分析了不同吸附质结构的吸附动力学行为;采用共芳构化和活化的方法,制备了在水中稳定的类石墨烯基生物炭材料,研究了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将为生物炭的结构设计和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创新点如下:(1)阐明了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碳和硅的形态、形貌及其溶出变化规律,揭示了生物炭表面官能团随裂解温度的变化机理以及矿物组分的影响。
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研究

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因其可将生物质转化为高价值的资源,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定义及原理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是将生物质材料在无氧或微氧气氛下加热分解,产生固体、气体和液体产物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其中,固体产物中含有大量未燃尽的炭素化合物,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活性碳。
二、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应用目前,生物质热解制备的活性碳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环境领域中的吸附剂、催化剂、电极材料等;能源领域中的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锂离子电池等;生物医药领域中的药物吸附、生物成像及细胞培养等。
三、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研究现状1. 热解温度对活性碳性质的影响热解温度是制备活性碳时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研究表明,当热解温度在500-900℃时,活性碳的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孔径和吸附性能会逐渐增强。
2. 原料对活性碳性质的影响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原料种类种类繁多,如木材、秸秆、芦苇、草本植物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质对制备出的活性碳性质也有所不同。
其中,木材和秸秆等硬质生物质含有较高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天然聚合物,制备的活性碳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吸附能力。
3. 制备方法对活性碳性质的影响目前,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和气相热解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活性碳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等性质产生影响。
四、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研究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绿色生产的需求,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可以将生物质热解制备的活性碳与其他新材料共同应用于催化、分析和能源等领域,实现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方式。
总之,生物质热解制备活性碳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源开发方式,制备出的活性碳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会迎来更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