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外科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
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房颤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格局,房颤人群的抗凝率显著提升,卒中风险不断降低,而更新T弋口服抗凝药因子抑制剂在预防血栓的同时,出血风险更低,很有希望为房颤抗凝领域带来新的革命。
导管消融逐渐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房颤从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
对于诊断1年之内的房颤,节律控制策略在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室率控制策略。
器械与技术进步大幅降低了经皮左心耳封堵(1AAC)的操作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理念,如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为房颤管理带来重大变革。
房颤最好的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房颤最好的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房颤属于很常见的心脏病,得房颤后需要通过用药维持调整心脏,加快心脏跳动预防,不少有房颤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人工心脏起搏器才能恢复,在相关的治疗上,可以通过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①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抗凝剂。
②电学治疗: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疗法)。
③外科手术治疗:外科迷宫手术。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对策
(★1)心律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为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首选治疗。
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
阵发性心房颤动多能自行转复,如果心室率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观察24h。
如24h后仍不能恢复则需进行心律转复。
也有人主张,只要发作即应用药物控制。
超过1年的持续性心房颤动者,心律转复成功率不高,即使转复也难以维持。
★2)复律治疗前应查明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诱发或影响因素:如高血压、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胆囊疾病等。
有时当上述因素去除后,心房颤动可能消失。
无上述因素或去除上述因素后,心房颤动仍然存在者则需复律治疗。
对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对其本身的治疗不能代替复律治疗。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进展和适应症选择

AF肺静脉电
CARTO标测肺静脉电隔离的疗效
Pappone等(Cardiostim 2002) – 1820例PAF(1998.1~2002.5),隔离 所有肺静脉开口 – 随访20±18个月 – 成功率:
• 阵发性AF 91%(9%术后服用AAD) • 慢性AF 78% (10%术后服用AAD)
50℃,盐水灌注导管降低PV狭窄率 消融能源:冷冻消融和超声消融不易发 生肺静脉狭窄 消融肺静脉直径:直径越小越易发生狭 窄 术者经验:有明显的学习曲线
X线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
绝大多数情况下避免外科修补
谢 谢!
CARTO标测下的左房线性消融
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的理论基础
左房心肌与肺静脉肌袖的连接并非都是
均匀的环状连接
单肌束连接(仅消融1个节段即可隔离整根肺静脉) 多肌束连接(需消融多个节段才能隔离整根肺静 脉) 环状连接(必须环状消融整根肺静脉开口才能隔 离) 单肌束连接和多肌束连接约占90%
房颤消融适应证(二)
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 – 年龄<60岁,对生活质量影响大,根据AFFIRM试 验结果适于接受恢复窦性心律者 – 药物或电复律困难,或即使成功后亦难以维持者 – 心室率难以控制,有潜在或已出现心动过速心肌病 者 – 有脑卒中史或华法林抗凝禁忌者是强适应证 – 无显著左心房扩大(左心房直径<50mm) – 无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 – 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如严重瓣膜疾病、重度肺动 脉高压 – 不合并甲状腺疾病
房颤治疗的两大策略
心室率控制(Rate Control):控制心
室率并长期抗凝 节律控制(Rhythm Control ):复律 并维持窦律
房颤治疗两大策略比较
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进展

显 的 抑 制 作 用 。 另 外 , 心 颗 粒 有 抑 制 晚 钠 电 流 的 作 稳
用 。晚钠电流在正常生理情况 下不存在 或十分微 弱 , 但在 多种病理状态时明显增强 。而晚钠 电流的增强有 多种 潜在 的
性心力 衰竭 N H I I 的患者 (Ⅱa C 均应考虑 使用 决 Y A /I级 ,)
吉林医 学 2 1 年 8 01 月第 3 卷第 2 期 2 2
・
46 ・ 61
・
综 述
老 年 阵发 性 房 颤 的治 疗 进 展
郝 振 ( 天津市第五 中心 医院干保科 , 天津 3 0 5 ) 04 0
[ 关键 词 ] 老年 ; 阵发性房颤 ; 治疗进展 随着人 口老龄 化 , 心房颤 动 的发病率 在世 界范 围 内 日益 增 长 , 正在 成为一个公共健康 问题 L 。此外 , 颤可降低 它 l ] 房
作为 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一 线药物 (I, ), A 但不 适用
于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 Y AⅢ/ NH Ⅳ级或 不稳定 性 ( 近一 月 内出现过心力衰竭失代 偿 ) 慢性心力 衰竭 N HA I级 的患 Y 1
者 ( B 。决奈达隆为不含碘 的苯并 呋喃类 衍生物 , 结构 Ⅲ, ) 其 和特征与胺碘酮类 似 , 减少 了碘 源性 的器 官毒 性 。细 胞学 但 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 , 决奈 达隆 与胺碘 酮有类 似 的多通 道阻 滞特性和 电生理特性 , 提示 决奈 达隆可 能有 与胺碘 酮相 似 的 抗心律失常作 用¨ 而无胺碘 酮样的碘 毒性 。决奈 达隆 是慢 引, 性房颤治疗中有效控制 心室率 的药 物 , 可显著 降低 静息 和运 动时的心率 , 并与其 他心 率控 制药物有 协 同效应 。亦 可有 效
心房颤动治疗现状

固复律期抗凝荆的应用
复律前后3~4周称围复律期,此期短期服用华法令出血危险性不大,且可显
著降低栓塞发生率。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提出方案:①对发作持续3d以上的房颤,复律前后3—4周应服华法 令,保持PT值为正常的1.2~1.5倍(相当于INRz.o~3.0);②发作持续时间≤2d的房颤、房扑及室上速, 不需服用抗凝剂。但房扑合并间歇性房颤者应服用抗凝荆;③发作房颧时同>3d,如需紧急复律,应于复律 当日使用足量肝素,复律后使用华法令3~4周。房颤持续<3d,不服用抗凝剂复律是否安全,意见不一致。 3.3拴塞事件发生后的抗凝治疗 EAFT实验证明口服抗凝治疗对房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圊棒有效。
1.1
洋地黄
伴有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房颤,洋地黄控制心衰后有利于减慢心室率。但对急性控制心室律者
发挥作用慢。Dcear Li等发现加用镁盐后能迅速控制心室率。由于房颤心律变化波动大,对老年人长期控制心 室率可能较为满意。但是洋地黄不能控制劳力时的心室率。对于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洋地黄应为禁忌证。
1.2
B_受体阻滞荆
HAEsT实验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比较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房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 期再栓塞的预防作用以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在栓塞事件发生及早开始,持续14d(最少11d,最多17d)。研究 表明,低分子肝素对房颤,脑卒中再发及近期予以改善都优于阿司匹林.也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但目前 还没有研究证明脑卒中后什么时间开始抗凝治疗效果最好。 4心房颤动的非药韧方法 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所积累的经验和限制及现代对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的深入了解,促使I临床医生 和研究者使用外科技术或导管技术来控制和消除心房颤动。
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阻塑心肌病、心动过缓应慎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可致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簸二÷霹攀蕤缓菰DNA疼毒,奎径19~戆Etm,AAV舞rep
秘cap基阑组成,并崴被终端骡P环绕。应糯于基裰治疗, 这两个撼因都可以被删除,留下ITP包裹目的基因插入。蹦 熬,转基因治疗使弼艨癜毒及艨瘸毒微赖鹣裁髂转运基戮淡 减少免疫葳瘟,圊露它《默提裔对徽搬黪静渗透往,趱薅麓 爨转染鹩均匀性翻肖羧性¨“。 过去凡年,通避瘸毒载体终{奉内心驻转基西秘渗疗穗 不凝褥麓证实。心臌憋基因转导主要有三释方法:冠袄瓣黥 (篱称冠脉)灌注法;心肌直接淀射法;经心瓤基因涂染转臀 法。Donahue等”酬掇遵了嚣爨瀵注法,郄主璐艨黎黪凌艨交 叉辫夹技术,这一方法是将导誊撬入左塞心尖,遥遵警管注 射商浓魔腺病毒,同时用另一根特制的导管在心导管的避 端交叉钳夹主、肺动脉lO~40 s。通过交叉钳夹主、肺动脉,
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方法心脏病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那么,对于房颤该怎么样治疗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心脏病房颤症状(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心脏病房颤的分类房颤分类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
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心脏病房颤最佳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1.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③预防复发;④控制心室率;⑤预防栓塞并发症。
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非发作期(窦性心律时)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时:休息、镇静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均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仅少数需用电复律。
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射频消融局灶起源点以达到根治目的。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伴有心脏病时,也可采用上述原则。
但是如发生了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要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
当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必须立即给予复律以防止或逆转肺水肿的发生。
可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电击给予100J,第二次和以后的电击给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可静脉使用毛花苷C(西地兰)、地高辛、β受体阻滞药或钙通道阻滞药来控制心室率。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 borationwith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1.1电复律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
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
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咳U电复律。
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A3至4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
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
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I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na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
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