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肌胜艳骨菩萨似宫娃”唐代.木雕彩绘观音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肌胜艳骨菩萨似宫娃”唐代.木雕彩绘观音像

唐--五代(宋).(有待进一步考证)木雕彩绘观音立像

丰肌胜艳骨菩萨似宫娃

(部分文字来自第三方网络)

雕像年代将请国家文博单位权威专家进一步考证!

为什么一件古代的彩绘木雕作品,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岁月沧桑,仍能保存得如此完美,色彩仍能历久弥新?分析这尊造像彩绘的质地,彩绘的颜色有朱砂、宝蓝、赭石、孔雀绿等天然矿物质颜料,用强光手电筒照在彩绘上有钻石般晶体的石英石成分闪闪发亮,原来矿物质彩绘原料可以千百年不变色。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高77cm 重量4.6KG 私人收藏

唐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雕刻艺术也是如此,不论造型、敷彩、圆雕、浮雕都已臻成熟。就佛教艺术而言,唐代造像之多、规模之大、工艺之精巧,都是前所未有的。所遗憾的是,由于保存条件的限制,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唐代雕塑品中,木雕作品遗存甚少。

这件“唐—五代(宋)(有待进一步考证)木雕彩绘观音立像”

是一件难得的唐宋时期木雕佛像精品。这件木雕观音像像高77厘米、重4.6公斤,用整块木料雕刻而成,通体彩绘。这尊观音木雕立像系采用圆雕、浅雕、深雕、镂空雕等技法,雕工精美,结构严谨,流畅飘逸,刀法老辣,仙气弥漫,造型栩栩如生,形象清新隽逸,刻画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菩萨头挽高髻,戴花形宝冠,面颊丰润,体现唐代以胖为美的的审美观念,五官细眉细眼双眼下视,一对丹凤媚眼似在看自己的脚,如此真实朴实,真是太人间化了。媚,美也,但又不是一般的美,是不愠不火恰如其分的美;是能够表达出内心性灵的美;是能够唤起人的美感的美。头部左右各有一绺头发垂肩而下,给人一种优美、娴静的感觉。她上身披天衣,帔帛于身前下垂至膝下部,颈饰璎珞,上身袒露,透出柔嫩的肌肤,下身着裙,赤足立于莲座上。此尊菩萨纤细的腰肢呈“S”形曲线,丰满的身体和纤细的腰肢构成了优美的曲线,显现出婀娜多姿的体态。观音木雕立像总体构成优美曲线造型,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S"形的姿态,完全汉化了,唐代推崇时尚,重视装饰,尤其是妇女的装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她的右手自然下垂至腰部做佛印兰花指造型,左手向上弯曲做佛印兰花指造型,这又和优美的身姿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轮廓,很像宫廷舞女舞蹈动作中的瞬间定格。此件观音造像面相丰腴、身材匀称、肌肤细腻、双手纤巧、身饰缨络、腰围锦裙、处处显

示出唐代女性的特征。唐代诗文中有“菩萨似宫娃”的记载,

此尊雕像造像纯真稚气、充满坦诚便是生动的实例。此件造像雕刻刀法自然简洁,充分体现了静态美中细微的神态变化。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高77cm 重4.6KG

在古代社会,佛教是统治阶级麻痹劳苦大众的一种手段。而随着不断的发展,佛教已成为一种艺术,因为宗教的根源在人间,宗教艺术由人来创造,就必然会在创作中打上审美的印痕。我们从不同时期的造像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这尊雕刻细腻的造像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繁荣,感受到唐代佛教的兴盛以及人们对佛教的深刻理解,丰满的体态也体现出唐代的审美习尚。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高77cm 重4.6KG

唐代佛教造像开始向世俗化发展,以写实优美为主要特点,所刻画的人物更富有人情味。我们可以从这尊菩萨的表情中看出她的亲切、慈祥和善良,她的神圣已不是神秘的宗教意义上的神圣,而是渗透着人间情感、代表着美好理想的那种神圣。那微俯的头、低垂的双眼,别有一种睿智的和超脱的气质。显然,作者的刻画,已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丰肌胜艳骨菩萨似宫娃”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丰肌胜艳骨菩萨似宫娃”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参考:唐代石雕佛像——上海博物馆藏品.两佛相隔悠悠千年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高77cm

由于印度气候炎热,菩萨因此也裸露其上身。菩萨本是男性,但在唐代,却变化成为女性独有的专利了。菩萨面容健康,丰腴,两眼微闭,柳眉弯曲,正作冥想沉思状。嘴唇红润,体态轻盈,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菩萨衣着华丽,胸戴项链,上身为半露胸部的胸衣,外面披有柔软的轻纱,飘带环绕着身体。

在唐代由艺术家灵巧之手所塑料造出来的菩萨,己不是佛教中菩萨的形象,而是梳着高高发髻,眉曲眼大,闭目沉思,内心宁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幻想的少女。

由于世俗化的形象塑造,使得当时佛教徒如此评价:“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貌。故今夸宫娃如菩萨也。”(《释氏要览》卷中)“……善塑性。不善佛性……”将宗教人物还原

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我国唐代就己完成,而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即公元十五世纪才开始世俗精神的提倡与描写。可以说,唐代的雕塑家比西方的雕塑家在人物世俗化方面早了将近一千年。此观音像通体造像施以天然的矿物染料唐三彩,虽经千年沧桑,今天看来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三彩”历

经千年而不褪色......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高77cm 唐--五代木雕彩绘观音立像高77cm

在西方看来,雕塑才是艺术最顶端的,她是立体的美,是唯美的,而绘画是平面的美,艺术家赋予艺术品的美是第一位的,而艺术品材料居次。

菩萨通体施以天然矿物燃料,历经千年不褪色。佛教造像的发展是从原始的岩画、岩刻图腾逐步演变,并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泥塑彩绘、石雕、木雕相继出现,逐步形成了佛教特有的文化。到了唐代,由于帝王的推崇,石窟造像、彩塑已经达到了巅峰时代,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使得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际上公认的大唐盛世在艺术上得以体现,中国美术自唐代时期始东方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华夏文明照耀整个东方,当时的雕塑艺术已经相当成熟,以至于今天世界的著名博物馆在东方艺术品收藏方面都为能争购到魏、晋、唐、宋时期的石雕、木雕、彩塑造像而荣耀。

参考:

彩塑菩萨年代:唐代出土时间:1999年出土地点: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参考:甘肃省博物馆--唐代泥塑菩萨像

参考:甘肃省博物馆--唐代泥塑菩萨像

参考:甘肃省博物馆--唐代泥塑菩萨像

参考:甘肃省博物馆--唐代泥塑菩萨像

参考:甘肃省博物馆--唐代泥塑菩萨像

参考:甘肃省博物馆--唐代泥塑菩萨像美术作品中的古代观音像:张大千绘画中的观音(局部)

参考:国家博物馆馆藏.唐代石雕观音像参考:国家博物馆馆藏唐代石雕观音像参考:国家博物馆馆藏.唐代石雕观音像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传说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她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佛经中讲到观音的经典很多,最为着名的是《法华经》,里面详细介绍了观音菩萨的功德,以及解救灾难的种种事迹,凡遇难众生称念其名号,菩萨即观其声音前往拯救,帮助世人解除灾难。据说观音可以应机以种种化身救苦救难,所以有各种不同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

观音菩萨在印度原为男像,自传入中国后,逐渐被汉化,大约从南北朝起,他的塑像也由男转女,成为受我国大众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