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语文试卷(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3)

一、积累应用(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

(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2)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左思《咏史》诗中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出了琵琶曲余音绕梁的艺术魅力。

2.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2分)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为了激发游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揭开层层面纱一探究竟的冲动,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常常利用“障景”营造景观效果。游人一路行来,满是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的愉悦。比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人的视线,使人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周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从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A.远近高低各不同

B.庭院深深深几许

C.柳暗花明又一村

D.天上人间诸景备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9题。(15分)

神祇怪物背后的美丽误读

吴剑文

①中国历史上有两部“天书

..”,被尊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一是《易经》,一是《山海经》。众所周知,《易经》是“群经之首”,自汉代直至清代,其“带头大哥”的地位从未有谁能取

而代之。如果《易经》算是名门正派,那么《山海经》就是游侠民间、特立独行的江湖高手了。伴随着这位高手的,自然少不了神乎其神的江湖传说、奇闻异事。

②古往今来,无论是汉代大儒还是现代学人,在众多读者的心目中,《山海经》所呈现的,可不就是一副神仙妖怪出没其间的天外飞仙模样?如果说《易经》以给人“算命”为乐趣,那么《山海经》的爱好就是讲“鬼故事”了。

③《山海经》的作者,仿佛一位上古时代的蒲松龄,专门收集神鬼妖怪的情报,建构出一个神鬼妖怪主宰的天下。我们不知道蒲松龄是否真的相信他笔下所写鬼狐的存在,但《山海经》作者的行文却朴实到几乎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色彩,他对这些怪物的平静描摹,仿佛一个农民在向人讲述自家喂养的牲口。就像卡夫卡可以在《变形记》的开头如此镇定地写下:“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毕竟在科学已成为常识的时代,人们都知道变成甲虫只是作者对人之境遇的一种寓言,无需大惊小怪。然而《山海经》作者面对怪物的镇定从何而来?《山海经》这本怪物百科全书,以写实的笔触令人置身于那个既危机四伏又美妙刺激的原始世界。状难写之怪如在目前,含不惊之意见于言外。这之间的奇妙张力,形成了《山海经》难以言喻的魅力。

④也许正因如此,《山海经》永远不缺少读者。这部在古典中国最不受“大人君子”们待见的志怪之书,居然成了中国神话之渊薮,与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在同一个学科里平起平坐。同时也成了现代各种玄幻小说、动漫、影视剧的灵感之源。这诚然为《山海经》一书增光添彩,却也更加让这部书遮蔽了本来面目。

⑤《山经》,是按方位分别列述东南西北中五方山川及其草木鸟兽。山上水下,触目所见,都宛如魔兽世界的异形怪物。若真如此,古人出门一趟,如果不能像后羿一样打怪练级,只怕就是亲身给怪物送夜宵了。因此,被古人视为胡编乱造的志怪书。然而这些怪物真的像游戏中一样游手好闲地奔走于上古华夏大地吗?大自然中的动物千姿百态,在“纲目科属种”科学的生物分类学形成之前的古代,我们该如何向他人描述一种陌生的动物呢?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拿人们熟悉的事物打比方。例如:你如何向从来没见过猫的人描述一只猫?大概会说:身体如兔子,皮毛像老虎,面孔有几分像人,叫声像婴儿啼哭,再假如他见到的这只猫尾巴是黑色的,用《山海经》的方式叙述,就成了“有兽焉,其状如兔而人面,其文如虎而黑尾,其音如婴儿”。见过的知道这是猫,没见过的,还以为是长着兔子身体、人类面孔、老虎皮毛,会像婴儿一样哭泣的怪物呢!《山经》中的怪物,大都便是如此炮制而来。《山经》一书,其实就是一份上古华夏自然地理调查报告。

⑥《海经》,一开始就是个美丽的错误。______________《海经》先有图而后有书,图

画可能古老相传,讲的是天文历法,是上古初民宇宙观的产物。成书大致不晚于战国,也就是说,战国时期某“路人甲”学者大概很偶然地看到了这幅记载原始天文历法知识的古图,但或由于学说失传,或由于路人甲“无知者无畏”,便脑洞大开地将之视为上古版的《坤舆万国全图》。图画四周本有描绘一年岁时物候的内容或节日庆典上五花八门的仪式场景,就被“顺理成章”地误读为对应于“中国”的“海外”蛮夷之邦。例如有个特写镜头的,就成了“大人国”,周围绕一群观众打酱油的,就成了“周饶国”(侏儒国)……《海经》就这样成为了世代相传的魔幻版世界地图,听上去满满的解构主义色彩。

⑦难道,《海经》中夸父、蚩尤那些充满细节的传说,都只是这位路人甲的向壁虚构,好比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这些人物,作为初民的祖先,大约都有其原型,而这位路人甲附丽于《山海经》的神话知识,应该是口耳相传的祖先传说。上古初民,往往把远古祖先描述为天神,把上古族长美化为英雄。如果把他们放回时间河流的各自位置,就是一部文明的历史;如果把不同时间的祖先们放置于共时性的同一空间之中,就形成了神话的世界。

⑧如果说《山海经》失落的历史真相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科学史,那么《山海经》这位不靠谱的路人甲作者所保存和开创的,却是一个民族的神话史。被后人误读的《山经》作者科学家和误读前人的《海经》作者路人甲,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的荷马,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还有比这更美丽的误读案例吗?

(有删改)4.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天书”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替换第③段中的“毕竟”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2分)A.也许B.尽管C.虽然D.因为

6.第③段提及蒲松龄与卡夫卡是为了分别从□□和□□方面与《山海经》形成类比。(2分)

7.结合文意,推断第⑥段划线处缺失的内容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海经》的成书远晚于《山经》的证据。

B.《海经》的作者不止一人的证据。

C.《海经》不是地理志而是天文书的证据。

D.《海经》的内容源于古图的证据。

8.本文语言除浅显易懂外还有其他特点,请结合第⑤段举例分析。(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