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4年4月第21卷第4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pr.2024Vol.21 No.4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曾文清(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张斌(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测绘系,甘肃兰州730207)摘要: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筑牢了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然而,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民众数字素养普遍不高、数字化产业层次偏低、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社会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现实困境,制约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转变发展观念,缩小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数字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适应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数字化治理短板。
关键词: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引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为引领、质量效率优先的发展方式,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创新协调发展、开放共享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欠发达地区遍布我国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存在诸多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确定因素。
如何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1]。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西藏、陕西等地考察时强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进一步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高质量发展并非仅对经济发达地区提出。
浅议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与战略重点——以青海省为例

黄 河沿 岸和 湟水 河沿岸 农业 区呈 带状分 布 ,受 自然 地 科技 通讯 系统 、供 排水 系统以 及污 水处 理系统 、环 境保 护 理 、气候 、人 口、经济和社会 等条件 差异的影响 , 小城镇 的 等。 发展也同经济的发展一样 呈现 出梯次差异 。因而 , 在其发展
2 、提升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经济竞争力。格尔木市和 和建设过程中既要 以市场推 动为主 ,更需要政府的 引导和 支 德令哈市作为青海大城市的接力棒和资源开发的重心,一方 持 ,同时要以现有城镇 为依托 ,进一步集聚人 口 , 极发展 积 面成为柴达木盆 地资源开发中的发展极 , 动其本区域经济 二 、三产业 ,有选择有 重点地梯次推进 ,逐步培育和 建立起 带
2.万 人 ,城镇 人 口增加 了 3 万 人… 管如此 ,人 口相对 引力的发展模式 。同时,利 用青 藏铁路发展轴线 ,增强与 西 2 9 S 。尽 稠密 区仍然缺乏 中型城市 ,小城镇规模也偏小 ,产业结构层 宁市的联 动发展 ,构建青藏铁路 沿线 城镇 和工矿节点 ,形成 次较低 ,城市体 系出现断层 ,结构优化程度 低 ,导致 城市经 以重点城镇 为节 点的带状布局 。
区域性的外源型大城市 ;另一 方面把格尔木市建成联结藏甘 新川的交通枢纽和青藏高原 资源加 工转换中心 ,把德令哈市
( 一)发展路径——城市群的辐射 带动模式
目前 ,西宁 、海东等东部地 区人 口集聚较高 ,人口城镇 建成高 原绿洲 城 市和 资源加 工基 地 ,形成 以工业 支撑 为优 化 进程 明 显加 快 ,2 一00年 ,东 部 地 区总 人 口增 加 了 势 ,以循 环经济为特点 、以市场推 动为主导 、以优惠政策为 ∞O 2 1
导 为辅 ,有选择 地以特色小城镇 为重点的 中小 城镇 协调和梯 多 ,纯净 原始的生态环境 ,雄 奇独特的 自然景观 ,风格迥 异 (- -)重点任 务
山东菏泽:欠发达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路径

和周边9 市前列 。 特别是去 年 , 在省 委、 省 新 是实 现 跨 越 式 发展 的前 提 , 如 果 不 实 施
据 孙爱军介绍 , 对 企 业 的节 能 减 排 、
政府支持 菏泽打造 区域科学 发展高地 战 t J 2 ,  ̄ 4 技创新为带动的跨越式发展 , 菏泽就 污染控制 , 市里制 定了非常 严格 的措施 , 略 的强力推动下 , 逆势跨越 , 实现 了强势 会不断拉大 与全 省各市及周边兄 弟城市 有 些 措 施 比 省 里 的 还 要 严 。 “ 在 经 济 发
区域发展
山东菏泽 : 欠发达 城 市 的跨 越 式发展 路径
菏 泽 属 于 山东 的经济 欠 发 达城 市 . 但 这 几年 却 是 全省 经 济 发 展 相 对 较快 的城 市之 一 , 菏泽市市长孙爱军说 , 他 们 充 满 7 “ 等不 起 的紧迫感 、 “ 慢不得 的危机感 “ 坐不住 的责任感
发展 。 “ 但跟全省先进市 、 周边省市相 比, 展 的 同时带来环 境的 改善 , 如 果 环 境 不
的差距 , 沦为区域经济的“ 神经末梢” 。
我 们充 满 了 ‘ 等不 起 ’ 的紧 迫感 、 ‘ 慢不 得’ 的危机感 、 ‘ 坐不住 ’ 的责任感 。 ”
孙爱军举例 介绍说 , “ 过去几年 的实 改善 带来 的经济 增长 没什么意 义 。 我 经
大 代表 、 菏 泽市市长孙爱军 。 这 位 毕 业 于 泽 人 民 的共 同愿 望 。 孙爱军表示 , “ 我 们 会 经济欠发达地 区来讲 , 实属不易。 ” 清 华大 学 , 并先 后取得 双学 士 、 硕士 、 博 全力以赴 , 相信这个 目标能实现。 ”
“ 在未来 几年 , 以新 能源 、 新材料 、 新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优化路径

[摘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能否持续稳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影响因素。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必须要通过有效举措找准加快发展的路径,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区域协同[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优化路径□杜赛宇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推进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大力探索适应县域县情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才能全面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受区位条件、地理环境、资源要素等限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东南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找准路径,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制约因素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不足。
产业是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基础。
然而,由于受自然地理、资源禀赋等影响,欠发达地区工业底子薄、工业化起步晚,县域经济生产集约化水平低,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差,企业关联度低、分工协作不够、产业结构单一。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工业增长乏力和农业产业化不足的双重困境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动能不足、产业发展滞后、产业体系不全,产业生态脆弱、链条短、层级低、规模小、竞争力弱以及本地依附度低、带动能力不强等诸多制约。
高端要素难以集聚,创新能力不足。
安徽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探讨——以宿松县为例

成效。自2 0 0 8年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先 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J比 准合肥 、马鞍山、芜湖、铜陵、淮北和淮
南市设立安徽省城 乡一体化 综合配套改革试 1城 乡统筹发 展 的 内涵与模 式 验 区,安徽省住房与城 乡建设厅先后将利辛 县 、青阳县 、宿松县作为全省统筹城 乡全域 1. 1内涵 规 划的试点县,全省 区域协调、城 乡统筹发
咖
咖I 删
U d re eo e i s U b nrrl tgain D v l m n t , u o g o n n ed v lp dr o , ra a i e rt 。 e e p e t ah S s n u t g e n u n o o p C y
城 乡统筹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 国家工 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反
局 、基 础 设 施 、 公 共 服 务 等 的 一 体 化 发 展 。
[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 宿松县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0 — 0 3 0 [ 1 0 — 0 2 2 1 ) 7 0 9 - 5 中图分类号] U 8 .9 [ T 9 4 1 1 文献标识码] B
乡规划角度看,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将 泥、清路障;“ 三改”即改水 、改厕 、 城乡产业、空间、基础设施与生态环 黄梅县、蕲春县毗邻,东北与安徽省
f I w mp ee t n f r t n d v l p n a h i cu ig r go a,n u t a , r a g , r a p c ol ac o o lt a s o ma i e e o me t t ,n ld n in lid s r lu b n i r o p e i ma e u b n s a e ta so m ai n , n r mo e it g a er g o a , r a — r lifa tu t r , n u l e vc e e o me t r n f r t s a d p o t e r t i n lu o n e b n r a,n r s r c u e a d p bi s r i d v lp u c e n.
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武威市为例

择。 关 键 词 : 业 经 济 ; 务业 ; 发达 地 区 商 服 欠
服务业 是 国 民经 济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其发展 状 况与 发展水 平是 衡 量 现代 社 会 经济 发达 程 度 的重 要 标 志 , 也反 映 一个 地 区经济 的发展 阶段 。加 快 发展 西部 欠发 达地 区 的服务 业 是优 化 经济 结 构 、促 进 产业 升级 、扩 大 内需 、促进 就 业 、增加 收 入 、培 育新 的经济增 长点 的有效途 径 , 有利 于缩小 与发达地 区 的差距 , 全 国同步进入 全面小 康社会 。武威 市地 处甘肃 西部 与 河 西走 廊东 端 。现 辖凉 州 区、 民勤 县 、古浪 县和 天祝 藏族 自 治 县 , E l 1 9 万 。经济 总量 小 , 合实 力 弱 , 务 业发 展 人 l . 7 8 综 服 滞后, 整体 发展不 足 , 属西部 欠发达 地 区 , 多方面 与全 国全省 许 有 较大差 距 ,0 0 , 面小 康实 现程度 是6 % , 2 1年 全 3 比全 国平均低 1 .个 百分 点 , 现与 全 国同步进 入 全面小 康 社会 的 目标 , 71 实 任 务 十分 艰 巨 。本 文 以武 威市 为例 就 西部 欠发达 地 区服 务业 的 发展 进行 了探讨
三 服 务 业发 展 的 路径 选 择
武 威历 史悠久 , 文化 灿烂 , 物产 丰 富 , 区位优 越 , 交通 便利 , 自古就是 丝绸 之路商埠 重镇 和河 西走廊商 品集散 中心 , 口密 人 度 大 , 业 气息 浓 , 有发展 服务 业 的 良好条 件和 区位优 势 。 商 具 根据 目前 所处 的经济 发展 阶段 , 传统服务 业还 没有得 到充分 发 展 , 代服务 业 刚 刚起 步 , 现 因此 须走 传统 服务 业与 现代 服务业 协调 发展之路 。 服 务业 发 展 的现 状 近 年来 , 威市 服务 业 有 了长 足发 展 , 武 已成 为经 济 增 长的 ( ) 一 围绕 产业 园区 , 重点 发 展 生产 性 服务 业 重 要力 量 、就业 富 民的 重要 渠道 、地 方税 收 的重要 来 源 。主 从 产业 发展 规 律来 说 , 没有 一 、二 次产 业 的发展 , 不可 就 要表 现 在 : 是总 量不 断扩 大 。服务 业增 加值 保持 快 速增 长 , 能有 现代 服务业 的发展 , 一 发展服 务业要 以生产 性服务业 为突破 改 革开 放 以来服 务业增 长了 1 4 7 , 1 . 倍 年均 增速 l . 5 高 于 口。一 是加 快现 代物 流基 地 建设 。按 照城 乡融 合核 心 区 “ 1 3 %, 一 同期 生产 总 值 年均 增 长9. %的速 度 。服务 业 增 加值 占GDP 轴 双 城三 组 团” 的空 间 布局 , 快 金 色大 道 、武 南煤 炭 集疏 9 加 的 比重 不断提 高 , G 拉 动作 用 明显增 强 。2 1 年 , 对 DP 0 1 服务 业 运 中心 、 黄羊公 铁联 运 物流 中心 、金 沙物 流 园、武 威综 合物
欠发达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探索——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州 区新能源产业发展 的现实分析, 探讨欠 关键词 : 欠发达地 区 新 能源 产
业 发展 思 考 +
二、 甘 州区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 领会 国家政策 , 用足 、 用活 用好中央和
发达地 区发展新能源产业 的有效路径。 存在 的问题
学 术 纵 横
F A z H A N ・ X U E s H U z o N G H E N G
经济 , 以绿色 、 低碳 、 环 保为显著特征的 展宏 观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 、实施 , 影 新能源产业 , 将在用地等方面得 到地 方 响后续投 资客商进驻。
有办 的政策支持。 ’ 2 . 电力 输送基础薄弱 。 目前 , 区 内 ( 二) 外部环境优势 。 随着欧债危机 布有 的变 电站难 以承担对外输送 光伏
( 二) 创新思路 , 突破瓶颈。 当前 , 甘
的 优 势
共有 3家 5个 4 6 兆 瓦。 发展前景看好。 州区新能源产业发展 , 关键性的工作 , 就
( ) 政 策扶持优势 。 从 国家层面来
“ 2 风 能开发项 目付诸 实施 。 经过先 是解决如何“ 送 出去” 的问题 如果坐等
与 国家产业 政策调整 密切相 光电峰谷调蓄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产业发展 ,
( 四) 自然条件优势 甘州 区地处河 关 , 上网电价调整 , 对企业投资兴业尤为 西走廊腹地 , 平均海拔 1 4 7 0米 , 在全区 敏感。 当前 , 中东地区政局不稳导致 国际 总面积 4 2 4 0平方 公里 中荒 漠戈壁 占 油价大幅上涨 ,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 筑起 绿色壁 垒” 进一步加大 了我 国外 向型 、 2 3 . 2 %, 境 内地势平坦 , 未开发 土地面积 “ 广阔, 有利于大规模用地项 目实施 。 全年 粗放式增长的压力 。可 以预见 为了确 太阳总辐射在 6 1 4 0 — 6 2 7 0 N J / M2之间 , 保能源安全 , 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产 集 :发 地 经 发 的 效 径 业 群欠 达 区 济 展 有 路
文 / 惠英 赵
因 高 欠发 达地 区经济发 晨思路 及 业 , 此 “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的 的。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既有发达 发展倍受 追捧 , 把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 地 区产业集群 的一 些共性 , 但更具有 实践
一
、
图复制他人 的行为模式
( 一1 区域发展战略缺乏实效 , 力 看作是包 治百病 的一剂 良药 , 似乎只 某些个性。与发达地 区的产业集群相 欠发达地 区产业集群 的个性可 以 要与高新技 术产业挂上 钩 , 会形成 比, 就
孤 ——它们也 是 自发 影 响 区域 发展 的 因素 包括 区 域 强有力 的竞争 , 会促进落后 区域 的 概括 为 “ 独性 ” 就 形成的 , 但它们是单一 发展 的, 集群 内 经济条件 、 区域空 间条件和 区域社 会 跨越式发展 , 可以彻底改变 区域 的 就 条件 , 这些条件具 体表现 为区域 资源 落后面貌。 其实 , 这是一个误解 。 因为 部的企业 多是一体化 的 , 并且受到外 要素状况 、 区位条件 状况和 区域制 度 从 本质上看 , 并不存 在一个低效率 的 部的支持 十分有 限 , 因而还处 在 “ 孤 背景 。其 中 , 区域 资源要素状况包 括 产业 ,一个充 满活力 的企业 集群 , 可 独 ”的发 展 阶 段 。
但 大 多数欠 发达 地 区政府 还 没有 觉 域 的传统产业 中的企业集群 , 向我 争 力 都 醒, 依然 在梦 想通 过 “ 项 目”带 动 们 证明 : 大 集群 对 区域竞 争优势 的贡献
一
般情 况下 , 某个企 业不可能 在
工业化 、 而实现全 面小康社会 。因 并 没有 明显 的产 业类 别 的高低 贵贱 所有 方面都处 于领 先水平 , 从 激烈 的市 而 “ 英雄 , 谁 谁好 汉 , 商 引资 比 比 之分 。因此 , 招 政府 的政 策指 向应 该是 场竞争使得它们 必须 在许多方 面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
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具有阶段性差距。
在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将从较低层次直接向较高层次换挡,动力机制将从传统发展动力没有完全释放就面临动力转换,这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新挑战,但也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
作为“双欠”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酉阳,必须从县域发展的阶段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思维,发挥后发优势,探索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发展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经济新常态,表面上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意味着传统的“老路”已经行不通,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动力将由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经济增长速度告别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从酉阳发展的现状看,经济结构粗放型特征突出,增长动力投资驱动特征明显,治理方式主要依赖政府推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新常态,应重新审视传统发展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的三个转变。
转变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以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坚决摒弃“先污染、后保护”粗放式增长老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推进产业重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形成集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具有酉阳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转变以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动力。
切实转变单纯依赖投资驱动的动力机制,着力打好投资驱动和消费驱动共同发力的组合拳,增强混合动力,解决好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
同时,着力解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深化改革推进、扩大开放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投资、消费、创新共同发力的机制。
转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为导向,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严格按照“法无禁止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无授权政府部门不能为”的原则,让市场和政府各归本位,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发展方向上做到“三个并重”
开发与保护并重。
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为导向,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
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推进“三个空间”优化布局: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面上保护范围,重点加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水面、草坡等绿色空间保护,让生态休养生息;优化生产空间格局,围绕景区、园区、城区精深开发和乡村特色发展两大路径,引导产业向“景区、园区、城区”等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努力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现
代产业发展格局;优化生活空间格局,着眼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加快推进县城组团式发展、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农村社区化发展,构建生态城市、生态集镇、生态社区“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格局。
通过调整优化空间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格局。
发展与民生并重。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大城乡水电路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整村脱贫等重点工程,解决群众安居、就业、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激发群众参与发展、推动发展的热情,形成支撑发展的动力,构建经济发展以民生为动力、寓民生改善于经济发展之中的民生经济导向型发展模式,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
城镇与乡村并重。
坚持城镇与乡村并重,在统筹上下功夫,着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进“以城带乡”的新型城镇化。
一方面,大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快特色乡镇、新农村建设,促使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镇资本向农村转移,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着力推进“以乡促城”的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更多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下的家庭土地承包形式中解放出
来,促使更多劳动力转向效益更高的二、三产业,既成为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又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真正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发展方法上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改革推动。
一是围绕简政放权深化改革。
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切实减少政府“有形之手”对经济直接控制和不当干预,让市场“无形之手”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规范发展中迸发新活力。
二是围绕统筹城乡深化改革。
以统筹城乡改革为突破口,立足农业大县的县情实际,着力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民工户籍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地票制度、农村流通体系等5个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从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题、壮大农村经济,变农业大县为农业强县。
三是围绕加快发展深化改革。
以PPP 投融资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公共设施、土地整治等领域,努力实现投资的合理增长。
用足用好国家“微刺激”政策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给予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扶持政策,健全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正确引导投资,合理引导消费,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注重结构调整。
一是明晰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求,着力提升三产,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服务业,积极培育康体疗养、休闲养生等业态,切实提高消费对
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着力转型二产,落实好生态保护发展区“负面清单”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并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抱团发展等途径,转型提升、培育壮大现有工业企业;着力优化一产,大力发展以中药材、青花椒、油茶、苦荞、酉州乌羊等为重点的特色效益农业,努力构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切实加大科技联姻力度,加强县内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产业化联盟,引进高端科技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改造,使创新驱动经济成为常态。
三是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
利用信息化弥补酉阳区位劣势,推进信息化与酉阳资源的有效对接和整合,促进信息技术进入农产品生产流通、工业生产经营、服务业提档升级等环节和领域,支持制造企业以电子商务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
注重考核导向。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全县37个乡镇、2个街道划分为城市经济发展类、集镇经济发展类、边贸经济发展类、生态旅游发展类、特色农业发展类等五大板块,进行分类考核,引导差异化发展。
二是在考核内容上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并切实提高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形成符合新常态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在考核结果运用上纠正单纯以GDP增长速度评
定政绩的偏向,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实现从单纯追求过快经济增速向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转变,从以GDP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转变,形成有质量、有内涵、有后劲、能协调、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