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的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The Current Status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ing Pro spectof Ethernet in Proce ss Auto mation Area周晓兵 费敏锐(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 200072)关键词:以太网 现场总线 工业自动化 应用 现状 展望K ey w ords:E thernet Fieldbus Process autom ation Appli2 cation Current status Prospect摘 要 由于以太网无可争议的优势,将以太网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分层结构,分析了以太网用于工业领域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展示了以太网工业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Abstract S ince Ethernet possess indisputable advantages its applica2 tion in process automation area has been focused by m ore and m ore prople.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in formation system of enter2 prises is introduced.S ome problems to be sloved for ad opting Ethernet in lndustrial area are analyzed.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Ethernet in industry is illustrated and the deceloping trend is prospect2 ed.1 企业信息系统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沟通的领域正在覆盖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管理的各个层次,覆盖从工段、车间、工厂、企业乃至世界各地的市场。

POE以太网供电

POE以太网供电

┊┊┊┊┊┊┊┊ ┊┊┊┊┊装┊┊┊┊ ┊订┊┊┊┊1.绪论1.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在今日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生活品质有所提高。

1.2 AVR 单片机简述 本设计主要采用ATMEL 公司生产的ATmega64型单片机。

AVR 单片机是由ATMEL 公司挪威设计中心利用ATMEL 公司的Flash 新技术所研发出的的RISC 精简指令集的告诉8位单片机。

相对于更早出的51单片机来说,其具有的优势特征更为明显。

首先,A VR 单片机简便易学,便于升级,费用低廉在开发的时候可以降低开发成本。

其次,A VR 单片机是高速嵌入式单片机、低功耗、保密性能好。

再者,其具有的I/O 口功能强劲,具有A/D 转换等电路。

最后,其具有强大的定时器/计数器及通讯接口。

1.3 当今数据采集器和以太网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数据采集系统是对传感器或所需测量或处理信号进行采集、数字化、存储、分析和显示的一个完整信号处理链路。

近20年来,与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的PC 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处理速度提高了三个数量级,PC 总线的带宽获得了500倍的提高,同时系统工程师的设计难度、系统设计成本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提高大大降低。

另外,USB 和以太网接口等接口技术正在数据采集系统中。

┊┊┊ ┊┊ ┊┊┊┊┊┊┊┊装┊┊┊ ┊ ┊ 订 ┊ ┊ ┊ ┊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PC 、笔记本电脑甚至PDA 基本都配有以太网、USB 或IEEE1394接口,数据采集系统越来越得到用户的青睐。

仅仅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时间,以太网经历了非常令人惊讶的变革。

它的运行速度已经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从10Mbps 到100Mbps 在到了1000Mbps ,乃至最近出现的10Gbps 的以太网原型。

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可或缺的成为其发展的主力军,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其发展进行科学预测。

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阐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与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性使用,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而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其网络接口被集成到计算机主板上,同时操作系统也融合了网络功能。

为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需要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对其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为应用奠定基础。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1局域网局域网简称LAN网络,这种网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投资少、效率高,并且见效速度快。

当前,这种网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局域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分别为: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Ring)、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关(FDDI)。

1.1.1以太网(Ethernet)在局域网中,以太网是一种低层的网络协议,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

随着局域网的不断发展,以太网(Ethernet)依然处于核心位置,主要包含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细同轴电缆的10BASE2组网结构、粗同轴电缆的10BASE5组网结构三种主要的以太网结构。

对于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来说,其优势为布局灵活,可靠性高,扩展、管理等非常方便,这种结构在九十年得到广泛应用。

兼容串行通信与以太网通信微机保护通信系统论文

兼容串行通信与以太网通信微机保护通信系统论文

兼容串行通信与以太网通信的微机保护通信系统研究摘要: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逐步应用,势必要求变电站中各二次设备逐步实现网络化。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作为变电站重要的二次设备,对其通信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根据微机保护通信系统的要求,设计了由以太网与串行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系统,阐述了通信系统的硬件构成,完成了相关驱动程序与通信功能软件的编写。

关键词:通信系统串行通信微机保护以太网abstract: with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 gradually applied, certainly will request the secondary equipment in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gradually realize network. the microcomputer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as substation important secondary equipment,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puts forward very high deman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ed by ethernet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rdware struct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levant driver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the writing of the software.key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serial communication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ethernet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实现的千兆以太网主要以单芯片或单系统环境,趋向于以底层链路层以下的协议为基本设计起点完成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功能,且很多研究与应用都是面向专用的场合,并不适合普通用户的开发。面对FPGA的快速发展,在基于片内处理器的千兆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还很少,且使用处理器实现网络传输的TCP/IP协议正好与目前大量使用的以太网网络能快速兼容地结合,可以很容易用于商业产品的生成。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千兆以太网在嵌入式高速数据网络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进一步在其他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1.3论文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本文在章节上一共分为五章,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FPGA中接入千兆以太网技术的研究背景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安排。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以太网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三章主要阐述以太网数据传输硬件部分设计与实现。
第四章主要阐述以太网数据传输软件部分设计与实现。
2.1千兆以太网标准
千兆以太网是建立在以太网标准基础之上的技术,它和现在已经大量使用的标准以太网(10Mbps)以及百兆以太网(100Mbps)技术一样,都使用以太网所定义的技术规范,比如:CSMA/CD协议、以太网帧、全双工、流量控制以及IEEE802.3标准中所定义的管理对象等[6]。同时,千兆以太网作为以太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支持流量管理技术,使得它提供的服务质量能得到保证,这些技术规范包括IEEE802.1P第二层优先级、第三层优先级的QoS编码位、特别服务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目前,千兆以太网已经发展成为主流网络技术,大量的网络工作人员和普通用户从中受益不浅.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太网嵌入式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让以太网各设备之间能公平有效地共享通信媒介,对以太网MAC层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USB+CDC的虚拟以太网接口研究与设计

基于USB+CDC的虚拟以太网接口研究与设计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单独的以太网控制器与外围接口,增加以太网接口必然使系统成本的增加与产品 尺寸扩大。如何使用 USB 接口来虚拟以太网接口不仅具有研究意义,也有广泛的现 实需求。
一种基于 USB 通讯设备类协议 CDC(Communication Devices Class Specification) 的 技 术 就 可 以 将 USB 虚 拟 成 不 同 的 通 讯 设 备 接 口 , 其 中 的 以 太 网 控 制 模 型 ECM(Ethernet Networking Control Model)与以太网仿真模型 EEM(Ethernet Emulation Model)可以将其虚拟为一个标准的以太网接口[3][4]。自从 USB CDC 规格发布以来, 国外的软硬件公司都使用 USB CDC 在 USB 上实现一些通讯接口的功能,如串口, ISDN,ATM,以太网等。Microsoft 在 WINXP 版本上内置了基于 CDC 的 RNDIS 驱 动,使得在 WINXP 下可以无缝的连接基于 RNDIS 的 USB 以太网接口设备。Linux 在 2.6 以后的版本就缺省支持基于 CDC 的以太网接口(usbnet)与串口。在 Linux 内核中,usbnet 模块用于创建 USB 虚拟以太网设接口。创建成功后,这一虚拟网络 接口便可以如同标准网络接口一样被指定一个 IP 地址。USB 电缆连接上后,usbnet 模块便能使 USB 虚拟的以太网接口 ping 测其它 IP 地址,甚至“谈论”DHCP,HTTP, NFS, telnet, 和 ftp[5]。简言之,任何在实际的以太网接口上运行的应用将不折不 扣地在 USB 虚拟以太网接口上得到实现,因为它们不能分辨出其正在使用的是真实 的以太网硬件接口还是 USB 虚拟的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网络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控、控制、诊断和管理工业过程,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目前,针对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用于在本地网络中传输数据。

以太网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可扩展性好以及可靠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中网络控制系统的标准协议。

因此,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拟从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深入探索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特点、应用场景、优化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特点分析:介绍以太网的概念、主要特点和网络拓扑结构,阐述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2.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场景研究:探究以太网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场景,比如工厂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电力系统监测等。

3.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优化方法研究:分析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给出相应的优化方法,比如增加带宽、改善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网络调度算法等。

4. 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方案研究:介绍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方案,比如加密通信、访问控制、网络监控等。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法,深入探究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化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来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 揭示以太网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化方法,为工业控制领域中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篇一: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对迪吉多,英特尔,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FINET(工业以太网)技术在工业现场总线中应用的趋势

0 引言 过去十几年中,现场总线是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领域中现场级通讯系统的主流解决方案。但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现场总线技术在许多应用场合已经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太网已经在局域网和Internet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以太网已经非常成功的应用于市场经营管理层、生产管理层和过程监控层。如果能够在底层设备网络上引入以太网不仅可以使现场设备层、过程控制层和管理层在垂直层面方便集成,更能降低不同厂家设备在水平层面上的集成成本。

以太网技术由于具有成本低、通信速率和带宽高、兼容性好、软硬件资源丰富、广泛的技术支持基础和强大的持续发展潜力等诸多优点,在过程控制领域的管理层已被广泛应用。事实证明,通过一些实时通信增强措施及工业应用高可靠性网络的设计和实施,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数据通信的实时性及工业现场环境要求,并可直接向下延伸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

2 工业以太网相关技术 2.1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一般是指在技术上与商业以太网(即IEEE802.3标准)兼容,但在产品设计时,材质的选用、产品的强度、适用性以及实时性等方面能够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也就是满足环境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安装方便等要求的以太网。以太网是按IEEE802.3标准的规定,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CSMA/CD)对共享媒体进行访问的一种局域网。其协议对应于ISO/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为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采用总线型或星型拓扑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ps, 100Mbps, 1000Mbps或更高。在办公和商业领域,以太网是最常用的通信网络,近几年来,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太网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它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下一代自动化设备的标志性技术,是改造传统工业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点方向。国内对工业以太网络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交通、建材、楼宇管理、现代农业等领域和许多新规划建设的项目中都需要工业以太网络技术的支持。

以太网是当今最流行、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技术,具有价格低、多种传输介质可选、高速度、易于组网应用等诸多优点,而且其运行经验最为丰富,拥有大量安装维护人员,是一种理想的工业通信网络。首先,基于TCP/IP的以太网是一种开放式通信网络,不同厂商的设备很容易互联。这种特性非常适合于解决控制系统中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和互操作等问题;其次,低成本、易于组网是以太网的优势。以太网网卡价格低廉,以太网与计算机、服务器等接口十分方便。以太网技术人员多,可以降低企业培训维护成本;第三,以太网具有相当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提供足够的带宽。而且以太网资源共享能力强,利用以太网作为现场的总线,很容易将I/O数据连接到信息系统中,数据很容易以实时方式与信息系统上的资源、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共享;第四,以太网易与Internet连接。在任何城市、任何地方甚至都可以利用电话线通过Internet对企业生产进行监视控制;另外,以太网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技术支持。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支持以太网的应用开发,有多种开发工具可供选择。

2.2 工业以太网的构成 一个典型的工业以太网络环境,有以下三类网络器件: ·网络部件 ·连接部件: FC 快速连接插座 ELS(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ESM(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SM(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 MC TP11(工业以太网光纤电气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普通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和光纤,工业以太网使用的电缆有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多模或单模光缆。10Mbps的速率对双绞线没有过高的要求,而在100Mbps速率下,推荐使用五类或超五类线。光纤链接时需要一对,常用的多模光纤波长为62.5/125μm或50/125μm。与多模光纤的内芯相比,单模光纤的内芯很细,只有10μm左右。通常,10Mbps使用多模光纤,100Mbps下,单模、多模光纤都适用。

2.3 工业以太网协议 由于商用计算机普遍采用的应用层协议不能适应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现场设备之间的以太网要求,所以必须在以太网和TCP/IP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完整有效的通信服务模型,制定有效的以太网服务机制,协调好工业现场控制系统中实时与非实时信息的传输,形成被广泛接受的应用层协议,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以太网协议。目前已经制定的工业以太网协议有MODBUS/TCP、ProfiNet、Ethernet/IP、HSE等。

(1) 法国施奈德公司推出透明工厂的战略使其成为工业以太网应用的坚决倡导者,该公司于1999年公布了MODBUS/TCP协议。MODBUS/TCP协议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将MODBUS帧嵌入TCP帧中。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方式,每一个呼叫都要求一个应答。这种呼叫/应答的机制与MODBUS的主从机制相互配合,使交换式以太网具有很高的确定性。利用TCP/IP协议,通过网页的形式可以使用户界面更加友好,并且利用网络浏览器就可以查看企业网内部的设备运行情况。施奈德公司已经为MODBUS注册了502端口,这样就可以将实时数据嵌入到网页中,通过在设备中嵌入Web服务器,就可以将Web浏览器作为设备的操作终端。

(2) 德国西门子公司于2001年发布其工业Ethernet的规范,称为ProfiNet。该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基于组件的对象模型(COM)的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规定了ProfiNet现场总线和标准以太网之间开放透明通信; ●提供了一个独立于制造商,包括设备层和系统层的模型。ProfiNet的基础是组件技术,在ProfiNet中,每一个设备都被看成是一个具有COM接口的自动化设备,同类设备都具有相同的COM接口。在系统中可以通过调用COM接口来调用设备功能。组件对象模型使不同制造商遵循同一个原则创建的组件之间可以混合使用,简化了编程。每一个智能设备都有一个标准组件,智能设备的功能通过对组件进行特定的编程来实现。同类设备具有相同的内置组件,对外提供相同的COM接口。为不同设备的厂家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互换性和互操作性。

(3) 美国罗克韦尔公司于2000年分布工业Ethernet规范,称为Ethernet/IP。Ethernet/IP是一种工业网络标准,它很好地采用了当前应用广泛的以太网通信芯片以及物理媒体。IP代表Industrial Protocol, 以此来与普通的以太网进行区别。它是将传统的以太网应用于工业现场层的一种有效方法,允许工业现场设备交换实时性强的数据。Ethernet/IP模型由IEEE802.3标准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太网TCP/IP协议和控制与信息协议CIP三部分组成。CIP是一个端到端的面向对象并提供了工业设备和高级设备之间的连接的协议,CIP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传输同I/O设备相联系的面向控制的数据,二是传输同其它被控系统相关的信息,如组态、参数设置和诊断等。CIP协议规范主要由对象模型、通用对象库、设备行规、电子数据表、信息管理等组成。

基金会现场总线FF于2000年分布工业Ethernet规范,称为HSE。HSE是以太网协议IEEE802.3、TCP/IP协议族和FF H1的结合体。FF现场总线基金会将HSE定位于实现控制网络与Ethernet的集成。由HSE连接设备将H1网段信息传输到以太网的主干网上,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互连网送到主控室,并进一步送到企业的ERP和管理系统。操作员可以在主控室直接使用网络浏览器查看现场运行情况,现场设备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控制信息。

2.4 工业以太网的特点 虽然脱胎于Intranet、Internet等类型的信息网络,但是工业以太网是面向生产过程,对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有很高的要求。既有与信息网络相同的特点,也有自己不同于信息网络的显著特点:

(1)工业以太网是一个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要求高,网络传输要有确定性。 (2)整个企业网络按功能可分为处于管理层的通用以太网和处于监控层的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设备层(如现场总线)。管理层通用以太网可以与控制层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数据,上下网段采用相同协议自由通信。

(3)工业以太网中周期与非周期信息同时存在,各自有不同的要求。周期信息的传输通常具有顺序性要求,而非周期信息有优先级要求,如报警信息是需要立即响应的。

(4)工业以太网要为紧要任务提供最低限度的性能保证服务,同时也要为非紧要任务提供尽力服务,所以工业以太网同时具有实时协议也具有非实时协议

3 工业以太网的应用 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及网络建设的同步跟进,不少企业网络已覆盖到企业的各厂和各个车间,使现场设备层及生产监控层的DCS、PLC系统各个功能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利用,为充分发挥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使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不致沉淀及流失,从更高层次发挥管理信息的效益是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关注的。信息平台建设是为指导发展生产服务的,为了提高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建设重点应放在主线上。现以某冶炼企业为例,由于系统相当庞大和复杂,在企业平台建设中,以下子系统被考虑成重点建设对象。

(1)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它可以按照各种生产指标并根据公司的生产能力制定出公司的年、季、月产品产量计划和各种消耗定额等;按照产品产量计划及消耗定额,编制原、燃料、水电消耗计划;按照产品产量计划制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

(2) 生产调度指挥系统 它是整个生产管理的智能管理中心,是集数据通信、处理、采集、协调、图文显示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应用系统,能在各种情况下准确、可靠、迅捷地做出反应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协调各车间工作,达到实时、合理监控的目的。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实时生产信息(过程数据、分析数据),精确地监视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设备的监控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