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植物农学中的病性病害防治技术

植物农学中的病性病害防治技术植物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及相关的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病害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非常关键。
本文将就植物农学中的病性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一、病害的分类和病因在植物农学中,病害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病性病害和非病性病害。
病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而非病性病害则是由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引起的。
本文主要关注病性病害的防治技术。
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往往与病原菌的侵入和繁殖有关。
在植物农学中,常见的病原菌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传播,病毒则主要依靠害虫的传播。
病害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环境因素、植物品种、管理措施等。
二、病性病害的防治技术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和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植物农学研究了一系列的病性病害防治技术。
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
1. 防病品种选择在植物育种中,选择抗病品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病害的方法。
通过筛选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可以降低植物遭受病害的风险。
抗病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力和免疫力,能够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并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 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首先,需要注意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情况,避免水涝和积水,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
其次,通过适当的施肥和修剪,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状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菌群活性,增加植物的免疫力。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的一种技术。
通过引入天敌、捕食者或寄生物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例如,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昆虫来控制植物害虫的数量,从而减轻病害的危害。
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些益生菌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常见病虫害分类

病毒性病害
花叶病
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发 生在叶片上,形成花斑、黄化、
皱缩等症状。
畸形病
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导致植物 生长异常、器官畸形等症状。
坏死病
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导致植物 细胞或组织坏死、枯死等症状。
防治刺吸式害虫的方法包括使用害虫天敌、生物农药和化学 农药等。同时,加强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也是预防和控制刺 吸式害虫的重要措施。
咀嚼式害虫
咀嚼式害虫是指那些以咀嚼方式危害植物的害虫,它们通 过咀嚼植物组织,造成植物缺刻、孔洞、萎蔫等症状。常 见的咀嚼式害虫有蝗虫、蝼蛄、地老虎等。
防治咀嚼式害虫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 治等。同时,加强植物检疫也是预防和控制咀嚼式害虫的 重要措施。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那些生活在土壤中,以 咬食植物根部和地下茎为主的害虫, 它们造成植物缺苗、生长不良等症状 。常见的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蝼蛄、 地老虎等。
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同时,加强 田间管理和合理施肥也是预防和控制 地下害虫的重要措施。
03
防治方法分类
农业防治
国外植物检疫
国外植物检疫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国外 植物及其产品传入国内,保护国内农 业、林业生产安全而进行的法定检验 检疫。
国外植物检疫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 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植物 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
国外植物检疫的目的是通过检验检疫 ,防止国外植物及其产品传入国内, 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安全。
锈病
由锈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茎上, 形成黄色或橙色的粉状物 ,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植物病害分类及药剂经典

01
地下部分:肿瘤、根结、扭曲畸形
02
地上部分:植株矮小、生长衰弱
03
防治:灌水淹
04
石灰氮高温闷棚
05
用底肥动力王做基肥,增强抵抗力
06
用淡紫拟青霉进行以菌治虫。
4、根结线虫病及防治
植物中毒(药害、肥害、大气污染)
04
气候因素(日灼、冻害、霜害)
03
缺素症(氮、磷、钾、钙、镁、硫、硅、硼、铜、铁、锰、锌、钼、氯等元素)
白粉病 早疫病 炭疽病 灰霉病 叶霉病 立枯病
常见的真菌病害
白菜白锈病和叶斑病
病菌来源:病株残体
传播途径:雨水、气流、灌溉水
适宜条件:①高湿(85%以上、多雨或连绵阴雨)。②昼夜温差大(叶片或茎杆上有露水)。 ③密植(不通风、不透光)。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做好田园清洁卫生工作,通风透光。 ③增施底肥动力王做基肥。 ④喷施爱多收增强抗病能力。⑤切忌大水漫灌,更不要被水淹。 ⑥及时喷药防治。
保护剂: 烯肟菌胺(爱可) 醚菌酯(翠贝) 代森锰锌类(大生) 百菌清类 成标、硫悬浮剂 代森锌类(黑星病)
番茄灰霉病叶---V字性病斑
番茄灰霉病果---先软后硬
软果
番茄灰霉病
辣椒灰霉病
白菜黑斑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早疫病 黑斑病 赤星病
灰霉病:瓜类、茄果类、葱蒜类、绿叶菜类、草莓、玫瑰、石竹 菌核病:绿叶菜类 早疫病:茄果类、马铃薯 黑斑病:白菜类、甘蓝类 赤星病:烟草
1
2
保护剂:
扑海因(异菌脲) 好速净 百菌清类 代森锌类(早疫病) 代森锰锌(大生) 丁子香酚
治疗剂:
啶菌悪唑(菌思奇) 多抗霉素(宝丽安) 嘧霉胺(施佳乐) 腐霉利(速克灵) 多菌灵类 菌核净 世高(黑斑、早疫) 凯泽
农作物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农业生产中,病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病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农作物病害的分类和认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十分重要。
一、病害的分类1. 真菌病害真菌病害是农作物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们通过孢子传播,感染植物体内并在植物内部生长。
真菌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萎缩、变黄、变褐、变黑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真菌病害包括白粉病、黑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2. 细菌病害细菌病害是由细菌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植物的伤口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细菌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腐烂、变色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细菌病害包括黑腐病、炭疽病、晚疫病等。
3. 病毒病害病毒病害是由病毒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昆虫传播或接触感染植物。
病毒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弯曲、变形、变色、出现斑点等,甚至会导致植株畸形、凋零。
常见的病毒病害包括花叶病毒、黄化病毒、卷叶病毒等。
4. 真菌细菌混合病害真菌细菌混合病害是由真菌和细菌共同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伤口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真菌细菌混合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腐烂、变色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真菌细菌混合病害包括软腐病、炭疽病、腐霉病等。
5. 昆虫害昆虫害是由各种昆虫危害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啃食、吸食植物汁液、繁殖等方式危害植物。
昆虫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斑点、变形、变色、凋零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昆虫害包括蚜虫、螨虫、飞虱、白蚁等。
二、病害的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1. 真菌病害的防治真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药剂喷洒等方式进行。
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减少病害的传播也是很重要的。
2. 细菌病害的防治细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药剂喷洒等方式进行。
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减少病害的传播也是很重要的。
3. 病毒病害的防治病毒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使用无污染的种子、防止昆虫传播等方式进行。
病虫害基本知识

病虫害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它们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我们带来经济损失。
那么,什么是病虫害?它们又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病虫害的基本知识。
一、病虫害的定义病虫害是指病害和虫害的统称。
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理机能和组织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异常变化,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而虫害则是指昆虫、螨类等有害生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二、病害的分类1、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这些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它们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例如,小麦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2、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如营养失调、水分过多或过少、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土壤酸碱度不适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植物出现各种病害症状,但不会在植物体内传播。
例如,番茄脐腐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水稻生理性烂秧是由于低温引起的。
三、虫害的分类1、咀嚼式口器害虫这类害虫通过咀嚼植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来获取食物,造成植物组织的机械损伤。
常见的咀嚼式口器害虫有蝗虫、螟虫、菜青虫等。
2、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通过细长的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卷曲等。
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蚜虫、飞虱、叶蝉等。
3、虹吸式口器害虫虹吸式口器害虫的口器呈虹吸状,主要吸食花蜜等液体食物。
常见的虹吸式口器害虫有蛾类、蝶类等。
4、锉吸式口器害虫锉吸式口器害虫通过锉破植物组织来吸食汁液,常见的有蓟马等。
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的发生通常需要三个条件:病原物、寄主植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农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

农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第一章农林业病虫害概述 (3)1.1 病虫害分类及危害 (3)1.1.1 病害分类及危害 (3)1.1.2 虫害分类及危害 (3)1.2 我国农林业病虫害现状 (4)第二章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4)2.1 监测方法 (4)2.1.1 视觉检查 (4)2.1.2 生物监测 (4)2.1.3 物理监测 (4)2.1.4 化学监测 (5)2.2 预报技术 (5)2.2.1 经验模型 (5)2.2.2 统计模型 (5)2.2.3 人工智能模型 (5)2.3 监测与预报体系建设 (5)2.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2.3.2 技术研发与应用 (5)2.3.3 人才队伍培养 (5)2.3.4 社会服务与宣传 (5)第三章农林业病虫害防治原则 (6)3.1 防治策略 (6)3.1.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6)3.1.2 系统管理,区域治理 (6)3.1.3 多元防治,协同作战 (6)3.2 综合防治措施 (6)3.2.1 农业防治 (6)3.2.2 生物防治 (6)3.2.3 物理防治 (6)3.2.4 化学防治 (6)3.3 防治技术规范 (6)3.3.1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6)3.3.2 防治方案制定 (7)3.3.3 防治技术操作 (7)3.3.4 防治效果评价 (7)第四章农药使用与管理 (7)4.1 农药种类与选择 (7)4.1.1 农药种类概述 (7)4.1.2 农药选择原则 (7)4.2 农药使用技术 (7)4.2.1 农药施用方法 (7)4.2.3 农药施用时期 (8)4.3 农药安全管理 (8)4.3.1 农药采购与储存 (8)4.3.2 农药使用记录 (8)4.3.3 农药废弃物处理 (8)4.3.4 农药残留监测 (8)4.3.5 农药使用培训与宣传 (8)第五章生物防治技术 (8)5.1 生物防治原理 (8)5.2 天敌昆虫应用 (8)5.3 微生物防治 (9)第六章物理防治方法 (9)6.1 物理防治原理 (9)6.2 物理防治设备 (9)6.3 物理防治应用 (10)第七章化学防治策略 (10)7.1 化学防治原理 (10)7.2 化学防治方法 (11)7.3 化学防治安全 (11)第八章农林业病虫害防治实践 (12)8.1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12)8.1.1 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12)8.1.2 防治措施 (12)8.2 主要林业病虫害防治 (12)8.2.1 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12)8.2.2 防治措施 (12)8.3 防治案例分析与总结 (13)第九章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与发展 (13)9.1 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趋势 (13)9.1.1 智能化发展 (13)9.1.2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13)9.1.3 综合防治策略 (14)9.2 创新技术应用 (14)9.2.1 基因工程技术 (14)9.2.2 纳米技术 (14)9.2.3 无人机防治技术 (14)9.3 防治技术集成 (14)9.3.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集成 (14)9.3.2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技术集成 (14)9.3.3 防治技术与管理技术集成 (14)第十章农林业病虫害防治政策与法规 (14)10.1 政策法规概述 (14)10.1.1 政策法规背景 (14)10.1.3 政策法规主要内容 (15)10.2 政策法规执行 (15)10.2.1 执行主体 (15)10.2.2 执行措施 (15)10.2.3 执行效果 (15)10.3 政策法规完善与建议 (16)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6)10.3.2 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培训 (16)10.3.3 强化政策法规执行力度 (16)10.3.4 创新防治模式 (16)第一章农林业病虫害概述1.1 病虫害分类及危害1.1.1 病害分类及危害病害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现象。
橡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橡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橡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⒈概述
橡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
虫害的侵袭。
本文将重点介绍橡胶主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
治方法和措施。
⒉病害分类与特征
⑴细菌性病害
●黑胛病:病叶上出现黑褐色坏疽斑,通过合理施肥、间作植
物控制。
●细菌性角斑病:叶片出现分散的黄色斑点,通过喷洒过氧化
氢进行防治。
●炭疽病: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黑色坏死斑。
⑵真菌性病害
●褐腐病: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黑色坏疽。
●白粉病:叶片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的霉菌,通过喷洒苯醚菌酯
进行防治。
●叶斑病: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斑点。
⑶性病害
●绿尖病:叶片发黄,中脉绿化,逐渐变成叶缘呈现绿黄色。
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⑴地面处理
●清除田间残留物,消除病虫害源。
●采用轮作伴作,调整栽植时间和密度。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
⑵农药防治
●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农药。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喷洒,注意剂量和喷洒频次。
●注意农药安全使用,避免污染环境和食品。
⑶生物防治
●使用益生菌、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加强生态环境,促进益生物增殖。
⒋附件
本文档无附件。
⒌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农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真菌等引起的病害的化学药剂。
⑵益生菌: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微生物。
百合主要病、虫、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百合主要病、虫、鼠害的发生与防治1. 百合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1.1 百合病害的分类和特点百合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百合主要的病害可以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类。
具体的病害包括:1.真菌性病害:–百合灰斑病: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引发叶片的灰斑病变。
–百合炭疽病:由炭疽菌引起,造成叶片和花朵的黑色溃烂。
–百合锈病:百合蕾和叶片表面产生橙红色的锈斑。
2.细菌性病害:–百合软腐病:由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叶片和花朵软腐。
–百合白莲菌病:由白莲菌引起,使得植株叶片逐渐变白,最终萎蔫死亡。
3.病毒性病害:–百合花叶病毒病:主要通过感染受损组织传播,引发百合花叶出现黄绿色斑点。
1.2 百合病害的防治措施针对以上百合病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合理种植密度,保持植株之间的透风性,减少病害的传播机会。
–使用病毒、真菌、细菌耐檬防治等化学药剂进行病害的防治。
2.细菌性病害的防治:–移除并销毁受感染的植株,防止病害的扩散。
–使用含有强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抗病能力。
3.病毒性病害的防治:–落实病毒病害的监测和检疫制度,避免引种或传播感染病毒的植物材料。
–使用合格的种子和苗木进行种植,尽可能选择抗病的品种。
2. 百合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2.1 百合虫害的分类和特点百合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常见虫害的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种虫害:1.百合象甲:百合象甲是最常见的虫害之一,以幼虫为害。
幼虫会钻入百合鳞茎内部,食害鳞茎鳞片,导致百合鳞茎腐烂和生长迟缓。
2.百合螟象:百合螟象是百合的主要食叶害虫,以幼虫为害。
幼虫会在百合叶片上产卵,并侵食叶片造成白化和凋萎。
3.百合蝽:百合蝽以成虫和幼虫为害,主要吸取百合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斑、枯死。
2.2 百合虫害的防治措施针对以上百合虫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百合象甲的防治:–在种植百合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褐斑病(褐腐病):鞭毛菌亚门,阴雨高温潮湿有利发生,下叶开始 。
• 纹枯病:半知菌亚门,(有性世代担子菌亚门),危害茎秆、叶鞘和 早穗苞叶,成褐色椭圆斑。
• 干腐病:半知菌亚门,危害果穗和茎秆,粒间有白色菌丝。 • 锈病:担子菌亚门,10%石灰水浸种2-4天。 • 青枯病:半知菌亚门,乳熟期突然萎蔫,遇大雨3-4天病株萎蔫。 • 茎基腐病:鞭毛菌亚门,7月下8月上抽穗前后,高温(34-35度)多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 二。结核菌亚门病菌多为人畜毛皮寄生菌 与,植物有关的有两个属:根霉(壳)菌属,毛 霉属。可引起甘薯、果实储藏期腐烂病和瓜类 腐烂病(根腐、茎腐、果穗腐、枝枯、叶斑 等)。与植物有关的有两个属:根霉(壳)菌 属,毛霉属。可引起甘薯、果实储藏期腐烂病 和瓜类腐烂病(根腐、茎腐、果穗腐、枝枯、 叶斑等)。 防治接合菌亚门引起的病害用药同鞭毛菌亚门 用药。
病毒病害及防止用药
• 病毒的种类有80多种,有花叶病毒、矮化 病毒、黄化病毒等。大部分表现是:黄叶 、黄化、矮化、蕨叶、小叶、斑驳、条纹 、斑点等形状。
• 病毒用药:植病灵、菌毒清、盐酸吗啉胍 、菌毒杀星、菇类蛋白多糖、十二烷基硫 酸钠、氯溴异氰尿酸、牛奶葡萄糖复配制 剂、氨基寡糖素、葡聚烯糖、83增抗剂、 世奇悬浮剂、三氮唑核甘硫酸铜、宁南霉 素、年年乐、10%磷酸三钠、克毒灵、病 毒宁、苦参碱、硫磺氧化钙等。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 三。子囊菌亚门病害:包括果树腐烂病,轮 纹病,炭疽病,缩叶病,白粉病,水稻烂 秧,各种根腐,各种叶斑,叶霉,根腐等 病害。是最多的一个亚门病菌。
常用杀胺唑、恶唑菌酮、 悪咪唑、多菌灵、甲托、多抗霉素、霜脲、咪 鲜胺等。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小麦)
• 锈病:担子菌亚门,2月下3月上,条件是品种、潮湿。 • 白粉病:子囊菌亚门,适温15-20度,日照少、阴天发生重。 • 全蚀病:子囊菌亚门,适温12-18度,好气性菌、沙土、盐碱、氮磷
少有机质少。 • 黑穗病:担子菌亚门,适温20-25度,种子发芽侵入,花期传播。 • 纹枯病:半知菌亚门,(有性世代担子菌亚门),高温、多雨、过密
细菌性病害
• 细菌性病害:如软腐病、腐烂病、青枯病 、角斑病、黑腐病、疮痂病等。发病时, 病组织多有臭味,叶斑透明,髓部多中空 。
• 细菌性病害用药:噻菌铜、噻枯唑、克菌 丹、代森铵、三氯异氰尿酸、络氨铜、噻 唑锌、噻森铜、多粘类芽孢杆菌、噻菌茂 、农用链霉素、中生霉素、水合霉素、金 核霉素、宁南霉素、盐酸土霉素、琥胶肥 酸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氧氯化铜、 波尔多液、乙蒜素、等。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病害的分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 病害。
真菌性病害又分:鞭毛菌亚门;结核菌亚门;子 囊菌衙门;担子菌衙门;半知菌亚门。
一。鞭毛菌亚门:包括作物霜霉病、晚疫病、猝 倒病、白锈病。
这类病害用药:噁霜锰锌,甲霜锰锌,烯酰吗啉 ,甲霜灵,乙磷铝,可杀得,硫酸铜。
该病7天一个侵染循环,因此要求7天用药一次, 最少用药两次,才可有效。
雨发生。
• 茎腐病:细菌性病害。 • 弯孢叶斑病:半知菌亚门,似眼,黄褐色至红褐色有晕圈。 • 黑粉病:担子菌亚门。 • 顶腐病:鞭毛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杂粮)
• 谷子白发病:鞭毛菌亚门,发芽开始,2叶期发病,黄白条纹,后白尖、白 发。
• 谷子黑穗病:担子菌亚门,种子外包灰膜,内充满黑粉,12-24度侵染。 • 甘薯黑斑病:子囊菌亚门,土中存活2-9个月,伤口入侵,适温23-28度,重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 四。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都可产生 担孢子,腐生或寄生。主要病害有:锈病 、黑粉病、黑穗病、紫纹羽病、根朽病、 柑桔膏药病、雪腐病等病害。
• 常用杀菌剂:粉锈宁、多菌灵、拌种双、 萎锈灵、腈菌唑、噁唑菌酮。霜脲、惡醚 唑、烯唑醇、丙环唑、亚胺唑、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适乐时。
过旺、氮多易发生。 • 赤霉病:半知菌亚门,开花灌浆期,连阴雨天,喷多菌灵、甲托。 • 根腐病: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危害根系引起叶斑、叶枯、穗腐
,根茎基部腐烂。 • 叶枯病:半知菌亚门。 • 炭疽病:半知菌亚门。 • 黄矮病:蚜虫传播病毒。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玉米)
• 大斑病:半知菌亚门,自下叶向上发生,7-8月发生,适温20-28度。 • 小斑病:半知菌亚门,7-8月抽穗期发生,适温20-30度,斑周围有晕
病害分类及防治用药
• 五。半知菌亚门病害(仅发现无性阶段) :
• 引起斑点、腐烂、萎蔫、畸形。如立枯、 枯萎、炭疽、灰霉。各种作物的茎基腐、 斑枯、早疫、叶霉、枯、黄萎、褐纹、叶 斑、根腐等病。
• 常用杀菌剂:异菌脲、甲托、多菌灵咪鲜 胺、福美双、乙霉威、嘧霉胺、菌核净、 多抗霉素、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粉锈 宁、甲霜灵、代森锰锌、铜制剂等。
茬重。 • 甘薯根腐病:半知菌亚门,幼苗染病,根尖端局部变黑,后全根腐烂。 • 甘薯软腐病:鞭毛菌亚门。 • 甘薯黑胫病:细菌性病害。 • 甘薯干腐病:半知菌亚门。 • 甘薯疮痂病:子囊菌亚门。 • 甘薯割蔓病:半知菌亚门。 • 甘薯紫纹羽病:担子菌亚门。 • 高粱叶斑病:半知菌亚门。 • 高粱环腐病:细菌性病害。 • 向日葵、芝麻茎立枯病:半知菌亚门。 • 菌核病:子囊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棉花)
• 立枯病:半知菌亚门。 • 炭疽病:半知菌亚门。 • 枯萎病:半知菌亚门。 • 黄矮病:半知菌亚门。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花生)
• 根腐病:半知菌亚门,叶生小黄点,根老鼠尾巴状。 • 茎腐病:子囊菌亚门,叶生黄斑,后变黑。 • 青枯病:细菌性病害。 • 白绢病:半知菌亚门。 • 疮痂病:半知菌亚门。 • 叶斑、褐斑、黑斑病:半知菌亚门,有晕圈。
各种作物病害分类(马铃薯)
• 晚疫病:鞭毛菌亚门。 • 疮痂病:放线菌。 • 黑胫病:细菌性病害。 • 软腐病:细菌性病害。 • 白绢病:半知菌亚门。 • 炭疽病:半知菌亚门。 • 黑痣病:半知菌亚门。 • 粉痂病:鞭毛菌亚门。 • 干腐病:半知菌亚门。 • 早疫病:半知菌亚门。 • 环腐病:细菌性病害。 • 青枯病:细菌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