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罪的成语36个,带解释例句

合集下载

里面有恶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里面有恶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里面有恶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里面有恶字的成语:
怙恶不悛、彰善瘅恶、除恶务尽、恶贯满盈、凶神恶煞、恶意中伤、穷凶极恶、十恶不赦、恶性循环、罪恶昭彰、罪大恶极、作恶多端、欺善怕恶、恶语相加、罪恶滔天、深恶痛疾、万恶不赦、恶语伤人、劝善惩恶、恶不去善、瘴乡恶土、光恶不善、怀恶不悛、采善贬恶、恶尘无染、恶贯祸盈、虚美隐恶、鬼怕恶人、诸恶莫作、恶衣薄食
怙恶不悛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造句:
一、对怙恶不悛之人应从重从严打击。

二、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三、对于那此怙恶不悛、作恶多端的罪犯,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四、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五、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极刑是最适当的。

除恶务尽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恶:邪恶;务:必须。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造句:
1、在维护社会治安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除恶务尽,不能手软。

2、除恶务尽是警察的使命。

3、我们必须要除恶务尽,否则国无宁日,贻害无穷。

含恶的成语71个,带解释例句

含恶的成语71个,带解释例句

含恶的成语71个,带解释例句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褒善贬恶bāo shàn biǎn è成语解释: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

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君子为小人所胜抑者,不过禄位耳。

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

”不念旧恶bù niàn jiù è成语解释:念:记在心上。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例句:谁叫咱们有不念旧恶的泱泱大国之风。

”(俞平伯《我生的那一年》)从恶是崩cóng è shì bēng成语解释: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

比喻学坏很容易。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惩恶劝善chéng è quàn shàn成语解释:惩:责罚;劝:勉励。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丑类恶物chǒu lèi è wù成语解释:指坏人。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不恶而严bù è ér yán成语解释: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成语出处:《周易·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除邪惩恶chúxiéchéng è成语解释:惩:处罚。

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例句: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含不可的成语67个,带解释例句

含不可的成语67个,带解释例句

含不可的成语67个,带解释例句不可动摇bù kě dòng yáo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例句: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不可告人bù kě gào rén成语解释:不能告诉别人。

指见不得人。

例句:著诸书者,其人皆深极哀苦,有不可告人之隐,乃以委曲譬喻出之。

(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变社会之关系》)不可教训bù kě jiào xùn成语解释:教训:教育,教诲。

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例句:最下之人,野蛮如虎儿,不可教训。

(清·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不可磨灭bù kě mó miè成语解释:磨灭:消失。

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例句:周总理以他崇高的品格,卓越的才华,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可端倪bù kě duān ní成语解释:端倪:头绪。

找不着头绪。

形容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例句:日向午,犹不肯成一字,同人来相敦迫,方始振笔直书,涛怒云舒,不可端倪。

(清·王晫《今世说·文学》)不可多得bù kě duō dé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罪有应得-罪有应得的故事-罪有应得的寓意-罪有应得的意思

罪有应得-罪有应得的故事-罪有应得的寓意-罪有应得的意思

罪有应得-罪有应得的故事-罪有应得的寓意-罪有应
得的意思
【成语】罪有应得
【拼音】zuì yǒu yīng dé
【简拼】zyyd
【近义词】咎由自取、自食其果、自讨苦吃
【反义词】罚不当罪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应:应该。

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这个人以权谋私,贪污公款,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罪有应得。

【英文翻译】be a proper punishment for one's bad behaviour 【谜语】活该
【成语正音】应,不能读作“yìn�馈薄�
【成语辩形】得,不能写作“德”。

【产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

含滔的成语4个,带解释例句

含滔的成语4个,带解释例句

含滔的成语4个,带解释例句
罪恶滔天zuì è tāo tiān
成语解释:滔天:漫天,弥天。

形容罪恶极大。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例句: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滔天罪行tāo tiān zuì xíng
成语解释:滔天:漫天。

比喻罪恶极大。

例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成语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例句: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最新推荐】形容罪孽的成语-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推荐】形容罪孽的成语-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推荐】形容罪孽的成语-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形容罪孽的成语
天诛地灭诛:杀死。

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理难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滔天之罪形容罪恶极大。

天理不容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

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十恶不赦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死有余责犹死有余辜。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弥天大罪形容极大的罪恶。

恶贯满盈贯:穿线的绳子;盈:满。

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

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罪恶滔天滔天:漫天,弥天。

形容罪恶极大。

罪大恶极罪恶大到了极点。

擢发难数擢:拔。

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

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罪当万死形容罪恶极大。

违天悖理见“违天逆理”。

违天害理见“违天逆理”。

含咎的成语9个,带解释例句

含咎的成语9个,带解释例句

含咎的成语9个,带解释例句动辄得咎dòng zhé dé jiù成语解释:辄:即;咎:过失,罪责。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例句: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既往不咎jì wǎng bù jiù成语解释: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句:既往不咎,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不咎既往bù jiù jì wǎng成语解释:咎:责怪。

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句: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不咎既往了。

引咎自责yǐn jiù zì zé成语解释:咎:罪责。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

”无咎无誉wú jiù wú yù成语解释:咎:过失;誉:称扬、赞美。

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

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成语出处:《易·坤》:“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赞》:“邓张作傅,无咎无誉。

”自取其咎zì qǔ qí jiù成语解释: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咎由自取jiù yóu zì qǔ成语解释: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

指自作自受。

成语出处:《三国志·刘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含刑的成语7个,带解释例句【精品文档】

含刑的成语7个,带解释例句【精品文档】

含刑的成语7个,带解释例句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明刑弼教míng xíng bì jiào成语解释:弼:辅助。

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例句:明刑弼教,道尊老氏。

(唐·张说《起义堂颂》)
明刑不戮míng xíng bù lù成语解释: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成语出处:《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

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明正典刑míng zhèng diǎn xíng成语解释: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

依照法律处以极刑。

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成语出处: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罪的成语36个,带解释例句戴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成语解释: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出入人罪chū rù rén zuì成语解释: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成语出处:《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问罪之师wèn zuì zhī shī成语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将功赎罪jiāng gōng shú zuì成语解释:拿功劳补偿过失。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例句: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

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罪大恶极zuì dà è jí成语解释:罪恶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岂可赦乎。

”例句: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罪大恶极了。

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罪该万死zuì gāi wàn sǐ成语解释:尤死:处一万次死刑。

形容罪恶极大。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

婢子罪该万死。

”例句:他是一个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罪该万死的罪犯。

何罪之有hézuì zhī yǒu成语解释: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成语出处:《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怀璧其罪huái bì qí zuì成语解释:怀:怀藏。

身藏璧玉,因此获罪。

原指财能致祸。

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祸首罪魁huò shǒu zuì kuí成语解释:首:头目;魁:首领。

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成语解释: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例句:“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将功折罪jiāng gōng zhé zuì成语解释:拿功劳补偿过失。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例句:也亏他至蜀中赚你回来,使我母子相会,将功折罪,莫怨他罢。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立功赎罪lì gōng shú zuì成语解释: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成语出处:《旧唐书·王孝杰传》:“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例句: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罪恶昭彰zuì è zhāo zhāng 成语解释:昭彰:明显。

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例句: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死有余辜。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例句: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罪魁祸首zuì kuí huò shǒu成语解释:魁:为首的。

作恶犯罪的头子。

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例句:这场空难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在机场上空飞翔的鸽子。

滔天罪行tāo tiān zuì xíng成语解释:滔天:漫天。

比喻罪恶极大。

例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罚不当罪fá bù dāng zuì成语解释:当:相当,抵挡。

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成语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例句: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下车泣罪xià chē qì zuì成语解释: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兴师问罪xīng shī wèn zuì成语解释: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

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

朝廷兴师问罪。

”例句: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

(蒋光慈《田野的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成语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例句: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风流罪过fēng liú zuì guò成语解释: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

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

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成语出处:《北齐书·郎基传》:“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例句:公瑾教我十日办完,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知我罪我zhī wǒ zuì wǒ成语解释: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罪不可逭zuì bù kě huàn成语解释:罪责不可逃避。

例句: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罪不容诛zuì bù róng zhū成语解释:诛:把罪人杀死。

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成语出处:《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例句: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例句: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罪恶滔天zuì è tāo tiān成语解释:滔天:漫天,弥天。

形容罪恶极大。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例句: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弥天大罪mí tiān dà zuì成语解释:形容极大的罪恶。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例句:你在沧州做下弥天大罪,却在这里。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罪恶昭著zuì è zhāo zhù成语解释: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例句: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匹夫无罪pǐ fū wú zuì成语解释: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

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罪加一等zuì jiā yī děng 成语解释: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声罪致讨shēng zuì zhì tǎo成语解释: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罪孽深重zuìnièshēn zhò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