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版面特色

新华网版面特色
新华网版面特色

新华网版面特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网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阅读上,而新闻现场的动态也不再单单只靠文字来叙述,很多时候这些都需要通过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尽可能多的表达更丰富全面的新闻内容,构筑出独特的版面特色,日益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特别是新华网的重中之重。

要知道,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可以说,版面是一份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

新华网最大的版面特色是图文并茂,有的放矢。从整体的版面编排上看,各个栏目之间面积上基本相等,给读者视觉上的平衡感。而且新华网的基调比较一致,以蓝色为背景,体现了新闻的严肃性。但是相对而言,从首页上来看,图片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大多是以文字新闻的形式覆盖,以新闻的量为重点,虽然清新自然,但是缺少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不容否认的是,新华网在重点新闻的编排上还是能够做到重点突出的。对于重点栏目,受众急于获知的信息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便于受众获取信息。而新华网布局的合理性,从它的留白的设置上也可以看出,使图片和文字新闻之间不显得拥挤,十分清新自然。

一般情况下,新华网的头条下方往往是几张以幻灯片形式切换的大图,它们都是当天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又或是当日的热点新闻,且具有时新性。在主页上,有关于头条新闻的图片,每个版块栏目也配有邮票式图片,起到提示美化作用。而同时新华网设有专门的图片专栏,其中的图片形式十分的广泛,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形式,包括漫画,图表,壁纸,老照片等等。而图片的选择上,都比较切合主题,例如曾经报道白雪夺金的新闻时,就抓住了她夺金后身披国旗的瞬间,具有代表性,且深化了主题。除此之外,新华网的图片采集上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抓住典型瞬间,这样使照片更具有真实性。例如爱沙尼亚动物保护主义者集会游行反对使用动物皮毛一文,选择了保护主义者在街上呐喊宣传的瞬间,配合文字说明,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具有号召力。其次,从图片的编排上看,新华网首页的编排符合读者“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把最重要的新闻图片放在左上角,且图片的大小较其它图片而言较大,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形成视觉中心。而根据递减原则,在焦点图片的下方,安排一些相对次要的图片,或者是背景图片。而这些主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和调剂的作用。例如头条新闻关于“全球媒体儿童日”的报道,配以的各国儿童的图片,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生动性。而首页中各个新闻栏目的题图图片,在形式上较小,采用JPEG的格式,大都比较具有代表性,丰富了版面的元素,调节了读者的视觉感受。例如新华财经部分就采用了证券交易所的图片进行提示,而新华国际则利用了奥巴马的图片,配合奥巴马明天将要访华这一新闻主题。所以说,新华网的图片基本上都遵循了新闻质量的要求,都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直接性,及时性等特点。

其次,新华网在版面编排上的艺术性。版面设计是一种艺术,强调版面艺术性不仅是对读者阅读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审美需要的满足。一个成功的版面,不仅能准确地能动地表现内容,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在一点上,新华网无疑做的成功而且巧妙。在新华网网站上,字符、图片、色彩、线条、底纹等要素在版面中的存在并非孤立,也并非简单的叠加、排列、铺陈,而是通过彼此的优化组合达到“1+1>2”的效果,使片景孤境能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利用局部的巧妙组合创造“整体美”,在灵活的变化中求得“统一美”,通过有秩序的安排达到“和谐美”,最终成功地将这3种美融合在一起。

新华网十分注重头版的版面构成与设计。头版是一份报纸形象的第一视觉要素,也报纸突显本报特色的载体之一。报纸头版主要由报头、报眉、报眼、头条、倒头条、导读等组成,一般都以大标题、大图片、粗线条等来形成视觉冲击,吸引读者。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的瞬间骤变和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受众读报时间缩短,对某些信息的接收措手不及。所以,人们只能选择性地接收有代表性的、让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厚报时代一份报纸涵盖着大量的新闻信息,而头版又是一份报纸最早接触受众的门面,许多人往往会通过对某份报纸头版的第一感觉来决定是否购买它,因而头版上新闻信息的安排和版面的设计直接关系着读者是否购买。头版在报纸各版面组成中具有“首位效应”的作用,其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报纸的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广。另一方面,办报人总是把自身所属的利益集团的主要价值倾向强化在头版上,头版是报纸的旗帜,是含金量最高的版面,它通过对新闻的取舍、编排及风格的确立等方式来统率整份报纸,发挥舆论导向、体现本报特色,同时让受众了解本报的办报风格和宗旨。因此可以说,设计一个简洁、明快、醒目、信息量丰富的头版版面,关系着一家报纸在营销时代的竞争优势。新华网明白报纸头版的重要性,更着力于造就头版的版面完美。新华网的首页采取全屏显示,版面在三栏的基础上,部分划为四栏,第一屏的两张同规格的图片构成了一栏;不同区域内的主体文字在颜色和字号上区分明显;字与字之间、字与图片之间留有充足的空白,不同栏目之间注重利用间隔进行区分,使整个页面看起来很舒展。新华网利用留白协调页面布局,使整个页面既富于变化,又条目清晰、轻重有别,缓解了大量文字带给人的拥挤感。

与时俱进,新华网的再次改版。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的优势、潜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网上中国国家队"。新华网于新世纪再次全新改版,力图通过这次比较彻底的改版,更全面、更深入、更生动地宣传报道国策国情,向海内外网友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实用、更丰富的网上服务。新华网的再次全方位升级改版,推出了引人瞩目的"发展论坛"、海峡两岸"统一论坛"等网上大众建言园地,新增功能展示新华网报道权威性、及时性的网上直播频道和体现新华网服务大众宗旨的新华服务版块等一大批全新内容、服务。升级改版后,新华网仍坚持以新闻为主体,充分利用新华社的新闻信息资源,同时广泛发掘利用其它新闻信息资源,新闻量将比旧版增加30%,以最大程度地丰富网上内容,增强可读性。改版后的新华网内容部分由新闻报道、新华论坛、

专业频道、地方频道、政府网站等版块组成。新闻报道版块下设滚动新闻、网上直播、新闻专题等真正能体现新闻时效性和深度意义的栏目。网上直播频道,依托新华社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外100多个国家的采编力量,对国务院新闻办以及中央各部门、国内各省市区的重大新闻发布会、重要会议和各类热点新闻事件进行生动的现场直播。此外,新华网新推出的主题新闻、官方发言人、台港澳直通车、高层吹风、高层动态、今日新华、当月新闻排行榜、新经济实验室、创业人生等一大批新栏目,令读者耳目一新。改版后,新华网版面风格在保持庄重、大方、高雅基调的同时,也有了更大突破。新版新华网主页大胆创新,采取手工制作,真正显示“新华网全球新闻网”的特色。新版还增强了互动性,改进了网站的导读功能,建立了迂回通道,进一步方便了网友的进出和交流。

总而言之,未来报纸版面的竞争,已经不是一次重大新闻报道或是有创意的局部竞争,而是设计定位、设计系统、设计规范和设计管理的整体竞争。以新华网为例,要想在版面编排上做得更好、更具特色,报纸版面设计就必须建立在视觉科学、阅读规律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上进行完整设计,将科学规范与艺术美感合二为一。要达到这点,不管是新华网还是其他网站,都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1] 范以锦,赵金:创新,传统媒体激发活力的源泉--范以锦与青年记者谈创新,[J],青年记者,2007年7月

[2]刘丽.报纸版面设计[M].第1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3]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吴飞.新闻编辑学[M]..第2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5] 法伊莎:时政报道的现状和走势,[J],青年记者,2007年7月

把地球管起来:要上市的新华网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把地球管起来:要上市的新华网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终于是货真价实的“新华社消息”了。6月27日,新华社旗下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网”)向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招股(IPO)说明书(申报稿),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继人民网之后,第二家进行 IPO 的新闻网站国家梯队成员。 根据新华网提交的募股说明书,新华网此次拟发行新股 5190.29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 25%,拟募资金 14.97 亿元。 “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句话还挂在新华社总部的墙上。看看被新华社寄予厚望的新华网到底有什么能耐吧。 1. 大股东新华社,小股东也都来头不小 新华网成立于 2000 年,由新华社、信息社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 1000 万元。新华网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为新华社,后者直接持有前者82.46%的股权。

2. 是新华社第二大赚钱公司

3. 新华网主要靠广告赚钱 新华网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网络广告、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及技术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等业务,其中网络广告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根据新华网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广告价格表,最贵的是新华网顶部背景广告位,刊例价48万/天,最便宜的是非头条栏目上

方的文字链,标准为9个字,2万/天。而首页右下角弹出广告价码是22万/时。 4. 广告主都是“财大气粗” 新华网在招股书中并没有公开其主要的广告客户,但粗略数一数,新华网主页上基本都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红河、中国联通等这样“国字头”来头的广告客户。而在新华网“关于我们”条目下的合作客户中,中国邮政、中国银行、国家电网、一汽、中国太平、中国人保财险、娃哈哈、双汇蒙牛、奇瑞、习酒等 41 家“高大上”的广告金主都在列。

新华网新闻发布 软文营销技巧分析

新华网新闻发布软文营销技巧分析 新华网新闻发布投稿方法 方法1:如果是企业或者个人的宣传稿件,联系专业发布新闻的机构,例如往上推软文城;方法2:如果是比较劲爆的新闻,例如人咬狗,而且把狗咬死了这类的新闻,可以打新闻爆料电话。 软文营销技巧分析 今天来简单的谈谈如何写软文,可能大家会觉得:软文,不就是写个小作文,后面带上自己的链接吗,但现在越来越重视软文的结果,就是各个站长网和论坛上充斥大量的软文,怎么能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点击,如何写软文不被删除,

这些大家研究过吗? 其实软文这个东西由来已久,说的广泛点,所有的文章都是软文:有的是软自己,想出名,有的是软商品,想赚钱;改用一句名言就是:“原本就有软文,我们只是让它更软一些”,你们没发现,花了几块钱,买份电脑报,里面除了广告,都是软文?你们没发现,连搜狐新浪的大佬们,都偶尔写写文章软软自己?所以,我们草根站长偶尔写写软文,宣传下自己的站,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往上推软文城营销专家主给大家分享一下写作软文的技巧,有不足之处,请大家谅解。 软文的作用:

我们先来谈谈软文的作用,其实软文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但不是赤裸裸的宣传自己的产品或者网站,而是采取一种曲折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写作里面就有说明和叙事两种方法,广告就相当于说明文,部分软文就相当于叙事文,还有些软文还采取诗歌啊,散文啊之类的表现形式。 一.不能笑看软文的作用。 1.软文第一个作用。就是引起关注,大量的同一时间段的软文,可以很快的使得你的网站被人关注,在被收购或者新站刚刚建立的时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网站初期,可以吸引一批初期的关注者或者潜在客户。 2.流量导入。这个优势可能跟seo有关,开始的时候,网站的流量是很艰难的,你写了软文,

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和比较 ——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论文题目: 和比较——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 姓名: 学号:12345678 班级:1班 年级:200 级 专业:新闻学 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09年5月5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新闻学 作者学号:12345678 作者签名:小月 2009 年 5 月 5 日

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和比较——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 小月 The Fram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Internet Media’s Reports on the “Playing Hidden Cat” Event —By the Examples of Xinhua Net and Sina Xiao , Yue 2009年5月5日

摘要 随着国内媒体报道方式的不断突破与发展,用框架理论分析报道的研究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这几年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目前国内的报道分析基本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注重数据的采集和对比。但由于对理论研究的缺失或不够扎实,这些研究依然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框架理论;“躲猫猫”事件;新浪网;新华网

2017政治:最近重点时事政治热点

逐渐逼近,时政也逐渐提上考研复习的日程,想知道近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时政热点吗?想知道这些时政热点究竟该怎么复习吗?老师根据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进行了总结和评析,考研政治要想拿下时政,这篇文章你不容错过! 一、时政考查内容 时政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内容,大纲规定时政内容为本年(1月-12月)的重大时政信息。但是根据每年试卷命题时间等综合因素考虑,基本上时政内容为1月-11月15日之间发生重大事件。考研政治毕竟是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因而时政内容肯定是国内的重大事件以及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 二、时政考查方式 时政大纲规定考查分数为6分,即2道单选(15、16),2道多选(32、33)。但是每年时政考查的分数远远不止这些。时政常常与其它四门科目紧密结合,联合出题。那么我们在关注时政内容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了解,需要匹配到各个科目的知识点当中,融会贯通。 三、时政获取途径 每天各种媒体、报纸上面都有各种新闻,而我们的考研政治相关的时政新闻大家只需要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和主流报纸即可。例如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等。当然更方便的途径是直接从老师获取。 四、近期重点时政热点评析 周年事件、领导人的系列重要讲话、当年召开的重大会议当属时政热点的重要内容,不仅容易考查时政,更容易与科目相结合,联合考查。 1.习近平关于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 时政事件: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就此发表重要讲话。 结合科目:史纲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链接: (1)党成立的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党成立的地点:上海 (3)党成立的意义: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前途;第四,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4)党的三大历史贡献:第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复习方式:习近平“七一”讲话与史纲第四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复习。 2.长征胜利80周年 历史事件: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建设有着意义重大,至今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 结合科目:史纲、思修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链接:

新华网版面特色

新华网版面特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网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阅读上,而新闻现场的动态也不再单单只靠文字来叙述,很多时候这些都需要通过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尽可能多的表达更丰富全面的新闻内容,构筑出独特的版面特色,日益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特别是新华网的重中之重。 要知道,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可以说,版面是一份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 新华网最大的版面特色是图文并茂,有的放矢。从整体的版面编排上看,各个栏目之间面积上基本相等,给读者视觉上的平衡感。而且新华网的基调比较一致,以蓝色为背景,体现了新闻的严肃性。但是相对而言,从首页上来看,图片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大多是以文字新闻的形式覆盖,以新闻的量为重点,虽然清新自然,但是缺少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不容否认的是,新华网在重点新闻的编排上还是能够做到重点突出的。对于重点栏目,受众急于获知的信息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便于受众获取信息。而新华网布局的合理性,从它的留白的设置上也可以看出,使图片和文字新闻之间不显得拥挤,十分清新自然。 一般情况下,新华网的头条下方往往是几张以幻灯片形式切换的大图,它们都是当天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又或是当日的热点新闻,且具有时新性。在主页上,有关于头条新闻的图片,每个版块栏目也配有邮票式图片,起到提示美化作用。而同时新华网设有专门的图片专栏,其中的图片形式十分的广泛,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形式,包括漫画,图表,壁纸,老照片等等。而图片的选择上,都比较切合主题,例如曾经报道白雪夺金的新闻时,就抓住了她夺金后身披国旗的瞬间,具有代表性,且深化了主题。除此之外,新华网的图片采集上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抓住典型瞬间,这样使照片更具有真实性。例如爱沙尼亚动物保护主义者集会游行反对使用动物皮毛一文,选择了保护主义者在街上呐喊宣传的瞬间,配合文字说明,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具有号召力。其次,从图片的编排上看,新华网首页的编排符合读者“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把最重要的新闻图片放在左上角,且图片的大小较其它图片而言较大,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形成视觉中心。而根据递减原则,在焦点图片的下方,安排一些相对次要的图片,或者是背景图片。而这些主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和调剂的作用。例如头条新闻关于“全球媒体儿童日”的报道,配以的各国儿童的图片,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生动性。而首页中各个新闻栏目的题图图片,在形式上较小,采用JPEG的格式,大都比较具有代表性,丰富了版面的元素,调节了读者的视觉感受。例如新华财经部分就采用了证券交易所的图片进行提示,而新华国际则利用了奥巴马的图片,配合奥巴马明天将要访华这一新闻主题。所以说,新华网的图片基本上都遵循了新闻质量的要求,都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直接性,及时性等特点。

优化新闻专业网站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研究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玉树地震报道

Vol.10No.1 2013年1月 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3在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之后,新闻专业网站打破固有的模式,对灾区进行全景式记录,视角的独到、观点的新颖、结构与方法的独具匠心以及表现形式的别具一格,使常规的灾情报道打破了雷同。也成为优化新闻专业网站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的生动范例。 一、报道时间———追求零时差 时效即新闻的生命,时效性也是新闻报道的原则之一。全球化的传播竞争已经成为播出时间的竞争,报道迟缓就意味着被动,在起跑线便丢失掉读者也意味着在以后的竞争中难以引导舆论。对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要做到“快一些、更快一些”。在突发性事件一切情况皆不明晰的情况下,对国家和公众来说,时间不仅意味着财产,而且意味着生命。同时,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突然,无法提前策划,在前期报道中以时效性取胜显得尤为重要。 从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一个新的新闻概念开始走进中国各大媒体,这就是:“信息是决策,时效是生命。”在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25分钟,中国新闻网发布消息《青海省玉树县今晨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专业网站在此次玉树地震中显示出“快速反应”的敏感,都在第一时间转载了中新网的快讯。人民网甚至开设了24小时滚动播报地震灾区情况频道,实现实时播报,文字播报最小时隔10秒。 突发事件报道,要以最快速度发布专题页面,最好能配以图片或视频吸引网民,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发布“快讯”的方式随时跟进事态发展,全时报道与即时报道结合。 二、价值取向———人文关怀理念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价值取向。人文关怀被称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在新闻报道中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的责任所在。新闻网站对玉树地震的成功报道启示我们:在灾难报道中践行人文关怀理念至关重要。网络媒体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关注灾难报道的及时全面 玉树地震发生后,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专业网站都设立了相关专题,高密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这次事件。媒体 的积极报道为人类战胜这场灾难提供了丰富信息和良好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准备,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二)关注灾难中真、善、美 此次报道中,各大新闻网站对人们生死相依、舍己为人事迹的大力报道,对政府、个人等对灾区的援助报道,对救灾队员舍弃所有奔赴灾区的高尚情怀的报道,这一切报道人情味十足,体现的是一种平民视角,打动了受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人民网设专栏“震区动态”、“现场直击”,报道那些感动人们的人和事。通过这些报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救灾过程中所彰显的人性之真、善、美。这正是人文关怀理念对灾难报道的要求,是媒体人文关怀的最好证明。 (三)关注人的生存需求 人文关怀要求灾难报道对死难者表达深切哀悼,更要对幸存者给予热切关注。在玉树地震报道中,人民网和新华网分别设立“图片”专栏,报道了灾区残破的景象,让公众真切感受幸存者生存的艰难。此外,人民网还设有“震区面临的困难”专栏,公布灾区在医务人员、医疗物资、救援机械等方面的困难,以便各界能够及时提供给灾区最必需的援助,以这种方式来体现人文关怀。 三、题材择取———多层次全面报道 在玉树地震“黄金救援”的72小时里,网络媒体的报道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幸存者的营救,二是随着打通道路的进程跟踪报道灾情;三天之后,报道重心开始转向震灾损失和灾民安置与迁移情况的报道,从4月21日全国哀悼日开始,报道重心转至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下,又一轮赈灾高潮掀起;从4月24日开始,报道重心又适时地转移到次生灾害和灾后重建两个层次的报道上。同时,报道逐渐走向常规。和汶川地震报道一样,在这样的突发事件面前,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新闻专业网站能够做到循序渐进,多层次报道,并且能够做到每个阶段的报道重心明确,实属不易。多层次的报道将新闻报道不断推向高潮,也引导群众理智地对待抗震救灾各个不同阶段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人民网的报道非常全面、深入,通过“新闻动态”、“实时报道”、“抗震举措”、“国际反应”、“现场直击”等专题,将一个 优化新闻专业网站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研究 ———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玉树地震报道为例 高 婷,陈八零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摘 要: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新闻专业网站突破了以往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模式,充分发挥了传递信息、整合 社会情绪的作用,同时,网络媒体的玉树地震报道有着独特的表征:新闻传播主体的嬗变、融合新闻等,为优化新闻专业网站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验。 关键词:新闻专业网站;玉树地震;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

探究中国主流新闻网站对“剩女”的报道模式———以新华网为例

探究中国主流新闻网站对“剩女”的报道模式———以新华网为例 发表时间:2018-10-25T15:59:08.097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作者:徐一超[导读] 目的——此文以新闻报道中的“剩女”形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呈现方式并根据调查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西北政法大学中国西安 710063 摘要:目的——此文以新闻报道中的“剩女”形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呈现方式并根据调查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今后新闻报道对于未婚女性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研究方法——此文以中国主流新闻网站新华网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内嵌搜索引擎CHinaso来进行样本筛选。此文以“剩女”为关键词,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为时间跨度,由此选择出67篇以“剩女”群体为报道对象的新闻报道进行了相应的文本分析。发现——新华网关于“剩女”这一群体报道主要集中在其个人经历的报道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知与态度,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新闻媒体对于单身女性未婚或者不婚现象的报道正在逐渐走向客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关键词:剩女;媒介策略;性别视角;婚姻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News Reports about the “Leftover Lady” Of the News Website in China ———Taking Xinhua Website as an example XU Yichao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China) Abstract:Purpose- 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mode of news reports about “leftover lady” and explored the media image of this specific population presented by the news media and then tried to giv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hop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news reports.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We chose on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from several mainstream news website- Xinhua Website,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most influential network media in China sponsored by Xinhua News Agency (Baidu Wikipedia) and used the inserted search engine- ChinaSo on the website to collect related data. We searched the term “Leftover Lady” in Chinese with a half-year time span from January 1st, 2016 to June 1st, 2016 and totally 67 pieces were found as a result, which pieces with same content from different source counted only once and the pieces only contained this term but irrelevant to our research problem were also excluded. And we did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the sample by classifying them into five groups based on the content and explored deeper with each group of news report. Findings- The media image of “leftover lady” on the Xinhua news website is comprehensively displayed from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to the public opinion towards this phenomenon, both from the micro-perspective and macro-perspective. After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similar research results, we found that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the materials selected and the report mode, which also indicates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owards “leftover” phenomenon. Key words:Leftover lady;Media strategy; Gender perspective; Marriage 一、Introduction Mass media usually remodeling the real life according to specific subject and propensity and finally forms a certain media image, which process is call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 Goffman states that frame is the subjective explanation and thinking structure of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towards events. And prejudice is the result of fram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modeling of the media image, media implicitly dictates the mode of understanding. Ultimately, media image is form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edia modeling and audience interpreting, which forming a gap with social reality. Leftover lady is becoming a hot term in recent years, which was also listed in one of the 171 Chinese New Words releas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7. Leftover ladyusually represents the “three high” lady specifically in China-high education, high income and high age, which also is called “3S lady”-single, seventies, stuck. Most of these females was born in the 1970s and stuck in the mire of marriage. They are well-educated with admirable career while meeting difficulties fining their Mr. Right. This population has called public attention, especially the attention from mass media. Many news media set special column with the theme about leftover lady, which triggered heated discussion. The emergence of this population refra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public attitude towards love and marriage. To some extent, “leftover lady”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So, it is valuable to study the role of media in unfolding this phenomenon to the public and media’s reporting code towards this population. 二、Methodology (一)Date collection There are totally 67 pieces when searching “leftover lady” on Xinhua Website, 20 of which are irrelevant to our research just including the term in the text or using leftover lady as a gimmick for advertising. After this processing, there are 47 valid pieces for us to explore further. (二)Analysis We divided 47 pieces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ased on following two criteria: 1.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nd narration (table1) 2.Report attitude of news media (table2) Then we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category and chose typical news to study. 三、Results

英语教练怎么样——新华网报道

英语教练怎么样2 ——本文转自新华网语言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积累才能掌握,不可能速成。听力是口语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首先提高了听力水平,就可以逐渐养成英语思维,有了英语思维,提高口语就容易了。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没有输入就谈不到输出。 背单词,记语法,听磁带,参加各类培训班……想必每一位英语学习者对这些术语都不陌生,但是辛辛苦苦付出了汗水,到工作上真要用时才发现,英语居然还是说不出口,这种现象让很多职场达人有苦难言。有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我们所学的英语都是应试的哑巴英语,通过机械背单词、记语法,并未建立起一种英语的思维,更不具备运用英语的能力。 那么,怎么才能扭转这种困局,真正学到可以使用的英语呢?要摆脱哑巴英语,提高口语水平,就要提高基本功,多听多模仿,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学好音标,注意非音段层面的发音技巧的练习。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注意连读、

弱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语言现象,解决普遍的发音问题,克服错误的发音习惯。 近日,一家叫“英语教练”的在线英语培训机构却广受英语学习老师青睐,并被广大学习者推崇为《成人英语学习第一品牌》。通过采访,该公司的负责人黄老师带领我们了解到了“英语教练”广受欢迎的原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再顺应成人英语学习的需求,英语教练这种在线学习的方式,就很受欢迎。再者“英语教练”是通过专业老师一对一的形式教学,学习效果可以得到保证;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时间,随时跟老师约课,甚至不用出门在家就可以学习,学员不用担心工作和学习有冲突。 很多学习者反映,这种学习模式为需要上班特别是经常加班出差的人提供了方便,随时随地可不受限制,是英语学习的一种趋势需要。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英语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类似的高科技、移动式英语培训将引领英语培训的未来。

从人民网看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

第十八章:新技术和新媒体 从人民网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媒体的发展 自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短短十五年间取得了巨大发展。以人民网为例,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上线,短短的十一年,人民网由三五位初创人员发展为由编辑、记者、技术、美编、市场、经营、人力资源等专业人员组成的600人大团队,网站内容也由最初的人民日报网络版,逐步发展为拥有10种语言文字、数十种发布手段和互动手段、每日发布新闻信息数万条的主流媒体。人民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为其创造了发展的契机。 作为我国重要的网络媒体之一,人民网的发展历史代表着从普通的网络载体,发展到网友高度参与的互动平台和文化平台,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媒体的历史。 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角色的转变上: 首先是从简单的信息“传声筒”向丰富的新技术新应用转变。20世纪90年代,各大传统媒体的网站和商业网站纷纷问世,报道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图片以及简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报道,论坛、留言、网上调查等互动形式虽已出现,但报道形式和技术相对单一。进入本世纪后,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报道形式报道手段上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1998年,人民网(当时是人民日报网络版)的两会报道,是将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的报道集纳在一起,形成一个报道集,并在网站首页放置了一张照片和几条两会最新消息。这几条“最新消息”并不是来自现场的实时报道,而是当天人民日报的重要稿件。1998年也是换届之年,当年人民网抢得了一个先机,第一个报道朱镕基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是所有媒体里最快的,比中央电视台还早3分钟。当时的情况是,网站的编辑在后方做好预案,然后由前方在大会堂的人民日报记者打手机,及时通报现场情况,现场投票结果一公布,网站就抢在第一时间将原先的预发稿发布出去。 而在10年后的2008年,人民网的两会报道已今非昔比,仅是形式上就综合运用了26种网络手段来实时、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两会,包括动漫播报两会要闻的“小白闪报”、虚拟亲身体验两会的“两会有我”,还有“手机记者两会二人转”、“手机网上开两会”、“两会调查”、“我有问题问总理”、“我给总理支一招”、“有话网上说”、“听民情答民意”、“…博?在两会”、“两会掘客”等等,这些新颖的报道方式,极大丰富了我国重大事件报道,很受网民欢迎。 其次是从传统媒体的附属体向独立媒体、主流媒体角色的转变。网络媒体的初创时期,包括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各大传统媒体,都陆续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新闻网站一般是传统媒体的附属体,除了发布母媒体的新闻信息,对重大新闻事件,也发布少量的原创新闻,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而没真正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第四媒体给予高度重视,影响力和影响范围都很小,商业网站也是如此。经过短短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重点新闻网站为代表,开始出现大量原创新闻,成为很多新闻信息的来源地;人民网更以独立的评论和见解,在网络媒体中独树一帜。

中国最近的新闻报道

中国最近的新闻报道 【篇一:近期主流媒体报道的全国各地“毒跑道”事件】 凌宇移民: 陷入“互害”模式的社会,孩子们也不放过! 以下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的官方报道,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 案例,波及面极为广泛,而且深深切入了我们最应该守护的领地: 校园!一个陷入疯狂追求暴利,金钱至上价值观的社会,人人害人,人害人人,谁也无法逃脱。凌宇移民为那些可以选择逃离的家庭, 尤其是孩子们感到深深的庆幸,也呼唤这些为恶的人尽快恢复到拥 有正直价值观的轨道,无论是中华传统道德观,还是西方普世价值观,没有一个允许人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肆意的侵害别人的孩子! 1、成都 据新华网报道:2016年5月31 日,新建不久的成都市成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疑因跑道有毒,近 2000名学生于昨日搬回了老校区青龙小学,目前新学校内除了保安 等人员外,操场、教室未见学生上课。据媒体报道,该校因有学生 出现流鼻血、呕吐、头晕、过敏等症状,在与家长沟通后,成华区 教育局决定,从5月30日开始,该校全体学生搬回老校区上课。 ▲图为涉事学校 ▲图为受跑道毒害流鼻血的学生 ▲图为因毒跑道全身起红斑的学生 2、杭州 据新浪网报道:2016年6月17日,杭州外国语学校被爆其位于校 内的人造草坪被检出 苯、 甲苯和二甲苯等超标,上述污染物具有挥 发性,会刺激人的皮肤、黏膜等,引起眼部和呼吸道不适。高浓度 时还会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晕、恶心和胸闷等多种症状。其 中苯的危害性最大,长时间接触有可能造成贫血甚至白血病。有家 长反映孩子咳嗽,流鼻血,多名女生几个月不来例假等问题。 ▲图为媒体报道截图 3、北京 中国法治网报道:今年5月底,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于 2015年暑期改造的操场有异味,部分孩子出现流鼻血、喉咙痒痛等身

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探索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168491.html, 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探索研究 作者:刘伟 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9期 摘要:以数据挖掘和可视化驱动新闻生产已成为当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新华网作为“中国数据新闻开拓者”,其在数据来源挖掘、报道类型拓展、可视化形态创新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华网;数据新闻;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072-02 作为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以“数读新闻,据焦天下,用数据和图表传递独特新闻价值”为理念,创新报道形态,受到广泛好评[1],其数据新闻实践对传统媒体数据新闻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现状 本文抓取了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2017年上半年每周一、三、五发布的数据新闻(共155篇),从数据来源、报道类型和可视化形态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其不足之处并尝试提出优化策略,以此为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 对于数据新闻来说,数据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新闻作品质量。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是数据新闻作品能否被受众信服的前提,数据是否丰富翔实是数据作品能否被受众二次传播的基础。根据对所抓取报道的数据来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未注明数据来源的文章有19篇,交叉数据来源(指数据来源是多个单一数据来源的集合体)的文章有96篇。在单一数据来源的区间内,有18篇文章的数据来自于新华社内部资料库,有9篇来自于政府及政府网站,此外还有各5篇分别提取自权威报告和第三方数据库,3篇来自于网络及其他媒体的资料库。具体数据来源情况如图1所示。 在研究样本中,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的报道有约88%都注明了数据来源,数据来源的不透明会对新闻真实性造成一定损害。接近70%的报道都属于多渠道整合数据的交叉来源,这既有助于栏目强化自身的权威性,也有利于数据的二次积累和整合,反映出栏目强大的数据筛选能力和为数据新闻的发展所做的努力。 (二)报道类型

中央八大新闻网站网页设计的对比分析(一)

中央八大新闻网站网页设计的对比分析(一)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朱长宝 【摘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向新闻传播业的渗透,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 一处独特的风景线。网络新闻的传播,翻开了新闻传播发展史上新型媒体与传统 媒体既共存互补又相互竞争的崭新一页。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对于新闻网站的研 究大都只停留在比较宽泛的层面,对于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特点的研究还尚不多见。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就中央八大新闻网站网页设计的特点和互相 之间的不同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对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的 展望,以期能够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为我国新闻网站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 参考。 【关键词】八大新闻网站域名版面设计色彩设计 引论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政府投入巨资,重点建设了八大新闻网站,这 也是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强力建设的重要工程。即: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 线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央视国际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青网。当前,我国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已形成“8+3”新闻网站的局面,即八大中央级新闻网站和三大门户网站。三大门户网站包括:新浪、搜狐和网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受众需求特点,掌握和利用好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 规律,用网页设计和编辑的相关理论作指导,建设和维护好这些政府新闻网站事 关重大,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所以,完善和改进这些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使之更加及时、有效、丰富多元地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需求,推动社会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势在必行的重要课题。 一、中央八大新闻网站域名和Logo之对比分析 网站的域名在实际使用中,就是网址的概念,是我们键入网站的入口。域名设

转载新华网新闻

转载新华网新闻 原标题:解读:“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经过2016年1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以下简称《规划》 一、“十三五”医改规划起草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任务更为艰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医药技术创新等,都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统筹谋划“十三五”期间医改工作,制定了《规划》,旨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增强定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深化医改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深化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9年启动深化医改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

“甬温高铁追尾事故”报道框架解读——以新华网报道为例

陈静茜 一、研究缘起 2011年7月23日晚20点38分,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发生严重追尾事故,造成了40人死亡、百余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舆论一片哗然。适逢关于高铁快速上马、超越现阶段国民交通消费需求等争议话题持续升温,对该事件的报道策略,至今仍对我国传媒业界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以新华网的“甬温高铁追尾事故报道”为中心,通过框架理论及内容分析方法试图分析网络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议题分布和数量:各框架的具体呈现和强弱样态:主要报道框架形成的原因。 在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和公众三者之间,围绕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受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较之正常情况下更凸显重要性和紧迫性。2002年左右,新华社曾开展媒体调查,指出“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态度和做法呈现出反复无常、谨慎过度的情况。”二作为主流媒体的新华网,同时兼具网络媒体传播快速、相对自由灵活的特点,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新华网的报道策略是何?这引发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确实,作为网络媒体,本次甬温事故发生后,“新华网”是较早发出相关报道并在一个月内持续进行报道。隶属于主流媒体的网络媒体,其国家背景引发笔者兴趣,遂确定以新华网报道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Carnson将媒体报道的框架分为主要框架和次要框架两个层次,提出报道中存在着从不同侧面构架起来的次要框架——即对多个子议题的集合。3参照Camson的划分方法,本文采用统计报道中主要议题、次要议题出现频度的方

博闻新闻法( GamSon.1989)来进行抽样:先统计新华网在2011年7月23日至8月22日30天内刊载的关于甬温事故的新闻报道数量,把握全体的报道状况,然后从总样本新闻中抽出代表特点议题和子议题的关键词:接着从样本新闻中抽出议题和子议题,统计其出现的次数,并将各议题集合进行归类,统计在新闻中的行动主体(如政府官员、社会组织、一般民众等),了解新华网选择了哪些行动主体的言行作为报道框架的表述者。 三、分析结果 自7月23日甬温高铁事故发生至8月22日30天内,新华网共有126篇与此次高铁追尾事故有关的新闻专题报道(附在每日消息后的“相关报道”及国外铁路报道未统计在内)。谢耘耕等将各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旨在快速告知真实情况:第二阶段的要务在于增加附加信息,帮助受众系统地了解事件全面情况:第三阶段则为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参照此划分方法,本文将新华网在采样时间内的有关报道,结合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168491.html,态的发展,将此次事故的初期的报道分为如下三个阶段,见表l 根据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将新华网每天(7月23日-8月22日)的报道数量做成折线图,可以对新华网对这一突发事件月内的报道趋势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图1所示: ( )报道进程分析 1.第一阶段报道:快速报道、引导舆论 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发生在201 1年7月23日晚20点38分,事件发生后,温州当地人民报警自发奔赴事发地进行援助,约一小时后,21点36分,新华网刊发第一条事故电讯:

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访谈分析

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访谈分析 一、访谈页面资源利用。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网都有专门的访谈页面,其中新华网和人民网的更新速度较快,话题和访问人物涉及面广,专门设置了访谈主题,制作成为了系列访谈人物,如新华网“解读新时代劳模精神”系列访谈”、“双百”人物时代先锋”,人民网“党委新闻发言人”系列访谈”、“激情燃烧的岁月——国际友人的红色追忆”系列。如中国网的“官员访谈”“外国大使看中国”、“中国外交官看世界”系列。 访谈的总体制作和策划层次上,人民网以强国论坛为依托,将访谈的开展成为一种长期的、系列化、资源利用的多元化。人民网除了将访谈制作成为一个专门音视频的访谈页面,并且其连接成为新闻文字页面,图片页面等,最大化的利用了一次访谈所产生的资源。 中新网的视频更新速度上较慢,大多是两会期间。对于海外的问题反映比较及时。访谈方式比较自由,不局限于访谈室。 二、关于时长。访谈视频的长度大多控制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访谈分为高端访谈和人物访谈,在高端访谈中,主要就一个主题主持人和嘉宾进行探讨,这种访谈的时长较长,大多是一个半小时左右。普通人物访谈是采访、

挖掘嘉宾本身所具有的资源,这种访谈形式较为轻松,时长大多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而每个访谈主持人提问大概在16~20个左右。(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访谈),少于一个小时的访谈主持人提问则是七到八个。嘉宾的回答字数少则四五百字,多则八九百字。如果碰到自身有见解有想法的问题,则会更多。 三、访谈结构。(1)主持人的提问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或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最后环节或展望未来,或是期望祝福的问题。 (2)访谈的形式灵活,访谈有的是由主持人按照提纲提问,嘉宾回答,或是由主持人做好备案,按照嘉宾的回答随时加入新的提问问题。还有是嘉宾在线回答网友的提问。 (3)人民网和新华网利用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在访谈中穿插了很多网友提问,网友的提问更生动活泼,也能将高端访谈的氛围调节的更为轻松,也讲很多访谈策划者没有涉及的问题提问出来。而对于普通的人物访谈,网友提问则和整体的访谈气氛更为融合,将访谈进行的更为完整。 (4)访谈的问题衔接。访谈将问题衔接起来,是总分结构或是按照事件本身的时间序列进行衔接的。由浅及深或是提出纲领再分析细节,或是依照时间序列,从中挑选出有意义的问题。 四访谈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