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隐身材料(格式整齐)

合集下载

吸波橡胶(又称隐身材料)

吸波橡胶(又称隐身材料)
能化 丰 富着我 们 的生活 、 生产 和社 会 的方方 面 面 ; 但是 , 电子 元 器 件 的 日益 小 型化 、 高 度集 成 化 , 使 得我 们所 生 活 的 电磁 环境 越来 越 复 杂 , 产 生 了 电 磁 干扰 、 电磁 污 染 和 信 息 泄露 等 危 害 。解 决 这 些
( 4 ) 易 粘接 , 可 以钉 扎 , 可 以通 过 压 敏 胶 粘 附 于 设
胶 。同时这 些 吸波 材 料 也 是 军事 上 的 隐身 材 料 。 因此这 些材 料 的研发 和应 用 已成为 世界 各 国关注 的重点 。吸波材 料 、 吸波橡 胶 具有 以下 作用 : ( 1 ) 在 军事 上用 作 隐身材 料 , 世 界各 国非 常重 视 。如美 国 的 F ~ 1 1 7 、 F 一 2 2 、 B 一 2 、 A- 1 2等 隐 形 飞
炸 机 的雷达 舱 , 有 效 防止 来 自舱壁 的反 射 波 。前 苏 联米 格 2 5歼 击 机 在 飞机 机 头 罩 下 部 贴 有 两层 吸波橡 胶 , 再加 一层 金属 丝 网 , 防 止 了敌人 的截 获 和跟 踪 。军用 的各 种先 进 战斗装 备均 想用 吸波 材
备 腔体 内 , 解决 整机 内部 难 于 施 工 的 问 题 ; ( 5 ) 比 重小 , 质量 轻 ; ( 6 ) 可 施工 性能 好 , 无需 大型 设备 施 工, 不 污染设 备 和 环境 。
1 6
橡 胶 参 考 资 料
2 0 1 3
吸波橡 胶 ( 又 称 隐 身材 料 )
随着 信息 技术 的飞 速发 展和 电磁 理论 的不 断 喷涂、 刷 涂 等方 式 , 涂 覆 在 物 体表 面 , 形 成 吸 波涂
层;
完善 , 电磁 波 作 为信 息 传 播 的载 体 , 以其 高 速 、 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电话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其构造如图所示.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是变化的电流.下列关于电话听筒工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使膜片振动B.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使膜片振动C.变化的磁场使膜片振动,膜片振动产生变化的电流D.膜片的振动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流2.如图是磁带录音机录音原理的示意图.录音时,动圈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送到录音磁头;录音磁头是一个蹄形电磁铁,它的磁性强弱随电信号变化,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录音磁带贴着录音磁头移动,上面的磁粉被磁化,声音信号被记录在磁带上.关于磁带录音机录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B.录音磁头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C.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D.录音磁头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3.关于材料和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铁、铝都是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化B.玻璃、橡胶制品在常温下是导体C.光缆通信中光在光纤里一直沿直线传播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电磁波提供定位服务4.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上没有空气,电磁波不能传播B.手机不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工作的D.利用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只能传递图像信号5.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电磁波振动的波长较长B.甲、乙两种电磁波的振动频率相同C.甲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较快D.甲电磁波振动的频率较大6.如图所示是某学校为学生配备的智能学生证.智能学生证除了记录学生个人信息资料外,还具有定位(判断学生“在校”或“离校”)及紧急呼救等功能.智能学生证实现定位或呼救功能时,主要是利用()A.超声波B.次声波C.无线电波D.红外线7.WiFi是一种把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互相连接(无线连接)的技术,一般家庭中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一个路由器来实现,它传递信息的波是()A.次声波B.电磁波C.可见光D.超声波8.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空气里传播速度是340m/sB.光不属于电磁波C.电磁波能传递声音信息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如图是一台便携式收音机的屏板,向左调指针(图中黑块)的过程中所接收到的电磁波A.频率变大,波长不变B.频率变小,波长变小C.频率变大,波长变小D.频率变小,波长变大10.我国自主开发的“隐形飞机”歼20,主要改进了形状与材料方面的技术,能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下列关于歼20隐身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由于歼20飞行太快,电磁波追不上B.由于歼20是超音速飞机,声波追不上C.通过改用新材料,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D.通过改变飞机形状,减少对雷达探测设备方向反射的电磁波11.贾波特同学对如图所示的三水荷花世界电视录制和播放过程解释正确的是A.摄像机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B.话筒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C.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D.发射机发射电磁波把信号传给接收机12.光导纤维的主要用途是用来传递信息,进行通信.把要传输的信息变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如图所示,那么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是A.沿着光纤的中轴线直线传播B.沿着光纤的外壁多次折射传播C.沿着光纤的内壁多次反射传播D.沿着光纤螺旋式的曲线传播13.生活中各类电器比比皆是,不同电器利用的原理也不同。

《隐身材料反射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隐身材料反射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隐身材料反射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隐身反射率是衡量隐身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反射率可以直观地表达出隐身材料对雷达信号的反射性能。

因此在隐身材料研制与生产阶段,需要实时对隐身材料进行反射率测试。

通过考察隐身材料的反射率性能,对隐身材料的配比组成与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保障隐身材料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

隐身材料反射率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雷达散射截面(RCS)法和弓形法。

我国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多家科研院所以及多所高校都已经建立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

目前,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是实验室对隐身材料性能评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及时地对隐身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对于隐身材料的研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准确测量隐身材料反射率,对于保证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保障武器装备实战生存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证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测量准确性,需要定期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

GJB2038A-2011中规定: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的各个组件需要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如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检定,以确保测试准确性。

但由于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组件较多,测试过程复杂,仅对各组件进行校准和检定并不能确保整个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并且检定过程复杂。

而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校准,既能确保系统的测试准确性,而且校准过程简单方便。

目前我国对于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校准方法仍处于空白状态,各个单位之间的测试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针对于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校准规范,确保测试系统准确性,保证隐身材料研制过程中的质量可靠性,推进隐身材料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

全国新材料与纳米计量技术委员会于2016 年下达了《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校准规范》的制订任务,要求于2018年四季度完成报批。

二、国内外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技术现状美国最早开展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海军实验室开展了弓形法测试系统的研究。

目前在美、德、日、俄、英、法等军事强国均建立了RCS法与弓形法的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2023年10月的一场科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向观众展示了利用特殊材料实现的“隐身术”。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一块面板,将其旋转90度后,褚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不见了”!褚院士表示:“未来,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将成为衣柜里的日常用品。

”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会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如果物体的反射光与环境的反射光有很大差别,人们就能通过反射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假如能够减小物体反射光与环境反射光之间的差别,或者使得观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实现隐身。

过去,研究者用摄像机加上显示屏来创造隐身效果,但它只能做到对某个方向隐身,而且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实用性低。

今天,超构材料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科学家把介质里微小的人工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从而改变了介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经过人工排序的微结构组成的介质,就叫作超构材料。

那么,超构材料是如何实现隐身的呢?办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天线。

当光照射到覆盖在物体上的超构材料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折射”,使得所有方向入射的光完全在上述超构材料中无损耗地沿原方向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除隐身外,超构材料还可以将发散的光线会聚起来,无需介质承载就能在空气中成像。

结合空间定位等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气中的影像直接交互。

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以及地铁自助售票终端上。

患者或乘客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屏幕显示画面,直接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挂号或购票,而不需要触摸仪器。

(取材于张兴华等的文章)材料二:从《西游记》中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实现隐身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狭义的隐身即无法被肉眼看见,而广义的隐身还包括无法被雷达、声呐等手段探测到。

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背景,阐述吸波材料的原理和分类;大篇幅综述了多种吸波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包括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最后得出结论和展望,目前的吸波材料还不能完全满足隐身技术的要求:“轻、薄、宽、强”;高温陶瓷和铁氧体类等传统吸波材料仍然是无法取代的一代材料,新型吸波材料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未来除了加强单一材料的性能研究之外,还需要考虑吸波材料的多频段化、低维化、复合化,以及注意吸波材料的结构理论设计研究和对吸波机理的探索。

关键词:隐身技术,吸波材料,雷达,综述目录第一章隐身技术概况 (1)1.1 前言 (1)1.2 雷达探测原理 (5)1.3 雷达隐身技术 (7)第二章吸波材料原理及设计 (9)2.1 雷达波的衰减和阻抗匹配 (9)2.2 吸波材料的设计要求 (11)2.3 吸波材料工程参数及性能分析 (12)第三章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13)3.1 雷达吸波材料分类 (13)3.2 电损耗型吸波材料 (15)3.2.1 陶瓷吸波材料 (15)3.2.2 导电高分子聚合物 (17)3.2.3 导电席夫碱类吸收剂 (18)3.2.4 有机金属络合物 (19)3.2.5 炭系吸波材料 (20)3.2.6 非磁性的金属系涂料 (24)3.3 磁损耗型吸波材料 (25)3.3.1 铁氧体吸收剂 (25)3.3.2 磁性金属微粉 (27)3.3.3 磁性纤维吸收剂 (29)3.3.4 纳米磁性吸收剂 (30)3.4新型吸波材料 (33)3.4.1 智能隐身材料与结构系统 (33)3.3.2 手性材料 (33)3.4.3 纳米吸波材料 (34)3.4.4 多频谱吸波材料 (35)3.4.5 电路模拟吸波材料 (36)3.4.6 空心微球吸波材料 (36)3.4.7 等离子体吸波材料 (37)3.4.8 其他新型吸波材料 (38)第四章总结和展望 (39)4.1 研究进展总结 (39)4.2 展望和趋势 (41)参考文献 (43)致谢 (46)第一章隐身技术概况1.1前言[1,2]隐身技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各大军事强国的军事竞争中得到极大的发展,对于提高现代兵器的突防能力与生存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纵深打击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现代化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

隐身材料(中文版)资料课件

隐身材料(中文版)资料课件
隐身材料的数学模型通常包括电磁场方程、波动方程等偏 微分方程,以及各种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通过数值计算 方法,可以求解这些方程,获得电磁波在隐身材料中的传 播特性和行为模式。
03
隐身材料的发展历程
隐身材料的历史背景
早期的隐身材料
最早的隐身材料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当时德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始研究雷 达吸波材料,用于减少飞机和舰艇被 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
05
隐身材料的市场前景
隐身材料的市场需求
军事应用
隐身材料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如隐形战斗机、雷达干扰设备等,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隐身材 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民用领域
除了军事应用外,隐身材料在民用领 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航空航天 、电子通信、生物医疗等,随着科技 的进步,这些领域对隐身材料的需求 也在逐渐增长。
隐身材料的应用领域
军事领域
隐身材料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如战斗机、轰炸机、导弹、卫星 等武器装备和战略目标的隐身涂 层,以提高生存率和突防能力。
民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隐身材料也逐 渐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建筑、汽 车、电子设备等领域的电磁屏蔽 和防护涂层。
02
隐身材料的原理
隐身材料的工作原理
隐身材料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特定 的材料结构和特性,吸收、散射或干 涉电磁波,使其在特定方向上难以被 探测和识别。
用。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合成法可能 会产生环境污染和废料处理等问 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
施。
物理制备法
物理制备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如磁场、电场、等离子体等,将原材料转化为隐身材 料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制备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因此在一些特殊需求 的隐身材料制备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The Sta tus q uo a nd De ve lop me nt of Inte llig e nt Ste a lth Ma te ria ls
■黄亮 姜涛
摘 要:武器装备和人员的隐身对保存战斗力至关重要。智能隐身是隐 身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智能材料是实现智能隐身的决定因素。文章概述了 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可见光、红外、雷达智能隐身材料和智能蒙 皮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对智能隐身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武器装备在不同环境下的伪装要求,采用导电 高分子电致变色涂层(聚苯胺 / 聚二苯胺涂层) 使武器装备表面涂层既呈现不同的可见光迷彩 伪装,同时也可利用其红外发射率不同而达到 夜间或白天红外伪装的目的。
对于有源热源而言,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 发,目标高温区极易被敌方的红外探测器探测 到。热电转换材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热 电转换材料利用热电晶体的 Peltier 效应,可以 对高温物体进行制冷,基本原理如图 2 所示。p 型和 n 型半导体的一端与导体相连,可以组成 一个热电偶。在电能驱动下,两种载流子流向热 端,于是,在两种半导体材料的两个接点处形成 温差,产生制冷效果。用热电材料制造的热电转 换装置具有无运动部件、无污染、无噪声、无磨 损、免维护、对形状大小和使用条件的限制小、 适用面广等突出优点,由此可见其作为热红外 隐身伪装材料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关健词:智能隐身材料 智能蒙皮 中图分类号:E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4547(2008)03- 0007- 05
隐身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的降低目标和背景的可探测特征的差别,使两者一 致或接近。然而,相对于目标而言,背景是十分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所以使用一成 不变的隐身技术手段很难做到这一点。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人们提出了智能材料 的概念。智能材料是一种能从自身表层或内部获取关于环境条件及其变化信息,进 行判断、处理和做出反应,以改变自身结构与功能并使其很好地与外界协调,具有 自适应性的材料系统。智能材料的问世,标志并宣告了第五代新材料的诞生,在武 器装备隐身化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隐身材料也因此得到了各国的高度 重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1. 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策略也不同。

请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完成下列练习。

阅读策略A.快速浏览材料一、四,根据关键信息找到对应句子,作出判断。

B.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名言警句。

C.关注题目或图片,找出材料间的联系;精读材料三,发现与它相联系的材料。

材料一:天问一号火星之旅材料二:北斗系统全球导航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2020年7月31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20多年风雨兼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了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球梦”。

材料三:世界最高峰重量身高材料四:嫦娥五号挖土归来珠峰多高?8848米?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对外宣布,经过两国团队的扎实工作,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此次测量除了使用基准测量方法,还使用北斗卫星进行了定位测量,而所有的精密仪器几乎都是国产。

这也是目前最精确的珠峰高程。

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采集了约1731克的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此次带回来的样品,将为宇宙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1)了解2020年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武器的隐身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
• 隐身技术:凡是能使军事目标的各种可探测的目标特 征减少或迷盲的技术。
高级材料
1
• 隐身技术分为主动隐身技术和被动隐身技术。
• 主动隐身技术是采用各种主动措施如干扰、假目 标、烟幕、地形匹配等使敌方的探测手段受到迷 惑而无法识别目标。
• 被动隐身技术是指武器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 降低其作为目标特征的技术。
• (1)反射率低。
高级材料
8
• (2)响应频带宽。 • (3)密度小,厚度薄。 • (4)机械性能好。 • (5)耐候性好。 • (6)价格比较便宜。 • 总之,吸波涂料的性能要求归纳为薄、轻、宽。
• (二)涂敷型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
• 吸波涂料降低电磁反射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干涉型和吸收 型两类。一般都做成涂层。
实际上,这两种反射波的振幅不可能相同,目前单纯 的干涉型涂层可有-30dB左右的反射衰减。
• 干涉型涂层是按电磁波相干原理设计的。如图15-1所示, 当电磁波I直射到涂层C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出去,为 第一反射波R1。其余部分透入涂层,在两个界面之间来 回反射。
高级材料
9
图15-1 电磁波直射到涂层上的反射
• 当一部分波穿出界面,返回自由空间,叠加后形 成第二反射波R2。若R1和R2处于同一偏振面上,相 位差180°,发生干涉,使总的反射波衰减。
• 近红外隐身技术主要用于静止、常温目标,研究进 展较大 。中远红外隐身技术主要用于运动、高温目 标,但难度较大,进展较慢。
高级材料
3
• 声隐身技术和激光隐身技术是现代隐身技术的两 个开展研究较晚的领域。
• 隐身技术作为一项高技术,与激光武器、巡航导 弹被称为军事科学上最新的三大技术成就。
• 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来说, 凡是隐身技术用的材料都可认为是隐身材料。
• 按目标特征,隐身技术又可分为可见光、雷达或 微波、红外、激光、声隐身技术。
• 隐身技术概念的明确提出虽然较晚,而武器的伪 装和遮障则很早就已应用。这些都是可见光隐身 技术,不属于现代隐身技术。现代可见光隐身技 术也称低视觉信号技术,主要有迷彩伪装、烟幕 伪装、假目标和低尾迹等技术。
高级材料
2
• 微波或称雷达隐身技术是研究较早和发展最快的现 代隐身技术。
• 吸收雷达波的材料称雷达波吸收材料或微波吸收 材料,简称吸波材料,它是主要微波隐身材料。
按工艺方法分为涂敷型、贴片型和结构型。透过 雷达波的材料称雷达波透射材料(透波材料)。
• 二、涂敷型吸波材料
• (一)对涂敷型吸波材料的一般要求
• 涂敷型吸波材料是一种吸波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简称吸波涂料。对它的一般要求为:(6)
σ的数值变化很大,常用σ的分贝数来表示,即
' 10 log
高级材料
6
• 人的σ是1m2,非隐身的B-52轰炸机是100m2,隐身 的B-1B、B-2、F-117A轰炸机的σ分别是0.75m2、 0.1m2、0.025m2,相当于鸟类的σ值。
• 根据雷达距离方程
rr k4

目目标 标的 的σσ值 值降 降为为原原来来的的11%0%时时,,rrr缩r缩短短为为原原来来的的185%6%。, 由此可见雷达隐身技术的作用。
• 隐身材料:在武器系统的使用和设计过程中,降 低其目标特征的材料。
• 对应于隐身技术的分类,隐身材料分为微波、可 见光、红外、激光、声和多功能隐身材料。
高级材料
4
13.2 微波隐身材料
• 一、微波隐身的基本原理
• 雷达是探测武器特别是飞行器的最可靠方法。雷 达是利用电磁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物将产生散射。这 是雷达发现目标的依据。电磁波具有恒速、定向 传播的规律,是测定目标距离和方向的依据。
第十三章 隐身材料
13.1 隐身技术
• 我国古代就有“隐身法”的传说。
• 在士兵的装备和武器上也采用了各种形式来达到“隐 身”,其基本的办法就是伪装和诱骗。
•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发展,雷达、毫米波、红外、激光、 声波等现代探测和制导技术大量应用于武器系统中, 给飞机、舰艇、坦克和其他武器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 威胁。为了提高武器的生存和突防能力,形成了一项 专门技术——隐身技术。
电磁波的散射来自武器的各散射源,散射的基本
类型有镜面反射、边缘和尖顶散射、行波散射、
爬行波散射以及非细长体电磁边界突变引起的散
射。这些局部散射源称散射中心,武器的总散射
场是各局部散射场之和。
高级材料
7
• 减少武器RCS值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 (1)外形技术。
• (2)阻抗加载技术。
• (3)材料技术。
• 红外隐身技术是现代隐身技术中越来越重要的技术 领域,因为现代探测遥感手段主要是雷达、红外、 光学、声波四种类型。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红外探测和制导技术迅速 发展,红外型探测器仅次于雷达,约占30%,而在 精确制导武器中,红外制导的占60%,红外隐身技 术按波段可分为近红外(0.76~2.6μm)和中远红 外(主要是3~5μm和8~14μm)两类。
• 雷达的工作波段绝大多数在微波波段,故称微波 隐身。微波一般是指波长从1m到1mm的电磁波, 相应的频率范围为0.3~300GHz。有人把1mm~ 0.1mm的波段也划入微波范围。
高级材料
5
• 微波波段还可细分为分米波(1dm~1m)、厘米波 (1cm~1dm)、毫米波(1mm~1cm),把0.1~1mm 波段称为亚毫米波。
• 雷达隐身技术的目的是要使武器的雷达目标特征即散射 信号减弱到最小限度。武器的雷达散射信号的大小一般 用雷达散射截面(RCS)来表示。
• RCS是在单位立体角内接收机天线处散射回波的功率流 面密度Ir与目标处单位立体角内入射波功率流面密度Ii之 比,即
4r2 Ir Ii
R为目标到接收天线的距离
• 要这两个反射波相位差180°,必须使其波程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级材料
10
2d


n

1 2

d 2n 1
4
相对磁导率
0 /
d 2n 1
相对介电常数 0
4
如等果,直 则射 总到 反涂 射层 率的可电降磁到波零满。足上式,且R1和R2振幅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