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医学会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一) 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
医学交流课件:2016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解读

Zhou, X., et al., Chest, 2009. 135(4): p. 904-10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 美国胸科学会推荐FeNO的正常参考值:
健康儿童5~20ppb,成人4~25ppb
• 成人FeNO>50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好, <25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 • FeNO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的敏感度 和特异度差别较大 • 连续测定、动态观察FeNO的变化其临床价值更大
2008版哮喘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性刺 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 1增加≥12%,且FEV 1增加绝对值≥200 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2016版典型哮喘诊断标准
(一)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
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赵光杰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5,54(11):919-921.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版)之欧阳学创编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
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
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2016年儿科哮喘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 年版)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14 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 1.09%,2000年为 1.97%,2010年为 3.02%[1-3]。
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和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2008 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 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一)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①诱因的多样性:常有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②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③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④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⑤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版

精选文档小孩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写委员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是小孩期间最常有的慢性气道疾病。
20余年来我国小孩哮喘的生病率呈显然上涨趋向。
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小孩哮喘的积累生病率为 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
哮喘严重影响小孩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深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当前我国小孩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小孩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错落不齐有关[5]。
众多研究证明,小孩哮喘的初期干涉和规范化管理有益于控制疾病,改良预后。
2008年订正的《小孩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 [6]充分表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升我国小孩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8年以来小孩哮喘的研究又获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最近几年来外国发布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鸣[12,13,14,15,16],吸取新的循证医学凭证,同时联合国内防治小孩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订正,使其更拥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小孩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供给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随和道高反响性为特色的异质性疾病,以频频发生的喘气、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生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详细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拥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色,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小孩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纪段哮喘小孩因为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色不一样,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详细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别。
一、小孩哮喘的临床特色1.喘气、咳嗽、气促、胸闷为小孩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科学会推荐FeNO的正常参考值闺j:健康儿童5~
20
ppb,成人4~25
ppb。FeNO>50
ppb提示激素
/
\
治疗效果好,<25 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旧3|。 但是FeNO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的敏 感度和特异度差别较大,连续测定、动态观察FeNO
2010年CARE研究中,40.5%的哮喘患者达到 GINA标准的哮喘控制L3 J,但仍低于发达国家(加拿
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中国哮喘患者
约3 000万¨1,且近年来全球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 长的趋势。西欧近10年间哮喘患者增加了1倍,美
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哮喘患病率增加了 60%以上,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为0.7%~ 11.9%(平均≤5%),近年来哮喘平均患病率也呈
了164 215名14岁以上人群,结果显示我国14岁
呈珊陕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
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 治水平的基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自成立以来,为哮喘规范化诊治做了大量工作,1993 年编写了第一版哮喘防治指南,又于1997、2003和 2008年进行了修订。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临床上还存在无喘息症状及哮鸣音的不典型哮
喘,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或其他呼吸道症状。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
级¨蚴],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轻度哮喘:经过
第1级、第2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中度哮喘: 经过第3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重度哮喘:需要
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 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
(二)评估的主要方法
支气管哮喘指南 - 2016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8.
• (2)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 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
• 轻度哮喘:经过第1级、第2级治疗能达 到完全控制者;
每日有症状 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 FEV160%~79%预计值或PEF60%~79%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每日有症状 频繁出现 体力活动受限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 FEV1<60%预计值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2020/8/23
2020/8/23
• (三)分期
• 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 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 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 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 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
2020/8/2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 万, 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趋 势 我国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我国14岁以上人 群患病率1.24%,
• 2、哮喘的控制现状
•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 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 仍低于发达国家。
2020/8/23
诊断
•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 剂后,FEV1增加>12%且FEV2绝对值增加> 200ml);
【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

【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八、特殊类型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一)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 A)CV 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101]。
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CV A是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102,103,104,105],国内多中心调查显示其占慢性咳嗽病因的三分之一[102]。
CV A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106]。
部分患者有季节性。
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
常伴发过敏性鼻炎。
感冒、异味、油烟和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此临床特点不具诊断价值[107]。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最重要的条件,但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101,108],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
绝大部分CV A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加,少部分显著增加,但总体增高比例不如典型哮喘。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较高者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概率更高[109](证据等级C)。
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FeNO增高提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但检测正常不能排除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CV A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激素治疗反应,临床上须注意鉴别[110](证据等级C)。
支气管结核有时亦可能会误诊为CV A。
CV A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ICS加β2-受体激动剂有效,很少需要口服激素治疗,治疗时间在8周以上[101,108](证据等级D)。
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治疗。
LTRA治疗有效[101,108](证据等级D)。
对于气道炎症严重的CV A或吸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短期使用中小剂量口服激素治疗。
(二)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 CTV A)近年来我国专家发现存在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 A)[16],这类患者以中青年多见,起病隐匿,胸闷可在活动后诱发,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哮喘的病理特征,并对ICS或ICS/LABA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