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7月26日星期二

1.青藏高原科研文献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研究,王雪梅等,2012年

●青藏高原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集中在生态环境及其变化、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演化、

资源及其勘探、地质工程等方面;

●祁连山脉、羌塘高原、青海湖、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等是研究热点区域

●青藏高原对外界因素的扰动具有高度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

一,被称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器”和“放大器”。

●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和全球变化影响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距离交通线路较远的主要山

脉、冰川、江河源、湖泊等周边;

●北纬32度是青藏高原南北界线

2.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李林等,2012年

●综述中提出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侧重统计分析,对于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的物理机

制尚不明确,且对径流未来可能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略显不足。该文试图从径流量变化的内在规律和外在机理上进行再分析和再认识,对径流量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数据资料:

气象资料——长江源区气象台站1961-2011年逐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代表长江源区流域气象的资料;、气候变化情景资料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加权平均集合数据,选取了数据集中未来大气CO2等温室气体保持中等排放情景(即IPCC第四次报告中所指各种能源的平衡发展的SRESA1B)下的预估结果,利用普通克里金法将预估结果插值到0.06度×0.06度的网格点上;

水文资料——1961-2011年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的逐月流量资料

●计算方法:彭曼公式、线性趋势法、相关分析、波谱分析、逐步回归法

●峰型度α值=季节积雪融水量/(高山冰雪融水量+雨水量)

丰枯率β值=汛期径流总量/非汛期径流总量

●径流量变化的气候归因:

青藏高原加热场、高原季风的变化

加热场变化:由于高原加热场在春季尤其是3月趋强,有利于高原夏季加热场的提前启动和热力作用的加强,从而有利于长江源区雨季的提前和降水量的增多,最终使得长江源区流量增加;

高原季风的变化:高原气温变化与季风强弱变化一致;高原季风强(弱)可导致印度洋输送到高原腹地及东亚、南亚的水汽增多(减少),使其变湿(干);

降水量增多:降水量变化对流量影响的持续性和流量对降水量变化响应的滞后性;

冰川融水增加:长江源区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和祖尔肯乌拉山西段。利用的卫星遥感观测数据,显示冰川不断退缩,大量冰川融水补给到长江源,使得流量增加;

平均最低气温和>=0度的积温作为表征冰川消融量的气候因子;

综合分析:受全球变暖、高原加热场增强和高原季风趋强的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显著增多,冰川迅速退缩,致使流域径流量出现明显增多趋势偏;

●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1961-2011年长江源区年平均流量倚气候因子原始序列和标准

化序列回归方程,平均流量是因变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最低气温、年蒸散量是自变量;●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显示:

在2010s和2020s时期,长江源区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1和蒸发量呈微弱增加趋势;

在SRESA1B情境下未来20年长江源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均呈微弱增加趋势,两者对于流

量的作用基本可以相互抵消,而流量的增加量可能主要来自冰川融水的增加。

3.长江源区水循环机理探讨,陈进,2013年‘

●长江源地区的冰川季节性融解是自然现象,只要气温高于0度,冰川就开始融化,而低

于0度,地表水和降雪就会结冰,形成新的冰川。

●根据近几十年来的监测,长江源气温出现明显上升,冰川面积总体处于退缩趋势,但冰

川加速融解对于径流贡献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冰川加速融解主要指多年平均积累情况,时间尺度比径流产生速度慢很多,而且江源地区水面蒸发能力强,大多数融冰水会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中或者下渗,所以,冰川加速融化并不能显著增加河流的径流量。

●夏季雨水量明显增多;冬季降雪量减少,冰川及高山雪盖减少

4.1976-2014年爬努河流与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陈杰等,2015年

●研究区域:爬努河位于念青唐古拉上西段东南坡,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

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山脊东南为藏南温暖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其冰川基本受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制约。

爬努冰川(5O270C0044)位于爬努河流域的西部,总长度8.4km,面积12.92km2,冰储量为1.33km3,平均厚度103m。与其他冰川的源头连接在一起,发源于念峰西段的山脊上,顺着谷底向下发育,属于典型的山谷冰川。

●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遥感影像采用的是Level 1T级数据产品,该产品经过

系统辐射校正和地面控制点几何校正,并利用DEM数据进行了地形校正,已有相关研究证明,该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云服务数据平台;

气象数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站

●数据处理方法:冰川边界提取方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光谱角制图和比值阈值法

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的是简洁有效的比值阈值法并结合目视解译来提取冰川边界。●气温和降水与冰川进退的关系最为密切,气温决定冰川的消融,降水决定冰川的积累。

●降水是引起冰川退缩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该时段降水的增加部分弥补了由温度升高引

起的冰川消融。

●根据高晓清的观点,在温度变化不大于0.5度时,降水变化对冰川变化可以起较大作用;

在温度变化大于0.5度时,则冰川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不再发挥主要作用。

5.1988-2013年布加岗日地区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王聪强,2016

●研究意义:本文采用段时间间隔的遥感影响对布加岗日地区1988年、1994年、1999

年、2006年、2013年的冰川现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揭示研究区冰川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对短时段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南北坡冰川变化差异的原因。

●研究区域概况:布加岗日地区位于唐古拉山脉东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与昌都

地区交界处偏北的索县与丁青县境内。海拔分布在3874~6319m,山峰区分布比较集中且海拔较高,有16座6000m以上的高峰,是山岳冰川发育的集中区。布加岗日地区属于半湿润的高原季风区,该区盛行东南风或西南风,东南地区和偏南地区水汽压值高于偏北地区,且该区域位于我国相对湿度分界线以西,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出现“暖湿化”

趋势。

布加岗日地区冰川位于北纬31.6度~32度,东经94.5度~95度之间,其山脉呈现东西走向趋势,山脉主山脊以北(即北坡)冰川面积大于南坡的冰川且发育的冰川规模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