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四个自信”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新时代下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辨别力。
同时,它也能够激励我们更加自信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此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还能够促进我们积极投身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工作,带动身边人一起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最终,这不仅是培养我们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行动力,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的有力保障。
党的八大与“四个自信”

党的八大与“四个自信”60年前我们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领导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党代会。
会议对党执政以后地位的变化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政治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其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制定了一条指导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路线。
党的八大的主要成就和党在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头活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党的八大确定的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我们增强道路自信创造了前提条件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八大确定的路线,正是为着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大会的主题就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旗帜鲜明地确定了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党的八大确立了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全面的、系统的、正确的路线。
在经济上,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党的八大路线的核心;在政治上,提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战线,继续反对官僚主义以改进国家工作,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阶层力量;在文化上,要求用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去武装群众,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对落后文化的批判,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知识分子的队伍;在党的建设上,针对党的组成结构和人员的变化,提出用正确思想纯洁党的队伍,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实事求是的观点和做法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坚定“四个自信”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作者: 冯俊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30-3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4期
主题词: 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斗;“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基本路线;社会进程;
总书记;习近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向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坚定“四个自信”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作者简介】储慧红(1979-),女,河南濮阳人,中共范县县委党校,讲师。
【摘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深刻阐述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7)04-0083-0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讲: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也就是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践、变革、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坚定“四个自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客观要求。
伟大的实践创造伟大的理论,反过来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
“四个自信”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既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度的革命自信的传承,又是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理论升华。
一、对“四个自信”理论的深刻认识“四个自信”关乎道路及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65年和改革开放38年持续探索的伟大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的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总结和深刻把握,才得出这一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才创造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强大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途径道路的选择,不但关乎党的命脉,而且还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
所以说,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才能让是我们的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才能实现中国梦。
坚定“四个自信”,凝聚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542019.8MEC 企业党建MODERNENTERPRISECULTURE一、坚定“四个自信”的依据(一)道路自信中国近代史上,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均告以失败。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付出了巨大流血牺牲才探索出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
正是这条符合我国历史、现实与国情的道路使得我们国家在短短几十年中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充分说明了道路的正确性。
(二)理论自信我们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最鲜活、最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它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胜利,并正在继续指引我们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印证了道路的正确性。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逻辑性和强大的核心力量,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历了一次次试错性的探索和实践慢慢摸索出来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政治动力。
(四)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具有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强调“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一)“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四个自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之要、信念之核、事业之柱、力量之源,全党全国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信念和理想,牢记初心使命,共画中华民族同心圆,就能创造出更加非凡的“中国奇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四个自信”是对国外敌对势力质疑和否定的有力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1[1]“四个自信”的提出,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对当前应对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对中国道路的质疑和否定给予有力回击。
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

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增强道路自信,把握前进方向。
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
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
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增强理论自信,点燃思想灯塔。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0多年来,正是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个自信PPT模板

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 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和内在 联系。
历史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 础上形成的,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
坚定理论自信的路径与方法
01
02
03
04
加强理论学习
坚定制度自信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 制度自信
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 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 越性得到更好发挥,法治中国 建设开创新局面,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进一步推进。
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 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 加丰富多彩。
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 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的传承和 创新
中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文化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强大的精 神力量。
文化自信需要不断推动文 化繁荣兴盛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提高文化软实 力,使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 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越性和成效,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坚持四个自信

坚持四个自信
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道路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理论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理论自信: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迎着巨浪与风暴,一次次挣脱苦难,一次次惊艳转身。 中国,在艰辛中成就了理论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 “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中,理论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定“理论自信” 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1.制度自信是保障
★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自 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展开,制度自信 具体表现着、规范着三者,为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
➢ 近代中国历经苦难,没有胜过,一败再败。第一次鸦 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 北京...当时的中国如同一间破茅草房子,谁上来都能 一脚踹倒。用梁柱支起来,再上来一脚又踹倒了,再 支起来,再踹倒了。
(一)来源于实践
➢ 中国历经磨难从东亚病夫走到民族复兴。1919年五 四运动,知识分子层的觉醒,1937年全民抗战,民 族总体的觉醒。1949年建立新中国。
目录
一 中国的自信从哪儿来 二 诠释“四个自信”展现中国特色
三 坚定信心 继续前进
一、中国的自信从哪儿来
●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人民 ●来源于真理
一、中国的自信从哪儿来
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 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 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 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 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
1.道路自信是前提
★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关乎命脉,关系到国家前途 、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只 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
★ 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则开辟了社会主义与 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 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
★ 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 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一)来源于人民
★ 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根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二、诠释“四个自信”展现中国特色
●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理论自信: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制度自信:实现中国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 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 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 已经说明了;但是,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 需要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习近平
坚定“四个自信” 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引言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 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 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辉煌
★ 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 ★ 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的重大转变。 ★ 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 ★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 ★ 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 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 社会事业大发展,呈现出由滞后向全面协调发展的突破性转变。
➢ 西方现代国家学说的奠基者霍布斯说:当人人难以自我保存时, 人们便自觉自愿的放弃权力开始缔约,指定一人或多人组成集 体,来代表他们的人格,将自己的意志服从于集体意志,将自 己的判断服从与集体判断,在此基础上实现联合,这就是国家。
(一)来源于实践
➢ “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 •1937年全民抗战 •1949年建立新中国
苦难
觉醒
•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 •安徽凤阳小岗村 •邓小平南方谈话
探索
•从计划到市场 •从贫困到小康 •从短缺到充裕
复兴(一)来源ຫໍສະໝຸດ 实践1.文化自信是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 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核心和灵魂, 为其他三个自信提供精神支撑。
★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 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坚持 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才有扎根与发展的深厚土壤,理论自信才有与 时俱进的思想文化资源,制度自信才有创新创造的活力之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 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 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 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一是核心思想理念。 二是中华传统美德。 三是中华人文精神。
(一)来源于人民
中国近代以来这种衰弱,这种无力达到极致,问题出在哪? ➢ 是器不如人? ➢ 是制不如人? ➢ 是思想文化不如人?
(一)来源于人民
★ 根本原因在于仁人志士都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对社会改造,未能认识 到民众中蕴藏的伟力,认为民众只是改造的对象而不是变革的动力。
★ 是中国共产党把一盘散沙的中国民众空前地动员与组织起来。不再把民 众作为包袱、改造的对象,而作为推动社会变革最巨大的力量。
中西方治国理念的差异
西方的民主选举实际上演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而中国数 千年形成的“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和“民心向背”的治国理 念是今天中国模式超越西方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西方看重个人主义传统。中国注重国家整体利益,其治国理念 是“国泰民安,家国同构”。
西方的人权观念只重视公民政治权,不重视民生权。中国强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是 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 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 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将文化自信 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坚持“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的逻辑关系
道路自信 前提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引领
保障
精神支撑
(一)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对于国家发展来说也是一样, 开拓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免不了遇到挑战和质疑。 从1949到2016,从满目疮痍到领跑世界。 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 且看中国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回应这些问题。
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 苏联模式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 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 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是我们 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 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的伟大理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
“四个自信”的发展过程
★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方面进行系统概括。
★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