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患者的病理分析
儿童骨肿瘤的病理类型与预后分析

评估患者在治疗后骨骼、关节等功能的恢复 情况,包括活动度、肌力、疼痛等方面。
功能恢复情况
评估肿瘤在治疗后再次出现的概率,反映治 疗效果的稳定性。
生活质量
综合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多 方面的状况,反映治疗效果对患者整体生活 质量的影响。
05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良性骨肿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于某些骨肿瘤,放疗可以作 为辅助治疗方式,有助于减轻 患者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04
免疫治疗
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式,对 于某些骨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06
提高儿童骨肿瘤预后的措施
加强早期诊断和筛查
01
提高医生和家长对儿童骨肿瘤的认识和警惕性,以 便早期发现肿瘤迹象。
02
采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和实验室检查手段,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03
针对高危人群,如具有家族遗传史或曾接触过致癌 因素的儿童,进行定期筛查和随访。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1 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儿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提 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03 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以减轻患儿痛苦。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儿童骨肿瘤病理类型的多样性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骨肿瘤具有多种病理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和交界性等。其中,良性骨肿瘤如骨软骨瘤、骨样骨 瘤等较为常见,而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等则相对较少。
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骨肿瘤预后存在显著差异。良性骨肿瘤通常预后良好,而恶性 骨肿瘤的预后则较差,尤其是晚期病例。交界性骨肿瘤的预后介于良恶性之间。
5例骨肉瘤的X线检查与病理诊断分析

5例骨肉瘤的X线检查与病理诊断分析骨肉瘤是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据沙氏统计,骨肉瘤占恶性骨肿瘤的22.36%,绝大多数骨肉瘤为原发,少数可为继发。
尤其是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给人民身心继康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为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X线检查与病理诊断分析十分重要,2009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5例骨肉瘤患者,均通过X线与病理检查确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5例骨肉瘤中男4例,女1例,年龄在13岁~18岁,发病为3月~8月左右,无外伤史,临床症状3例局部出现肿块,2例局部有压痛,肿胀,行走跛行,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及间歇性疼痛。
皮肤颜色多为微红。
化验:4例碱性磷酸酶异常,血沉3例增块,2例正常。
1.2X线表现:(1)本组5例均发生于股骨下端,无累及骨骺及关节,3例骨质破坏较著,无病理性骨折。
(2)病变沿骨干多呈偏内、后、前侧破坏,部分骨质硬化,其间有穿凿状破坏伴磨玻璃状,棉絮状蜜度增高阴影。
(3)本组4例沿骨干皮质有不同程度呈多层葱皮状,针状骨膜反应,1例骨膜反应不明显,3例出现Codman氏三角,2例不明显。
(4)3例局部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软组织肿胀,肿块不显著。
2 典型病例例1:李某,男,13岁,学生。
因左大腿肿痛,跛行,左大腿偏内后方有一肿块逐渐增大3月,质硬,于2009年11月27日入院诊治。
X线表现:左股骨下移内、前、后侧骨皮质多发性溶骨性破坏,其间有硬化,沿骨干有多层状骨膜反应,并出现“袖口征”。
病灶周围软组织肿块及瘤骨形成。
拟诊为左股骨下肉瘤,建议病理检查。
收入我院骨外科治疗。
体查:左股骨下段有一隆起肿块影,约拳头大小,表面光滑推移,压痛(+),左腹股沟淋巴结稍肿大。
化验检查:碱性磷酸酶异常,病理诊断:左股骨下段骨肉瘤(混合型)。
于2009年12月3日做髋关节离断术。
住院46天出院至今未来复查。
例2:张某,女,13岁,学生,X线号9510948。
体查:右股骨肿疼3月余,近两周加重,呈间歇性,局部软组织肿胀改变,皮肤颜色微红。
软骨肉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共23页

既往病史
2019年6月14日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行B超: 左侧肩部皮下实质性包块,性质待定。
6月16日胸部CT扫描示:左侧肩胛骨背侧肌群 软组织肿块影,性质待定。
END
手术记录
手术名称:左侧髋部病灶探查、刮除术 。
手术过程:从缝匠肌及阔筋膜间肌之间进入, 用骨膜剥离子剥除骨膜,充分暴露术野股骨颈 部。用骨刀及骨锤在左侧股骨颈部开约 5cm×1cm大小的窗,并用刮勺刮除里面组织。
发现股骨颈部髓腔内有一腔隙,内有类似肉 芽组织生长。
病理
送检(左侧股骨骨组织及髓内组织)内可 见弥漫一致的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体 积中等偏小,胞浆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 核膜厚,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粗,核分裂象多 见,瘤细胞周围有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瘤组 织片状坏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
CR241512
病例三病理
送检骨内肿物,见瘤组织被较宽大的纤维组织分隔成 结节状,结节内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星形、短梭形及 不规则形,核小,大小较一致,无明显的异型性,分裂像 罕见,背景为粘液样,可见灶性软骨形成,伴有片状坏死, 侵及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
低度恶性软骨肉瘤(I级)
病例四
CR221479 MR022815
显微结构一
主要肿瘤组织为排列紊乱、大小不一的软 骨细胞和少数黏液样细胞,两种细胞广泛散在 于成软骨组织的基质中。部分软骨有不规则的 钙化或骨化现象。
软骨肉瘤的显微镜下低倍放大外观显示:清晰的 间隙还有软骨细胞,但排列不规则;底部可看到肿瘤正
侵蚀着骨。
软骨肉瘤的高倍放大:随机堆积在一起的 多形软骨细胞
病例五
DR176065
病例五病理
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巢状分布,局部可见肿瘤浸润生长。
如何阅读骨肿瘤的病理报告ppt课件

-2 2
5.结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更好的理解病理报告的能力:
① 多学科学术会议汇集各种专业特长,可以分享相关知识,提高不同 术语的理解能力,甚至在困难的情况下直接解释病理报告。
② 病理报告标准化。
③ 数字信息系统的使用。为病理科医师存取影像学资料,他们可以为 每个术语和病变访问图像参考数据库,从而提高病理科医师之间的 措辞和诊断精度的一致性。
-2 3
1. 病理报告是后续处理的关键要素。 2. 病理报告必须是周密的和系统的, 包括患者信息的准确
性,去除的标本,作组织学分析之前提供的材料,确定 最后的诊断。 3. 对于困难或模棱两可的情形,有必要由病理科医生及放 射科医生作代表性典型性评估然后进行磋商讨论。 4. 每个机构都必须利用组织模型、多学科学术会议和标准 化病理报告来减少这些错误。 5. 数字化信息技术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比如可访问图片, 信息共享,网络,在多领域环境下为病理报告的提高带 来希望。
-2 8
四、骨活检病理报告举例
7.最终诊断:结论: 转移性低分化癌,有囊性特征,符合乳 腺癌转移及所给病人既往的病史。
-2 9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1
如何阅读骨肿瘤的病理报告
-2
摘要 一、引言 二、病理报告的结构 三、总结 四、骨活检病理报告举例
-3
-4
➢病理报告至关重要,病理报告决定病人后续的处理;其措 辞必须准确地反映确知的原理和诊断假设。这个过程必须 系统、全面、完整,不应局限于一个简单的结论。
➢病理科医生必须首先确保标本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对 其进行正确的转录,然后描述和分析样本的组织学和典型 特性。
-2 5
骨肉瘤—搜狗百科

骨肉瘤—搜狗百科在成骨性骨肉瘤的病例,可以在早期发现血液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增高,这与该肿瘤的成骨作用有关。
病理诊断是治疗的依据。
当考虑到骨肉瘤的诊断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尽快得到病理学检查的确认,对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X线表现为侵袭性,破坏性和渗透性病变,能产生骨或骨样组织。
侵袭和破坏区的特征为X线透亮、分界不清楚,很快会破坏皮质骨、进入软组织,但较少会跨越骨骺板和骨骺、进入关节腔。
在皮质骨穿透区,可见反应骨的Codman 三角,而病变边缘一般无反应骨。
病变的其他部位不完全矿化,有不定型的非应力定向的瘤性骨。
当新生骨与长骨纵轴呈直角时,呈“日光放射线”状,这曾被认定是骨肉瘤的独特表现。
后发现在其他一些恶性肿瘤也可有此表现,因此“日光放射线”并不是骨肉瘤的特有表现。
若X 线的主要表现为不透过放射线的影像,这种病变称为成骨性;若以 X 线透亮为主,则称为溶骨性;若这两种 X 线现象均存在,则可称为混合性。
其临床进程或预后,三者无差异。
如果术前化疗效果比较满意,则患者疼痛减轻,但少见肿块显著减小。
X 线表现为肿块减小或停止生长,病灶内原透亮区管化增加软组织肿块周倒反应骨壳形成。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显示活跃形成的矿化骨有很强的摄取能力,表明病变的骨代谢很强,并能很清楚地显示化疗前后病变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可检查有无其他骨转移灶及跳跃病灶存在。
CT扫描可补充放射性核素扫描和血管造影的材料,提供更细致、准确的信息。
CT用于明确髓内和软组织肿块范围较X线敏感。
CT对骨肉瘤的瘤骨显示优于X线和MRI。
肺部CT扫描是确认有无肺转移灶的最好方法。
磁共振(MRI)检查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髓内范围、跳跃灶、软组织肿块范围及是否侵及骨骺或关节,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的信号较T1时强,但比脂肪、液体信号弱。
活检闭合的穿刺活检和开放的切开活检是用于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活检技术。
当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都提示为比较典型的骨肉瘤时,最常用穿刺活检。
骨肉瘤软组织肿块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骨肉瘤软组织肿块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王艳君;郑艳;刘新霞;肖晶晶;闫丹【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24(39)3【摘要】目的分析骨肉瘤软组织肿块(STM)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对STM骨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骨化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136例骨肉瘤患者中,经X线检查显示无成骨型31例,占比22.79%(31/136);部分成骨型82例,占比60.29%(82/136);成骨型23例,占比16.91%(23/136)。
病理形态分级为Ⅰ级29例(21.32%),Ⅱ级84例(61.76%),Ⅲ级23例(16.91%);Enneking分期为ⅢB期患者的无成骨型占比32.26%(10/31),明显高于部分成骨型9.76%(8/82)和成骨型8.70%(2/23)(P<0.05);无成骨型和部分成骨型化疗敏感度[58.06%(18/31)、59.76%(49/82)]明显高于成骨型[30.43%(7/23)](P<0.05)。
结论骨肉瘤的STM 骨化程度与Enneking分期及化疗敏感度存在明显关联性,临床可将患者病理特征作为手术和化疗治疗的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451-453)【作者】王艳君;郑艳;刘新霞;肖晶晶;闫丹【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相关文献】1.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临床病理观察2.软组织骨化性纤维粘液样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3.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临床病理学、蛋白学组和基因学组研究4.骨肉瘤软组织肿块骨化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外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骨外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目的通过典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学习总结骨外骨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免疫组化、治疗及预后。
方法通过观察HE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研究,并复习文献。
结果总结的诊断标准为(1)发生于软组织而不附着于骨或骨膜;(2)具有一致的骨肉瘤图像(排除混合型间质瘤);(3)产生骨样和(或)软骨样基质特点的肿瘤。
结论骨外骨肉瘤为临床少见病,正确诊断需依赖病理镜下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相结合。
骨外骨肉瘤需要综合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差。
标签:骨外骨肉瘤;鉴别诊断;免疫组化;治疗骨肉瘤是最常見的恶性骨肿瘤,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首位,但在非骨骼标本中,发生骨肉瘤则十分罕见,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 1.2%,所有骨肉瘤的约3.7-4.6%[1],而且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大多数骨外骨肉瘤发生在深部软组织,发生在浅表部位的不到10%,来源于皮肤或皮下。
现结合1例发生在肾的骨外骨肉瘤复习文献,并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特征、病理检查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
1临床资料男性,58岁。
因发现右侧腰腹部肿物伴不适4w,加重两天收入我院。
入院时患者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绞痛,镜下可见血尿,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有输尿管结石,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否认肾性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恶性肿瘤等遗传病史。
查体:右侧上腹部可触及一肿物,肾区有叩击痛。
CT示右肾下极约6cm×7cm团块影,可见低密度区及点状钙化,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腹腔未见积液。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实质变薄,下极见范围约68mm×45mm稍低回声实性光团,边界欠规则,内部回声略欠均。
X线示双上肢、双下肢骨质均未见异常,胸部平片未见异常。
2 病理检查巨检:送检右肾切除标本,下极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大小7cm×6cm×6cm,,邻近肾盂处见一质硬肿物,大小4cm×3cm×2.5cm,有不完整的纤维性包膜,肿物切面灰白灰褐色,境界较清,部分区可见出血,质地较硬,切面有沙砾感。
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伍锦凤;桂照华;吴景;李晓洁;何杰【摘要】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iscuss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 imaging performanc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periosteal osteosarcoma.Method one case of periosteal osteosarcoma was analyz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radio-graphy.Results This patient presented a growing painful mass.Radiographically, the case is located superficially at the cortex of the bone and the medullary cavity was not invaded by tumor.The histological appearance of the tumor was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chon-droblastic osteosarcoma,with small islands of anaplasic spindle cells that produced malignant osteoid.Conclusion Periosteal osteosar-coma is a rare intermediated-grade surface osteosarcoma, and secondary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isunusual.Pathological Diagnosi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 and imaging performance.And diagnosis of Periosteal osteosarcoma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periosteal chondrosarcoma, conventional osteosarcoma, high grade surface osteosarcoma, parosteal osteosarcoma.%目的:分析研究骨膜骨肉瘤( periosteal osteosarcoma,POOS)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肉瘤患者的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7T13:50:51.5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作者:毛燕宁[导读] 本文从其病理分型、病理检查及病理分期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病理科 537100
摘要:骨肉瘤是一种临床最为常见的非造血系统的骨恶性肿瘤。
本文从其病理分型、病理检查及病理分期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骨肉瘤;病理分型、病理检查;病理分期骨肉瘤是一种非造血系统的骨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以骨或软组织中能够产生骨质和类骨质的间质细胞为主要来源[1],其特征就在于能有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形成。
骨肉瘤存在比较高的发病率,且存在相对复杂的发病原因,相关因素比较多,而群体或种族高发性并不明显。
在诊断骨肉瘤方面,年龄和部位对患者意义重要。
骨肉瘤存在比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和致死率,而且研究结果显示,有80%初次确诊患者出现微小转移病灶[2],预后也比较差,这对青少年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⒈骨肉瘤的病理分型
分类研究肿瘤就是一个对疾病的逐渐认识过程,并对其不同特点、病理机制及发展规律进行辨别,这一工作就是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研究骨肿瘤仅有不长的历史,而WHO分类法在目前最为权威,并且广泛被临床工作者所应用,现更新到了第四版。
下表就是第四版WHO (2013)骨肿瘤分类[3]。
以病理起源为依据,可按中央和表面两种为骨肉瘤进行分类,中央型是以骨豁髓内为起源,其由普通型、血管扩张型、小细胞性及低级别中心型骨肉瘤等亚型所构成。
而以髓腔外为起源的则有骨旁骨肉瘤与骨膜骨肉瘤、高级别表面骨肉瘤等,以骨表面骨肉瘤加以统称。
⒉骨肉瘤的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可在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诊断和肿瘤细胞坏死率的评估进行应用。
以浮石样散在的灰褐色颗粒构成骨型骨肉瘤的外观,并有黄白色致密的硬化组织夹杂其中。
以白色或棕色鱼肉状为成软骨、成纤维型骨肉瘤的显示,并与程度不同的韩化灶相伴[4]。
镜下的骨肉瘤存在肿瘤细胞和骨样骨质不可缺少的有两种成分。
骨肉瘤呈变多行性高度间,呈梭形细胞形的肿瘤细胞,肿瘤的大部分属于混合型的两种或多种细胞。
应能对骨样基质能正确辨别才可以骨肉瘤确诊,在组织学上,是以致密、粉红色、无规则形的细胞间物质构成骨样基质,一定的折光性也有时出现。
要鉴别骨样骨质必须与纤维蛋白和淀粉样物等细胞外嗜酸性非骨性胶原相比较。
由于普通型骨肉瘤也可有数量不同的软骨组织和或纤维组织产生,以这些细胞外基质不同类型的不同含量为依据,可将普通型骨肉瘤按照成纤维型骨肉瘤、成软骨型骨肉瘤及成骨型骨肉瘤三种不同亚型分类。
所谓病理学的骨肉瘤坏死,也就是在肿瘤基质表面的骨肉瘤肿瘤细胞调亡的化疗后残余,被是疏松结缔组织、纤维化或少量炎性细胞所替代。
组织病理检查就是借助于肿瘤细胞的坏死情况的分析来对肿瘤对化疗的反应以及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目前,肿瘤坏死率则被看成是对术前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金标准,其骨肉瘤预后评价价值非常之大。
然而在手术取材、病理读片以及设备有比较高的要求,很难大规模在临床推广。
⒊骨肿瘤的病理分期
因基于肿瘤恶性程度、侵犯范围以及有无转移,则由 Enneking[5]将外科分期提了出来,在判断骨恶性肿瘤的危害程度上,目前应用比较普遍,其在发挥选择治疗指导意义的同时,其重要价值也体现在预后评价方面,其中对骨肉瘤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三项内容。
张波[6]等分析了43例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研究结果表明,对骨肉瘤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为Enneking分期。
而在祁伟祥等人[7]的研究中,回归分析了52例成人骨肉瘤患者(≥40岁)的临床及预后随访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其结果对Enneking分期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了否认。
在郭宏刚等的一项最新研究[8]的结论也是如此。
就目前看,相当多的学生的观点是,Enneking外科分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预测预后有,然而,期间遇到的干扰因素也很多。
以此为基础,来细化新的AJCC骨肿瘤分期系统,其产生的引用价值会更大。
⒋结论
综上可见,目前关于骨肿瘤疾病的研究是以骨科临床尤为偏重,尚且不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同时,在骨关节病理研究方面,也是骨肿瘤过多偏重, 尤其是比较少有骨病的研究,尤其是很少关于代谢性骨关节病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Gill J,Ahluwalia MK,Geller D, et a1. New targets and approaches in osteosarcoma[J].Pharmacol Ther, 2013, 137(1):89-99.
[2] 张如明,卫晓恩.骨肿瘤分类的演进——2002年WINO骨肿瘤分类介绍[J]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 (4):282-285.
[3]Rosenberg AE. WHO Classification of Soft Tissue and Bone, fourth edition: summaryand commentary[J].Curr Opin Oncol. 2013, 25 (5):571-573.
[4]徐万鹏,冯传汉.骨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219-237.
[5] Enneking WF, Spanier SS, Goodman MA. A system for the surgical staging of musculoskelet- al sarcoma.1980[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3, (415):4-18.
[6]张波,庞清江,章海均.43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骨伤.2011, 24(12) : 982- 986.
[7] 祁伟祥,何爱娜,汤丽娜,等.成人骨肉瘤52例预后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7].肿瘤2011, 31(9):846-850.
[8]郭宏刚,周驱,宁安,等.77例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4, 22(2): 44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