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41

课程名称:噪声污染控制

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45 〔讲授 36 学时+实验 9 学时

学分:2.5

合用对象:环境工程

考核方式:考试,期评成绩中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为 30%。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公害之一。

本课程分两部份:噪声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波的定义、基本性质、评价和标准、噪声的测试以及噪声影响评价。

噪声控制的常用技术:吸声、隔声、消声器、隔振、阻尼减振。

最后通过应用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处理措施。

Brief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is becoming the serious problem inside and outside country.

Th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noise/fundamental character/evaluation and standard/test of noise and noise impact assessment.

The common technology of noise control: absorption sound/insulation sound/muffler/vibration isolation/damp vibration reduction.

At last ,theory contacts fact. All kinds of treatment measure are used syntheticall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噪声污染控制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讲授声学基本理论、包括噪声强弱的物理量、噪声评价的方法、噪声测量的方法、实验基本技能和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技术,包括吸声、隔声、阻尼、减振,使学生基本掌握环境噪声测试技术和控制工程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 噪声的定义

2. 噪声的分类

3. 噪声的危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1.主要内容:噪声的定义及按声音来源、发声机理、频率高低等来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噪声的物理定义、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可听声、次声、超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粉

红噪声、白噪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第二节噪声的危害及污染特点

1.主要内容:噪声的危害及污染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暂时性阈移、永久性的阈移、噪声性耳聋、噪声污染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的危害及污染特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

2.掌握噪声强弱的物理量

3.了解声波的叠加

4.了解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洐射

5.引入级的概念

6.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

主要内容: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声源、声波、传播媒介、接受者、波长、周期、声速、频率、声压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第二节噪声强弱的物理量

1.主要内容:表示噪声强弱的物理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声压、声功率、声强、声能量、声线、波阵面、平面声波、球面声波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强弱的物理量

第三节声波的叠加

1.主要内容:声波的叠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干波、不相干波、驻波、声音的频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叠加

第四节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洐射

1.主要内容: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垂直入射系数、无规入射系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

第五节级的概念

1.主要内容:分贝、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贝的相加与相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贝、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的定义及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分贝的相加与相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贝的相加与相减

第六节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

1.主要内容:随发散距离的发散传播、空气吸收、地面吸收、屏障、气象条件引起的 5 种衰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随发散距离的发散传播引起的衰减 A 、空气

d

吸收引起的衰减 A 、地面吸收引起的的衰减 A 、屏障引起的衰减

a g

A 、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 A

b m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随发散距离的发散传播、空气吸收、地面吸收、屏障、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36 题2、6、8、11、12、13、1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二)噪声评价量

(三)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噪声评价量

主要内容:等响曲线、 A 计权声级、等效连续 A 声级、累计百分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噪声污染级、噪声掩蔽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响曲线、 A 计权声级、响度级、响度、等效连续 A 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累计百分声级、噪度、感觉噪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噪

声污染级、噪声掩蔽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评价量

第二节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

主要内容: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一个工作日的连续等效 A 声级、噪声暴露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产品噪声标准、噪声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一个工作日的连续等效 A 声级、噪声暴露率、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

(五)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64 题2、3、4、7 、8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测量仪器

2.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3.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4.振动及其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测量仪器

主要内容:传声器、 A 计权声级、滤波器、声样校准器、上下截止频率、中心频率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声器、 A 计权声级、衰减器、放大器、滤波器、声样校准器、上下截止频率、中心频率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噪声测量仪器

第二节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七)主要内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机动车辆噪

声测量方法

(八)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格测量法、定点测量法、道路交通噪声测量、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九)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噪声测量方法

第三节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4.主要内容: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

5.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环境噪声测量、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

6.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64 题3、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3.噪声预测

4.公路噪声预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主要内容:环境噪声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噪声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环境噪声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第二节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

主要内容: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的划分、工作基本要求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基本要求

第三节噪声预测

1.主要内容: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环境噪声测量、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几何发散衰减、遮挡物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

起的衰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

第四节噪声预测的实例

1.主要内容:某高速公路噪声的预测、某公路桥梁噪声的预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某高速公路噪声的预测、公路桥梁噪声的预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高速公路噪声的预测、某公路桥梁噪声的预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64 题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噪声控制基本原理与原则

2.噪声源分析

3.城市噪声控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噪声控制基本原理与原则

1.主要内容: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原则与普通程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基本程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二节环境噪声源分析

1.主要内容: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噪声源分析

第三节城市环境噪声控制

1.主要内容:工业生产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造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工业生产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造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城市规划与噪声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噪声管理、城市绿地降噪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城市环境噪声控制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64 题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

2.多孔吸声材料

3.共振吸声材料

4.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

1.主要内容: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吸声量、无规入射吸声系数、正规入射吸声系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声材料分类、吸声系数、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吸声量、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吸声系数的测量、无规入

射吸声系数、正规入射吸声系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第二节多孔吸声材料

1.主要内容: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影响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空间吸声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影响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

第三节共振吸声材料

1.主要内容:薄膜与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薄塑盒式吸声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共振频率、空腔共振吸声结构、共振吸声结构的特点与改进措施、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特点与优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第四节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

1.主要内容:室内声场、直达声场、扩散声场、混合声场、指向因子、房间常量、声音的衰减过程、混响半径、混响时间、吸声降

噪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达声场、扩散声场、混合声场、混响半径、混响时间、吸声降噪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

第五节新型的吸声材料

以 XX 市某吸声材料公司为例

1.主要内容:钦艺公司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可调的吸声材料、室内听音室的设计、餐厅、会议室的吸声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钦艺公司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可调的吸声材料、室内听音室的设计、餐厅、会议室的吸声设计、

某会议室的混响效果的问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新型的吸声材料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145 题2 、3、4 、7 、8 、9、1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隔声的评价

2.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

3.双层隔声结构

4.隔声罩

5.声屏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隔声的评价

1.主要内容:透射系数、隔声量、材料的平均隔声量、隔声指数、插入损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透射系数、隔声量、材料的平均隔声量、隔声指数、插入损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隔声的评价

第二节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

1.主要内容:隔声的质量定律、吻合效应、吻合效应频率、劲度控制、阻尼控制、质量控制、吻合控制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质量定律、吻合效应、吻合控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隔声的质量定律

第三节双层隔声结构

1.主要内容: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特性、多层复合隔声结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共振频率、入射声波频率低于共振频率、入射声波频率高于共振频率、双层隔声结构的改进措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特性第四节隔声间

1.主要内容:组合构件的隔声量计算方法、隔声门、隔声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隔声间的平均隔声量、隔声门的构造、门缝的密封、隔声窗的设计注意事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组合构件的隔声量计算方法第五节隔声罩

1.主要内容:以某发机电房的降噪工程为例 ,采用隔声和吸声措施来保证降噪效果隔声罩的插入损失、设计要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隔声罩的插入损失、设计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隔声罩

第六节声屏障

1.主要内容: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和设计要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以 XX 市内环路上的声屏障为例介绍声屏障的手入损失的计算和设计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屏障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169 题2 、3、4 、7 、8 、9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

2.阻性消声器

3.抗性消声器

4.共振式消声器

5.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6.微穿孔板消声器

7.应用实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

1.主要内容:消声器的声学性能、空气动力性能、机械结构性能、消声器的性能评价量、消声器的分类、消声器的设计程序、消声

器的压力损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声损失、插入损失透射系数、减噪量、衰减量、消声器的局部阻力损失和沿程阻力损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第二节阻力消声器

1.主要内容:阻力消声器的消声原理、阻性消声器的种类、气流对阻性消声器性能的影响、阻性消声器的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轴向声衰减、高频失效频率、片式消声器、蜂窝式消声器、折板式消声器、声流式消声器、迷宫式消声器、

盘式消声器、弯头式消声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阻力消声器的消声原理、设计第三节抗性消声器

1.主要内容:扩张室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改善消声频率特性的方法、共振式消声器、干涉式消声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通过频率、扩张比、上下截止频率、改善消声频率的方法、共振式消声器的 K 值、改善消声效果的方法、设

计、干涉式消声器的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扩张室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改善消声频率特性的方法

第四节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1.主要内容:阻性-扩张室复合消声器、阻性-共振腔复合消声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阻性-扩张室复合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第五节微穿孔板消声器

1.主要内容:消声原理和消声量的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隔声罩的插入损失、设计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微穿孔板消声器的原理和消声量的

计算

第六节应用实例

1.主要内容:阻性消声器和共振腔消声器的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轴向声衰减、开孔率、开孔数、高频失效频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熟练地进行阻性消声器和共振腔消声器的设计,并能进行上下截止频率的核算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201 题1 、2、3 、4 、5 、6、7、8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和评价

2.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3.隔振原理

4.隔振元件

5.阻尼减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和评价

1.主要内容: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整体振动标准、环境振动标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局部振动标准、整体振动标准、手的暴露评价曲线、垂直振动标准曲线、水平振动标准曲线、环境振动标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二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1.主要内容: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振动的传播规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隔振技术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振动的传播规律

第三节隔振原理

1.主要内容:振动的传递和隔离、隔振的力传递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隔振的力传递率、隔振系统的临界阻尼 ,阻尼比、弹性控制、质量控制、阻尼控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振动的传递和隔离、隔振的力传递率

第四节隔振元件

1.主要内容: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器、橡胶隔振垫、其它隔振元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金属弹簧减振器的静态压缩量、劲度、弹簧条直径、有效工作圈数、橡胶隔振垫的许可应力、动态弹性模量、

额定载荷、极限载荷、额定载荷下形变、额定载荷下固有频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隔振元件

第五节阻尼减振

1.主要内容:阻尼减振原理、阻尼材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料、填料、溶剂、阻尼减振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阻尼减振

第六节应用实例

1.主要内容: XXXX 阻尼减振材料厂的减振元件性能参数和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XXXX 阻尼减振材料厂的减振元件性能参数和选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减振元件性能参数和选择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221 题4 、5、6 、7 、8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1.综合以上的噪声管理手段,对柴油发机电房噪声控制工程进行综合管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柴油发机电房噪声控制工程设计

1.主要内容:噪声源的分析、管理措施和技术指标、噪声管理效果的检验、各项管理措施降噪效果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声、隔声、隔振、阻尼减振、消声器的设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开展柴油发机电房噪声控制工程设计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现场参观,为进一步的课程设计做准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调查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中,"其它教学环节"主要指习题课、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看录 相、现场参观等教学环节。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 马大 等.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第 1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年 目

前最为权威的噪声设计手册 2. 郑长聚等.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第 1 版>.北京:高教出版社,1988 年 3. 洪宗辉等.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第 1 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4. 李家华等编.环境噪声控制<第 1 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 5. 马大猷主编.噪声控制学<第 1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6. 编写小组主编.钢铁企业采暖通风设计手册<第 1 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年 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手册之一 7. 罗辉等.环境设备设计与应用<第 1 版>.北京:高教出版社,1997 年

8. 周勇麟等编.汽车噪声原理检测与控制<第 1 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年 9. 国家环保局编.工业噪声管理技术<第 1 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出版社,1993 年 10. 赵坚行编.热动力装置的排气污染与噪声<第 1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年版 11. XXXX 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12. XX 新静界消音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合计

2

4

4

9

4

2

4

4

11

2

4

45

2

4

4

4

4

2

4

4

4

2

2

36 5

4

9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刘晖修订日期: 2022 年 5 月 1 日大纲审定人:孙彦富明彩兵苏建华审定日期: 2022.10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环境声学是1974年第八届国际声学会议上正式使用的术语,是环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声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评价、控制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技术措施。 主要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及其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研究声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控制和改善声环境质量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声学系统一般是由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器三个环节组成。 控制噪声污染必须从三个环节分别采取控制的技术措施:首先应在声源处抑制噪声;其次在声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最后在接收器上加载保护设施隔离噪声。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传播规律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声源的机械振动,二是声源周围存在弹性介质。 在物理学上,把振幅和频率等声学特性杂乱、断续及其变化无规则的振动,称为噪声。在环境学上,把一切干扰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看作噪声。由于环境噪声一般在空气中传播,因此讨论的重点是空气声。 弹性介质中的介质元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振动的次数称为声波的频率。 两个相邻的同相位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 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声波的频率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声速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与声源的振动状况无关。 声波传播到静止介质时,一方面使介质在平衡位置作往复振动,获得振动动能;另一方面使介质产生膨胀和压缩的疏密过程,介质获得形变势能。这两部分总和称为声能量。 单位体积内的声能量称为声能密度ω。 将体积内声能量的瞬时值对一个周期取平均,得到体积元内声能量的平均值为 E =T 1?T Edt 0=210V 202c p A ρ 平均声能量密度为ω=0E V =21202c p A ρ=2 02c p e ρ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称为声功率。 平均声功率W =ωcS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I I=S W =c=c p e 02ρ 声音的声强级I L =lg 0I I (B)=10lg 0 I I (dB) 声压级p L =lg 20 2 p p (B)=20lg 0p p (dB) 基准声强0I 和基准声压0p 分别取1210-W/m 2和25 10-?Pa

【精品】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指导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指导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环境声学的基础理论,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为从事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应着重立足于: 1、掌握声学的基础知识。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等。噪声污染控制所针对的三个环节:声源、传播途径和受主都和声波的特性密切相关。只有在掌握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对噪声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的教学。 2、掌握环境噪声测试、监测及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环境噪声测量中常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和相关方法,各种噪声的监测方法,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以及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环境。 3、掌握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能运用各种方法,采用系

统分析法从区域整体出发,进行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此外,还应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噪声法规和环境噪声标准。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本课程的理论性与实际应用性联系甚密的特点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1、注重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环境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及方法的教学; 2、除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外,适当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一些新技术; 3、应多用教学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增加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 1、掌握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等。

(完整word版)环境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系别: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1101 学号: 3110902120 学生:林松烨 地点: b5-205 指导老师:刘敏毅 时间: 6.10-6.13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的: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为促进学生掌握噪声治理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具备噪声治理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课程设计一周。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噪声治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特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二、设计任务——吸声降噪设计 某工厂空压机房设有2台水泵,距噪声源3m,测得的各频带声 压级如表1所示。现欲采用吸声处理使机房噪声降到90dB(A),因此选用NR80评价曲线,请选择吸声材料的品种和规格,以及 材料的使用面积。 表1 各频带声压级 三、噪声降噪的设计原则:

(1)先对声源进行隔声、消声等处理,如改进设备、加隔声罩、消声器或建隔声墙、隔声间等。 (2)当房间内平均吸声系数很小时,采取吸声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单独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房间面积较小,所需降噪量较大,宜对天花板、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车间面积较大,宜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处理;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宜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同时设置隔声屏障;噪声源较多且较分散的生产车间宜作吸声处理。 (3)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吸声处理,不能达到理想的降噪效果。 (4)通常吸声处理只能取得4~12dB的降噪效果。 (5)若噪声高频成分很强,可选用多孔吸声材料;若中、低频成分很强,可选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或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若噪声中各个频带成分都很强,可选用复合穿孔板或微穿孔板吸声结构。通常要把几种方法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吸声效果。 (6)选择吸声材料或结构,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腐蚀、防尘等工艺要求。 (7)选择吸声处理方式,必须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修、施工、安装的方便因素,还要考虑省工、省料等经济因素。 四、计算步骤: 1、房间尺寸:10m(长)×6m(宽)×4m(高) 容积V=240m3内表面积S=248m2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设计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措施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示波器(有条件的学校)、音叉和小锤、泡沫塑料块和玻璃。 学生每组准备:闹钟、报纸、空纸盒、海绵;调查校园和家园周围存在的噪声并提出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来源:1] 一、创设情境,激趣诱思——《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礼物,当同学 们都沉浸在音乐里时,老师用泡沫塑料块摩 擦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 【提出问题】你听完这两段声音有什么感 受? 【导入课题】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做乐音;另一 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 做噪声,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近年来 噪声己成为国际公害。那你想知道有关噪声 的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就是我们 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乐音和噪声, 让学生体会到它们的不同,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 热情,彰显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感受回答:听音乐时 感到轻松、心情愉悦, 听到噪声时感到杂 乱、烦躁,不愿意听 到。 思考,质疑: )(1)噪声是怎样产 生的? )(2)它对人体有那 些危害? )(3)怎样才能有效 地防止或减弱噪声? 认真听老师的讲 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问题 【过渡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乐音和噪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呢? 【演示实验】分别用示波器展现敲响音叉时 回顾旧知,思考回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

《噪声与振动控制》教学大纲

《噪声与振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2032 课程英文名称:Control of noise and libera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相关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安全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目标是传授必要的声学基本理论、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技术和振动的危害及控制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环境噪声和振动测试技术和相关降噪控制振动的方法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概念、控制原则和技术,基本掌握各种主要降噪措施和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基本掌握常用噪声测试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了解各类噪声测试标准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3.基本掌握常用振动测试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了解各类振动测试标准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启发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根据需要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察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80%、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等)占80%。 (七)参考书目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毛东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郑长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环境噪声控制》,李家华,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噪声控制学》,马大猷,科学出版社,1987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重点阐述了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基本概念的阐述力求严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突出工程观点。课程主要内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噪声污染是指在工业、交通、建筑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 噪声,经过传播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噪声污染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一个很有必要的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严重 的身体和心理危害。长期接触强噪声会造成人体听觉系统的损伤,引起听力障碍和听力疲劳,轻者出现听力下降,严重者会造成永 久性的听力损伤。噪声还会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产生影响,造 成失眠、情绪不稳定、头痛等不适症状。噪声还与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等重大疾病有关联。同时,噪声污染也会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二、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体和环 境造成的危害。噪声控制技术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控制、管理控 制和法律控制。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指采用各种噪声控制技术来降低噪声的 强度。常见的技术控制方法有:隔声、消声、降噪、吸声等技术。

隔声是指封闭或隔离干扰源的声波能量,使其不再向外扩散。 常用的隔声材料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岩棉、木棉等。 消声是指通过使用吸声材料,将声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或其他 形式消失,达到消除或减小声波的效果。常用的消声材料有吸声棉、泡沫塑料、玻璃纤维等。 降噪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噪声源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噪声的 发生。最常用的降噪方法是使用噪声限制器、降噪器、音箱等。 吸声是指通过使用合适的吸声材料,将声波吸收,减少噪声污 染的发生。常用的吸声材料有吸声棉、泡沫塑料、岩棉等。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指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严格管理噪声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声污染。管理控制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特 点和需求,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过程控制、维护管理、加强 监测等。 法律控制:法律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噪声的 来源和产生,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常见的法律 控制手段有: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计划、环评等。 三、噪声污染控制实践 噪声污染控制的实践非常广泛,从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 运输到日常生活,都需要掌握相应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任课教师: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五、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种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方案。该方案通过对环境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控制噪声产生和传播,有效地降低了噪声水平,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加,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 广泛关注。环境噪声对人体健康、居住质量、工作效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方案,通过对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控制噪声产生和传播,从而降低噪声水平,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方案设计 1.环境噪声监测 为了确定目标区域的噪声水平,我们首先需要进行环境噪声监测。该监测应至 少涵盖一个 Typical day and week,数据的良好性、合理性和可重复性应为监测 数据的质量保障。 在监测中,我们将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测量各个采样点的噪声水平。同时,还需考虑噪声的频率和时域特性。 2.噪声分析 在完成环境噪声监测后,我们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噪声的类型、来源和特点。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3.吸声材料控制噪声 吸声材料是一种可以将噪声转换成微小能量的材料。采用吸声材料,可以有效 地控制高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在环境噪声控制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吸声材料,如孔板吸声材料、旋转几何吸声材料、聚酯纤维吸音毡等。 4.隔声材料控制噪声 隔声材料是一种可以将噪声阻隔在原地的材料。采用隔声材料,可以控制低频 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在环境噪声控制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隔声材料,如刚性隔声墙、橡胶隔声板、隔声门窗等。 5.噪声控制效果评估 在完成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后,我们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该评估需要考虑 噪声水平的变化、噪声来源的分析以及所使用的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的性能等因素。 三、结论 通过以上方案设计,我们可以采用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控制噪声产生和传播, 从而有效地降低噪声水平,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s206e017噪声控制课程简介及大纲

S206E017噪声控制课程简介及大纲 一、引言 噪声污染是现代社会中频繁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噪声控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噪声的来源、影响及控制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的理解和实用的指导。 二、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 1. 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噪声,是指任何引起人类不舒适或干扰的声音。根据来源不同,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噪声等。而根据频率不同,又可细分为低频噪声、中频噪声和高频噪声。 2. 噪声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被科学证实。长期接触噪音会导致聋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噪声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三、噪声控制的主要内容 1. 噪声源的识别和评估 要有效控制噪声,首先需要识别和评估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主要来自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设备,社会噪声主要来自娱乐活动和社会生活。 2. 噪声的传播途径和规律 噪声的传播路径主要包括传播路径、传播媒质和传播规律。通过研究噪声的传播途径和规律,可以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3. 噪声控制技术和手段 噪声控制技术包括 pass-by噪声测试、隔声墙、隔声门窗、隔声材料等。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噪声控制技术和手段。 四、噪声控制课程大纲 1. 第一章:噪声控制概论 - 1.1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 1.2 噪声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 - 1.3 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 2. 第二章:噪声的传播与衰减 - 2.1 噪声的传播途径 - 2.2 噪声的传播规律 - 2.3 噪声传播的衰减规律 3. 第三章:噪声源的识别与评估 - 3.1 交通噪声的特点与评估 - 3.2 工业噪声的特点与评估 - 3.3 社会噪声的特点与评估 4. 第四章:噪声控制技术与手段 - 4.1 隔声墙、隔声门窗的设计与应用 - 4.2 声学隔离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 4.3 噪声控制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五、结语 本文围绕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影响及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根据课程大纲,对噪声控制课程从浅入深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对噪声控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

噪声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防治 2011年07月26日 (一)噪声控制原理 噪声的传播一般能够分为三个阶段,即噪声源、传播途径、同意者三部份。因此,一般噪声控制问题就可从这三部份来考虑,第一是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若是技术上办不到,或技术上可行而经济上不合算,则考虑从传播途径中来降低噪声;第三是增强同意者的个人防护。所以控制噪声的原理,就是在噪声抵达耳膜之前,采取一切办法,尽力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级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数或部份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如此就可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 (二)控制噪声的途径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是治本的方式,包括研制和采用噪声低的设备和加工工艺等办法。由于噪声主要来源于气流的振动、固体撞击和摩擦时的振动和高频电磁场彼此作用引发的振动等。 对于风机、喷气式飞机和汽车的排气等空气动力性噪声,可采用光滑的气流通道和降低气流的速度加以控制。车床、织布机和铆锻机的机械性噪声,可利用润滑或阻尼物料减少摩擦或撞击进行控制。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电磁性噪声多采用消声器使其降低。其他如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用焊接代替铆接,改良风扇叶片的设计和提高齿轮等转动部件

的加工精度,调节运转部件平衡以减少因偏心代来的振动等等,都可从声 源上使噪声大大降低。 2.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要想使一切机械设备都是低噪声的,不但 不可能,往往也不经济。因此,需要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上加以控制。由于 噪声是通过空气或设备、建筑物本身传播的,可采用声学处置的方式(如,吸声、隔声、隔振和阻尼等)来降低噪声。 (A)吸声: 主要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多用于室内空间,如 厂房、会议室、剧场等,可使室内噪声降低10一15dB。常常利用的吸声 材料有玻璃棉、毛毡;泡沫塑料和吸声砖。这些材料的孔隙彼此连通,具 有通气性,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中时,引发孔隙中的空气振动,与孔壁 产生摩擦(由于粘滞性),结果使声能转变成热能,从而使声能衰减。吸 声结构有: (1)薄板(薄膜)吸声结构。在不穿孔的薄板(或膜)后面留有必 然空腔,则组成薄板吸声结构。这些薄板(或膜)材料与其背后封锁的空 气层形成共振系统,因此,对共振频率周围的声能吸收最佳。当声波作用 于板上,引发板的弯曲振动,因此,它能吸收必然的入射声能,使其转变 成热能。一般这种吸声结构是专门好的低频吸声结构。 (2)空腔共振吸声结构。最简单的是亥姆霍兹共振器,它由一个空 腔通过一个开口与外部空间相连而组成。声能通过摩擦损失变成热能。一 般的穿孔板吸声结构可看成是许多单个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并列布置组成的,一般是在它的后面空气层加多孔性吸收材料,扩大吸声效果。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n11091370 课程名称:噪声污染控制工程/Noise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学时:54 学分:2.5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开课学期:6 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污染预防控制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洪宗辉主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初步掌握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开展环境噪声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以工程实用为主,并详细地论述环境噪声评价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尤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图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对环境噪声控制工程不拘泥于死学基本原理和措施、套用公式和图表,而能够视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噪声控制原则,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和设计。 三、教学中学时分配

四、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章声学实验放入《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讲解,课内不安排习题课。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噪声及其危害、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 2.教学要求:掌握噪声的概念及其危害 3.教学重点难点:噪声的概念及危害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 1.基本内容: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声波 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声源的辐射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掌握声能量、声功率和声强、 理解声波的反射、折射、透射和叠加 3.教学重点难点:声波的基本性质机器传播规律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1.基本内容: 噪声的评价量、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 2.教学基本要求:理解主要的噪声评价方法、了解我国的噪声控制标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噪声的评价及评价标准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噪声测试和监测 1.基本内容:测量仪器、声强及声功率测量、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工业企业 噪声测量、振动及其测量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噪声测量仪器、理解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噪声的监测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4.教学建议: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基本内容: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及意义、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程 序和内容、噪声预测、公路噪声预测、铁路噪声预测、机场飞机噪声预测、工业噪声预测 2.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我国的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了解各种场合的 噪声预测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课《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课《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之后,对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噪声的来源;(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控制噪声。 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内容的物理知识不多,难度不大,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能探究防止噪声各种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在渗透学法,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点评:教学内容的分析包括了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本节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分析详细而具体,科学而准确。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②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点评:说课者通过对教材和课标的详细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定位准确,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 3.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控制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噪声的危害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教学用具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际教学目标,课前需要准备如下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玻璃、铁钉、示波器、电动机、泡沫塑料、罐头盒等 点评:本节内容的教学总体难度不大,教学重点是控制噪声的途径,相对本节的其他知识点来说,难点是噪声的危害及提高学生的环

污染预防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污染预防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n11091070 课程名称:污染预防控制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学时: 54 (理论36 实验18)学分:2.5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开课学期: 3 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冯裕华主编,《环境污染控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6. 操汉瑞主编,《污染源控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冯裕华主编,《清洁生产与ISO 14000》,中国城市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任务是解决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恶化的环境、工业环境污染的约束机制与市场调节这两大矛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全面领会、掌握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依据、操作、计算方法,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生活过程中的污染发生及控制,为培养环境工程师作好理论和技能两方面的准备。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导论 2 2 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及实践 4 3 污染源识别与解析 4 4 物料衡算法 4 5 工业生产过程及污染源控制12 6 农业污染及控制 6 7 交通运输污染及控制 2 8 生活污染及控制 2 实践环节18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多引用实例,结合工程讲述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1、基本内容:认识的渐进性、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学习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环境问题的本质及几个转变的内涵 3、教学重点难点:几个转变的内涵 4、教学建议:多举实例 第二章:环境污染控制的理论及实践 1、基本内容:污染源控制的有关理论、有关政策、现状及趋势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环境污染控制的概念及原则,熟悉污染控制路线及各种控制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环境污染控制的概念及原则 4、教学建议:多举实例 第三章:污染源识别与解析 1、基本内容:污染源、污染源识别、污染源解析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污染源的概念、分类,工业污染源造成污染的主要方式;熟悉农业、交通、生活污染源造成污染地主要方式 3、教学重点难点:污染源的概念、分类,工业污染源造成污染的主要方式 4、教学建议:多举实例 第四章:物料衡算法 1、基本内容:物料衡算的原理及步骤、单纯物理变化过程的物料衡算、有化学变化过程的物料衡算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物料衡算的原理、步骤及衡算数据获得的相关计算公式;熟悉简单单元过程、复合单元过程的含义。 3、教学重点难点:物料衡算的原理、步骤及衡算数据获得的相关计算公式 4、教学建议:多举实例 第五章:工业生产过程及污染源控制 1、基本内容:生产工艺与污染控制技术的选择确定;钢铁行业污染及控制;有色金属冶炼污染及控制;煤的清洁利用及火力发电的污染和控制;石油化工的污染及控制;轻工业污染及控制;建材行业污染及控制;高技术、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及控制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污染物产生系数与排放系数、控制系数的概念;掌握生产工艺的分类及评价标准;掌握污染控制技术的分类及评价标准;熟悉生产工艺、污染控制技术的判定指标;掌握各行业污染的产生原因、污染状况、解决对策。 3、教学重点难点:污染物产生系数与排放系数、控制系数;各行业污染的产生原因、污染状况、解决对策。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2.4噪声的危害及限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技能 1,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 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增加环保意识。 二, 过程及方法 1, 通过视察体验,了解防治噪声的方法; 2, 通过学习限制噪声的方法,培育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 难点: 重点:噪声限制的途径 难点:1, 噪声的危害;2,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小段轻音乐,感受一下音乐的奇妙吧。(手机播放一段轻音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刻的你正悠然的躺在家里温馨的小床上,听着这样的轻音乐,很轻很轻……你就要睡着了……突然,你家隔壁传来这样的声音(播放一段嘈杂的声音)此时的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不舒适。 【师】是的。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心情安逸,而吵闹繁杂的声音使得我们心情烦躁。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很多不悦耳或者说是影响了我们正常工作学习的声音。通常我们会将这些令人不开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是从环境爱护的角度来定义的,既是: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同学们翻开书25页,把噪声的概念勾一下。(板书: 噪声的概念:1, 从环境爱护角度定义: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师】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角度去定义噪声。第一节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只不过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板书:2, 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师】由噪声的定义看来,噪声的来源是特别之广泛的,对吧?那么

初中物理_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的振动都是无规则的; 2、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噪声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适宜学习的强度为30~40dB。 2、危害:从心理上、生理上和物理上都能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三、控制噪声的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3、在声源处控制。 四、我国在控制噪声方面的措施 五、噪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从保护环境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一害,因此,通过本节教学后学生应该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

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互相讨论进行探究,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是简单地评价对与错,而 是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讨论探究,形成理性知识。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方法,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立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一、“教”的效果分析: 1、在本课题的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噪声的危害和来源,使学生知道了控制噪声的重要性。 2、将切入点落在日常生活中对噪声的人的本能反应上,给学生作了一些物理常识性的介绍。是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物理无处不在,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了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由小组间互相探究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 二、“学”的效果分析: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了噪声的种类和来源,知道了如何去控制噪声。因为此节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学生兴趣很高,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噪声污染及治理 一、噪声 (一)噪声 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由声源作无规则和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噪声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防碍的声音。噪声不仅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如在听音乐时,悦耳的歌声不是噪声,而在老师讲课的课堂上,高音播放的音乐只能算是 噪声。 (二)噪声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空间,充满各类声音,有些声音弱如虫鸣;有些则强如炮轰;有些声音尖如汽笛;有些又沉如闷雷;有些声音悦耳动听;有些却吵闹难忍。声音的性质是如何确定的呢?原来声音的大或小,与“声压”有关;声音的尖或沉,与“音频”高低有关;声音是悦耳还是吵杂,与“音调”是否和谐有关。 (1)音频音频就是声音的频率。一个振动荡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该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一般地说,振动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的波动人类是可以听到的,因此称为声波,声波的振源叫作声源。20赫兹以下和20000赫兹以上分别属于次声和超声的范围,人耳不能听到。在声波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音调由低变高,但是在不同频段,人耳的感受力并不一致。一般情况下,音频在1000赫兹以下,随频率降低,听觉会逐渐迟钝,因此,人耳对低频噪声较容易忍受,而对高频噪声则感觉较敏锐,耐受力差。若长期生活在偏高频率的巨响环境中,会引起耳朵部分或严重失聪。 (2)声压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出去,是由于振动物体通过振动造成周围空气的局部压强变化,这个压强变化使周围空气产生局部的密度变化,局部密度变化又造成较远部分空气压强的变化,如此下去,就把这个压强变化向更远的部分传递出去,这样就造成了声音的传播。在声音传播过程中,空气压强相对于大气压强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其单位为帕(Pa)。人类的听觉领域相当广阔,平均大约是从2×10-5-20帕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能听到一个最强盛源的音量,有可能是一个最弱声源的20万倍。为了方便表达起见,科学工作者一般以声压倒对数式作为表达单位,即用声压级来表达声量的大小。声压级的单位为分贝。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听到底声音,其声压级在0-140分贝左右。噪声的强度也是用声压级来表示的。正常人的听觉所能感到的最小声级为1分贝。轻声耳语约为30分贝。相距1米左右的会话语言约为60分贝。公共汽车中约为80分贝。重型载重车、织布车间、地铁内噪声约为100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临城中学陈志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早上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噪声的来源与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等级。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三、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因此,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假如你正在午休,有同学在走廊大声歌唱,你感觉怎样?一下子将学生带到生活中。

由于情景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就会有话说,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这种令人心烦的声音就是噪声”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探索新知 1、噪声的来源 在理解乐音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总结出噪声的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令人心烦的声音,从而概况出噪声在环境保护角度的概念。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比较、举例概括出噪声的两个来源,培养了学生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产生草率的例子,学生这时情绪高涨,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等级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看

噪声和振动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噪声和振动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噪声与振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噪声是由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空气、液体与固体介质中进行传播,分别称之气体声、液体声与固体声,通常将固体声称之振动。噪声与振动污染的操纵原理十分相似:隔振的同时也起到降噪作用。第一节噪声与噪声污染 一、噪声定义 正如水、空气与土壤等是我们生存必要的条件那样,我们务必生活在一个有声的环境之中,声音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信息、认识事物等,成为人们一切生产与生活活动的前提基础。但有些声音对人体有害或者者是多余的,便称之噪声,由噪声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之噪声污染。 广义上说来,一切可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我们所听到的各类声音是否成为噪声与许多条件与因素有关:除与声音本身的基本特性(波长、频率与声级)有关外,还与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有关,因此噪声与非噪声的区别不仅在于其本身特性(频率与强弱),更在于同意对象的感受性与条件性。 二、噪声污染的特性 1,噪声属于物理性污染:这种污染是局部性的,不可能造成区域、全球性污染。 2,噪声污染通常没有残余污染物:噪声一旦消除污染问题就得到完全解决。 3,噪声污染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尽管有影响,但我们需要生活在适度的声响环境中。 三、噪声的危害 1,听力损害 (1)暂时性听域迁移:当人耳短时间暴露于噪声时,会引起人们的听觉疲劳,但如今的 听觉器官尚未发生器质性病变。一旦噪声消除,听觉疲劳也就逐步消失,直至听觉恢复到正常状态。 (2)永久性听域迁移:又称之噪声性耳聋,是指人耳长期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之中,听觉 反复受到噪声的不断刺激,听域迁移由暂时性逐步成为永久性,听觉恢复越来越难,死亡的听觉细胞无法再生,造成永久性耳聋。耳聋有轻重之分,通常以听力缺失进行衡量,如表1所示。 表1 听力缺失与耳聋程度 2,诱发疾病 诱发疾病是噪声污染的一个重要表达。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得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条件反射特殊,导致头昏脑胀、疲劳与经历力衰退与肠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 〔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与距离有关,音色与发音体

的材料和构造有关。 2.预习 〔1〕声能够传递能量与信息。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当我们听到雷声时,就知道要下雨了,行人听到汽车的鸣笛声,就知道有汽车要避让。而在自然界中,动物们也是利用声音的高手,蝙蝠利用声音来区分目标的位置等。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利用声音。 考点/易错点1 声与信息 我们每天都在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最多的表现就是我们现在的语言交流,我们在生活中用语言进展了大量的交流,在交流中获得了信息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东西,比方上课时的师生交流,下课后的同学交流,生活中的家人交流等。大自然也和我们利用声音进展交流,比方说雷声,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它还能发出一些我们听不到的次声波与动物们进展交流,如地震时,火山喷发时,台风时,海啸时都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传递的很远, 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狗是能听到次声波的,所以它就能这些大自然发出的信息。我们人类虽然听不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这些信息然后加以防范。 刚刚我们说了蝙蝠利用声音来区分目标的位置。我们知道通常只是在夜间出来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或树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的位置。它们的“绝技〞是什么?是怎样获得信息的呢?原来蝙蝠是采用的回声定位的方法。蝙蝠在飞行的时候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