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潘向黎: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潘向黎: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潘向黎: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20XX年,潘向黎在上海思南书局概念店任驻店作家。

她穿着店长围裙和读者交流。

1966年生于福建泉州,后移居上海。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得主,著有小说《白水青菜》《穿心莲》,散文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万念》《如一》等。

20XX年8月,新书《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出版。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出版后不久,作家毕飞宇在上海的一家咖啡厅听到周边有人闲聊“没编消息”,还以为是某报社的编辑在夸耀自己当日的悠闲。

当天晚上他才明白,这个“梅边消息”原来是好友潘向黎的新书。

这个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书名,“其实很费了一番思量”。

书名最初叫《诗清响》,但责编张引墨认为字数太少,含义也不明确。

后来,负责此次出版的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根据词人姜夔的名作《暗香》想到了“唤起玉人”的“梅边吹笛”。

由此,潘向黎的先生又突然想起,她曾经写过一篇《梅花消息》。

潘向黎眼前一亮,“梅边”比“梅花”想象的余地更大,于是《梅邊消息》就这样定了——“古诗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片古老的梅花,梅树虽老,花却长新;历代人读诗犹如赏梅,那些激励、感触、思考、发现,就是源源不断的梅边消息。

”思绪横飞,不受拘束,这是潘向黎。

新书出版一个月后,有一次她和毕飞宇在电话中聊得正欢,两个不常露面的作家,突发奇想来了一场古诗对谈。

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潘向黎说,“读诗是一种享受”,她喜欢“古人下了朝堂回到家里自我、悠闲的状态”。

潘向黎散文集《茶可道》《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

对谈这一天,潘向黎穿了一件浅色印花旗袍,头发往后梳得很整齐,优雅又端庄——这也是潘向黎。

正如新书《梅边消息》,“记录了闲步看花的清赏之乐,跨越时空与古人的悠然心会”。

毕飞宇说:“在这本书里,我看到向黎影影绰绰的步态和身姿,我觉得向黎很美。

这种美,大家闺秀才有。

”读杜甫,也是在怀念父亲微信朋友圈里分享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梅边消息》中的一篇《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关于《台北人》中的风月女子形象思考

关于《台北人》中的风月女子形象思考

关于《台北人》中的风月女子形象思考1. 引言1.1 介绍《台北人》《台北人》是台湾文学巨匠李昂执笔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品,该小说以台北这座现代大都市为背景,通过描绘各色人物的生活和情感,展现出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风月女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风月女子,通常指具有风韵和魅力的女性,她们不仅外表美丽动人,还拥有独特的气质和个性。

在《台北人》中,风月女子被描绘得生动而丰富,有的是花心妒忌的情人,有的是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有的是婚外恋的情妇,她们各有各的故事和命运。

风月女子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男主角生活中的重要经历和情感纠葛的触发器,也是反映当代社会女性形象和性格特点的窗口。

通过对风月女子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李昂展示了现代都市中女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探讨了人性中的欲望、挣扎和追求。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进一步分析风月女子在《台北人》中的外貌描写、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对男主角的影响以及形象的变迁,探讨风月女子在小说中的角色与深层意义,以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字数:285】1.2 风月女子形象的重要性风月女子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常见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展现女性的美丽、独立、聪慧和迷人的一面。

在《台北人》中,风月女子的形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是男主角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更是整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风月女子形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风月女子的形象可以为故事增添情趣和魅力。

她们往往具有艳丽的外貌、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与男主角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纠葛,为故事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风月女子的形象可以展现不同的女性魅力和生活方式。

她们可能是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也可能是温柔婉约的家庭主妇,或者是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冒险者。

通过不同风月女子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女性在不同生活背景和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风月女子的形象在《台北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她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也是展现女性形象和价值观的重要代表。

潘向黎简介

潘向黎简介

潘向黎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作家评论》
【年(卷),期】2024()3
【摘要】潘向黎,作家,文学博士。

生于福建泉州,12岁移居上海。

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文学院。

曾任《上海文学》编辑,《文汇报》特聘首席编辑,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穿心莲》,小说集《白水青菜》《上海爱情浮世绘》《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女上司》《中国好小说·潘向黎》,随笔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散文集《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独立花吹雪》《茶生涯》《无用是本心》《万念》《如一》等。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潘黎作品
2.深描都市光影,叙写世情人心——潘向黎小说论
3.寻求生命存在的诗意——潘向黎小说的诗性特质
4.都市情感的“诚”与“真”——读潘向黎小说集《上海爱情浮世绘》
5.潘向黎小说中的婚恋观透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都市叙事的文本特征及其文化精神

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都市叙事的文本特征及其文化精神

麻 色的底 , 赭石 色的几何 图案 , 多少有 点印 象派绘 画的余韵 , 茶几上放 着一 尊高 高的花瓶 , 色古 香, 古 里面插 了一 把精 致
反讽 由最早 的希腊 戏剧 中的一种 被定 型的角色发 展到 中世纪的逻辑学特指 由这种角 色所 使用 的语 言技巧 , 即借 口
的杭 州纸 伞 , 下 的绢制仕女 , 伞 身穿和服 , 表情 乖 美, 是她 从
间的都 市生存者 的精神影 响的。因此, 聚焦 于文本特征也是 管窥此 间文化精神 的途 径之一。本 文从 诗化伤 感的感
性 文本 、 反讽 戏谑的修辞策略、 自我缠绕 的叙 事声音三个方面对 2 纪 9 0世 o年代 小说都市叙事进行分析 。
[ 键词 ] 2  ̄ ̄ 9 关 0 6 0年代小说 ; 都市叙事; 文化精神 中图分 类号 : o . I 67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6 0(0 9 1 0 4 0 17 8 1 2 0 ) 2— 0 7— 2
论2 O世 纪 9 O年 代 小 说 都 市 叙事 的文 本特 征 及 其 文化 精 神
0 李 旺
( 内蒙古 师 范大 学 文 学院 , 内蒙古 呼 和浩特 0 02 ) 10 2
[ 摘 要 ] 2  ̄ ̄9 0 6 0年代小说都市叙事的呈现者是最为敏感和深切地体尝了都市化进程施加于置身其
,- .— —
47 -— - - —
现 代文 萃
李 旺 /论 2 纪 9 代 小说 都市叙 事 的文本特征 及其 文化精 神 O世 0年
完成 , 对一个革命者—— 江姐的皈依却 依然是加重 了女性 角 色的固置, 因为一个女革命 者的精 神根 基仅仅是一处话语雾 障, 而林格这个都市 里的叛逆者 的叛逆更是沙上 的脚 迹。这

当爱已成往事——评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当爱已成往事——评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作者: 吴义勤[1]
作者机构: [1]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页码: 167-16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长篇小说;穿心莲;潘向黎;女性情感;《白水青菜》;短篇小说;当代小说;人生哲理
摘要:一直很喜欢潘向黎的中、短篇小说,她的《十年杯》、《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等堪称当代小说中的精品。

其对现代女性情感与人性隐痛的细腻表现、对生活中某些稍纵即逝的情绪的捕捉、对各种生活与人生哲理感伤而不失幽默的表达,再加上其对语言的特殊敏感,以及源于女性又超越女性的叙事气质,都使她的小说具有了很独特的情感与艺术力量。

这一切,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穿心莲》中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关于《台北人》中的风月女子形象思考

关于《台北人》中的风月女子形象思考

关于《台北人》中的风月女子形象思考《台北人》是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代表作之一,其以台北这座现代化城市为背景,塑造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风月女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展现了台北城市的繁华与现代化,同时也勾勒出了女性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本文将对《台北人》中的风月女子形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可以从风月女子的外貌和气质来看,她们通常都是美貌动人,举止得体的女性。

在《台北人》中,这样的女子通常都是高贵典雅、知书达理的女性,她们往往身着名牌服饰,佩戴高级珠宝,言谈举止优雅得体。

她们的美貌和气质常常成为周围男性争相追逐的对象,也成为了台北城市风景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外在形象相对应的,风月女子的内心世界却是复杂而深沉的。

她们往往身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面对着社会对她们的期望和压力,同时也经历着感情和生活的波折。

在小说中,林清玄通过风月女子这一形象,展现了她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她们或许对爱情充满渴望,但又常常陷入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她们或许渴望独立自主,但又常常被社会的现实所束缚。

风月女子的形象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女性被束缚于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中,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往往受到男性的控制和支配。

在现代社会,女性已经开始逐渐走出了传统的束缚,她们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性,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风月女子的形象成为了对现代女性处境的一种生动表达。

她们既要兼顾家庭和工作,还要应对外在的社会压力,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成为了当代女性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台北人》中,风月女子的形象也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和问题。

在台北这样一个高度竞争和现代化的城市中,人们常常面对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时也难以摆脱物质欲望的诱惑。

对于风月女子来说,她们经常需要面对着来自外部的虚荣和欲望,这种社会和心理压力不仅对她们的内心造成了伤害,也使她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焦虑。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1. 引言1.1 介绍《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在《啼笑因缘》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女性个性的多维折射。

这部作品通过各种女性形象的生动描绘和情感表达,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和内在世界。

从古代的贵族女子到现代的职场女性,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转变。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定位的思考,以及对于情感世界的揭示和探讨。

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命运起伏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或他人的身影,感受到生活中种种喜怒哀乐的体验。

探讨《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赏析,更是对女性命运和情感境遇的深刻观察和反思。

2. 正文2.1 女性形象的塑造《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在塑造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为每位女性角色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小萍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少女,她天真无邪,对爱情充满憧憬;而柳玉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她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这种塑造方式使每位女性角色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女性形象的塑造还体现在她们的外貌描写和行为举止上。

作者通过描绘女性角色的容颜、着装和举止来展现她们的魅力和气质。

小萍清丽可人,柳玉婀娜多姿,她们的形象在读者眼中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女性角色的塑造还与她们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经历塑造了女性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有的女性在困境中坚强勇敢,有的女性在爱情中痴迷执着。

这种多元化的塑造方式为《啼笑因缘》中的女性形象增添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人生色彩。

2.2 女性形象的特点女性形象在《啼笑因缘》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女性形象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无论是面对挫折还是逆境,她们都展现出坚强的一面,不轻易放弃,努力克服困难。

女性形象表现出细腻和柔情的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 向 黎小 说 中的 主要 描 写 对 象 无 一 例外 都是 女 性 . 有一 味 追求 完美 但 迷失 自我 的年轻 女 性 、个性 孤 傲 但身
陷窘 境 的 中年 女性 。 还 有 渴望 真情 坚 强 隐忍 的独 立 女性 。
巧 和善 解人 意 的亲 和力 .让 她从 身 体 和心灵 上 得 到 了双
重 的放 松和 宽慰 。这 种 不一 般 的默 契经 过 时间 的积 淀 一
点一 点 多 了起来 .秋 子 在 面对 阿瞳 与其 他女 客 人谈 笑 风 生 时有 了些 许 醋意 , 两 人 之 间 的爱 慕 之情 早 已不 言而 喻 。
这 些 活 生 生 的 女 性 形 象 在 作 品 中 寻 找 生 活 和 情 感 的意

作 品 里 占着较 大 的 比重 ,大 概与 作者 的成长 环 境有 着 密
不 可 分 的联 系吧 。上海 , 这 个纸 醉金 迷 的 国际化 大都 市拥 有 着 全 国数 一 数 二 品 质 和数 量 的写字 楼 和金 融 中心 . 这 里 面 工作 的人 群 面对 着 领先 的 资讯 信息 。接 触 着顶 尖 的 人才 , 在 这 一 系列令 人 羡慕 的 光环 背后 , 又有 怎样 复杂 隐 秘 的情 感 生活 呢 ? 年 轻 的都 市 女性 大 多受 过 良好 的高 等 教育 .在工 作 和 生 活 中面对 的 交 际圈较 广 .但 真正 能 走入 她 们 内心 世
江 西 广播 电视 大学 学 报
2 0 1 3年 第 3期
潘向黎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黄 琚 瑶
( 江西 师范 大学 文 学 院 江西 南昌 3 3 0 0 2 2 )

要: 潘向黎纯熟、 优雅 、 细腻 的 艺术 个 性 。 使 得 其 小 说 在 形 式 上 显 现 出创 新 的 艺术 追 求 , 有 力 地 拓 展 了小 说

1 7 —
黄瑁瑁
潘 向 黎小 说 中的 都 市 女性 形象
文史 研 究
这 就造成 了女 性在 社交 时难 以逃避 的情 绪上 的波 动 作品《 我 爱小 丸 子》 单从 名字 上就 给人 一 种年 轻 富有
地, 无 人可 以代 替 。但是 值得 注 意的是 , 能力 再 强 的女人
也 终 究 逃 不 出 与 生 俱 来 的 性 别 取 向 和 其 他 人 一 样 . 她 对
的过 程 中 , 女性 无 疑面 对着 更 多的 质疑 带来 的生 活 压力 .
界解 读 那 些情 感 密码 的 人却 寥寥 无 几 。就像 《 轻 触微 温 》
中的女 主 人公 秋 子 。美容 院 老板 阿 瞳细 致入 微 的手 法 技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3 【 作 者 筒 介】  ̄ ( 1 9 8 7 一 ) , 女, 湖 南 临 澧人 , 江西 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 2 0 1 0级 硕 士研 究 生 , 研究方向: 现 当代 文 学。
的 女 性 主体 意识 。她 对 于 都 市现 代 女 性 的 生 活世 界 具 有 独 特 的人 生体 验 . 笔 下 的 都 市 女性 , 隐忍 独 立 、 坚强 勇敢 、 不
矫 揉 不 造作 , 有 着 和 男性 一 样 鲜 明 的性 格 , 那 些 情 绪 里 多变 、 猜测、 质 疑 的 因素 都 被 有 序 地控 制 了起 来 。虽 然 小说 的 主 题 大 多 以爱 情 为 主 , 但 每 一 篇 小说 都 能 给 读 者 完全 不 同 的 新 鲜 感 . 作 者 以超 强 的 叙 事 能 力和 叙 事手 段 捕 捉 日常
个社 交 圈子 , 都 有类 似 的事情 发生 。 无 疑这些 女性 的 内
心从 根本 上是 寂 寞 的 、 单调 乏 味 的 , 她们 急需 要 异性 的安 慰 和 理解 。快 节 奏 的城 市生 活 给年 轻 的人们 带来 的除 了
工 作压 力 之外 , 还 有婚 姻压 力 。每天 两点 一线 的生活 模式 使 得 现代 的 人们 之 间的 交流 都钝 化 了 .在 这 个 寻找伴 侣
义, 在 现实 和理 想 之 中徘徊 , 叙事 的 矛盾 冲突也 大 多表 现 在男 女之 间 的情 感 纠葛 上

故事 快结 束 时 , 阿 瞳身 份 的谜 底让 秋子 大 吃一 惊 的 同时 .
也让 她 真正 明 白 自己早 已爱 上 了阿 瞳 .她毫 无保 留地说
出 内心 真实 的想 法 .可 阿瞳 终 因为 无法 面对 自己龌 龊 的 曾经 而选 择离 开 了秋子 的视 线 。从理 性 的角度 分析 , 当代

青年 女 性的 理想 化女 性 的定 义最 为 相 近 的角 色, 便是 狭 义概 念 中的年轻 女 白领 们 。 这 一类 人 群在 她 的
年轻 女性 生 活经 验 有 限 . 若 要 从社 会地 位 的层 面看 。 应 当 不 会 选择 与 自己相差 甚 远 的人群 .这 一 时 的情感 冲 动可 能是 对 于另 一个 层 面 的新鲜 感 .倘 若真 真正 正 在一 起也 会 因为背 景 的差 异过 大 导致 分崩 离 析 。但 是 这种 情 感 冲 动在 当下 的 年轻 女性 心 理上 占了极 大 的 比重 .不论 在哪
朝气 的俏 皮气 息 .这也 是作 者大 部分 作 品 中 比较 罕 见 的

上 司 罗毅也 有 着偶 像般 的崇拜 情感 . 他们 是上 下 级 . 却 更
像 朋友 。 在外 界形 容罗 毅为不 可思 议 的同时 . 李 思 锦 像 对
生 活 中发 生 的每 一种 可 能 . 别 有 一番 韵 致 。 关键词 : 潘向黎 : 都 市; 女 性 形 象 中 圈分 类号 : I 2 0 6 .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3 5 3 7 ( 2 0 1 3 ) 0 3 - - 0 0 1 7 一 o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