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一)

合集下载

猪伪狂犬病症状与诊断

猪伪狂犬病症状与诊断

猪伪狂犬病症状与诊断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

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全球品牌畜牧网专业人士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以及诊断要点: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

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全球品牌畜牧网专业人士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以及诊断要点:一、临床诊断要点:1、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

(1)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

(2)引起母猪流产。

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2、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

病者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

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3、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

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二、剖检病变: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1)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

(2)脑膜出血。

(3)肾脏小点状出血,其外形无明显变化。

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小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

鉴别诊断于猪瘟。

(4)、扁桃体出血坏死。

猪瘟也会引起扁桃体出血坏死,但出血坏死面积明显要比伪狂犬患猪的大。

仔猪伪狂犬病诊断与防治

仔猪伪狂犬病诊断与防治
详细描述
某养殖场按照免疫程序对仔猪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苗,但不久后仍然出现了伪狂犬病的症状。经过调查发现,疫苗 质量不佳、接种程序不规范、猪群健康状态不良等因素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疫苗接种需严格遵守规定,保证疫 苗质量和接种程序规范。
案例三
总结词
在采用生物安全措施控制伪狂犬病的仔猪场中,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伪狂犬病 的传播。同时配合免疫接种,建立了良好的免疫屏障。
伪狂犬病在猪群中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实 现。
伪狂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通常与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差、疫苗接种不足等 因素有关。
02
临床症状与诊断
仔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仔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口鼻有泡沫、运动 失调、抽搐、神经症状等。
通过观察这些病理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仔猪是否感染了伪狂 犬病毒。
仔猪伪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是仔猪伪狂犬病最准 确、可靠的方法。
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 分离与鉴定、核酸检测和血清学
检测等。
通过这些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 准确地检测出仔猪是否感染了伪 狂犬病毒,并确定病毒的种类和
基因型。
03
未来防治伪狂犬病的研究方向
新型疫苗研发
免疫增强剂
研究开发新型伪狂犬病疫苗,提高疫苗的 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研究开发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整体的免 疫应答水平,降低伪狂犬病的感染风险。
多联疫苗研究
分子诊断技术
研究开发多联疫苗,将伪狂犬病疫苗与其 他猪病疫苗进行联合接种,提高免疫保护 效果。
研究开发更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技术, 实现对伪狂犬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
症等为特征。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体会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体会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体会作者:周欢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4期周欢/ 重庆市铜梁区巴川畜牧兽医站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有的侵害消化系统为特征。

成年猪通常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临床症状。

公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

该病也可感染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

世界各地广泛存在,是影响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常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笔者将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一)主诉养殖二元母猪60 头,近半个月,产房14 日龄左右的仔猪接近80% 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口服土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粘菌素等,肌内注射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土霉素等,均不见效果,病死率达70%。

有的病猪28 日龄断奶后腹泻症状消失,外表与健康猪相似。

病死猪消瘦、体表污染。

(二)临床检查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不见发病症状,采食、饮水等正常。

产房母猪采食、饮水未见明显异常。

1 周龄左右的仔猪基本无症状,腹泻仔猪日龄为2 周龄左右,发病率80% 以上,发病仔猪精神不振,呈现腹式呼吸,不吃乳,病程稍长者,肌肉颤抖,共济失调,倚靠产床,有的昏睡,体表发黄,被毛污染,肛门及周围皮肤粘有粪便污染物,产床上有来不及清理的黄色水样粪便,随机选择10 头发病仔猪测体温,其平均值为40.5℃,下颌淋巴结呈急性肿胀,个别猪眼结膜潮红。

通过前腔静脉采集3 份仔猪(不同窝)2 ml 血液,血液析出血清备用,采集该3 头仔猪对应母猪血3 份析出血清备用;采集3 份仔猪(不同窝)2 ml 血液经EDTA 盐抗凝处理,采集该3 头仔猪对应母猪血3 份抗凝后备用。

(三)病理剖检病死猪眼窝下陷,皮肤染色发黄,有粪便粘液污染,骨骼外露,消瘦,体重较轻,肛门红肿周围有粪便污染,下颌淋巴结水肿,周围出血呈褐色,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充血、出血,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质地易碎、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切面见有凝固不良的血液流出,脾脏边缘有皱褶、脾头有折痕、边缘有淤血斑,肾脏被膜不易剥离、表面有小点状出血、发育不良,肺水肿、松软易碎,气管中有粘液,扁桃体潮红、有出血点,脑脊液较多,脑膜充血、出血、水肿。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段时 间 ,进 行 血清 检测 ,并 做好 免疫 工作 。
提 高饲 养 管理 水 平 ,严 格搞 好 环 境 卫 生 和消 毒
工作 ,杜绝 病 菌传 人 猪 场 ,同时 加 强灭 鼠工作 。 因为
老 鼠是重要 的传染 源
外 来 病毒 人侵 。
做好 抗 体水 平 监
: ,
对抗 体 水 平低 的猪 只
某 猪 场 饲 养 母 猪 20多头 ,2009~2010年 分 别 从 外 地 购 进种 公 、母 猪 3批 ,2010年 7月发 现 多 窝 哺乳 仔 猪 出现 震 颤 ,不 能 吮 乳 ,继 而 卧 地 不 起 ,四肢 作 游 泳 状 ,2~3天 内死 亡 ,15日龄 内 的 仔 猪 全 部 发 病 ,随 后全 部死 亡 ,死 亡率 达 100%。 15日龄 以上 的仔 猪也 发病 ,死 亡 率 为 60%左 右 ,有 4头母 猪 流 产 ,占分 娩 数 的 22% ,死 胎 、木乃 伊 胎 、弱仔 明 显增 长 多 ,当 时 曾 用 多种抗 生 素治 疗 均无 效果 ,经 济损 失严 重 。
兽 医 临 床
猪 伪 狂 犬 病 的 诊 断 及 防 治 措 施
张 娟 玉 (江 苏省 滨海 县 陈涛 乡多种 经 营服务 中心 224562)
猪 伪 狂犬 病 是 严 重 危 害养 猪 业 健 康 发 展 的 主要 疫 病之 一 。随着 养猪 业 的快 速发展 和 流通 频 繁 ,本病 已成为 生猪 常 见 的传染 病 。近年 来 ,我 乡先后 有 3个 猪 场感 染 猪 伪 狂犬 病 ,现 将 有关 该病 的 流行 发 病 及 防 治情 况论 述 如下 。 1发 病情况
怀孕 母 猪 流产 、木 乃伊 胎 、死 胎 、产弱 仔 。母 猪 流 产前 后 ,大 多无 明显 的 临 床症 状 ,有 的仅 有 一 过 性 发 热 ,且 无 论是 头 胎母 猪 还是 经 产母 猪都 可 能发 病 。 3病 理变化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

疗2023-11-08contents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预防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和讨论•结论和建议目录0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为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的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直径100~150nm,有囊膜和核衣壳。

病原学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加热100℃5分钟可灭活。

抵抗力伪狂犬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约143kb,编码至少11种病毒蛋白。

基因组流行病学患病猪、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流行特点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唾液、鼻分泌物、尿液等。

猪、牛、羊等家畜和野生动物均易感,但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动物易感性有所差异。

伪狂犬病在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常与猪瘟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复杂,死亡率升高。

02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母猪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初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肌肉震颤、呜叫、呕吐、口吐白沫、倒地抽搐等,病死猪的脑部可见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坏死。

病猪出现寒战、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有眼眵,鼻孔流出黏性分泌物,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流涎,呕吐,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肌肉震颤、倒地抽搐等,并伴有呕吐、腹泻、流涎等症状。

临床症状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临床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脑组织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实验室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猪瘟、猪脑炎等。

鉴别诊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

防治措施诊断方法03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预防是控制伪狂犬病的关键,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

预防控制及时治疗针对性治疗对于已经感染伪狂犬病的猪只,应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根据病猪的症状和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分析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毒可以在猪、狗、猫、狐狸等动物身上发现。

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高且传染性强,会对养猪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疫病的诊断1、症状: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泼泻、四肢无力、痉挛、抽搐、猪的行为异常等。

在发病早期,猪会有烦躁不安、畏光、畏声、易激动等表现。

疾病进展后,猪体温会急剧升高,伴随着肌肉痉挛和抽搐,最终导致死亡。

2、病理学:猪伪狂犬病常伴有多种病理改变,其中脑部损害是最为显著的。

病变表现为脑部充血、水肿、出血和神经细胞空泡变。

3、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猪脑组织,采用病毒拓扑实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技术可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伪狂犬病病毒。

1、加强监测:在猪场、贩猪市场等密闭场所中,应加强对猪的监测和检测,对发现可能患有猪伪狂犬病的猪,要及时隔离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2、疫苗预防:针对猪伪狂犬病,已经开发出多种疫苗。

给猪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疫苗的使用应遵循疫苗手册的规定,定期检查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补强疫苗。

3、管理控制:严格落实猪舍卫生和消毒制度,避免疫源扩散。

加强对进入猪场、贩猪市场等人员的管理,保证“人畜分离”,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总之,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疾病,要想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只有全面加强猪场的监测、疫苗预防和管理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发生和对养猪业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姚玲贵州省岑巩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岑巩 557800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于猪群受到伪狂犬病毒的感染引起的1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对母猪和仔猪的危害较为严重,可以导致母猪出现流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的情况,仔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抽搐和迅速死亡,育肥猪在感染后通常会影响到其生长发育。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应用疫苗和提升生物安全等措施进行猪伪狂犬病的预防;针对发病猪可以应用抗病毒治疗、配合对症治疗和中草药治疗来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猪伪狂犬病;防治方法;基因疫苗;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是1种由伪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列为B 类传染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猪伪狂犬病对仔猪的危害非常严重,可以导致2周龄内的仔猪100%死亡[1],还会影响种猪的生殖系统,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大多数猪呈潜伏感染,可以终身带毒[2]。

应用传统的灭活疫苗和Bartha-K61弱毒活疫苗已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保护力,尤其是针对变异株,这就使得猪伪狂犬病在猪群中时有发生,甚至影响整个养猪业的发展。

1 病 原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

该病毒为1种双链DNA病毒,有荚膜,病毒颗粒直径150~200 nm。

病毒的基因组大约为150 kb的DNA,编码了约70种蛋白质,包括病毒结构蛋白、酶、调节蛋白等。

伪狂犬病毒在pH 4~9的环境中活性稳定[3],对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强,在普通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长,但伪狂犬病毒对高温敏感,当环境温度>56 ℃时,病毒就会失活,其对常规消毒药物均敏感,特别是对甲醛、NaOH敏感。

2 流行病学与流行趋势猪伪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伪狂犬病病毒的患病或带毒猪。

这些猪在发病期间或潜伏期内,通过唾液、粪便、尿液等体液和分泌物排泄病毒,成为传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一)
作者:陈太义张振军王洪金
摘要介绍了猪伪狂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症状及鉴别诊断等,提出了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措施
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

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症状,但是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有流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

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有囊膜和纤突。

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

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当它适应鸡胚后容易连续继代。

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

病猪发病期间,其鼻液、唾液、奶液、阴道分泌物以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30d以上,在肉中可存活35d以上。

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如2%氢氧化钠溶液或0.1%升汞能立即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
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等各种动物。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产仔旺季多发。

病猪和带毒猪及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

病毒由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中排出。

马有较强的抵抗力,人也偶尔感染。

易感动物可经呼吸道、破溃的皮肤和配种及病畜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d,短者36h,长达10d。

猪的临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是均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

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感染后可出现大批死亡,特别是1周龄内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几乎可达100%。

发病突然,高热、不食沉郁、呕吐或腹泻、鸣叫、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呈癫痫样抽搐,后躯麻痹,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4周龄至4月龄仔猪多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腹泻,部分有神经症状。

育肥猪主要症状为高热、厌食和呼吸困难,偶尔有中枢神经症状。

呼吸道可持续28d左右。

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死胎为主,产出的弱胎多在2~5d内死亡。

流产的胎儿体形大小一致。

新疫区可以造成60%~90%的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且主要发生于流产前的母猪。

4剖解症状
鼻腔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扁桃体、喉头水肿,咽炎,勺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皱壁呈浆液浸润,并常有纤维素性坏死膜覆盖2]。

肺水肿,上呼吸道有大量泡沫性液,喉黏膜点状或斑状出血。

肾点状出血性炎症。

胃底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大肠有斑块状出血。

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间有出血。

脑膜充血、水肿。

病程较长者,心包液、胸腹液、脑脊髓液均明显增多。

肝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新生仔猪神经症状,转圈。

仔猪死亡前游泳状,尖叫,口吐白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