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
十五种化纤的用途

十五种化纤的用途化纤是指由合成纤维制成的纤维材料,其用途广泛,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十五种常见的化纤及其用途。
1.涤纶:涤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强度,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户外用品、工业用品等领域。
2.尼龙:尼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强度,常用于制作袜子、衣物、潜水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等。
3.腈纶:腈纶具有较高的耐化学性和耐热性,通常用于制作防弹背心、绳索、工业过滤器等。
4.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耐热性,常用于制作衣物、床上用品、包装材料等。
5.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透气性,常用于制作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和家居用品等。
6.聚氨酯纤维:聚氨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作弹性纤维、泳衣、运动装备等。
7.聚醯胺纤维:聚醯胺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温性,常用于制作绝缘材料、阻燃材料等。
8.聚丁烯纤维:聚丁烯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和耐热性,常用于制作过滤材料、电子产品等。
9.聚苯乙烯纤维:聚苯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抗压性能,常用于制作保暖衣物、垫套等。
10.聚氨酯弹性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和回弹性,常用于制作弹性纤维、床垫、运动装备等。
11.聚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候性,常用于制作绳子、遮阳篷、纺织品等。
12.丙纶:丙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阻燃性能,常用于制作安全带、防火织物等。
13.聚碳酸酯纤维:聚碳酸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温性,常用于制作装饰材料、光学材料等。
14.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常用于制作胶粘剂、过滤材料等。
15.聚酯薄膜纤维:聚酯薄膜纤维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耐撕裂性,常用于制作包装材料、光学薄膜等。
以上是十五种化纤的主要用途。
这些化纤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也推动了纺织、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浙江古纤道化纤有限公司产品介绍

1.复合弹性纤维STY是采用两种不同的酯类高聚物(PTT+PET)按比例经复合喷丝组件、复合纺丝加工技术而制成的弹性纤维。
具有潜在的卷缩性和低的模量,具有很高的伸缩性和回弹性。
特性:舒适的弹性、优良的织造加工性、优良的回弹性用途:弹性外衣、休闲装、运动装、女式袜(长、短、裤袜)、弹性牛仔系列规格:50D/24F、75D/36F、100D/48F、150D/68F、300D/96F2.涤/锦米字型复合超细纤维由聚酯切片(PET)或阳离子改性切片(CD)和聚酰胺切片(PA6)按7:3比例经米字型喷丝组件和复合纺丝技术加工而成的超细纤维,后加工分割成(8+1)单纤维,具有良好的立毛效果和良好的吸湿性。
特性:良好的立毛效果、良好的吸湿性、易护理,可机洗用途:清洁用品、桃皮绒、灯芯条、家纺用品规格:80D/36F、160D/72F、320D/144F3.扁平多层分割型超细纤维纤维是聚酯(PET)和聚酰胺(PA6)按55:45比例并列间隔排列而成复合纤维,加工后纤维断面会分割成11根扁平形状的超细纤维,聚酰胺含量比普通复合超细纤维高,具有柔软的高档手感。
特性:高闪光性、高档的柔软手感、手感挺爽用途:外衣、休闲装、套裙、裤子、半导体擦拭布、家纺用品规格:DTY 80D/36F、120D/36F4.PTT记忆纤维采用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合物(PTT)纺制的,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
如弹性、回复性、低温染色等,可适用于记忆面料。
特性:手感柔软、永久记忆、弹性好、色彩艳颜、抗氯、抗紫外用途:休闲装、内衣、运动装规格:75D、100D、150D、300D 白色或其它颜色5.高仿真羊毛卷曲丝采用不同的超有光聚合物,经特殊的复合纺丝加工成的束状新合纤材料,有着幽雅的光泽,经湿热加工后可以达到独特的卷曲效果,特别适合于织造具有手感柔软人造毛皮和幽雅光泽的高档玩具家纺用品面料。
特性:永久的高卷曲风格、柔软件的手感和良好的蓬松性、独特幽雅的闪光效果用途:人造毛皮、玩具、家纺用品规格:100D/36F、150D/72F6.高耐磨锦纶纤维采用两种不同的聚合物,芯层为聚酯切片(PET),皮层为聚酰胺切片(PA6),经皮芯复合纺丝加工成新合纤材料,有着锦纶的柔软弹性和涤纶的耐磨性。
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

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正文显示:在线词典行业分类化纤制品地区分类中国时间分类文献出处中国纺织报标题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一2018字副标题秦伟正文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第一主要原料,占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的50%,2002年在我国万吨化纤产量中,聚酯纤维产量达772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占化纤行业利润总额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酯切片、聚酯纤维生产、消费、贸易国.预计2003年聚酯纤维的需求将增长%.聚酯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产能增长快,结构失衡.从1998国家加大打击走私力度后,国内市场聚酯产品出现缺口,价格走高,从而引发了聚酯产能投资热,总产能从1997年的322万吨快速发展到2001年的880万吨,增长170%,其中小聚酯增加了280万吨.我国聚酯纤维的产能已居世界首位,但产业链供需失衡的矛盾仍很突出,与之配套的聚酯原料PTA等产品产能的缺口明显增大,近年来国内企业的自给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逐年下降,导致进口量大增,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加大,目前PTA的实际产能只能满足聚酯所需量的28%左右,上下游产业链脱节严重,结构不平衡.原料短缺,价格波动大.以PTA为例,计划2004年建成的PTA在建项目共有辽阳石化、扬子石化等5个,将新增产能223万吨,同时拟在2007年前兴建的PTA项目有上海远东、宁波台塑等共9个,拟新增产能426万吨,原料短缺的局面仍将持续几年.聚酯原料是石油加工产品,原料价格直接受石油价格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将直接传递到PTA等原料市场,进而影响到聚酯纤维的市场价格,有时会有较大的波动,今年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就导致国内化纤市场和化纤原料市场的剧烈起伏,涤丝价格曾出现日均15%的涨幅.进口关税持续下降,竞争更激烈.我国加入WTO后,聚酯行业最先开放,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降低进口关税,2003年PTA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涤纶长丝的关税由%调降为%;涤纶短纤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进口聚酯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进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粘胶纤维我国粘胶纤维在化纤行业中起步最早,从1998年起粘胶纤维的产量和产能都居世界首位,2002年产量达万吨,比上年增长%.粘胶纤维还是我国唯一取得贸易顺差的化纤产品,粘胶长丝产品是我国化纤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种,2002年共出口万吨,比上年增长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我国粘胶行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单厂平均规模在2万吨以上,吉化、山东海龙等企业已接近国际水平.粘胶长丝主要生产企业有13家,其中11家是大型国有企业,8家是上市公司,产能相对集中.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粘胶纤维的原料———棉短绒资源丰富;加入WTO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对我国粘胶纤维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会拉动我国粘胶纤维的出口,这些都为粘胶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个行业已具备基本竞争力,产业竞争优势正在显现.国内腈纶生产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腈纶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2000年~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6%,已成为世界腈纶的主要生产国,2002年产量为万吨.1980年国内腈纶的需求量为万吨,其中国产腈纶占48%;1990年的需求量上升到万吨,增长了166%,其中国产腈纶占36%;2000年需求量为万吨,比1990年增长145%,57%为国产产品;2002年的需求量达万吨,国产占%.产品和市场问题凸现.国产腈纶产品差别化率约为20%,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国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3D、6D等常规产品严重饱和,复合、超细旦、异形、多功能性等差别化产品需要大量进口.我国腈纶市场价格自1996年起逐步与国际接轨.2002年取消进口许可证后,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国内腈纶生产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在品种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互补性,受到的冲击力相对不大.锦纶锦纶是我国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品种,产量增长较快,但发展速度不如其他纤维品种,因而在合成纤维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锦纶原料己内酰胺的产能集中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南化东方化工公司、石家庄化纤公司和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需要,需大量进口.现在,锦纶行业受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双重挤压.己内酰胺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大,往往在锦纶销售旺季,己内酰胺价格上涨幅度超过锦纶涨幅;而在锦纶销售淡季,锦纶价格的回落幅度又超过己内酰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部分锦纶的传统领域被抢占,钢丝帘子线、涤纶帘子线越来越受到轮胎行业青睐,我国实施的“十五”芳纶工程轮胎产业化对锦纶帘子线的市场形成很大冲击,近期会影响锦纶需求量的增长,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导致需求量逐渐萎缩.本正文被点击次数为 10。
化学纤维行业基本情况

化学纤维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行业范围界定一、行业定义及代码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简称化纤。
化学纤维根据功能和性质不同,可分为中低端的常规传统产品,以及高端的差异化产品和功能性产品;根据所用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
目前,我国合成纤维产量约占化纤总产量的九成,主要包括涤纶、棉纶、腈纶和氨纶等。
本报告所适用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化学纤维制造业”(C28),包括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281)、合成纤维制造(282)。
表1化学纤维制造行业子行业及主要产品粘胶纤维用途广泛,主要包括长丝作衬里、美丽绸、旗帜、飘带、轮胎帘子线等;短纤维作仿棉、仿毛、混纺、交织等。
锦纶长丝,多用于针织和丝绸工业;锦纶短纤,大都与羊毛或毛型化纤混纺,作华达呢,凡尼丁等。
在工业上锦纶主要用于帘子线和渔网,也可作地毯,绳索,传送带,筛网等。
涤纶长丝常作为低弹丝,制作各种纺织品;涤纶短纤与棉、毛、麻等均可混纺,在工业上涤纶短纤一般用于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以及缘绝材料等。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二、行业产业链结构从行业产业链来看,化纤行业的上游为提炼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行业以及棉短线、木浆、甘蔗浆等浆粕行业,为其提供生产所需各类原材料。
平均来看,原材料成本能够占到化纤企业总成本的60-80%,因此原材料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化纤企业盈利水平。
化纤行业下游主要对应纺织加工行业,化纤及下游加工行业所生产产品除主要用于服装、家纺行业外,在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图1化学纤维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结构第二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化纤作为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简述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开发的新产品

简述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开发的新产品随着社会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持竞争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进行简述。
首先,国内化纤企业开发的新产品主要集中在改善纤维性能和环保方面。
如聚酯纤维的增强型改性、仿天然棉纤维、环保型纤维等就是典型的新产品。
这些新产品通过提高纤维强度和弹性,改善水分吸收和透气性等性能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化纤企业更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通过应用更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生物降解材料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和满意度。
其次,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在面料和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是近年来的热点。
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舒适度和时尚感,纺织服装企业的新产品主要集中在改善面料性能、提高设计品位和开发新型服装配件等方面。
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在面料方面的创新包括仿真丝制品的应用、棉麻面料的改良、加强纤维含量的纺织面料等。
这些新产品通过增加面料的亲肤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等性能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同时,纺织服装企业的新产品也将设计感和时尚感发挥到了极致,加入更多的流行元素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差异化的产品也更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在服装配件的创新方面,纺织服装企业也不断开发新型的配饰产品,如围巾、帽子、鞋子等。
这些新产品不仅增加了服装的个性化和时尚感,也扩大了企业的产品线。
配饰产品的创新也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品牌忠诚度。
总之,国内化纤和纺织服装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保持竞争力。
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和时尚感的变化,创新开发出更具差异化和流行性的产品,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未来,企业仍然需要加强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

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一、产销现状调研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1、生产情况中国化纤纺织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等地为主。
其中,江苏省的化纤纺织品产量约占全国的20%左右,居全国首位。
同时,河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等省份也在发展化纤纺织品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产品分类情况中国化纤纺织品主要包括聚酯、纳米纤维、涤棉、尼龙、腈纶等品种。
其中,聚酯纤维是中国最主要的化纤品种之一,占据了化纤纺织品产业的重要地位。
此外,腈纶等产品也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3、销售情况中国化纤纺织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
其中,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市场占据了化纤纺织品出口的主要份额。
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主要消费群体为城市居民和中西部地区。
此外,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市场前景走势分析1、优势中国化纤纺织品产业在国内拥有较强的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中国在生产化纤纺织品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拥有较大的人工和原材料资源。
2、挑战目前,中国化纤纺织品市场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环保政策压力等挑战。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提高对化纤纺织品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对中国化纤纺织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3、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化纤纺织品产业将朝着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其中,高功能纤维和光电纤维等新型化纤产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国家也将加大对化纤纺织品产业的支持和投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总之,中国化纤纺织品产销现状稳定,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广阔、更有利的市场机遇。
中国差别化氨纶市场现状分析(附产能、产量及市场规模)

中国差别化氨纶市场现状分析(附产能、产量及市场规模)一、氨纶与差别化氨纶1、氨纶产品概况及其产量氨纶是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又称为聚氨酯弹性纤维。
由于其高分子链是由低熔点、无定型的"软"链段为母体和嵌在其中的高熔点、结晶的"硬"链段所组成,在柔性链段分子间形成的网状结构与刚性链段分子链比较大结合力作用下,氨纶纤维具有极高的伸缩能力与回弹性。
此外,氨纶纤维还具有耐疲劳性好、强度较低、密度小,耐腐蚀、耐晒、耐热、耐光、抗老化,对染料有良好的亲和力、染色性好等特点。
氨纶与棉花、涤纶、锦纶等材料的对比中氨纶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氨纶具有优良的弹性、平滑的手感、良好的耐气候性和耐化学品性能,使其能满足服装特殊需求。
氨纶的优异弹性以及多样混纺性被普遍添加应用到纺织物里,在织物中加入2%~5%的氨纶能显著改善织物性能,增加其弹性、强度与舒适度等性能。
因此也被誉为“工业味精”。
但由于价格昂贵,约为涤纶的三倍,棉的两倍,锦纶的两倍。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服装消费升级的需求,氨纶消费量增长迅速。
同时氨纶应用领域从衣服领口、袖口和袜口开始扩展到了服装面料、生物医疗行业等方面。
氨纶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产量也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近几年我国氨纶产量走势如下图所示:2、差别化氨纶及其产品概况差别化纤维是指有别于普通常规性能的化学纤维,即通过采用化学或物理等手段后,其结构、形态等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具有了某种或多种特殊功能的化学纤维,差别化纤维是传统纤维的改性产品。
差别化氨纶是通过加入特定的功能性物质,整聚氨酯软、硬段结构以及聚集态结构,从而改进氨纶的性能。
相对于普通的氨纶,差别化氨纶在特定领域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差别化氨纶产品种类众多,主要包括耐氯氨纶、黑色氨纶、低温易定型氨纶、易染色氨纶、其他类类型氨纶。
按照应用领域分,差别化氨纶下游应用广泛,可应用于高档内衣、泳装、西装面料及医用等领域。
化纤行业的专业行业资料

化纤行业的专业行业资料化纤行业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或物理改性等技术手段,将石油、煤炭等石化原料转化为具有纤维特性的合成纤维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化纤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工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纤行业的相关信息,包括行业概况、发展现状、主要产品和应用领域。
一、行业概况化纤行业是以石油、煤炭等化学原料为主要生产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和纤维拉伸等工艺,生产出具有纤维特性的合成纤维材料。
该行业以制造纤维、纱、丝等为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汽车、建筑、医疗等各个领域。
二、发展现状1. 产能规模:化纤行业的产能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对化纤行业的投入。
目前,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是全球化纤产能最大的国家。
2. 技术水平:化纤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新型纤维材料如碳纤维、芳纶等逐渐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
3. 国际市场:中国化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化纤产品出口量居全球首位。
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也持续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主要产品1. 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化纤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具有优异的耐磨、抗皱、易洗涤等特性,常用于纺织、家居、建筑等领域。
2. 聚酰胺纤维:聚酰胺纤维又称尼龙纤维,具有热稳定性好、拉伸强度高等特点,广泛用于制造织物、工业材料等。
3. 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碱性和耐候性的纤维材料,常用于土工织物、地毯等领域。
4. 聚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
四、应用领域化纤行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汽车、建筑、医疗等各个领域。
1. 纺织与服装:化纤纤维可以制造出具有不同特性的纺织品,如柔软、抗皱、防水、透气等,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帽、家纺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化纤制品
【地区分类】中国
【文献出处】中国纺织报
【标题】中国主要化纤产品概况(一)(2018字)
【副标题】秦伟
【正文】
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第一主要原料,占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的50%,2002年在我国万吨化纤产量中,聚酯纤维产量达772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占化纤行业利润总额的%。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酯切片、聚酯纤维生产、消费、贸易国。
预计2003年聚酯纤维的需求将增长%。
聚酯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产能增长快,结构失衡。
从1998国家加大打击走私力度后,国内市场聚酯产品出现缺口,价格走高,从而引发了聚酯产能投资热,总产能从1997年的322万吨快速发展到2001年的880万吨,增长170%,其中小聚酯增加了280万吨。
我国聚酯纤维的产能已居世界首位,但产业链供需失衡的矛盾仍很突出,与之配套的聚酯原料PTA 等产品产能的缺口明显增大,近年来国内企业的自给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逐年下降,导致进口量大增,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加大,目前
PTA的实际产能只能满足聚酯所需量的28%左右,上下游产业链脱节严重,结构不平衡。
原料短缺,价格波动大。
以PTA为例,计划2004年建成的PTA 在建项目共有辽阳石化、扬子石化等5个,将新增产能223万吨,同时拟在2007年前兴建的PTA项目有上海远东、宁波台塑等共9个,拟新增产能426万吨,原料短缺的局面仍将持续几年。
聚酯原料是石油加工产品,原料价格直接受石油价格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将直接传递到PTA等原料市场,进而影响到聚酯纤维的市场价格,有时会有较大的波动,今年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就导致国内化纤市场和化纤原料市场的剧烈起伏,涤丝价格曾出现日均15%的涨幅。
进口关税持续下降,竞争更激烈。
我国加入WTO后,聚酯行业最先开放,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降低进口关税,2003年PTA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涤纶长丝的关税由%调降为%;涤纶短纤的关税由上年的%调降为%。
进口聚酯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进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
粘胶纤维
我国粘胶纤维在化纤行业中起步最早,从1998年起粘胶纤维的产量和产能都居世界首位,2002年产量达万吨,比上年增长%。
粘胶纤维还是我国唯一取得贸易顺差的化纤产品,粘胶长丝产品是我国化纤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种,2002年共出口万吨,比上年增长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
我国粘胶行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单厂平均规模在2万吨以上,吉化、山东海龙等企业已接近国际水平。
粘胶长丝主要生产企业有13家,其中11家是大型国有企业,8家是上市公司,产能相对集中。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粘胶纤维的原料———棉短绒资源丰富;加入WTO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对我国粘胶纤维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会拉动我国粘胶纤维的出口,这些都为粘胶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个行业已具备基本竞争力,产业竞争优势正在显现。
国内腈纶生产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腈纶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2000年~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6%,已成为世界腈纶的主要生产国,2002年产量为万吨。
1980年国内腈纶的需求量为万吨,其中国产腈纶占48%;1990年的需求量上升到万吨,增长了166%,其中国产腈纶占36%;2000年需求量为万吨,比1990年增长145%,57%为国产产品;2002年的需求量达万吨,国产占%。
产品和市场问题凸现。
国产腈纶产品差别化率约为20%,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国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3D、6D等常规产品严重饱和,复合、超细旦、异形、多功能性等差别化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我国腈纶市场价格自1996年起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2年取消进口许可证后,进口数量的增加对国内腈纶生产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在品种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互补性,受到的冲击力相对不大。
锦纶
锦纶是我国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品种,产量增长较快,但发展速度不如其他纤维品种,因而在合成纤维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锦纶原料己内酰胺的产能集中在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南化东方化工公司、石家庄化纤公司和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需要,需大量进口。
现在,锦纶行业受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双重挤压。
己内酰胺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大,往往在锦纶销售旺季,己内酰胺价格上涨幅度超过锦纶涨幅;而在锦纶销售淡季,锦纶价格的回落幅度又超过己内酰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部分锦纶的传统领域被抢占,钢丝帘子线、涤纶帘子线越来越受到轮胎行业青睐,我国实施的“十五”芳纶工程轮胎产业化对锦纶帘子线的市场形成很大冲击,近期会影响锦纶需求量的增长,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导致需求量逐渐萎缩。
本正文被点击次数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