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化学计算基础知识》考点二

合集下载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是()。

A.认识氧气物理性质B.了解二氧化碳的自然界循环过程C.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D.感受化学对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培养学生与情感态度相关的能力。

ABC三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2.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C【解析】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

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3.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型知识D.化学情意型知识【答案】A【解析】一般地说,化学陈述性知识包括化学中具体的、各自相对独立的有关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化学反应及其具体应用的知识。

4.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答案】B【解析】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5.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是()。

A.自然界的水B.质量守恒定律C.金属和金属材料D.科学探究【答案】D【解析】ABC三项是课程内容中具体的内容,即包含在课程内容内;D项是课程内容。

6.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

A.动机B.成绩C.考试D.行为【答案】A【解析】动机是内在的;BCD三项均属于外在的推动力量。

7.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化学教资知识点总结

化学教资知识点总结

化学教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实体,是具有质量和体积的,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中的表现,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根据最新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共有118种已知的元素。

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都是化合物。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它的组成和比例可以进行变化。

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颜色、状态等方面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变。

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了化学组成的改变。

6. 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物质单位。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间的结合形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组成的表格,它是化学的基础,被认为是化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表格之一。

二、化学反应1.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不参与反应本身的过程。

常见的催化剂有金属、酶、氧化铁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了原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其中失去电子的叫做氧化,得到电子的叫做还原。

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 推断化学反应推断化学反应用于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性质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通过观察颜色、气体的释放、温度变化等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5. 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能够解离成离子的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两种溶液相互反应,生成具有一定溶解度的化合物,超出溶解度上限而析出的固体颗粒。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供了不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习目标,下列属于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检验B.模仿C.养成√D.迁移解析:解析: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同、养成等。

故本题选C。

2.下列不属于当前高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

A.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拓展学生选择空间B.强化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C.倡导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D.加强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培养化学科技人才√解析:解析:高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有:(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准备参加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 化学元素及其周期性定律
- 研究各元素的符号、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周期表的相
关知识。

- 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如反应活性、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2.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 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类型。

- 掌握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以及各类反应
的应用。

-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各类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量等基本知识。

3. 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
- 研究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内能、焓、熵等。

- 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包括反应热、燃烧热、标准生成焓等。

- 了解化学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 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4. 化学分析及常见物质的检验
- 研究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常见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

- 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滴定等。

以上是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复习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复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科目学科知识重点整理.

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科目学科知识重点整理.

初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科目学科知识重点整理1.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3.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4.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内容包括( )。

A.3个一级主题B.4个一级主题C.5个一级主题√D.6个一级主题解析: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包括5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故A、B、D错误,C正确。

2.科学探究既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解析:解析: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交叉进行,故A错误;科学探究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故B错误;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故C错误;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过程,D 正确;故选D。

3.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采用的编写模式主要是( )。

A.“融合型”模式√B.“社会中心”模式C.“学生中心”模式D.“学科中心”模式解析:解析: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在编写时必须摆脱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认知规律,以及对科学过程的感受。

故新课改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是三者的“融合型”模式,B、C、D错误;故选A。

4.认知性学习目标有不同的水平层次,下列行为动词所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最高的是( )。

A.了解B.解释√C.知道D.认识解析:解析:认知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的水平从低到高为: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化学》真题

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高中)》真题1.【单项选择题】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实行的是()。

A.国家统一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C.学校自主课程D.学科和活动课程2.【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是()。

A.能力与德育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单项选择题】图1是某高中化学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电子迁移内容的类比图像.下列选项不属于类比图像核心的教学功能的是()。

A.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B.降低认知难度C.解释抽象知识D.开发学生的想象力4.【单项选择题】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

A.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B.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为升学打基础C.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D.为培养化学专业人才打基础5.【单项选择题】化学学科学习的三个维度是()。

A.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B.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C.形式性、探究性、合作性D.自主性、探究性、合理性6.【单项选择题】化学教材编制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三序合一”.下列不属于三序的是()。

A.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B.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C.教师的认知发展顺序D.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7.【单项选择题】有关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B.探究教学要按照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依次开展教学活动C.科学探究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D.科学探究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8.【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关PM2.5(细颗粒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B.对人体的危害小于粉尘等大颗粒物C.属于气溶胶态污染物D.它与酸雨的产生无关9.【单项选择题】近年来,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见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此系统称为()。

2015年市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专业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5年市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专业部分试题及答案

力。研究表明其中含有的大量 “反式脂肪酸”,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心血管疾病)。有一
种前列腺素 E1,属于反式脂肪酸衍生物,其结构简式(键线式)如下:
O COOH
HO
OH
前列 腺素E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前列腺素 E1 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 B. 植物奶油是植物油与 H2 加成的产物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有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实验室中是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D. 氢氟酸(HF)不是惟一可以与 SiO2 发生反应的酸 30.人长期食用镉含量超标的食物(如大米等)会引起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的“痛痛病”。
已知镉为 48 号元素,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离能(kJ /mol)分别是:867.6、1631、3616、
5300。它可以制成镍-镉电池、艺术家的镉黄颜料(镉的硫化物)等。以下关于镉的描述不
正确的是
A. 镉属于过渡元素,位于 ds 区
B. 镉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105s2
C. 镉的主要化合价为+1、+2
D. 镉黄颜料易溶于水
31.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O
的选项,请把这个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1.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五彩缤纷的焰火是利用了某些元素的焰色反应 B.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高温可以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 D. 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22. 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 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图示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化学计算基础知识》考点二具体解题方法及例题:
【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作为一种简化的解题方法,应用于某些基于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数值的计算问题,表现出简化思路、简便运算等显著优点。

若a 、b分别表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A、B的量,c为a、b的相对平均值,nA / nB为二元混合体系中A和B的组成比,根据平均值的计算原理:
例、 150℃时,将1 L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至150℃,体积恒定时,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 )
A 甲烷与乙烷体积比是1∶4
B 丙炔与乙炔体积比是1∶4
C 乙烯与丁烷体积比是1∶4
D 乙烯与丁烯体积比是1∶4
解析:反应前后压强有所改变可运用差量法解析。

应注意:
①150℃时水呈气态; ②容器内压强增大8%即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8%。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根据氢原子数判断,选项A、B可排除。

运用十字交叉法,推断C、D中哪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找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分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几个连续或平行反应前后某种微粒的物质的量相等作为解题的基本思路。

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守恒问题有如下几种情况:
1)、根据反应前后某一微粒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进行巧解运算;
2)、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确立化学式;
3)、根据化学式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求离子所带的电荷或某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而进行的有关计算;
5)、根据原电池中正负两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规律,求两极产物的量或未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等。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例、Na2S2O3可作为脱氯剂,己知25.0 ml, 0.100mol/L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况)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为
A S2-
B S
C SO32-
D SO42-
解析:氧化剂得电子总物质的量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物质的量。

设S元素反应后化合价为X ,即0.224/22.4×2=0.100×25×10-3×2×(X-2) 解得,X = 6.
答案:D
例、羟胺(H2N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

现用25ml 0.049mol/L的羟胺酸性溶液跟足量的Fe2(SO4)3溶液煮沸条件反应,生成的Fe2+恰好与24.50mL,0.02mol/L 的酸性KMnO4作用。

FeSO4+KMnO4+H2SO4===Fe2(SO4)3+K2SO4+MnSO4+H2O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A.N2
B.N2O
C.NO
D.NO2
解析:Fe2(SO4)3被羟胺还原为FeSO4 又被酸性KMnO4氧化为Fe2(SO4)3,相当于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是羟胺,氧化剂是酸性KMnO4。

羟胺中氮元素反应前-1价,设反应后化合价为n ,有25×0.049×(n+1) = 24.50×0.02×(7-2),解得 n = 1 .
答案:B
【极值法】
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简化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例、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A、30
B、46
C、50
D、66
解析:设NO、NO2、N2O4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根据题意得:x + y + z = 0.05①式,再由电子守恒可得:3x+y+2z=0.06 ②式。

②式减去①式得:2x + z = 0.01 ③式。

现讨论③、①式:
(1)假设x=0时,则z=0.01 mol,即N2O4物质的量的为极值0.01 mol、NO2为0.04 mol,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2×0.01+46×0.04)/0.05 = 55.2 。

(2)假设z=0时,则x=0.005 mol,即NO物质的量的极值为0.005 mol、NO2为0.045 mol 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5+46×0.045)/0.05 =44.4 。

故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44.4和55.2之间,故选B、C
答案:B C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估算法】
此法主要用于选择题的解答。

有些计算选择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需要计算,但只要注意审题,稍加分析,便可以目测心算,得到准确答案。

例、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
B、Al和Zn C 、Al和Mg D、Mg和Cu
解析: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g金属全部反应生成11.2L (0.5mol)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mol氢气需26g。

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

Fe原子量为56,Mg 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g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
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

答案:BD
【图象法】
应用图象分析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分析图象时做到“五看”:
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征。

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式。

解方程式或函数式。

例题、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到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体积关系如下图: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求:1)原合金中镁、铝质量各多少?
2)HCl的浓度为多少?
1)解析:由图可知11.6g是Mg(OH)2的质量,(19.4-11.6)=7.8g Al(OH)3的质量。

V(NaOH)由0~20ml是中和HCl(因无沉淀) 所以,设合金中有镁x g ,有铝y g :
2)设与镁反应的盐酸为a mol ,与铝反应的盐酸为b mol ,与NaOH反应的盐酸为c mol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