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佳配何易_兼谈董小宛的结局
秦淮八艳

• 秦淮边有佳人——董小宛 与‚明末四公子‛冒辟疆 的爱情故事
• 秦淮八艳似乎人人皆有所听说 ,有所闲谈。不过把这八艳拆 开来一个个说,似乎说得清的 人如今便少了些。秦淮八艳之 中有佳人名董小宛,明末四公 子中有郎君名冒辟疆。他们之 间的爱情在明末清初的政局动 荡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然 又坚贞相随,执子之手,不离 不弃。今天要说的,便是董小 宛与冒辟疆的爱情。 •
灵秀青莲——艳艳风尘董小宛
•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董 小宛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 ‚董糖‛ ‚董肉‛ • 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背诵 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 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 ,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 倚窗而望,恋恋不舍,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 句‚月漉漉,波烟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 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 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 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 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 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 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隐,字如是, 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 君‛、‚蘼芜君‛。 • 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 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 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 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 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 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 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 《尺牍》。
章台柳隐 ——风骨嶒峻柳如是
18个最经典的古代感人爱情故事

18个最经典的古代感人爱情故事1,生死与共---------董小宛和冒襄冒襄(1611—1693),字辟疆,自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冒襄生于官僚家庭,其父冒起宗为明崇祯朝大臣,官至佥都御史。
冒襄自幼聪明,生性敏慧,仪貌出众,举止蕴藉,吐纳风流,他早负才名,精于音律,长于书法,诗文俱佳,得晚明文坛领袖董其昌、陈继儒的赏识。
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明季他又以风节文章领导复社,主盟文坛,名列“明末四公子”之目。
卓绝的修养,得天独厚的际遇,使其享有盛誉。
才自清明志自高,冒襄有过人的才艺,十岁能作诗文,十四岁刊行诗集,十六岁中秀才。
他聪颖勤学,博通经史,下笔千言,但科举道路都不顺利。
主要是因为其见解与权贵不合,结果六次参加乡试,仅两中副榜。
后来“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冒氏负才使气,轻财高义,刚毅沉稳,疾恶如仇,眼界甚高,终身没有涉足官场。
冒襄温文尔雅,崇尚名节,才气横溢,风流倜傥,与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并称“明末四公子”。
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冒襄雄才大略、英豪气概领一时之秀,官僚家庭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使他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领导复社、几社,主持东南文柄,“励经济,修名节,不以功名势利为念”。
一心想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在南京时经常高朋满座,诗酒唱和,高谈阔论,以天下为己任,大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也是明末文化的一大特征。
崇祯三年(1630年)他首赴南京乡试,因病阻场,结识了复社名流张溥、杨廷枢,由此加入复社,并参与领导事宜。
后在秦淮大会东林遗孤,参加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抨击阮大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
南京的明朝旧臣建立了弘光政权。
历史趣谈董鄂妃的身世之谜,顺治是因为董鄂妃出家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董鄂妃的身世之谜,顺治是因为董鄂妃出家吗?
导语:提起爱新觉罗福临(清顺治帝),堪称处于风云际会中心的一位。
本来皇位和他八竿子打不着,奈何他大哥非要装腔调,在大会上说错话,被多尔衮
提起爱新觉罗·福临(清顺治帝),堪称处于风云际会中心的一位。
本来皇位和他八竿子打不着,奈何他大哥非要装腔调,在大会上说错话,被多尔衮把皇位给了他。
顺治的父亲是牛人,自己的儿子同样也是。
儿子康熙不仅牛,还牛成了圣祖,听着比父皇的谥号都威风。
母亲孝庄也是名垂史册,偏偏还裹进来多尔衮,上演了一桩“秘史”传说。
自古出家信道的皇帝不少,偏偏顺治出家就成了清朝疑案之一,可见其本身的票房号召力。
听闻顺治遁入空门是由于董鄂妃身死而万念俱灰引起的。
1、董鄂妃的猜想
顺治宠爱董鄂妃不假,因为沾个“董”字,所以众人猜测能够得到皇帝爱怜的,可能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问题是董小宛实际年龄比福临大十几岁,综合其他因素,说法实在经不起推敲。
还有一种传闻,董鄂妃原是顺治的弟媳妇。
亲王得知皇帝哥哥看上了自己的媳妇,于是悲愤自杀。
丧夫的福晋被接进宫成为妃子。
最后一种说法起源于神父汤若望的日记。
这本私人记载上写着皇帝看中了一个军人的妻子。
事情被撞见之后,这个军人含愤而亡,妻子便成为了王妃。
后面两种的说法可信度极高,因为顺治后宫姓董鄂的妃嫔一共有四个,可见这个姓氏一定是满族人,而不是四个姓董进宫的汉女。
生活常识分享。
顺治帝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有着怎样的传奇?

顺治帝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有着怎样的传奇?本文导读: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去世之时,顺治帝才十四岁。
《多情江山》顺治帝剧照坊间有传说,顺治帝在南下之时,仰慕董小宛,便从冒辟疆手中将董小宛带入宫中。
而这一说法,被《辞海》所否认。
顺治帝一生钟爱的红颜知己是董鄂妃,而不是董小宛。
董小宛在做歌女的时候,与冒辟疆私定终身。
后来在柳如是等朋友的帮助下,冒辟疆为董小宛赎身,在董小宛十九岁的时候,嫁给冒辟疆做侍妾。
董小宛才貌双全、心灵手巧,与冒辟疆家人的关系都很融洽。
董小宛与冒辟疆婚后九年里,董小宛勤俭持家,将家里的大小事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邻里的夸赞。
后来,冒辟疆生了三场大病,董小宛寸步不离的悉心照料,在冒辟疆最严重的时候,董小宛在床前照顾了两个月之久,得到董小宛的照顾,最终冒辟疆大病痊愈。
后来,因为董小宛身子单薄,平日辛勤操劳,最终积久成疾离开人世。
而董小宛去世之后,后人钦佩她敢爱敢恨的勇敢精神,特意写诗作词悼念这位美丽的女子。
董小宛去世之时,是顺治八年,顺治帝刚好十四岁。
所以,对于坊间流传顺治帝与董小宛的故事后来被历史所推翻。
顺治帝一生所钟爱的女子是董鄂妃,虽然顺治帝与董鄂妃只有六年的时光,但是顺治帝认为董鄂妃是他的红颜知己。
而顺治帝与董小宛的故事只是后人杜撰的。
只不过,顺治帝挚爱的女子也姓董,是董鄂妃。
董小宛与董鄂妃董小宛是明代人,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董鄂妃出生于1639年,是顺治帝的嫔妃,在董鄂妃去世后,追封为孝献皇后。
《七剑下天山》董小宛剧照董小宛和董鄂妃并无关联,她们俩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人生阅历。
董小宛家道中落,后来时候沦落青楼。
董小宛长相秀丽,深得当时王孙公子的喜爱。
除此之外,董小宛也有很高的才气,在当时,因为董小宛才貌双全所以名震苏州。
前来慕名的人很多,但是董小宛独独钟情与冒辟疆一人,最后得以如愿嫁给冒辟疆。
明朝败亡之后,董小宛和冒辟疆相依为命,在冒辟疆重病之时,董小宛悉心照顾。
《董小宛梦断秦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董小宛梦断秦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董小宛梦断秦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金陵(今南京),在明、清两代一直是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多情江山董鄂妃是董小宛吗?

多情江山董鄂妃是董小宛吗?《多情江山》将董鄂妃和董小宛拍成一个人,一个是清朝满族皇妃,一个是明末著名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编剧这是历史没学好,脑洞太大啊。
而孝庄太后被编剧塑造成刁钻婆婆,曾经演过《孝庄秘史》的宁静知道吗?《多情江山》的董鄂妃董小宛的扮演者侯梦瑶来头不小。
剧中女主是秦淮名妓董小宛,在偶然邂逅微服私访的顺治帝后被带入宫,在后宫宫斗中屡败屡战,最终获得孝庄皇后的认可,与顺治帝同生共死,双双离去。
而历史上,顺治帝确实有一位董鄂妃,而且顺治帝也是因为董鄂妃的病逝而陷入痛苦,后染疾去世。
历史表明,董鄂妃确实另有其人,而且是正正宗宗的正白旗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帝最心爱的女人。
而这位曾与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等并称“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姐”,整整大了顺治帝14岁,就顺治帝只活了22岁的年龄来看,这跟根本就差着辈分呢。
孝庄太后在清朝历史上可谓是鼎鼎有名,不仅一生培养了两位大清历史上最出色的帝王,更是多次在关键时刻狂澜,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不管是正史还是秘史,都在其政治功绩上着浓墨重彩。
本剧中,除了对孝庄太后的政治功绩有所表现,更多的是对董小宛入宫后的各种刁难,十足一个苛刻婆婆。
董鄂妃董小宛的扮演者侯梦瑶,舞蹈出身,2006年参加红楼梦中人选秀,但不想当演员。
2011年,本身舞蹈功底强厚的侯梦瑶被导演相中,参演电视剧《花木兰传奇》,出演花木兰,该剧耗资巨大,并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多情江山》中,侯梦瑶再演女主,并有多个大牌明星做配,侯梦瑶挺厉害啊。
中文名:侯梦瑶别名:梦瑶、瑶瑶、萌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星座:金牛座身高:1.68m出生地:辽宁沈阳出生日期:5月8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北京舞蹈学院代表作品:《花木兰传奇》《多情江山》《上官婉儿》主要成就:第27届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粉丝呢称:猕猴桃喜欢的颜色:粉色、粉蓝、玫粉喜欢的水果:苹果、桃子特长:琵琶、古典舞侯梦瑶,出生于辽宁沈阳,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
桃花扇

桃花扇《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
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1]《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
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2]内容梗概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
结识李香君,并与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
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
阮大铖怀恨在心。
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
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人物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5]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5]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才女的诸种归宿

[键入文字]才女的诸种归宿十年前,在我作校对编辑工作的书店,我第一次读辜鸿铭传记。
对辜鸿铭,我没有说的,那些前贤已经都说了。
在情爱世界,他也是一个特例,他的正室小脚夫人淑姑,他一见钟情终身不负,他的侧室日本夫人吉田贞子从大阪美丽的心斋桥来到她的身边,他终生爱护。
在晚清风雨飘摇最后的封建年代,两位真情的女子伴随了他奇特传奇的一生。
而他的女儿们,也是特例中的特例,今天偶然留意中国才女的诸种归宿,才慕然发见,中国才女自古的爱情,不谛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之真,天雷阵阵江河竭之恒,青灯古佛伴经卷之空这三种状态。
-------作者题记1928 年4 月30 日下午3 时40 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至少精通中、英、法、意、希腊、拉丁、德、日、马来等13 种语言的中葡混血儿-祖籍福建同安县新店乡浦尾村的国学大师辜鸿铭(1857.7.18 生)几乎无声地说完一句“名望、地位都不过是泡泡,转瞬即逝”之后,便最后的闭上了眼睛。
辜鸿铭死后,他的两个爱女十六岁的辜珍东和辜娜娃在苏州削发为尼,作了她们最后的的归宿。
就是这个男人,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发出惊人之语:“男人就象茶壶,女人呢? 好比茶杯,一个茶壶配四只茶杯,天经地义”的“杯壶论”论调。
有人说才女没人敢追,才女自有才女的傲气,这自不在话下。
据说辜鸿铭的两个女儿一是中国姑娘淑姑生的珍东和从大阪的心斋桥来到武汉的吉田贞子生的娜娃,她们不仅聪颖明慧,学得多国语言,而且也继承了乃父骄傲、清高的性格。
也就是这样两个才女,辜珍东和辜娜娃,在北平那条紫藤花盛开、许多椿树绿荫匝地迎风摇曳的著名的老胡同--东椿树胡同十八号小独院,曾向提亲的人说出:“只要你用中、英、法、德、意、日六种文字各写一封求爱信,什么都依你”,一句话就吓退了求爱者。
在辜珍东和辜娜娃的记忆里,在这条著名的艺术家胡同,她们听着京剧家荀慧生和尚小云的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子佳人佳配何易———兼谈董小宛的结局王栋林(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54)摘要:冒襄与董小宛的真挚、凄婉的爱情,历来为大家所称道和向往。
但是,他们的结合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众多的考验和磨难。
冒辟疆正是眼看着佳人在自己面前的逝去,自己无法挽救而愧疚自责,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才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悼念作品《影梅庵忆语》。
关键词:冒襄;董小宛;结合;不易;结局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165-02①方孝标《冒辟疆六十寿言》冒襄辑《同人集》卷十二②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13-14页.③冒襄《影梅庵忆语》杜辑《朴巢文选》卷一④颜光祚《董如君诗》冒襄辑《同人集》卷六《影梅庵题咏》⑤吴伟业《题董姬宛君小像八绝句》其六冒襄辑《同人集》卷六《影梅庵题咏》收稿日期:2010-02-27作者简介:王栋林(1982-),男,江苏南通人,从事明清诗词及历代遗民诗文词承继关系研究。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与董小宛的真挚、凄婉的爱情,为后世的创作留下的宝贵的财富,无论在民间故事还是在文人的诗文中都可以见到。
因为他们的结合见证了明亡清兴那段惨痛的历史,见证了人事的变迁。
而后来“红学”索隐派的大力发掘也让这段佳话名噪一时。
明代嘉靖以后,个体工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频繁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奢侈享乐之风日益盛行,士人们更是倾向于任性率意的人生态度。
士人们出入青楼风月场所的风流韵事,日益被追捧为佳话而倍受传扬。
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历来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并且与钱谦益柳如是、侯方域李香君、龚鼎孳顾媚等人的爱情故事一起被称为文坛佳话,广泛流传于民间故事当中,以及文人的口耳相传之中,深深地烙印在晚明文史之中。
当时社会狎妓交游风气如此,冒辟疆当然也不可能例外。
冒辟疆出身名门,世代官宦清贵,又喜爱结交出手阔绰,相貌又特别出众,风度翩翩,方孝标评为“我初遇君扬子桥,君颜少好云霞标”。
①十里秦淮,本来就是风流之地。
余怀《板桥杂记》记载:“旧院与贡院遥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
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驷连骑,选色征歌……此平康之盛事,乃文战之外篇。
”②冒辟疆于1639年初夏赴南京乡试,“应试白门,晤密之,云:‘秦淮佳丽。
近有双成,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
’余访之,则以厌薄纷华,挈家去金阊矣.嗣下第,浪游吴门,屡访之半塘,时逗留洞庭不返.”③下第之后游历苏州,多次去半塘访小宛,却不料小宛去了洞庭湖游玩。
要回如皋的时候,才得以与醉美人小宛见得一面,从此就与佳人董小宛结下了不解之缘。
董小宛天生丽质,多才多艺,性格刚毅,是“秦淮八艳”之一。
古吴颜光祚《董如君诗》“南国有佳人,耿介怀好逑。
冶容妙无方,流韵清且柔。
置身偶失所,流涕倡家楼。
……我愁抑何极,寝兴徒反侧。
千里远相知,离居限南北。
……结言在终朝,矢愿同比翼。
”④与冒辟疆两人堪为知音,在琴棋书画方面尤其是昆曲上有共同语言,为此,冒辟疆还多次去登门请教,却因小宛喜爱郊游而不得遂心愿。
在冒襄、董小宛的爱情之中,董小宛一直处于主动追求状态,向往自由、真情,并矢志相从于冒襄。
这当然也有对现实因素的压力考虑,首先,他父亲欠下大量债务,债主天天上门催讨,烦不胜烦,需要找一个有钱,自己又看得上的有理想、多情有责任感文人作为理想归宿。
其次,晚明当时社会采秀女风气盛行,太监曹化淳、当朝国丈周奎、田弘遇多次到苏州物色佳丽,陈圆圆、董小宛等都在名单之内,董小宛受惊吓而病倒,想尽快摆脱乐籍嫁人,回归安定自由、无羁无束的生活。
再次,身边的好友个个都有了好的归宿,柳如是嫁钱谦益、李香君嫁侯方域、顾媚嫁龚鼎孳等等,不甘居人下的董小宛自然也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文化精英作为理想的对象。
董小宛曾为《后汉书》中陈蕃、范滂、郭泰、李膺等清流党人的正义行动叫好连篇,为之鸣不平。
联系到当时东林、复社等清议士人的悲惨遭遇,其实是在给予同情,对明末腐败黑暗政治给予抨击。
此时冒襄与阉党余孽阮大铖坚决的义举,赢得了董小宛的仰慕与倾心。
吴伟业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
恨杀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
”⑤就介绍了当时冒襄看演《燕子笺》时,董小宛对奸党的态度。
W e n X u e Y a n J i u ☆文学研究☆165Theory Research 学论理★★★★1642年,冒襄去苏州,访三年未得见面且正卧病在床的董小宛,别离时小宛一路送至镇江金山,依依不舍。
并发出“委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的誓愿。
而冒辟疆以父亲处于危疆,家事无人照料,并且科考在即来推辞。
饶有趣味的是,古人相当地迷信,以掷巧来决定两人的姻缘,冒襄在诗中回忆道“三十六宫都是春,美人深拜问良姻。
斩新一掷成抛散,绝色全身有鬼神。
鹃梦夜残空宛转,药房春杳忆横陈。
天荒地老歌长恨,好谶应为再世因。
”①同时约定夏天应试一起去金陵,并在时候,看登第与否在决定是否迎娶。
董小宛才回去,等待冒辟疆的消息。
在这期间,董小宛还让父亲来如皋催促。
而冒辟疆却并没有履行约定,独自一个人去了金陵应试。
却不料,倔强的董小宛却孤身一人,仅带一名老仆妇就从苏州赶过来了,途中为了躲避盗贼袭扰而躲进了芦苇丛中,船舵也坏了无法前行,三天无法生炊烟做饭,最后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冒辟疆在桃叶渡的寓所,与冒辟疆相会。
却在此时,冒起宗从襄樊被调回,决意不赴宝庆之任,回如皋。
冒辟疆听得这个好消息,也顾不上董小宛了,一路追随着父亲的船只到了銮江,和父亲见面,并留在銮江等科试消息。
董小宛一路追随之銮江,在水路燕子矶途中遇大风,差点遇难。
命运弄人,这一次冒辟疆又仅中副车下第,心神不宁,无暇为董小宛解决欠债和脱乐籍的问题,坚决让小宛回苏州。
倔强的小宛回去之后,决意不脱掉与冒襄相见时所穿的衣服,并发出如果冒襄不去迎娶她的话,她宁愿冻死的誓愿。
冒辟疆被她的坚贞感动,却无能为力。
曾有一个姓刘的刺史去调停,却无结果解决不了董小宛的问题。
最后,在她自己的努力与主动追求之下,并在礼部侍郎钱谦益的帮助之下,终于摆脱乐籍,偿还完债务,化解万难,嫁给了才子冒辟疆,这才铸就了一个千古佳话。
而与之相比之下,男主人公冒辟疆却处处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性格内敛自我,并一直以科场为虑,为父亲的安危奔波,却对此并不太上心。
后来在经历了曾有婚约的陈圆圆被掳的悲剧之后,悔恨交加。
同时被董小宛执着的追求深深打动了,一些为正常迎娶小宛的繁琐的手续和问题又被钱谦益轻而易举地解决,这才下定决心迎娶董小宛。
婚后二人琴棋书画,和谐幸福,纪映钟评道“女伴懒邀双陆具,研山频仿十三行。
闭门夫婿兼师友,深翠堂中仔细商”。
②董小宛在冒家的短短九年中,洗尽铅华,机智仁爱、忍辱负重,不光赢得了全家大小的敬重与爱戴,而且帮助冒襄评选唐诗、稽查抄写,自编《奁艳》。
成为冒襄的知心爱人、红粉知己,又是他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让冒襄一刻都离不开她。
其间又是兵荒马乱,多次跟随冒襄逃难,“婴忧浙水滨,遘患长江路。
输力竭忠贞,陨身委朝露”。
③历尽苦辛,看透人生、生死,思想通达,“攘攘干戈簇羽鳞,萧然孓影独逡巡。
竟通权变称知己,熟识安危似古人”。
④在逃难盐官期间,曾对冒襄感慨道:“但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备历,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可谓是说到了冒襄的心里去了。
不幸的是小宛因担惊受怕、旅途劳顿而患下不治之症,“卒于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飞渡,骨肉得全,而姬之惊悸瘁,至矣尽矣!”⑤从避难盐官到千方百计回到泰州,冒襄从冬天到春天大病了五个月,痢疟反复发作,寒热相攻,全靠董小宛悉心照料,“左右刀圭护药王,破窗飘瓦夜凄凉。
身非金石安能固,气贯参苓莫不香。
星魇蜡沉藤枕畔,宝奁蛛网瓦炉旁。
三年善病东阳瘦,谁复寒温慰象床”。
⑥于1651年正月初二于水绘园与世长辞,同年闰二月十五日葬于如皋城南龙游河畔影梅庵旁,墓庐今天仍可见。
“清初三大史学疑案”之一,就是关于董小宛的结局问题。
近年来,关于董小宛结局的讨论甚热,说法纷纭。
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吴伟业《题董姬宛君小像八绝句》其七、其八的理解上。
其七“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仓皇过渡头。
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
”⑦故事发生的背景,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已有交代,“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余邑清和望后,始闻的耗。
邑之司命者甚懦,豺虎狰狞踞城内,声言焚劫,郡中又有兴平兵四溃之警。
同里绅衿大户,一时鸟兽骇散,咸去江南。
”那最后一句就不难解释,冒襄一家仓皇渡江的原因是因为怕高杰的兵马以及土匪乱民的抢劫,轻身出逃,小宛无暇也无心来化妆,从这里我们看不出有董小宛被高杰兵众掳掠的迹象,况且后来1645年董小宛还与冒襄一起避难盐官。
其八“江村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
欲吊雪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
”寒食上巳前后,桃红柳绿,本就是郊游踏青、祭扫故人的时节。
杜鹃乱啼声哀,使得诗人不由地想起去凭吊才女董小宛。
冒襄一生交际广泛,在那被花木深掩的墓门之处,祭吊小宛的人数无疑是如此地众多。
且冒家屡世清贵官宦,先世是成吉思汗后裔,邓汉仪《庚子暮春祝巢民先生苏夫人五十双寿》中就说“莪莪王侯宅,今半鸣鸺。
赫赫貂蝉客,穷漠缠巨忧。
”⑧冒家可称“侯门”无疑。
这里,我们仍然看不出董小宛有被强掳入深宫的任何痕迹。
也有人据水绘园中两幅书之一的“冰丝新扬藕罗裳,一曲开筵一举觞。
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落款为“巢民冒襄年开九秩书”未收入诗文集中)推测说冒襄90岁时,董小宛还活着,这种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这首诗是冒襄回忆1642年于苏州半塘访董小宛时,小宛留别冒襄时的一颦一笑,以及送别自己时的依依不舍,坚持欲与自己同行,而自己却以各种理由推却,让寂寞的她回苏州半塘,诗中充满着对董小宛的深切怀念和无比的愧疚之情。
婚后的小宛处处深明大义,事事为冒襄作想,时时刻刻为他付出。
正是因为两人结合过程的坎坷不易,且在逃难途中和自己生病的时候董小宛对自己始终忠贞、不离不弃。
董小宛的离去让冒襄这个内敛的才子怀着一丝歉意和愧疚,对自己几次于危难之际欲舍弃小宛的往事深深自责。
尤其是看到年纪轻轻的绝代佳人在自己面前渐渐逝去的时候,才知道要去挽回。
回忆九年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件都是耐人回味。
因此,才有了《影梅庵忆语》、《亡姬董小宛哀辞》等一系列毫无遮拦、坦率真诚直接的悼亡之作的诞生。
(责任编辑/许广东)①冒襄《忆壬午春,亡姬坚欲归余,时五木在几,祷神后,一掷得全六,即用全六诗为首句》《巢民诗集》卷五②纪映钟《读辟疆影梅庵忆语,为赋五诗》冒襄辑《同人集》卷六《影梅庵题咏》③颜光祚《董如君诗》冒襄辑《同人集》卷六④徐泰时《春日题跋辟疆年盟兄哀董少君十纪》冒襄辑《同人集》卷六《影梅庵题咏》⑤冒襄《影梅庵忆语》杜辑《朴巢文选》卷一⑥徐泰时《春日题跋辟疆年盟兄哀董少君十纪》冒襄辑《同人集》卷六《影梅庵题咏》⑦吴伟业《题董姬宛君小像八绝句》冒襄辑《同人集》卷六《影梅庵题咏》⑧邓汉仪《庚子暮春祝巢民先生苏夫人五十双寿》冒襄辑《同人集》卷十二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