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译文及鉴赏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译文及鉴赏《鹤冲天·黄金榜上》是由柳永所创作的,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鹤冲天·黄金榜上》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代: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译文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
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
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鹤冲天·黄金榜上》注释鹤冲天:词牌名。
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
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一作“千古”。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宋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宋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宋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陈友冰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说过一个文人与妓女之间的故事:这个文人人称柳七官人。
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
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至于吟诗作赋,尤其本等。
还有一件,最其所长,乃是填词。
怎么叫做填词。
假如李太白有《忆秦娥》、《菩萨蛮》,王维有《郁轮袍》,这都是词名,又谓之诗馀,唐时名妓多歌之。
至宋时,有个专门写词谱曲的机构大晟乐府。
其主官就是词坛领袖周邦彦,一生新创词牌数十个。
那知这位柳七官人于音律里面更是第一精通,将大晟府乐词,加添至二百余调,真个是词家独步。
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
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终日只是穿花街,走柳巷,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
若有不认得柳七者,众人都笑他为下品,不列姊妹之数。
所以妓家传出几句口号,道是“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但是这位柳七官人,虽做两任官职,银钱到手,刹时在青楼挥霍殆尽,毫无家计,以至病殁之后,竟然无钱买棺椁安葬。
谢玉英虽说跟随他终身,到带着一家一火前来,并不费他分毫之事。
今日送终时节,谢玉英便是他亲妻一般。
这几个行首,便是他亲人一般。
当时陈师师为首,敛取众妓家财帛,一面制买衣衾棺椁将柳七殡殓。
一面在乐游原上,买一块隙地起坟,择日安葬。
坟上竖个小碑,照依他手板上写的增添两字,刻“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之墓”。
出殡之日,官僚中也有相识的,前来送葬。
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
那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而返。
自葬后,每年清明左右,春风骀荡,诸名姬不约而同,各备祭礼,往柳七官人坟上,挂纸钱拜扫,唤做“吊柳七”,又唤做“上风流冢”。
未曾“吊柳七”、“上风流冢”者,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
后来成了个风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后,此风方止。
后人有诗题柳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柳永词《鹤冲天·黄金榜上》赏析

柳永词《鹤冲天·黄金榜上》赏析《鹤冲天·黄金榜上》是柳永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这首词的意思和赏析如下:鹤冲天·黄金榜上作者: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注释①黄金榜:就是公布考取人员名单的黄榜。
②偶:偶然,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才能没有失去信心。
③明代暂遗贤:明代,圣明的时代。
此句另有作“千古暂遗贤”,详见《乐章集》。
④恣:放纵的意思。
⑤屏障;屏风。
⑥一饷;一顿饭,形容时间短。
词意在朝廷张贴的状元榜上,偶然没有我的大名,盛明时代暂时遗落贤才,叫我如何面对?反正这不是我的问题,既然不能大显才华一展抱负,那就索性把自己浪费,纵情放荡,何必患得患失!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不穿官衣的能臣高官。
就在烟花巷陌中,就在那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风里流连。
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
就这样偎红依翠,这样的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
青春如此短暂,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轻唱!赏析这是柳词中一首非常有名的直抒胸臆之作。
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柳永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参加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但都以落榜告终,屡考屡败,这一年再度名落孙山,很伤自尊,郁闷之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贻害他一生的著名词作《鹤冲天》。
这首词的构思、层次、结构和语言均与柳永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全篇直说,绝少用典,不仅与民间曲子词极为接近,而且还保留了当时的某些口语方言,如“如何向”、“争不”、“且恁”等。
全词写得自然流畅,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
不独在柳词中,即使在北宋词中,这一类作品也是少见的。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传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传在宋朝的词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仕途却颇为不顺,一生穷困潦倒难入朝堂。
他才情过人,年纪轻轻就凭借所作的词,扬名于民间,但遗憾的是,他的词却不被上流社会接受,从皇帝到臣子,不但否定他的才华,还断了他报效国家的理想。
他一生落第几次,最终离恨而去,流连于万花丛中,虽然内心凄凉,但他还是选择深情地活着,凭借低吟浅唱而美誉天下。
他在所处朝代郁郁不得志,但千百年来,他的词却长盛不衰,被后世称为“奇才”。
他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
出身不俗,自幼得“神童”之名公元984年,柳永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望着襁褓里的婴儿,柳宜左思右想,最后为小儿子取名为“三变”,出自《论语》的“君子有三变化”:“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意思是希望他长大以后可以成为庄重、温和又品格高尚的人。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儒家风气浓厚的家庭,而生在这样的家庭,入仕为官是必须走的路。
殊不知,正是这“奉儒守官”的家风,造就了柳永悲喜参半的一生。
父母对柳永满怀期许,而他也没有让父母失望,自幼就显露出了过人的天赋,外加父亲的亲自辅导,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10岁那年,柳永就作了一首《劝学文》,父亲读后拍手叫好,料定此儿必成大器。
13岁那年,柳永又大笔一挥,作了一首《题中峰寺》,此词一出,就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交口称赞,这个孩子了不起啊,柳永也为此得了“神童”之名。
虽然张爱玲曾说:“成名要趁早”,但其实成名过早也未必是好事,在盛赞下长大的孩子,不但抗压能力弱,而且会自信过度,反而在以后的路途中,容易出错。
顶着“神童”光环长大的柳永,就因为太自信,不懂得收敛自己的脾气秉性,才导致仕途不顺。
满腹才情,却留恋烟花之地,蹉跎光阴1002年,寒窗苦读十几载的柳永,已长成为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这一年他整满十八,到了可以参加仕途考试的年纪。
于是,柳永背起行囊,告别家乡父老,踏上了通往京都汴梁的路。
此次离家,他承担着光耀门楣的使命,希望通过可续考试,延续家族“柳氏三绝”的荣耀。
柳永,这位浪迹于烟花柳巷的一代词人

柳永,这位浪迹于烟花柳巷的一代词人当您在写情书时写下'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之时,当年写下这千古名句的婉约派词人柳永的心情,是否可以读懂?这首《蝶恋花》这样写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秋,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年的柳永,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旁,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满是沮丧和忧愁,他觉得没有谁会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他打算对酒当歌,把自己灌醉,但是又觉得勉强欢笑没什么意味。
他日渐消瘦却始终不觉得懊悔,愿为那个心中的她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柳永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和对意中人的绵绵的情思结合在一起描写,黯然销魂的春愁跃绕纸上,读者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孤独凄凉。
清代文人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柳永的词推崇倍至,称赞到'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图片发自简书App柳永的词大量描写世俗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而她词中的女主角大多为青楼女子,据说,晚年的柳永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他死以后,是青楼的妓女们集资安葬了他。
那么出生在北宋的这位婉约派代表人物,怎么会浪迹于烟花柳巷?又为何最终这般潦倒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感悟这位风流才子的别样人生。
柳永,原名柳三变,柳永是后改的名字,又因为他在家排行第七,所以又被人称作柳七。
柳永出身在官宦之家,祖父就是官员,其父柳宜在南唐为官(让人想到词帝南唐后主李煜),曾官至监察御史。
南唐被北宋灭亡以后,他继续在北宋为官,曾任沂州费县县令,而柳永就出生在他父亲在费县任职期间。
后来,柳宜在北宋做到了工部侍郎。
这样的背景让柳永对步入仕途充满了期待。
咸平五年(1002年),才高八斗的柳永离开家乡,他计划进京参加礼部的考试,他由钱塘湖进入杭州以后,杭州的盖世美景、湖光山色使他留恋不已,他于是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荡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任两浙转运史,驻在杭州。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详解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对柳永及其词的分析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
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作词曲,扩大了词境,发展了词体,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关键词宋玉悲感狂柳永非雅非俗前言柳永(987?-1053?)①本人是因为不得中进士,才放浪形骸的。
所以他说:“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仁宗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因此“奉旨填词”。
柳永性情浪荡,行为风流,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并不显得那么不近情理,所以柳永不避讳自己与歌妓的密切关系,而且,他的这些词也能被社会甚至皇帝本人赏识。
真正有争议的是柳永的文品。
在一个文化社会,文词是显示自己的社会形象的主要方式。
对文品的看重可能更甚于人品。
流连风月和终生沉沦是柳永一生。
一、宋玉悲感—柳永羁旅行役词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
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
写作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的鼻祖是战国时代宋玉,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
因此,可以认为柳永因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希望能谋取一官半职。
南宋陈振孙所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奔命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
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
但“利名牵役”,又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柳永最出名的狂词,句句都是经典,可惜一句误终身

柳永最出名的狂词,句句都是经典,可惜一句误终身词这种文学形式,在两宋时达到顶峰。
其实,它出现得很早,虽然具体时间存在争议,但至少在唐朝前中期就已经有了雏形。
最开始,它并没有被北宋人接受,被认为是雕虫小技。
士大夫们,将诗歌看作黄钟大吕,将词当作消遣。
直到苏轼的横空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词作的尴尬局面。
但是,即便是伟大的苏轼,也并非以一己之力力推动了词作的发展,他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就伟大的事业。
尽管他自己曾经贬低过柳永,但其实苏轼的词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柳永的影响。
柳永放浪形骸,穿梭于青楼酒肆之间,终日麻醉自己,其实还是源自于这首最出名的狂词: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的种种放纵,被士大夫们鄙视,不是他自绝于宦海,而是因为考不上科举考试。
他很想凭借自己的才华,以科考为跳板,鲤鱼跃龙门,可每一次都悻悻而归。
这首词,就是他在落第之后所作,也是以婉约风格见长的柳永,为数不多的狂傲之作。
在上阕,柳永一开口就流露出狂傲之气。
分明是名落孙山,他却说是“偶失龙头望”。
只有状元才是龙头,可见,柳永的志向并非只是上榜,而是为了独占鳌头。
一个“偶”字,更是在漫不经心中,流露出他的志在必得之情。
“明代暂遗贤”中的明代,自然不是后来的明朝,而是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柳永表面上是为政治清明的国君开脱,说他们也会看不到贤良,但实际上,这里不仅把自己夸了一顿,而且还揶揄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
既然是明君,又为何会有遗珠之憾呢?“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是柳永发自肺腑的感慨之言。
既然明君都不能认可自己,既然没有鹏程万里的机会,为何不随心所欲的寻欢作乐呢?表面上来看,这是自甘堕落而言,实际上,这未尝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向世道,向命运的不抵抗斗争。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详解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对柳永及其词的分析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
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作词曲,扩大了词境,发展了词体,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关键词宋玉悲感狂柳永非雅非俗前言柳永(987?-1053?)①本人是因为不得中进士,才放浪形骸的。
所以他说:“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仁宗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因此“奉旨填词”。
柳永性情浪荡,行为风流,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并不显得那么不近情理,所以柳永不避讳自己与歌妓的密切关系,而且,他的这些词也能被社会甚至皇帝本人赏识。
真正有争议的是柳永的文品。
在一个文化社会,文词是显示自己的社会形象的主要方式。
对文品的看重可能更甚于人品。
流连风月和终生沉沦是柳永一生。
一、宋玉悲感—柳永羁旅行役词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
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
写作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的鼻祖是战国时代宋玉,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
因此,可以认为柳永因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希望能谋取一官半职。
南宋陈振孙所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奔命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
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
但“利名牵役”,又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孤灯、古卷、白衣、细雨。
都成汴京的旖旎繁华,泡软了白衣卿相柔弱的脊梁。
烟花巷柳,依约丹青屏障。
从此,风流事,平生畅,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初识柳永,是因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或许才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吧。
从此,那个文人墨客的影子总是萦绕于脑海:一袭白衣行走于烟花巷柳,秀口一吐是才子词人,大笔一挥自是白衣卿相。
一脉清光,一盏淡茗,再读柳永。
我因他流寓江淮、大志不伸而惋惜,却又羡慕其放浪不羁、高洁傲岸。
《望海潮》一出,形成了“柳永式”的豪放词风,“东南形胜,三关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此词一出,便广为传颂,他亦因此名噪一时。
多少次,我因他踌躇满志、三度落榜而黯然,黯然那个茫茫百感的惆怅文人。
初考进士落第,即写下“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感慨之作来抒发牢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长期流连于坊曲之间,在花柳丛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这或许要要感谢宋仁宗,是他的御笔一挥,成就了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斑斑酒渍,酿诗填词。
也就是在此时,他与谢玉英相识于江洲,见他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
遂而昼夜畅谈,她读懂了她的前世,他明了他的今生。
都是人间惆怅客,不知何事泪纵横。
她自始至终地渴望在他身边,抚摸那忧伤的脸,将眉间的雾霾
吹散。
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后来馀杭任上的三年,即使结实再多的江浙名妓,却不曾忘情于她。
可是,他们注定无法相依相守。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她是第一次长亭送别,他又一次晓风残月。
才子佳人,“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有人说他说“千古第一情种”,更是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子。
李白有才气,苏轼也有风流,但说风流才子,恐怕李白与苏轼难以望其项背。
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轻雨一伞开,一梦黄粱一壶酒,一身白衣一生裁。
最肯忘却千般虚名,求一世清闲,我欲问尘中客,浮生能有几年。
最愿将那万种风情,皆遥寄江月,共看长江水送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