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县针阔混交模式造林浅谈

合集下载

谈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

谈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

谈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及对策发表时间:2014-09-01T08:32:50.76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曹仲冬[导读] 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白杨木林场曹仲冬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点林区之一。

针叶树种是黑龙江省造林树种,在人工造林中占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针叶树种栽造成地力衰退、造林树种单一、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针叶树种林分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针叶树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为针叶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维持合理的针叶树种群体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拥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余脉,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产量均居东北三省前列,针叶树种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营林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

1.针叶树种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1.1 针叶树种生长质量下降由于针叶树种诸如红松、红皮云山、樟子松等经济效益高,山区林农又具有栽植针叶树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许多林场针叶树种采伐后又继续种植针叶树种,一些林场至今已是第3 代、第4 代连续栽针叶树种。

于是出现了新问题,第1~2 代针叶林长势呈现蓬勃旺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第3~4 代针叶林则生长不良、未老先衰、低矮发黄。

针叶林生长量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

根据调查,在针叶林多代连栽地,出现造林成活率下降和幼林生长不正常的现象。

致使针叶人工林长期生长力受阻,严重地影响到针叶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2 林地土壤肥力下降由于针叶人工林纯林对土壤肥力要求高、耗肥大,造成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氮、磷转化不平衡,土壤黏粒含量逐次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养分贮量减少,林地生物活性降低,营养物质转化变缓,林地生态失调,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

基于Faustmann-Hartman模型的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研究

基于Faustmann-Hartman模型的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研究

引文格式:方菊芬,陈慧,陈凤玉,等.基于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的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研究[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43(6):52-55.基于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的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研究*方菊芬1,陈 慧2,陈凤玉1,严慧文1,王青芸1,†(1.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昆明 650504)摘 要:森林对气候变化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江西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生长收获模型和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计算出森林的最大综合效益,得出对应的最佳轮伐周期,并据此制定管理计划.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针叶人工林和阔叶人工林最佳轮伐周期分别为20年和7年,针阔混交人工林最大综合效益对应的针叶比例为95%,最佳轮伐周期为20年.江西省现行管理计划人工林一年的综合效益为4468493789元/年,而本研究制定的管理计划人工林一年的综合效益为5890640943元/年.本研究中的管理计划与江西省现行的计划相比效益更高.关键词:森林管理;综合效益;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最佳轮伐周期中图分类号:O 224;S 7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659(2023)06-0052-040 引言森林在调节和维持地球生态中有着重要作用,森林产品同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森林的社会经济价值常常被生态价值掩盖.我国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天然林根据国家政策采取保护的措施不进行砍伐;人工林多为经济树种,应结合市场对木材产品的需求,制定包含砍伐计划的森林管理方案.目前,森林管理计划研究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常用贴现现金流和实物期权法对林地价值进行评估和决策,同时O d e r w a l d 和D u e r r ,C o m o l l i 等[1-2]利用F a u s t m a n n 模型㊁可分割森林资本边际模型来确定最佳轮伐周期,并通过加入地租㊁零收益条件和可变面积等影响因子对模型进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将以江西省的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森林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利用树木生长收获模型计算不同树木的生长收获量,再基于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确定江西省人工林的最佳轮伐周期,从而建立森林管理最佳方案,为国内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 模型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概况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公认的中国林业大省之一,江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初步结果显示,全省林地总面积为1079.90万h m 2,其中森林面积为1021.02万h m 2,森林覆盖率高达61.16%.其中,人工林面积为368.70万h m 2,人工林中,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面积之比为76ʒ13ʒ11.1.2 树木生长收获模型江西省的人工林类型可分为针叶树㊁阔叶树和针阔混交林三种.树木类型㊁所处区域气候条件㊁立地质量㊁森林经营措施的不同,会导致树种生长收获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根据文献[3],得出树木的生长收获2023年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6第六期 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o v .2023*收稿日期:2023-10-13 D O I :10.13698/j.c n k i .c n 36-1346/c .2023.06.009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 J J 201405);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S 202210418007) 作者简介:方菊芬(2002-),女,湖南郴州人,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通讯作者:王青芸(1983-),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数学.模型公式:Q t =b 1I b2s [1-e -k t ]c (1)其中,t 为树木的年龄;I s 为立地指数;Q t 为树龄为t 时的林分蓄积量①.本文研究对象是人工林现实林分具有平均密度的经济成熟龄,因而可将方程中的参数k ㊁c 看作是不随密度而变化的常数,由文献[3]查得b 1=4.53547,b 2=1.60931,c =3.720004,k =0.096004,I s =14根据(1)式以及文献[4]可得出针叶树和阔叶树生长收获模型如下:针叶树生长收获模型为:Q t =317.027991-e -0.096004t3.720004(2) 阔叶树生长收获模型为:Q t =126.27034[1-e -0.091328t ]1.274443(3)1.3 森林综合效益模型在世界林业经济史上常用F a u s t m a n n 模型研究森林轮伐周期[5].但是F a u s t m a n n 模型只能进行静态的森林价值计算,且只单纯考虑木材效益,当加入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考虑森林综合效益时,F a u s t m a n n 模型的预测结果往往不太理想[6].因此,我们使用被修正的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计算森林最佳轮伐周期.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是对一般F a u s t m a n n 模型的扩展,该模型在涵盖木材净收益基础上,还将多种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纳入其中,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当前各种计算森林最佳轮伐周期的项目中.未被砍伐的森林具有碳汇效益,而碳汇效益与碳储量成正相关,从而可将碳储量转化为森林的碳汇效益;另外,被砍伐后的木材加工成木制产品具有木材效益,二者结合可求出综合效益.森林综合效益模型如下:V t =V c +V w (4)其中,V t 为森林综合效益值,其可表征为无限轮伐周期下的碳汇效益(V c )和木材效益(V w )之和[3].V c =αP cʏt 0Q 't e -r t d t -(1-μ)Q (t )e -r t1-e -r t (5)其中,α是碳转换系数,指植被生长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转换为碳的比率;P c 是碳交易市场碳的价格,取45元②;Q t 为对应树种的生长收获模型;r 是贴现率③,采用中国林业行业基准5%[3];t 为树木的年龄;μ是木制品中含有的碳比例,国际上通常采用0.5[7].表1 不同类型树木相关参数表树木类型B E F S V DRβ针叶人工林1.30.400.250.5阔叶人工林1.40.500.30.47碳转换系数公式为[3]:α=B E F ˑ(1+R )ˑSV D ˑβ(6)其中,B E F 是生物扩展系数;S V D 是木材密度;R 是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例;β是不同类型树木的含碳率.相关参数如表1[8-9]:木材效益计算公式为[3]:V w =1-δ ˑP -C f ˑQ t e -r t-C m1-e-r t (7)其中,δ是木材损耗率,针叶林和阔叶林木材损耗率分别取0.3%和0.4%[10];P 是市场不同木材的价格,针叶林和阔叶林分别取1300元/m 3和950元/m 3;C f 是砍伐和运输树木的成本,针叶林和阔叶林分别取351.25元/m 3和226.17元/m 3;Q t 为对应树种的生长收获模型;t 是树木年龄;r 是贴现率;C m 是经营森林成本,针叶林和阔叶林分别取28693.95元/h m 2和14008.29元/h m 2.1.4 最佳轮伐周期模型碳汇效益和木材效益都会影响森林的轮伐周期,综合效益最大值对应的轮伐周期即为最佳轮伐周期,因此,对(4)式进行一阶求导,再令其为零,即可得出森林的最佳轮伐周期T [11].最大综合效益对应的轮伐周期T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35第6期 方菊芬,等 基于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的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研究①②③林分蓄积量:林分中活立木材积的总量.碳交易市场价格取自澎湃新闻公布的‘2022年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一览“一文,具体报导网址为:h t t p s ://m.t h e p a p e r .c n /b a i j i a h a o _21397390.贴现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计算一定利息所适用的利率.V t =αP cʏt 0Q 't e-r t d t -(1-μ)Q (t )e -r t1-e-r t +1-δˑP -C fˑQ t e -r t -C m 1-e-r t (8)V 't =e-r tαP cμ+r1-μ Q 't1-e -r t -r ʏtQ 't e -r t d t +r (1-μ)Q (t )e-r t +1-δP -C fQ 't1-e -r t -Q t1-e-r t2(9)其中,V t 森林综合效益值;α是碳转换系数;P c 是碳交易市场碳的价格;r 是贴现率;t 为树木的年龄;μ是木制品中含有的碳比例;Q t 为对应树种的生长收获模型;δ是木材损耗率;P 是市场不同木材的价格;C f 是砍伐和运输树木的成本;C m 是经营森林成本.再令(9)式等于零,求出(8)式的极值,化简得最大综合效益对应的轮伐周期T 需满足的条件为:Q 'T 1-e -r T(P -C f )+P c ) -P -C fr Q T =r (ʏTP c Q 'T e -r Td T -C m )(10)其中,T 为(10)式的解,即最佳轮伐周期;Q (T )是对应树种的生长收获模型;r 是贴现率;P 是市场不同木材的价格;C f 是砍伐和运输树木的成本;P c 是碳交易市场碳的价格;C m 是经营森林成本.2 结论2.1 最佳轮伐周期下的森林管理计划根据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确定的最佳轮伐周期T ,对森林进行区域化管理.首先,按照树龄将森林划分为T 个区域,每年对达到最佳轮伐周期的一个区域进行砍伐,且在砍伐过后进行树木种植,则T 年后又回到第一次砍伐的区域进行砍伐,依次循环.即为整片森林综合效益最大的管理计划,示意图如图1:图1 管理计划示意图表2 不同类型树木最佳轮伐周期和对应综合效益汇总表人工林类型最佳轮伐周期(年)每年综合效益(元/h m 2)针叶人工林2024525509.21阔叶人工林728433635.62针阔混交人工林2023706114.03注:针阔混交人工林取针叶比例为95%时的数据,因为此比例下混交人工林综合效益最大.2.2 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根据江西省森林资源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将江西省人工林分为针叶林㊁阔叶林㊁针阔混交林三种,再利用(5)式和(6)式求得江西省针叶林㊁阔叶林㊁针阔混交林的最佳轮伐周期和综合效益.结果如表2:综上,本文制定的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为:对于天然森林,采取保护措施,不进行砍伐,保证全省的森林覆盖率水平稳定. 对于人工林,将全省的针叶人工林和阔叶人工林按照树龄分别划分为20个和7个区域,每年对其中最接近最佳轮伐周期的一个针叶林和阔叶林区域进行砍伐,砍伐后立刻对该区域进行种植,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针阔混交人工林应逐步改变针叶和阔叶的种植比例,使其达到最大综合效益对应的比例.表3 当砍伐年龄为16年时不同类型树木对应综合效益汇总表人工林类型树木砍伐年龄(年)每年综合效益(元/h m 2)针叶人工林1619656597.26阔叶人工林1614231286.14针阔混交人工林1619385331.702.3 与现行管理计划的比较根据江西省 十四五 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汇总表,近五年人工林采伐限额为1180.8h m 2,则平均每一年的采伐限额为236.16h m 2.通过查找资料可知江西省的生产用材中较多树种的成熟年龄为16年,利用(5)式和(6)式求得树木砍伐年龄为16时针叶林㊁阔叶林㊁针阔混交林的综合效益.结果如表3:45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根据表2㊁表3和江西省三种人工林的比例计算得出江西省现行管理计划和本文制定的森林管理计划下江西省人工林一年的综合效益结果如表4:表4 江西省管理计划与本文管理计划综合效益对比表人工林类型江西省现行计划综合效益(元/年)本文管理计划综合效益(元/年)针叶人工林35279975274401877634阔叶人工林436911869.6872935360.6针阔混交人工林503584392.9615827947.9总计44684937895890640943由表4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管理计划综合效益高于江西省现行的管理计划,因此对江西省森林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3 讨论森林能够制作成木制品进行售卖,产生经济效益;也能够吸收温室气体,产生生态效益.因此在管理森林资源时,要制定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管理计划.本研究基于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同时结合江西省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个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最大的管理计划.基于最佳轮伐周期制定森林管理计划贯彻了森林可持续发展理念.本研究提供的森林管理计划不仅能保证每年都有木制产品产出,防止木材市场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而且对于划分的每个区域的森林砍伐时间都为最佳轮伐周期,能够保证每个区域的森林都达到最大综合效益.另外,本研究提供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的森林管理计划,以江西省的针叶人工林㊁阔叶人工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区域,而我国大部分森林均为针叶林与阔叶林,因此该森林管理计划具有推广意义.参考文献:[1] O D E RWA L D R G ,D U E R R W A.K o n i g -F a u s t m a n n i s m :a c r i t i qu e [J ].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1990,36(1):169-174.[2] C OMO L L I P M.P r i n c i p l e s a n d P o l i c yi n F o r e s t e r E c o n o m i c s [J ].B e l l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1981,12(1):300-309.[3] 薛蓓蓓,田国双.基于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的综合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2):205-212.[4] 文娟,金大刚,莫祝平.不同造林模式人工林碳贮量的预估及比较分析 以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为例[J ].广西林业科学,2009,38(1):35-38.[5] F A U S T MA N N M.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V a l u e W h i c h F o r e s t L a n d a n d I mm a t u r e i n S t a n d s P o s s e s s F o r F o r e s t r y[J ].M a r t i n F a u s t m a n n a n d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D i s c o u n t e d C a s h F l o w ,1849:27-55[6] 曾程,沈月琴,冯娜娜.F a u s t m a n n 模型:起源㊁拓展与应用[C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林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 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7.[7] 韩沐洵.基于碳测算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2016.[8] 文明,余小晏.大竹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J ].绿色科技,2021,23(23):144-147.[9] 曾伟生.基于木材密度的34个树种组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J ].林业资源管理,2017(6):41-46.[10] 张问芙,曾宣武,谢琼.活立木拍卖前森林资源调查和资产评估的探讨[J ].现代园艺,2019(19):196-197.[11] 简盖元,冯亮明,刘伟平.基于碳汇价值的森林最优轮伐期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1,31(1):70-75.R e s e a r c h o n F o r e s t M a n a g e m e n t P l a n i n J i a n gx i P r o v i n c e b a s e d o n 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M o d e lF A NG J u f e n 1,C H E N H u i 2,C H E N F e n g y u 1,Y A N H u i w e n 1,WA N G Q i n g yu n 1(1.S c h o o l 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 a n d 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a n z h o u 341000,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i v e r s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 ,Y u n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6505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F o r e s t s p l a y a c r u c i a l r o l e i n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a n d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i n a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c o u n t r y wi t h t h e l a r g e s t g r o w t h o f f o r e s t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t h e l a r g e s t a r e a o f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s i n t h e w o r l d ,b u t t h e m a n a ge m e n t of f o r e s t r e s o u r c e s i n C h i -n a i s i n i t s i n f a n c y .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t h e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s i n J i a ng x i P r o v i n c e a s t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u s e s t h e t r e e g r o w t h h a r v e s ti n gm o d e l a n d t h e 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m o d e l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m a x i m u m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b e n e f i t s o f t h e f o r e s t s ,d e r i v e s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o p t i m a l r o t a t i o n c y c l e ,a n d f o r m u l a t e s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p l a n a c c o r d i n g l y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s t u d y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o p t i m a l r o t a t i o n c y-c l e s f o r c o n i f e r o u s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s a n d b r o a d l e a f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s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a r e 20a n d 7y e a r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m a x i -m u m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b e n e f i t o f m i x e d c o n i f e r o u s a n d b r o a d l e a f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s c o r r e s p o n d s t o 95%o f t h e p r o po r t i o n o f c o n i f e r o u s l e a v e s ,a n d t h e o p t i m a l r o t a t i o n c y c l e i s 20y e a r s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b e n e f i t o f o n e y e a r o f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u n d e r t h e c u r r e n t m a n a ge -m e n t p l a n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i s 4468493789y u a n p e r y e a r ,w h i l e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b e n ef i t o f o n e y e a r o f pl a n t a t i o n f o r e s t u n d e r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p l a n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i s 5890640943y u a n p e r y e a r .I t i s o b v i o u s t h a t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p l a n i n t h i s s t u d y h a s h i gh e r b e n e f i t s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c u r r e n t p l a n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K e yw o r d s :f o r e s t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b e n e f i t s ;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m o d e l ;o p t i m a l r o t a t i o n c y c l e 55第6期 方菊芬,等 基于F a u s t m a n n -H a r t m a n 模型的江西省森林管理计划研究。

浅谈混交林的优点及混交原则

浅谈混交林的优点及混交原则

24生物技术世界BIOTECHWORLD随着我国林业的逐步发展,混交林对其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众所周知,混交林不但能优化林业结构,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混交林的营造还应遵循与之适应的原则,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环境气候,合理地配置优化。

笔者参阅相关的文献及自身工作经验,从混交林优点及混交原则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对我国林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1 混交林的优点1.1 充分利用生态结构空间及吸收生态环境营养由于林木的自身特性,不同的林木对其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区别,例如:光照时间、土壤土质、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混交林的栽种应充分利用生态结构空间、气候环境、光照度等各类条件,使得更好地满足不同树木的生长要求,进而充分吸收生态环境营养,完善我国林业的发展结构。

1.2 改善立地环境混交林的树木品种一般较为繁杂,在加上混交林具有数量大、密度高等特点,使得混交林内的光照面积和时间都受到了影响,进而降低了混交林的地表温度,且温差较小。

再加上林内的通风效果不佳,水分的蒸发就随之得到抑制,提高了林内的湿度,改善了混交林内的气候环境。

厚实的树冠以及茂密的树叶,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升了混交林地的营养水平。

1.3 提升混交林木的数量及质量水平混交林内繁杂的树木品种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气候条件,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量,提高林木的能源储备,进而提升了混交林木的数量水平。

同时,因某些伴生林木的保护,使得其主干树木生长更为笔直,进而提升了混交林木的质量水平。

1.4 有效防护地表结构繁茂的混交林,改善了林业结构。

再加上较大的树冠面积、较深的地下根系以及丰厚的枯叶,使得地表土壤更为肥厚,能有效地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的作用。

1.5 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目前,病虫害成为了我国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混交林,因其林木繁杂,周围的生长环境也随之繁杂,增加了寄生虫和菌类的天敌数量,降低了混交林树种病虫害的感染概率。

1.6 有效降低林木火险我国每年因林木火灾而造成的损失都极为惨重,尤其是东春季节,林木发生火灾的概率急剧增高。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混交林是指在一定面积内同时栽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树种的树木,是一种集约化的植树造林方式。

混交林是多种树种共同生长,相互作用并形成丰富生态系统的一种树木组合种植方式。

混交林不同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植被的稳定生长,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侵蚀和保护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植树造林中,混交林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对于混交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混交林的建设过程中,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是关键的指导方针。

混交林中应选择相互适应的树种,尽量选择具有不同生态位的树种进行混交,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混交林中的树种应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各树种之间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混交林的建设应注重差异性,不同树种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异性,避免树种之间的竞争和排斥。

根据混交原则,合理选择树种的组合搭配,创建一个多元化、平衡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营造技术方面,混交林的建设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用适宜的树种进行组合搭配。

根据土地的类型和地形地貌,合理设计混交林的结构布局,使不同树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

对于混交林的管理和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树木的修剪、疏伐和病虫害的防治等,保障混交林的稳定生长和生态效益。

在植树造林中,混交林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

混交林的建设需要遵循混交原则,合理选择树种的组合和布局,注重混交树种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差异性。

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科学选择适宜的树种,合理设计混交林的结构布局。

通过合理的营造技术和管理保护,使混交林成为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增长的森林类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混交林的应用是植树造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维护和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

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

立体化修复是一种在生态环境中进行恢复和修复的方法,目的是重新建立和维持一个更加健康和稳定的生态系统。

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是指在进行生态修复时,采用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混合种植,以及在乔木层下种植草本植物,从而实现多层次的生态修复和恢复。

这种立体化修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多层次生态结构: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结构。

针叶树和阔叶树在地上层形成森林的上层结构,而草本植物在地下层形成植被的下层结构,从而实现了森林和草地的双重恢复。

2. 丰富的植被类型:通过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可以种植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植被可以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和食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土壤改良和水源保护: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并保护水源。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混合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而草本植物的种植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

4.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通过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

森林可以保持水源和土壤,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而草地可以提供牧草和饲料,保护水源和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5. 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采用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为多层次的生态结构和丰富的植被类型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生态修复方法。

它不仅可以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而且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希望未来在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能够更多地采用这种立体化修复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针阔混交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化修复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强生态修复能力的模式。

浅谈造林营林工作中林业造林的方法及应用

浅谈造林营林工作中林业造林的方法及应用

浅谈造林营林工作中林业造林的方法及应用林业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在某一地区进行植树造林,以恢复和改善森林资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绿化美化环境、培育经济林木等目的,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造林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造林的方法及其应用,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混交栽植法是一种常见的造林方法,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树种(种子)同时、或依定期交替地种植在同一地区的一种造林技术。

混交栽植法利用了不同树种的各自特点,使得植被结构更加复杂多样,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混交栽植,能够提高地下水位,改善土壤肥力,对于改善地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意义。

梯田造林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林方法,即在梯田棚坡上进行树木育苗、种植而形成梯田森林。

梯田造林法通过在梯田上进行造林,能够有效地保持土壤、改善水质、促进土壤再生,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循环,对于防止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

梯田造林还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林木的生长空间,促进土地的多级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分段播种法也是一种常见的造林方法,即将一定数量的树苗一次性分成几份,分批次在同一块地上进行播种。

分段播种法通过分批次的播种,可以减轻树木的生长竞争,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对于提高造林的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

分段播种还可以延长植物的生长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对于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利用排水工程结合造林的方法。

可以在排水沟两侧进行种植树苗,既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又可以进行造林。

这种方法既可以改善地方排水条件,还可以恢复和改善地方森林资源,对于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和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造林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郊野公园园林植树造林中复层种植与针阔混交营造

郊野公园园林植树造林中复层种植与针阔混交营造
大面积植树造林除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之外,还 可以吸收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其它有害气体,有效地降 低风速,树叶表面绒毛可以通过分泌独特的汁液和油 脂来吸附空气中的烟尘和粉尘。
树木具有吸收热量、提供绿荫、增加空气湿度的作 用,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调节郊野公园附近的气候环 境,树木通过特有的蒸腾作用,显著提高空气湿度,给 人们提供凉爽、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树木可减少太 阳光对地面的直接照射,达到调节气温的作用,使得有 树林覆盖的地区气温较低,为人们夏日里的避暑防暑 创造舒适凉爽的环境。
由于郊野公园的占地面积较大,可将郊野公园作 为当前城市中大型避灾避难公园,提高整座城市的防 灾防险能力。郊野公园的发展还应注重其经济效益,可 适当在郊野公园种植符合该区域种植结构的农作物, 用来提高郊野公园的经济效益,从而拓宽农村居民的 经济收入来源。 3 郊野公园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帮助郊野公园美化环境,利 用郊野公园独特的地势配合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以 提升人们对郊野公园整个环境的体验。大面积的绿色 有利于缓解城市居民长时间的用眼疲劳,也是郊野公 园清新舒适环境最具体化的体现。
混交林也具有一些劣势,比如昂贵的研究成本,复 杂的研究技术,对建造培育过程的要求过高。一个完美 的混交林的建造需要建立在对各品种树木十分了解的 基础之上,目前对树林成分形成发展的过程探究还不 够深入,因此营造出好的混交林还存在困难。 5 总结
在郊野公园园林植树造林过程中,实行复式种植 和针阔混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复层种植和针阔混 交可以帮助实现郊野公园的目的和其存在意义。即使 郊野公园实施复层种植和针阔混交还具有一定的难 度,但相较于研究树木特性所带来的难度,混交林带来 的好处大于其带来的劣势,毕竟混交林在保护环境、涵 养水源、提高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都较为突出。即使不 能建造一个非常好的混交林,也足以展现混交林独有 的优势。 参考文献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

浅谈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混交原则及营造技术要点一、混交林在植树造林应用中的重要意义1. 促进生态平衡混交林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又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平衡。

一方面,混交林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和光照等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从而保护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混交林中的不同树种之间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2. 改善生态环境混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防治沙漠化等。

由于混交林中的多种树种通过根系、叶片等地下地上部分相互作用,可以稳定土壤,修复植被,增强环境的稳定性。

3. 保护生物多样性混交林中树种的多样性是混交林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树种的多样性,混交林中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作用。

不同树种之间的根系、冠层、谢维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形成丰富的生态位,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二、混交林的原则1. 生态适应性原则混交林的构建应该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

即在选择混交林树种时,应该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包括耐旱、耐盐碱、耐倒伏、抗病虫害等特性,并结合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

2. 功能多样性原则混交林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树种的功能,多种树种可以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功能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等。

3. 人工调控原则对于混交林的构建而言,需要进行人工调控。

通过人工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混交,适时采取间伐、疏伐等措施,保持混交林的结构和稳定性。

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要点1. 合理布局在混交林的营造中,需要合理布局,考虑树种的组合和分布。

不同树种的结合要充分考虑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统筹考虑树种之间的空间关系,合理进行配置。

2. 种植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合理选择种植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安县针阔混交模式造林浅谈
万安县林业一“针”独大的现象,是指以针叶林为主的造林现象,针叶林比阔叶林面积大许多。

但是,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看,针叶林的群落结构简单,防护能力差,特别在今年春季,针叶纯林未能如阔叶林这样更好地抗击雨雪冰冻自然灾害;且树种单一,难以满足木材市场多树种的需求,阔叶树供需矛盾突出。

因此,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万安县林业局科技人员在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探讨后,接近福建林业的发展经验,推行针阔混交模式造林,这将是今后万安县林业发展的方向。

一、万安县林业现状
万安县林地面积1438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0.3%,有林地面积12092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4%,但树种结构呈针叶化,针叶树和阔叶树面积比为8.5:1.5,蓄积比为8.2:1.8。

从生态和经济效益看,针叶林的群落难以满足木材市场多树种的需求。

通过引进外资造林企业,实行针阔混交造林规模化集约经营。

因此,未来几年万安县的林业发展,应积极转变思路,强化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改变人工造林以针叶林为主的现象,着力在“三个结合”上下工夫:即针叶林与阔叶林相结合、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与长周期生态林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二、万安县推行针阔混交林的生态优势
1.混交林的生态环境优于纯林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造林树种,针阔叶比例和混交方式,使
各树种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的选择和种间竞争形成最佳林型,林分内乔木、亚乔木、下木、草本植被等,结构完整,接近自然林状态。

混交林成林采伐后,生态环境破坏较小,林分更新容易,造林成活率相对较高。

2.混交林可提高林地综合生产力
主要原因是混交林的树冠层后,枯枝落叶较多,致使土壤湿度较大,分解后微生物增多,导致土壤容重较低,空度大,疏松透气性好,适宜林木生长,且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

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一些化学元素也相对增高,土壤的酸性降低,减少了土壤的淋溶,直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3.混交林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能力增强
由于枯枝落叶较多,可以缓冲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分解的枯枝落叶又增大了土壤的持水能力。

混交林结构完整,下草、下木减缓了雨水对土壤的溅蚀,细根同时固定了土壤,枯死的下草、下木落叶又使林地土壤腐植质层增厚,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4.混交林森林防火效果好于纯林
经比较测定,各种人工针阔混交林树木含水量都高于针叶纯林,火险陛比纯林低许多,混交林结构完整,几个植被层的相互作用,致使林分内阳光减少,气温低,相对湿度较大,形成了不利于火灾发生与蔓延的森林环境。

5.混交林发生森林病虫害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强
混交林生长稳定,很少发生病虫害,纯林易受病虫害侵扰。

混交林能形成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小气候,不利于某些病菌及害虫生长,由于林内食物丰富,有利于招引各种益鸟及害虫的天敌,因此,可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又由于混交林垂直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因此抵御风倒、风折、雪压等自然灾害能力相对较强。

三、针阔混交林经济效益优势
1.混交林林地综合生产力高
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如:阳光、土壤、水分、养分,形成最合理的养分供应渠道,使林地生产力最高。

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对优势树种而言,无论是高生长还是径生长都大大高于后者。

混交林通过种间竞争和互补,在提高林木生长量的同时也改善了林分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使森林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

2.混交林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在林业企业实施管护经营以后,混交林由于各项指标接近自然林,可以在林下培植林果、林菜、黑木耳、林药等经济植物,并饲养家禽,使混交林地成为发展多种经营的一个平台。

四、万安县推行针阔混交模式造林措施
1.万安县统筹规划,制定三年规划
万安县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突出抓好万安县芦源林场600亩珍贵树种楠木针阔混交基地、弹前乡
9000亩光皮树针阔混交基地,潞田镇、枧头镇、窑头镇各6000亩桉树针阔混交基地,涧田乡、顺峰乡各3000亩高产油茶针阔混交基地等示范样板点建设。

目前,万安县着力抓好了阔叶树苗培育工作,通过万安县造林企业森洲公司、丰林公司培育桉树容器苗30万株以上、光皮树苗80万株;向上级林业部门争取了40斤楠木种子,将培育出圃苗木4万株;万安县祥霖山公司年初委托江西林科院油茶研究所为其培育苗木10万株。

预计可为造林提供130多万株阔叶树苗。

2.万安县鼓励林农林地流转,实行林业规模化集约经营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万安县山林全部分到了农户手中,非常分散,难以规模化集约经营。

为确保示范样板点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站绿化造林主力军作用,积极引进外资造林企业,推广“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经营。

万安县根据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尽力帮助企业与农户签订荒山和低产林转让协议,鼓励林农将那些无力经营的荒山和低产林向专业大户流转,为人工阔叶树示范样板点建设提供可靠的林地保证。

同时,鼓励造林企业以大局为重,创新观念,在分成比例上灵活机动,打破分成比例固定模式,最大限度让利为民。

3.一是加大技术扶持,加快工作进度
万安县林业局要派出技术骨干悉心指导各地、各单位的针阔混交造林工作。

从浸泡、施肥到浇水各个技术环节都要到位。

二要加强监管。

从调苗、分苗到浸泡、种植都要全程跟踪,做到针阔混交
造林监管到位。

三要明确管护主体。

在明确经营主体的前提下,要具体落实管护主体,“不栽一棵无主树”,确保成活率。

四、结束语
通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营造针阔混交林具有很大优势,诸如:森林结构合理,林地生态稳定,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灾害等优点。

在提高林地综合生产力的同时,又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因此,改变以往造林模式,向营造针阔混交林转变,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促进人工林树种的多样性,模拟自然状况,发展生态林业,以成为林业当前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研.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直径分布结构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2期.
[2]鞠萍.浅谈营造针阔混交林的优势[j] .华章,2010年14期.
[3]王铁牛.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模式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刘家衡,管德奎,登基.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几种造林模式[j].江苏林业科技,2004年.
[5]隋瑞清.围场县退耕还林造林模式—针阔混交林[j] .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