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树造林的几种方法
植树造林方法及有效管理措施探究

植树造林方法及有效管理措施探究植树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方法,通过种植树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持土壤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植树造林工作需要合理的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来确保植树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下面将探究植树造林的方法及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植树造林的方法1. 根据地域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和水源条件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地域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
在湿润地区可以选择湿地树种,而在干旱地区则需要选择耐旱树种。
2. 做好土壤改良工作: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因此需要先做好土壤改良工作。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深翻土壤等方法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3. 正确的种植方法:在进行种植时,需要注意树种的栽培季节、树苗的规格和栽植深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树木的栽植季节应选择在春季或秋季,避免高温或严寒时栽植。
4. 细心的栽培管理:植树后,需要进行细心的栽培管理。
包括常规的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工作。
及时修剪树冠,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线,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繁茂。
二、有效的管理措施1. 制定科学的规划:在植树造林前,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包括确定种植的树种、种植的数量和密度,以及合理的种植地点和面积等。
科学的规划可以提高植树的效果和成活率。
2. 做好监测和保护: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保护工作。
包括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还需要保护树木不受人为或自然灾害的损害。
3. 积极宣传和动员:植树造林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需要积极开展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公众的植树意识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展植树义工活动、举办植树节等形式,增强公众的植树热情。
4. 强化管理监督:植树造林工作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
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加强对植树工作的督导和考核。
对于植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论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

论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植树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手段,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促进生态平衡、增加草木覆盖度,改善大气环境等。
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树造林方法1. 选地造林:选地造林是植树造林的第一步,通过科学的地质调查和土壤分析,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植树造林。
选地造林需要考虑土壤肥力、地势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和造林模式。
2. 防风固沙造林:防风固沙造林是在沙化土地上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通过种植草木来固定沙土,防止沙漠扩张。
这种造林方法通常采用沼生植物和耐旱树种,使土地得到保护和恢复。
3. 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手段种植树木,通常采用育苗、移植或直播等方式进行。
天然更新是指通过自然生长的方式进行造林,通常在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减少人为干预。
4. 混交造林:混交造林是指在同一土地上种植多种不同的树种,通过树种的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二、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要点1. 树种选择:根据地块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
树种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适应性和生态价值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考虑。
2. 土壤改良:进行植树造林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树木的数量,种植密度的设置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种植目的进行科学的确定,通常要考虑到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树木之间的竞争关系。
4. 灌溉管理:在植树造林的初期阶段,树木需要适量的水分来滋养生长,因此灌溉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点。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水量,保证树木得到足够的水分。
5. 生长调控:树木的生长调控是植树造林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修剪、疏伐、迁移等手段来控制树木的生长,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和发展。
浅析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

浅析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造林是指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来种植树木,修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和水源,提供木材和其他生物资源。
在造林中,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造林地植树造林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浅析。
1. 常规造林常规造林是指在疏林或退化的森林地种植树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土壤和气候条件,并且对种植的树种要求不高。
在常规造林中,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整地处理,以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
然后,选择合适的树种,按照一定的密度和间隔进行种植。
在种植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2. 阶梯造林阶梯造林是利用山地土地利用的方法,在山坡上种植树木,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
在阶梯造林中,根据山势,采取合理的造林技术,包括构建坡面防护措施、开挖梯田、搭建梯田、种植树木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土保持能力。
3. 创新造林创新造林是指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造林,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展。
在创新造林中,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造林地进行评估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种植方式。
同时,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如组织培养、离体培养等,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存活率。
此外,还可以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如灌溉、修剪、修复等,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4. 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上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动物,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在林下经济中,可以选择适合的经济作物,如果树、蔬菜、草地等,或者养殖适合的动物,如家禽、畜牧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林地资源,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有常规造林、阶梯造林、创新造林和林下经济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也要根据树种的要求和管理能力进行选择。
通过合理的造林方法,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和水源保护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木材和其他生物资源。
植树造林方法及有效管理措施的探究

植树造林方法及有效管理措施的探究植树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的方式种植树木,以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和空气。
在现代社会中,植树造林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植树造林的方法及有效管理措施。
一、植树造林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树种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
不同的树种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不同,在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树木能够茁壮生长。
2.科学布局在进行植树造林时,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合理安排树木的种植位置和密度。
优化布局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率和生存率,同时也有利于森林的生态平衡。
3.精细化管理植树造林后,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
定期对树木进行保养,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提高森林的绿化效果。
二、植树造林的有效管理措施1.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对树木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定期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加强人员培训为了提高植树造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加强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树木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3.科学施肥植树造林后,需要对树木进行科学的施肥。
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施用肥料,保证树木的营养供应充足。
4.加强宣传教育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视,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
5.建立长效保护机制为了保护好已经植树造林的森林资源,需要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避免因人为因素对树木造成破坏。
三、结语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科学布局、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加强人员培训、科学施肥、加强宣传教育和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和空气。
常见林业造林方法及森林防火措施分析

常见林业造林方法及森林防火措施分析林业造林方法是指在林地上进行人工种植树木的技术和方式,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木资源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常见林业造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播造林:将树种种子直接撒播在林地上,种植密度较低。
适用于耐阴性强、耐旱性好、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如杨树、桉树等。
2. 育苗造林:将树木的种子先进行育苗,待苗木长到一定程度后,再移植到林地上。
育苗一般分为室内育苗和露地育苗两种方式。
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树种,如云杉、松树等。
3. 移植造林:将已经长成的树木从一处地方挖起,然后移植到另一处地方。
适用于需要大型树种、树木生长期较长的情况,如柏木、石榴等。
4. 技术造林: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快速建立森林。
常用技术包括直接播种、件树定位、垄槽培育、机械栽植等。
适用于大规模造林和复杂地形的情况,如防沙治沙林。
森林防火措施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林火的发生和蔓延,保护森林资源。
常见的森林防火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 火线防护带:在林区周围和内部划设防火带,保持带内植被短,不易燃烧,形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物理障碍。
2. 防火道路:在林区内设置防火道路,便于消防车辆进入,快速控制火势。
3. 观测塔和巡逻:设置高处观测塔,定期巡逻观察,及时发现火情,做出应急处理。
4. 防火器具:配备灭火器具和水源,如消防水泵、灭火器、水枪等。
5. 林区管理:加大对林区的管理力度,定期进行林区清理、割草和修剪,减少易燃物质。
6.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火源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火源意识,防止火灾的发生。
通过采取这些防火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林火的发生,保护林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
植树造林方法

一、造林方法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
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论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

论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植树造林是指人工进行植被的种植,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绿化和森林建设。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环境,保护水土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要点,以确保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植树造林方法1.直接播种法直接播种法是指将植物的种子直接撒播在土壤上,使其萌发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区。
在进行直接播种时,需要注意种子的选择和播种密度,以及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2.苗木移植法苗木移植法是指将培育好的苗木移植到预定的地块上进行种植。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较陡、土壤条件较差、植被恢复难度大的地区。
在进行苗木移植时,需要选择健壮的苗木,合理安排苗木的布局,保证其生长空间和营养供给。
3.人工造林法人工造林法是指通过人工将植物的幼苗移植到特定地点进行种植。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大量种植的地区,可以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加快植被的恢复速度。
在进行人工造林时,需要注意幼苗的选择和补植的时机,以及对土壤的改良和保护。
二、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树种在进行植树造林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要考虑树种的耐寒、抗旱、抗盐碱能力,以及其对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要考虑到树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对当地有益的树种进行种植。
2.合理设计造林模式在进行植树造林时,需要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合理设计造林模式,确定树种的密度和布局。
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和种植布局,以提高植被的生长率和生态效益。
3.科学施肥和灌溉在进行植树造林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植物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和灌溉。
要选择适宜的施肥剂和灌溉方式,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和水分供给,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4.加强管理和保护在植树造林后,需要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及时进行修剪和疏伐,防治病虫害和干扰。
浅谈造林地植树造林的几种方法

近几年来 ,我 国各级 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 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 :坑状、块状、高台 圃起苗、选苗、分级 、包装到运输 、假植 、造林 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 等。 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 加大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力度和经济 二,人工播种方法 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 ,尽量缩短时间,各 处罚力度 ,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基本态 撒播 :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环节要 保持 茁根湿润 。 势,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植树造林尤为重要。 股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 3 、分殖造 林法 :是利 用树木的营 养器官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 件下发芽 。工效高 ,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 ( 于、枝、根等) 及竹子的地 下 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 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及经济起到 了至 被植物截 留、风吹或水流冲走、乌 兽吃掉 ,发芽 进行造} 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 小 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 ,林 区的整地 、造林方法就 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费用,造林技术简单 ,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 , 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 , 国林业 我 适用条件 :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 幼树初期生 艮 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 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 , 优势与劣 伐迹地、火烧迹地 ,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枉树 的优良性状。f要求有寺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 , _ 日 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 ,本文提出 种 。 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 ,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 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 条播 :按一定的行距播种 ,可播种戍单行或 况的限制,这种方法 主要用 r适用营养繁殖的树 际林业体 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 双 行 ,连 续或 间断 。 种,如松耐、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更加广泛。因此 ,我们要提高认识 ,学会运用整 播后要覆土镇压。呵进仃机械化作业。种子 4 、其 他方法 地、造林的方法 ,尽快使我国生态环境及经济与 消耗量比较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植树造林的几种方法
发表时间:2009-12-30T10:05:19.96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唐庆君
[导读]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唐庆君(嫩江县大治林场)
摘要: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关键词:整地造林方法
0 引言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 造林方法
1.1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1.2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
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1.3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1.4 其他方法插条造林: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
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
选择1.5-
2.0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
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
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
具体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
1.5 插根造林这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上部不但不外露,反而要埋入土下2-3cm。
2 植树造林的程序
2.1 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割除清理可以用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 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
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 人工播种方法
2.3.1 播前的种子处理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
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
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
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
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
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
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方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
2.3.2 播种方法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
工效高,成本低。
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播后要覆土镇压。
可进行机械化作业。
种子消耗量比较大。
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
种的方法。
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
播后覆土镇压。
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
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
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
可形成植生组。
施工比较复杂。
适用条件:已有阔叶树种的天然更新迹地引入针叶树种,沙地造林。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
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