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砷_铬污染的控制技术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工业“三废”排放、农业投入品滥用,在一定程度加剧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可向作物转移,污染作物可食部位,从而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动物和人体生命健康。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大约60%的人口以其为主食,过量的重金属富集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致使植株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由于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可降解、不可逆转的特性,可以采取农艺措施降低其活性、阻断其向作物可食部位转移。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方式引言土壤是重要的环境介质,为植物生长提供水肥气热,也为动物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而土壤也成为大部分污染物的受体,环境介质中97%的污染物最终归趋于土壤。
当下,重金属污染是我国最主要的土壤污染形式,来源主要有废水灌溉、农药使用、工业排放等。
20世纪50年代发生于日本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后经证实是镉元素污染所致;我国沈阳-抚顺石油污灌区发生的严重镉污染也经历几十年的治理;因此利用各种方法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是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必要举措。
依据固定和去除两种思路进行治理,综合研究运用各类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定将在未来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1重金属污染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农作物,以及动物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发现,矿区内土壤中Cu污染对氨氧化微生物的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
在研究中,重金属污染区土壤中蛋白酶的活性为非污染区的19.1%~57.1%。
而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活性,引起作物光合作用失常,导致作物生长不健康,甚至死亡。
而部分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作用累积在作物体内,会通过人类和动物的直接食用或者食物链转移入其体内,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

汞(Hg)
? 汞进入土壤后,95%以上能迅速被土壤吸附或固定,因此汞 也容易在表层累积。
? 植物能直接通过根系吸收汞,汞化合物可能是在土壤中先转 化为金属汞或甲基汞后才被植物吸收。
? 植物吸收和积累汞的顺序: ? 挥发性高、溶解度大 的汞化合物容易被植物吸收。 ? 氧化甲基汞>氯化乙基汞>氯化汞>氧化汞>硫化汞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
王婉倩 111494127
前言
随着工业的大发展、城市化的扩大和农用化学物质 使用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重金属大量进入土壤环境。 重金属具有不可降解性,对土壤造成的长期的污染,已 经成为现今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 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 健康,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 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
Pb中毒
2) 镉(Cd) 其主要污染源是电镀、采矿、冶炼、染料、 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 在植物中过量的镉,不仅 能在植物体内残留,而且也会影响植物对磷钾的吸收,致使 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受到抑制,造成生物障碍,降低 产量,在高浓度镉的毒害下发生死亡。镉对人体可产生毒性 效应,长期摄入微量镉,引起骨痛病等。
镉中毒
3)汞(Hg)汞是一种剧毒非必需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类 环境介质和食物链(尤其是鱼类)中,其踪迹遍布全球各个 角落。 其污染来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某些自然因素如 火山作用等。慢性汞中毒的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乏力、全身酸痛、寒战、发热( 38~ 39℃),严重者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失眠甚至抽搐、昏迷 或精神失常。 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 ,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标准

农⽥⼟壤重⾦属污染管控标准
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地⼟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试⾏)(征求意见稿)》,替代现⾏的
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
风险管制值。
《⼟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新标准制定了农⽤地⼟壤污染风险管控两级标准:风险筛选值
以此为依据,按照⼟壤中所检测出的污染物含量,酸性、中性、碱性农⽤地将明确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类、严格管控类共3种类型。
农⽤地实施3级分类管理
⼟壤重⾦属明确限量指标
当前,农⽤地⼟壤重⾦属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
其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物主要是镉、汞、砷、铅、铬;影响农作物⽣长的污染物主要是铜、镍、锌。
现⾏《⼟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壤污染物指标有10 项,包括8 种重⾦属(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和2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
⽽在新标准中,增加了致癌物---苯并[a]芘指标作为选测项⽬。
在新标准中,按照农⽥⼟壤pH的不同,分别规定了不同重⾦属的污染风险筛选值、污染风险管制值。
整体来看,⼟壤酸性越强,所限定的污染风险筛选值、污染风险管制值愈加严苛。
以pH低于5.5的⼟壤为例,重⾦属镉的限量指标为0.3mg/kg,远低于pH超过7.5的碱性⼟壤。
有机肥标准
有机肥、⽣物有机肥标准均规定了重⾦属砷、镉、铅、铬、汞的限量指标。
有机肥中所有重⾦属限量指标仅能够国家现有的有机肥、⽣物有机肥标准
满⾜碱性或中性⼟壤中的要求,可划分为“安全利⽤类农⽤地”类型。
但在酸性⼟壤中,重⾦属镉的限量指标⾼于污染风险管制值。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镉砷铬

三、土壤资源破坏造成的后果 1、耕地被蚕食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 国土面积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6.8%,而水 土流失面积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的14.2%。 据 2005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 土壤流失量约 45亿吨。
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低。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二、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1、土壤污染 1)什么是土壤污染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方式变化, 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 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 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四、保护土壤资源 1、合理规划、控制土地用量、保护耕地底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依法对“三废”的管理,加强土地监测。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土壤过度开发 (1)土地不合理开发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过度放牧
牧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消失,土地沙漠化。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森林乱砍滥伐
森林乱砍滥伐,导致土壤水土流失。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1. 引言1.1 砷污染的背景砷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
砷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废弃物处理等活动,导致土壤中砷超标的现象日益严重。
砷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长期接触砷污染土壤会引发各种疾病,如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肝肾损伤等。
砷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严重影响,降低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破坏土壤生物多样性。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各种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砷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田的生产力,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砷污染的背景】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对砷污染问题的介绍和概述,引出接下来对修复技术的讨论和分析。
1.2 土壤砷污染的危害土壤砷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危害。
土壤中的砷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被吸收到植物体内,进而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高砷含量的食物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癌症、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
土壤中的砷还可以通过水体被传播,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周围的农田和生态系统。
土壤砷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
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可能受到砷的毒害,砷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甚至造成土地荒漠化。
有效修复砷污染土壤不仅关乎人类健康,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减轻土壤砷污染带来的危害,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修复技术的重要性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有效减轻土壤砷污染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风险,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的稳定。
砷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重金属,长期暴露于含砷土壤环境中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病、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修复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至关重要。
修复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砷污染土壤中的砷浓度降至安全水平,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 30 —
议;12 月 29 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专题会审议了《农用地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送审稿)》,要求第三次征求意见。2016 年 3 月 10 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三次征求意见稿)》(环办科技函〔2016〕455 号)第三 次征求意见。
2016 年 5 月 28 日,国务院发布《土十条》。环境保护部 土壤环境管理司根据《土十条》的要求,进一步对《农用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完善。经反复 研究讨论,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意见,形成《农用地筛 选值和管制值》。
二是风险管制值。其基本内涵是土壤中污染物高于该值 时,农产品超标风险很高,且难以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 等措施降低超标风险,该农用地原则上可以划为严格管控 类。介于筛选值和管制值之间的,农产品存在超标风险,具 体需要通过结合农产品质量协同调查确定,一般可通过农艺 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达到安全利用。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 《农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共量已显著降低,基本不会成 为影响稻米和小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物。鉴于全国土 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在部分地区土壤 中仍有一定的检出率,保留上述两种污染物作为选测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监控其含量变化及风险。
2020版药典中药材重金属

2020版药典中药材重金属简介:重金属是指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例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和医药。
然而,由于它们的毒性,当重金属积累在人体内时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作为中药材的一部分,中药材中可能存在重金属的含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中药材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由于某些地区土壤中存在重金属污染物,如工业废料和农业喷洒中的重金属残留物,因此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2.大气沉降:重金属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沉降至地面,进而进入土壤和植物中。
3.资源环境: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其中重金属的含量。
例如,野生中药材可能存在更高的重金属含量,因为它们生长在天然环境中,受大气沉降和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更高。
常见重金属:1.铅:铅是中药材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
铅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脏和血液造成严重影响,长期摄入铅会导致慢性中毒。
2.镉:镉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
中药材中的镉主要来自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汞:汞是一种剧毒金属,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危害。
汞主要通过水体和大气沉降进入中药材。
4.砷:砷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心脏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
砷主要来自土壤和水源。
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方法:1.生态栽培:选择合适的生态环境和土壤,避免中药材受到重金属污染源的影响,例如污染土壤的农民用药、化肥等。
2.严密监控:通过建立重金属监测体系,对中药材进行全程监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3.质量控制: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早检测和筛查有潜在重金属污染的药材,以避免其进入市场。
4.加强研发:加大对重金属检测技术和降解方法的研发,寻找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结论:重金属污染是中药材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对人体健康和中药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举措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壤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生产生活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手段和科技方法,加强废弃物排放和处置,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安全。
1土壤污染特征及危害1)土壤污染不容易发现,具有隐蔽性。
有害物质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相结合,虽然部分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容易被降解,这些有害物长期在土壤中存在,很难从土壤中分离和排出。
农业种植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中的有害物经过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土壤污染容易积累吸附。
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有害物进入到土壤中容易被吸附,从而造成有害物积累和影响范围扩大。
如很多金属污染物长期积聚在土壤环境中难以被降解处理,对土壤的危害性很大[1]。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像大气环境污染一样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土壤污染一般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容易蒸发消散。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去除长期积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十分困难,普通的稀释或者降解难以达到净化的标准,而且经过降解后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也需要进行验证。
更严重的是,一旦土壤污染中的有害物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其危害便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我国土地安全。
4)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长。
土壤污染隐蔽性强而且处理难度大,一旦发生污染,其修复和净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一些污染严重地区的土壤修复甚至需要几十年或者更长。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类型从2018年我国土壤污染统计数据看,我国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是铅、铬、砷等污染,污染耕地面积超过11950万hm 2,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集中在工业区和矿山开采区,这些区域及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很高。
除了重金属污染以外,土壤污染还包括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2]。
1)重金属污染。
城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收稿日期:2022-01-08作者简介:林芝梅(1987—),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防治及治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离的方法。
任春强等,2012
化学固定化修复(Solidification)
As3+
+
固化剂
As5+
铁氧化物 锰氧化物
As3+溶解、 迁移性降低
铝氧化物 具有快速、简单、成本低且二次污染小等优点,但该技术 只是改变了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并没有将其去除。
土壤化学淋洗技术(Soil washing)
Cr的形态
大气沉降
Cr(Ⅱ) 污水灌C溉r(Ⅲ)
Cr(Ⅵ)
矿山开采
随固体废物进入土壤
随农用物资进入土壤
Transformation
胶体吸附 Adsorption of
soil colloid
沉淀溶解 Precipitation and dissolution
络合作用 Complexation
Cr
生物转运 Biotransformation
土壤中插入电极,并通入高压电流产生高温将土壤融化,
冷电却动后修形复成法化是学一惰种性原的位、修非复扩技散术的,坚将硬电玻极璃插体入,污砷染酸土盐壤进,
而并 利 物适程转施 用 沿合化化加 电 电小应为场 场微硅用范产 方弱酸生 向直。围化的定流、砷电向电低酸渗迁(渗盐析移mA固透、,/c定从电性m其而迁2的或中将移黏电.和污土势电染为和泳物富等V淤/集效c泥m应至)土,电形。驱极成尚动区电污,未场染随工,
成土母质
高砷地区水侵蚀、植物吸收和火山活动
等自然过程
As
环境
人为源
工矿业活动 废弃物排放 燃煤
农业活动
AS的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of arsenic )
AS的形态(Speciation of As)
毒性
As的形态
甲基化
无机砷
还原条件
氧化条件
As(Ⅲ)
As(Ⅴ)
亚砷酸盐
淋洗剂
污染土壤 As
无机淋洗剂(H3PO4)
草酸、EDTA、柠檬酸
99.9% 70.58%
生物表面活性剂
79%~82%
该技术适用于面积小、污染重的土壤治理,操作灵活、 效率高,但也容易引起某些营养元素的淋失和沉淀
芦 R9S柳 可 染 修2ho.苇oo9树作地复ot1:tm为 区 材: 蜈 2羽 5g植砷 植 料20/k67蚣 叶g污 物00物0m草 :mg修g/k/kgg复(p美l人a蕉nt repair)
Effects
皮肤skin
铬性皮肤溃疡(铬疮) 铬性皮炎及湿疹
眼及耳
呼吸道
铬性鼻炎
肠胃道
眼球结膜充血、有异物感、 反胃呕吐,剧烈腹痛;
流泪刺痛、视力减弱;鼓 六价铬化合物有致癌
膜及外耳引起溃疡
性的,会造成肺癌。
Cr污染的修复(Repair of Cr pollution)
物理修复
电动修复 物理固定化修复
03 土壤As、Cr污染的 EK-PRB联合修复技术
Three
土壤As、Cr污染的EK-PRB联合修复技术
P R B
去除率增加1.6-2.2倍
FeOOH+Fe0 EK-PRB 联合修复技术不搅动C土N层T-,Co并可缩短63%修复时间 ,比较适合于低渗透的载土和淤泥土,且可回收砷,具 有经济效益高、后处理方便、改二性次红污泥染少等优效点果。显著优于EK
微生物修复(Microorganism)
Cr6+
+
土著、驯 化微生物
铬的迁移性、生
Cr3+
物可利用性降低
硫酸盐还原菌 芽抱杆菌属
大肠杆菌 假单胞菌属
不会破坏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土壤结构,可原地 处理,操作简单方便,处理费用低,不会产生二次 污染。但是,目前这个技术还需系统地研究
植物修复(Plant repair)
联合修复(Joint repair)
有机质 根系分泌物
质子 铁载体
酶
活化污染土 壤中的重金 属铬从而促 进铬积累植 物的吸收富 集
修复方法
电动修复法 固化稳定法 化学清洗法 化学还原法
限制条Cr件污染的修复资源需求
适于低渗透性的土壤,浸 电、水 水,对残渣铬无效
需将铬污染的土壤中挖出 固化剂 来,没有从根本上去除污 染物
As3+
+
微生物氧化菌
As5+
降低砷毒性、可移动性
硫铁杆菌类
假单胞杆菌
修复效果好、投资少、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 会产生二次污染。但目前该技术很难同时修复多种 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难度较大
02 土壤Cr的存在、转化、 危害及修复
TWO
土壤铬的形态与来源
(Speciation and Sources of Cr)
(1)植物萃取 (phytoextration)
超积累植物 (hyperaccumulator)将土壤中的金属 提取出来,富集搬运到植物根部可收割部 位和地上 茎叶部位的过程。
浅层受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2.5 ~100mg·kg-1) 的土壤的修复
(2)植物过滤 (phytofiltration)
植物通过生物或非生物过程,将根际周围液体中 的污染物吸收或沉淀在根部表面,或者吸收并转 移至根内部。
方 (需≥法1对。5 c换m)出土进行治理,可能对操作人有危害
换土法就是将污染的土壤取走,换入新的干净土壤。
翻一土般需适费用较于多事故人后力的,简应单用处理较。有限。
深耕翻土法就是深翻土壤,使聚集在表层的污染物分散在土
壤的深层,达到稀释和自处理的目的。
需要大量电能维持高温,成本高,且会产生含砷
尾玻气璃等化问法题是03mg/kg
大芋叶头井(修口复边效草率最高) S6h8omotg:6/(0m020·md)g/kg
藨纸草莎草 Ro1o3t0:-172mg/kg 251.40mg/kg Shoot: 12.38mg/kg
湿超地富超集富植集物植物
粉叶蕨 Shoot: 香24蒲38莎.33草mg/kg
微生物修复(microorganism Remediation)
常适 用于低浓度、水量高的情况
植物修复(Plant repair)
(3)植物固定 (phytostablization)
被植物的根吸收、在体内富集, 或者被吸附到根表 面,或者在根际区沉淀下来;植物及其根部可防止 污染物被风 或水侵蚀而迁移,还可防止其在土壤中 渗漏及扩散。
Leersia hexan-dra Swartz Paspalum distichum
土壤As、Cr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
汇报人: 组员: 专业: 环境科学
目录
土壤As的存在、转化、危害及修复 01
土壤Cr的存在、转化、危害及修复 02
土壤As、Cr污染的EK-PRB联合修复技术 03
01 土壤As的存在、转化、
ONE
危害及修复
AS的来源(Sources of As)
AS的来源
自然源
农业生态修复
①土壤水分调节 ②改变作物种类
传统物理修复工程措(Traditional physical repair)
限制条件
客土法 换土法 深耕翻土法 玻璃化法 电动修复法
客工土程法量是指大向,污成染本土高壤内,加不入适大于量大干净面的积土砷壤污,染覆盖土在壤表。
层或混合均匀,使污染物含量降低或减少污染物与植物根 系的接触,以增加土壤的环境容量,增强土壤自净能力的
化学清洗化修复(Soil washing)
清洗液
污染土壤 Cr
EDTA 54%
NTA
SDS
仅对砂壤等渗透系数大的土壤适用,且清洗剂废液 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还原化修复(Reduction)
Cr6+
+
还原剂
Cr3+
铬的迁移性、生 物可利用性降低
铁屑 硫化物
硫酸亚铁
存在于土壤颗粒内部的六价铬,难以与还原剂发生 还原反应。需要额外的超量还原剂来还原它,还原 剂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化学固定
化学修复
化学清洗 化学还原
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植物修复
电动修复(Electric remediation)
胶体电泳
Gel electrophoresis
离子迁移
Ion migration
阳极
Anode
OH-
Cr2O72-
NO3-
H+
Cr3+
H+ Me2+
H+
阴极 Cathode
电渗析运动
砷酸盐
有机砷
一甲基砷酸 MMA(Ⅴ)
二甲基砷酸 DMA(Ⅴ)
AS的形态(Speciation of As)
AS的 赋存形态
可交换态(SOL-As) 碳酸盐结合态(EX-As) 铁 -锰氧化物结合态(FMO-As) 有机结合态(OM-As) 残渣态(RES-As)
AS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As)
仅对砂壤等渗透系数大的 水、化学剂 土壤适用,易对环境造成 二次污染
未做防渗处理的渣 场,会引起二次污染
大量的还原 剂
健总康分结析
成本元 /t
耗人少接触毒害少 320
挥发性有机污染
120
易造成污染转移
140
人不直接接触污染 150
生物修复法 修复时间长,且尚未具体 铬富集植 株 人不直接接触、无 110 应用到大面积土壤修复 微生物菌株 二次污染
4.增加癌症患病率,影响人体健康
土壤As污染的修复(Remediation of As)
自然
As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