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的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

园林植物的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植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园林植物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园林植物的发展方向1. 多样性和适应性园林植物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加注重多样性和适应性。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园林植物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长,还需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加大对多样性和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2. 生态意识园林植物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生态意识,更多地考虑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园林植物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鼓励选择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的植物,提高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
3. 抗逆能力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植物需要具备更强的抗逆能力,能够抵御污染,抵御自然灾害,这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至关重要。
未来的园林植物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培育抗逆品种,提高园林植物的适应能力。
4. 新技术和新材料园林植物的发展还需要更多地注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质量和利用效率,让植物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中去。
二、园林植物存在的问题1. 品种单一化目前,园林植物的种类过于单一化,大部分的园林景观由少数几种常见的植物组成,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
这不仅难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的新鲜感和观赏的需求,也容易造成植物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导致园林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2. 林木老化许多城市园林植物种植时间较早,已经出现了老化的现象,导致植株生长状况不佳,观赏性和生态功能减弱。
需要对园林植物进行更新和替换,引入更多新的品种和优良丛生物种,实现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性。
3. 地方特色不足当前园林植物品种选择缺乏地方特色,普遍存在抄袭、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得许多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缺少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反映当地的历史、民俗和风土人情。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园林景观设计是指以园林景观为核心,通过空间的设计、植物的配置、景观元素的布置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美学和功能性的室外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有长足的发展,其中涉及到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
在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们对室外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公园、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
这些项目对园林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多样化、舒适、美观的环境。
人们对室外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环境美观,还要求功能完善、生态友好。
这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结合科学知识、技术手段等,来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多样化需求。
在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相对较早,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欧洲的园林设计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强调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尊重;美国的园林设计注重创新和实用性,强调对环境、社区和社会的影响。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特色都体现了不同文化和地域的特点,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园林景观设计在国内外都在借鉴和吸收新的技术手段,以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通过使用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设计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设计效果,使用户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设计方案。
数字化技术还能够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帮助设计师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生态友好设计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园林景观设计师开始关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利用雨水、优化景观水体等手段,可以实现景观的生态功能,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生态友好设计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园林景观设计在国内外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室外环境的要求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我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发展与我国绿化工程建设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我国对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发展非常重视。
园林绿化产业发展可以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多种苗木,使得园林绿化资源呈现出了丰富性、多样化的特点。
但是对我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
对我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绿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苗木产业的迅猛发展。
苗木产业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
本文就苗木产业现状及面对新形势如何提档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存在的问题1.1不成规模,资源分散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投入园林绿化的资金也逐渐增多,对绿化苗木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苗木价格看好,行业收益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种苗行业成了热门行业。
一些企业也看好苗木产业,开始大量发展苗圃。
一些略有资金剩余又无投资方向的个人也跟风发展苗圃,于是一些小苗圃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导致品种选择出现2个极端,有的是发展一些常用的苗木品种,有的则发展一些自认为新、奇、特的品种。
最终造成全县苗圃产业呈现小苗圃林立、大苗圃缺乏的现象,苗木基地遍布全县各个乡镇,不成规模,资源分散。
1.2苗木质量差,出圃率低由于发展苗圃的人数增多,大部分人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认为搞苗圃只是简单的栽树,致使好多小苗圃重建轻管,有的甚至一栽了事,听之任之;有的不了解苗木特性,盲目加大苗木密度,致使苗木缺乏生长空间;有的盲目为苗木截干、修枝,破坏苗木的树形,导致苗木树形丑陋。
种种原因,造成培育出的苗木很难有市场,出圃率低下,经营者利润下降,有的甚至亏本,如此恶性循环。
1.3缺乏资金,后期投入断档苗木产业投入大,见效慢。
经营者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前期苗圃建设中,用于苗圃地的土地流转、整地、购苗等前期建设中,没有对后期苗圃的管理作出正确的规划和预算,致使后期苗圃地资金断档,投入不足,苗圃管理很难正常运行。
园林行业发展现状

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原创版】目录1.园林行业发展现状概述2.园林行业发展的优势3.园林行业发展的问题4.园林行业发展的前景与建议正文一、园林行业发展现状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多的植物种类,被誉为“植物王国”,这为园林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从 1992 年国务院颁布《城市绿化条例》以来,园林绿化行业逐步走向法制化,各项指标不断完善,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等。
二、园林行业发展的优势1.政策支持:国家在城市绿化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等,为园林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园林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巨大。
3.技术优势:中国古建园林技术与艺术源远流长,世界瞩目。
在继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技术的同时,园林行业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三、园林行业发展的问题1.市场环境紊乱:园林行业法制建设和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市场环境相对混乱,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
2.设计与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园林行业从业者素质不一,设计与施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整体行业发展。
3.养护管理不到位:在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部分地区仍存在养护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清等问题,影响了园林绿化效果。
四、园林行业发展的前景与建议1.加强立法建设:完善园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园林行业从业者进行资质认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
3.加强养护管理: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进行市场化运作,明确养护责任和目标,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养护效果。
4.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推动园林行业持续发展。
总之,园林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园林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国内园林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国内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标签:园林行业;现状;发展引言: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园林绿化是全社会受益事业,城市绿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地被人们认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如何展示城市风景园林艺术;如何发挥植物材料在园林绿化中地作用,使之艺术升华,美化城市,是每个园林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地问题。
1、国内园林行业现状分析1.1、我国园林的建设概况中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典文化,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源头。
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园林逐渐向多元化发展,造园观和园林思想全面更新,城市环境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得到空前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而城镇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关乎城镇化建设质量,关乎城镇居民的需求和生活品质,其建设也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城镇园林建设在近些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无到有,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服务、信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一步步走上正轨。
据《201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81.25万hm2,绿地面积163.52万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9%,绿地率35.72%。
同时,各地各部门正积极开展城镇园林建设工作,助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1.2、政策、法规的颁布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发出了《关于当前城市作若干问题的指示》。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1992年全面步入了法制化的道路,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1995年7月建设部下发383号文件,颁布实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
园林绿化工程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园林绿化工程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工程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园林绿化工程行业以其对城市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园林绿化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1.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我国园林绿化工程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的园林绿化项目带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
2.技术水平提升:园林绿化工程行业在技术水平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传统的园林绿化手段已远远不够满足城市环境美化的需求,各种新兴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推广,提升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3.绿色生态发展成为主旋律:近年来,绿色生态发展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园林绿化工程行业也在积极响应。
通过合理搭配树种、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加强生态修复等措施,园林绿化工程积极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园林绿化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1.绿色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成为园林绿化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绿化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更加智慧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2.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园林绿化工程行业也将从传统的城市美化向生态保护与恢复转变。
通过引入植物物种多样性、建设湿地公园和生态廊道等手段,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
3.创意设计与文化融合: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城市环境美化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
今后,园林绿化工程将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通过创意设计展现城市的人文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4.生态景观与经济发展结合:园林绿化工程既要追求生态效益,也要兼顾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生态景观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将园林绿化工程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行业发展现状良好,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十分乐观。
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前景分析摘要:园林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利用和改造原有地形和地貌(如筑山叠石、挖池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从而构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抒情畅怀的游憩、居住环境。
就世界范围而言,园林景观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就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并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距离,展望中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是值得探讨的。
Landscape planning is to show in certain range, the use of art design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rough the u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terrain and landforms ( such as to build the mountain stone piling, digging ponds and water ), planting trees and plants, building and road such as layout way, thus constituting a very be good to hear or see, they recreation, lyric living environment. Worldwide, the industry landscap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eternal sunrise industry", and its uniqu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cept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recognition, show more and mor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landscape industry also obtained th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existing a lot of problems,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vary a great distance, prospect of China landscap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how to develop a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worthexploring.关键词:园林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发展前景正文:从产业链来看,园林规划包括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等四个方面。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自然、建筑和艺术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园林景观设计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读者揭示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
一、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园林布局和植物配置,而是更加注重景观的人文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
一些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如上海外滩滨江绿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广州珠江新城等,都展现了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新风貌。
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推动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
各类园林景观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也层出不穷,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在国外,园林景观设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如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日本京都的庭园等,无不展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精湛技艺和卓越魅力。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视,许多国外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也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理念,将自然和人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国外各类设计机构和行业组织也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不少支持和推动。
不论是学术研究、工程实践还是文化交流,都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1. 设计理念的创新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化需求,设计理念将更加注重融合当地文化和社会背景,营造更加贴近人心和环境的景观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塑造相结合,创造更加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空间。
2. 技术手段的创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也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和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静
东莞市当代卓艺园景有限公司523008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现状;并对现代植
物种植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1、植物种植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浪潮带来的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负面
效应的凸出,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强,植物景观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宜居城市等方面的功效日益突显,其重要性被提上议事日程。然
而受急功近利、形式上的感官享受等“城市形象”、“政绩工程”等
影响,植物种植设计背离了科学的发展规律,在繁华的城市现代园林
建设背后出现了不科学、不理性的现象,甚至盲目的“跟风”、“模
仿”,使得植物景观的民族性、地域性、独创性缺失,人为割裂了科
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在一些城市园林建设项目上继续单纯地延续
着追求形式美,不讲科学性的“大树热”、“草坪热”,大兴“形象
树”、“功利树”,或选植名贵树种,或求大求洋,只顾形式上的视
觉冲击,片面追求植物种植“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植物附属于城
市园林建设而成为“装饰品”,随挖随种或南北随行,“千园一面”。
对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认识,还只停留在概念上的重视,而植物景观
所固有的科学属性,为追随时尚或理想化的景观形式,盲目放大了植
物的观赏功能,忽视了植物本身的环境适应性、种类多样性。
2、现代植物种植设计趋势
2.1适地适树,从结构上提高植物种植设计科学内涵植物种植设
计,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
将其定义为: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要求,合理配置各种
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可见,植物种
植设计应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从生物科学、生态科学的角度,
完善植物种植设计的结构与形式。
1)确立绿量指标,优化植物种植结构
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阻滞尘埃,调节小气候环境
温度、湿度,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等
多种生态功能,且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因此园林绿地中
物质及能量流动大小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从而决定其产
生生态效益的总量大小。因此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园
林绿化生态效益大小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将绿量作为衡量园林绿化建
设水平的指标,重视绿化结构,改善现有绿地种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提高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科学
性。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园林植物种植目的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沿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等平面指标对园林绿地建设水平进行定量评估,2008年2月
国土资源部提出要进一步增加绿地率的比率,即绿化用地占总规划用
地的百分比。然而,绿地中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种植结构,其生态效
益差异很大:相同绿地面积的群落绿化绿地与纯草坪绿地的生态效益
相差几十倍;即使同一树种,由于受不同树龄,不同生长环境等自身
及外界因素影响,其生态效益也很不同。仅仅依赖原有的平面绿化水
平衡量指标,不能量化其实际生态效益,绿量作为立体评价指标则能
较好地反映不同种类植物、不同种植结构绿地、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
期、不同生长环境的实际生态效益。因此,确立绿量指标,结合生物
科学、生态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原理和方法,优化植物种植结构,促
进植物生态效益的发挥。如陈自新等人研究得出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地
建设中,植物群落绿化中乔木、灌木、草坪、绿地面积的最佳配植比
例为:为1:6:9:20,即20平方米绿地面积上种植1棵乔木、6棵灌木、
9平方米草坪。深圳市也对常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绿量及植物群落
种植结构进行了量值评估研究。上海市制定的《上海市居住区绿化建
设导则》规定绿地面积增大,绿化植物种类就需增多,并对乔木、灌
木比例,常绿及落叶树种比例都进行了规范,这些都是切实从植物种
植结构上,从绿量角度增强园林建设中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性。
2)合理配置,促进生态园林实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也得到了
显著提高,且依据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等基本国情,植物种植
设计应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绿化发展模式。在
当前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园林日渐成为国内外
学者研究的热点。
生态园林的概念很多,普遍认可的是: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
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
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从而改善人
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园林建设的生态美、科学美、
文化美和艺术美。建设生态园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活环
境,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生物链结
构,主要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
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
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等类型。观赏型人工植物群
落即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进行配植,如各种观赏花灌木的充分利
用,主要用于观赏需要;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有香味、能杀灭
病菌的植物配植成“森林浴场”,如疗养院、医院等地的景观绿化,
国外这方面的经验较多;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深根性、抗风力
强的植物配植成防风林、水源涵养林等,尤其海边城市应加强;知识
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加强植物的科学普及,让游人参与认识植物、欣赏
植物并保护植物;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在适当地段种植有经济价值
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实现并推动园林结合生产;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
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即继承并发展古代文人赋予一些观
赏的思想感情,营造良好的陶冶人们性情的植物景观。建设科学的人
工植物群落不仅能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的优势,更能满足现代园
林发展的生态需求,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目标。苏
雪痕教授在《植物造景》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自然群落的组
成成分、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如:“国槐—珍珠梅—紫花地丁、油松---丁香+白玉棠---剪股颖”
(北京地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人工栽培景观群落模式,为
提高我国植物景观设计的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2优化整合,实现植物景观功能多样性
1)体现整体性
植物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没有形成整体景观结构,更多的是作为配
景,通过孤植、对植、丛植等表现形式与建筑、山石、水体等配合形
成局部景观,这于大尺度的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是相悖的。
作为构成现代园林景观的重要组分,植物种植设计必须在尊重地
域、尊重基址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构建园林景观整体性,
将整个景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现代园林
植物景观要实现多样性,应由形态、功能不同的绿地类型组成,这种
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主张用景观生态学原
理来指导植物种植设计。如在系统研究园林景观其他组成的特点、优
势的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植物的形态、功能、物种多
样性,通过版块、廊道、基底等形式,将建筑、地形、水体等有机整
合,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2)体现地域性
美国学者加纳姆(H.L.Garnharm)在《维护场所精神——城市
特色的保护过程》一书中说:形体环境特征和面貌是识别城市的主要
成分之一,且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山水风景、城市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
化空间特色以及材料的使用上。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生
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种类以其特有的形态、质感、色彩,
在竖向上所表现出来空间范围和围合感是不同的,不但具有丰富和分
割园林环境空间的作用,还能营造场所精神,体现地方文化、民族风
格。在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种类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
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为辅,形成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建立起具有
地方特色的、体现地方风貌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
林绿地景观,成为地域特征识别的重要标志。
3)体现延续性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植物种植设计的思
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现代建筑拥有宽敞的空间、流动
的空气、明亮的光环境以及稳定的温湿度,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
必要的光照、温度、水肥等条件,这些极大地促进了植物景观的空间
使用范围。从在室内陈设植物到现在的可在建筑底层、中间层、屋顶
种植植物,既可增加绿地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还可美化、软
化生硬的、没有生机的建筑空间,为人们创造愉悦身心的空间环境。
同时,由于我国园林植物特有的人文底蕴,使其价值不仅表现在改善
室内外空间环境质量、产生经济效益等方面,在意境营造、寓意象征
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从创造室内外绿色空间延续到人
们思想情感的寄托。
参考文献:
[1]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赵羽西.中西方园林中植物配植的分析与比较[J].安徽农业科
学,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