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测试技术比较

合集下载

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比对分析

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比对分析

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比对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8T10:43:49.339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2期作者:孙俊安雯雯朱卫明[导读]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具有强大图像处理功能的检测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技术的有机融合。

新疆科达同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新疆昌吉市 831199摘要: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具有强大图像处理功能的检测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技术的有机融合。

现如今,这一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包括:工业生产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建筑工程行业等,体现出无材料消耗。

储存便捷、效率较高、数字图像可交换等应用优势。

为了更透彻地发挥技术优势,本次对这一技术的标准条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我国、美国、欧洲国家与国际标准的比对分析,为进一步探索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比对一、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标准”就是指对某项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作出的统一规定,也是经过多方面机构一致协商出的、对某事物的结果进行评价的依据,也可以理解为是生产实践中依靠经验不断总结与概括得到依据。

一般来说,标准可以分为管理标准、信息标准与技术标准。

本次比对的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属于典型的技术标准,是这一技术运用于无损检测中的依据,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标准评价检测对象的质量,完成各项不同目标的检测过程,确保检测流程规范、检测数据精准。

二、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一)我国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关于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的标准体系,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从九十年代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建设,并且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及其需求,开始制定标准体系,具体包括:(1)GB/T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2)GB/T 21356-2008 无损检测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鉴定方法;(3)GB/T26642-2011 无损检测金属材料九三级射线照相检测方法;(4)GB/T 23909.3-2009 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金属材料X和咖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国内外电子防静电标准技术差异性的探讨(精)

国内外电子防静电标准技术差异性的探讨(精)

国内外电子防静电标准技术差异性的探讨本章仅对各标准体系及技术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对技术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提出其发展趋势。

(1)标准体系适用范围美国ANSA/ESD S20.20《静电放电控制程序》、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340《静电》是涵盖了电子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存储、运输等,并汇集产品、工程、技术、培训、质量体系及认证等方面内容的完整和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是电子静电防护的纲领性文件,被国际所通用。

当前国际各国涉及静电敏感电子产品的贸易、技术、质量、认证等方面工作,基本是依据这两个标准体系。

我国标准(GB)、军标(GJB)、电子行业标准(SJ)尚无形成各自完整的防静电标准体系,都是产品、技术要求、质量检验、培训或是其它单一内容标准,存在适用范围窄、不系统、相互不衔接、不能作为开展防静电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与国际接轨不够等诸多问题,在推广使用中存在很大局限性。

目前我国急需制定出象ANSI/ESD S20.20或IEC61340-5-1那样综合性并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或电子行业防静电体系标准,以指导IT企业相关工作。

(2)重要技术比较及改进1)静电防护材料的划分ANSA/ESD S20.20《静电放电控制程序》、IEC61340《静电》等标准将静电防护材料分为:静电耗散、导静电、静电屏蔽、低起电性四种类型,并对其技术参数做了统一规定。

我国标准(包括国标、军标、电子行业标准)对静电耗散、导静电、静电屏蔽材料参照 ANSA/ESD S20.20、IEC61340等做了划分(国内各标准对技术参数划分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对低起电性材料尚无规定。

低起电性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使用和出现,有些材料成本很低,能大幅降低防静电硬件系统成本。

O 低起电性材料种类及耗散静电原理低起电性材料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吸湿性较强的物体,象木材、纯棉布、含木纤维的纸壳或是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材料等。

这类材料在环境湿度较高的环境中(50%RH以上),通过水分子耗散静电;第二类为两种摩擦带电序列不同物体编织或组合的材料,当受到其它物体摩擦时,两种不同物质产生正、负静电荷,通过其间电晕放电消散静电。

国内外测试技术比较讲解

国内外测试技术比较讲解

1.1我国测试技术的现状
大类产品满足需要程度:中高档科学测试仪器国内 市场满足率为30%,中低档科学仪器满足率65%;生 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产品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 品种满足率达50%,中小型工程达70%。进口产品往 往是科研、生产所需的重大、关键设备,技术含量大 ,附加值高。 国产集成电路测试设备虽有一定的发展, 但与国际 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上各种型号的国产测试 仪中,中小规模占80% ,只有少数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 的设备可称之为测试系统。但由于价格、可靠性、软 件支持、实用性等因素导致没有实用化。在大规模集 成电路测试系统方面一片空白,国内大型生产线上所用 的测试设备,完全是随生产线一起进口。
4.国内外检测机构组成和运行情况
我国检测机构运行现存的问题: (1)机构分散,缺乏综合联合服务平台,资源 利用率低; (2)检测业信息化程度低,数字化资源稀缺; (3)机构运营方式和服务功能单一。
4.国内外检测机构组成和运行情况
国际上著名的大型计量检测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英国国家物理研究院(NPL)、加拿大研究委员会(NRC)应用物 理处、意大利国家计量研究所(IMGC)、澳大利亚计量研究院(NML)、 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8)、荷兰国家计量研究院(NMI)、丹麦基础 计量研究所(DFM)、法国国家计量研究与电工研究所(BNM)、日本 计量研究所(NRLM)、全俄科学院激光物理研究所、新加坡标准与工业研 究院(SISIR)。 这些检测机构通常具有四项基本功能:建立计量基准与标准,发展测试 技术,研制与销售标准服务,提供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此外,一些实力 雄厚的先进机构还提供标准测试仪器和标准物质的设计和开发、技术转让 等服务。 这些检测机构一般拥有强大的资源和研究开发力量,在一些领域内具有 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优势有助于支撑他们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测量服务、研 究开发服务以及咨询服务。

电气测量技术发展史

电气测量技术发展史

电气测量技术发展史摘要:电气测量技术是电气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安全运行的必要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标尺。

本文简述了电气测试技术方式、方法,比较了国内外电气测试技术发展情况,得出了虽然我国电气测试技术快速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的结论。

另外,本文还就电气测试技术发展趋势做了简单分析和叙述。

关键词:电气,测量,现状,发展0 引言测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用数量概念描述客观事物,进而达到逐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揭示自然规律的一种手段。

其中,电气测量是当代工业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电气测量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本手段。

它融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元件新材料的现代测量技术等,是现代工业中新技术应用做多、最快的方向之一。

电气测量的对象主要反映电和磁特征的物理量,如电流(I)、电压(U)、电功率(P)、磁感应强度(B)等。

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等方面,许多新的思想和概念不断涌现,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衍生新的研究领域,迅速改变着传统电气设备制造业的面貌,产品更新换代极为频繁。

由于现代工业电气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气测量技术的内容更加体现现代化和自动化的要求。

电气测量与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密切,因此,电气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1 电气测量技术的现状1.1 电气测量仪表与方式目前,电气测量仪表多种多样,测试技术也层出不穷。

电气测量仪表(electr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s)用于测量、记录和计量各种电学量的表计和仪器。

电气测量仪表按被测电流的种类分为交流仪表和直流仪表两大系列;按结构特征分为模拟指示仪表、数字仪表、记录仪表、积算仪表和比较仪表,此类仪表可为安装式固定在屏、柜、箱上,也可为携带式;按测量功能分,常用的有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功率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能表和多种用途的万用电表等.此外.还有电量变送器和变换器式仪表;试验用的仪表和仪器有:电桥、绝缘电阻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用互感器、谐波分析仪、电压闪变仪、示波器等。

浅析国内外测力轮对标定技术现状

浅析国内外测力轮对标定技术现状

浅析国内外测力轮对标定技术现状发布时间:2021-05-12T03:08:20.89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高众昆[导读] 轮轨作用力的测量对于车辆动力学、脱轨机理、轮轨接触理论研究和列车的安全检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摘要:测力轮对是轨道车辆动力学试验研究中的核心传感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被试对象的评估结果。

测力轮对标定试验台是标定测力轮对输出特性、检验测力轮对各项性能指标的专用设备,测力轮对标定是测力轮对研究及运用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机车车辆制造技术大幅度提升,对测力轮对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的测力轮对标定手段,无论是设备适应能力,还是标定结果的准确程度以及完整性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相关科研活动的需求。

研制更加科学、先进测力轮对标定设备已显得日益迫切。

关键词:测力轮;技术现状1.轮轨力测试技术概述轮轨作用力的测量对于车辆动力学、脱轨机理、轮轨接触理论研究和列车的安全检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运输不断向高速、重载、大运量和高密度方向发展,对轮轨作用力测量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测力轮对方法是目前最直接、最准确的轮轨力测量技术,它以车轮作为轮轨力的检测传感器,通过测量车轮辐板有限点处的应变实现轮轨接触力的连续检测。

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受到轨道不平顺作用,轮轨作用力是时变、非平稳的,轮轨力引起的辐板应变又被车轮转角所调制。

测力轮对测量精度受到车轮均匀性、贴片工艺、车轮转速、轮轨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影响,测力轮对技术在测量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测力轮对技术应用优点:1)提供可实时获得轮轨接触作用力大小的方法,测量方法最直接、测试结果最可信;能够测出同一轮对的左、右车轮所受的横向力、垂向力和纵向力,并能识别出轮轨接触点在车轮型面上的具体位置。

2)测试结果可用来评价和校正其它轮轨力非直接测量技术,如通过测量车体、构架以及悬挂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和运动位移等信号,采用反演算法推算出轮轨接触作用大小的间接测量技术。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姓名:赵新班级:机械5-1班学号: 10号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概述测试是测量与试验的简称。

测量内涵: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做数值测定工作。

试验内涵:是指在真实情况下或模拟情况下对被研究对象的特性、参数、功能、可靠性、维修性、适应性、保障性、反应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度量的研究过程。

试验与测量技术是紧密相连,试验离不开测量。

在各类试验中,通过测量取得定性定量数值,以确定试验结果。

而测量是随着产品试验的阶段而划分的,不同阶段的试验内容或需求则有相对应的测量设备和系统,用以完成试验数值、状态、特性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产品测试是通过试验和测量过程,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特性等做数值测定工作,是取得对试验对象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径。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信息。

因此,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

但是人们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总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把需要的部分取得来,以达到观测事物某一本值问题的目的。

所需了解的那部分信息以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出来,提供人们观测和分析,这种对信息的表达形式称之为“信号”,所以信号是某一特定信息的载体。

信息、信号、测试与测试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获取信息是测试的目的,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设备得到被测参数信息的技术手段。

同时,在军事装备及产品全寿命周期内要进行试验测试性设计与评价,并通过研制相应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测试系统(含软、硬件)确保军事装备和产品达到规定动作的要求,以提高军事装备和产品的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减少对维修人力和其它资源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并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全寿命过程又称为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论证开始到淘汰退役为止的全过程。

产品全寿命过程的划分,各国有不同的划分。

人工智能在道路病害检测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工智能在道路病害检测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工智能在道路病害检测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篇一: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道路病害的检测和诊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道路病害检测方法需要人工巡查,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道路病害检测和诊断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道路病害检测和诊断的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

研究人员通过训练算法,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道路病害,如裂缝、坑洞、路面破损等。

在国外,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道路病害检测系统,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检测并诊断道路病害。

该系统能够识别出各种类型和程度的道路病害,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这项技术已经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国内,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道路病害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

他们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道路病害检测算法。

该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道路病害,并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估。

这项技术在一些城市的道路维护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道路病害的检测和诊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道路病害的种类繁多,形状和大小各异,使得算法的设计和训练变得复杂。

其次,道路环境复杂,光照条件和视角变化大,这也给图像处理和识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道路病害的修复方法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经济成本。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道路病害检测和诊断方面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利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出了一些有效的算法和系统。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道路维护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篇二:人工智能在道路病害检测诊断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道路病害是指路面上产生的损坏或缺陷,如裂缝、坑洞、路面变形等。

及时发现和诊断道路病害对于道路维护和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页岩含气量测试技术

页岩含气量测试技术
2)排水集气计量法( 华东局非常规重点实验室)
方法经典,数据质 量可靠,但全靠人 工读数手工记录。 解吸开始阶段,每 两分钟读一个数, 如现场有三个以上 样品,一个工作小 组就无法完成
37
3、国内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分析
2)排水集气计量法(中国地质大学)
优点: 1、体积小 2、集加热与计量于一 体
缺点: 1、适合于解吸量小的样
46
• 4 样品采集
• 4.1 采样前准备
• 4.1.1 解吸罐
• 所有用于页岩气含量测定的解吸罐(3.1),使用前应进 行气密性检测。气密性检测可通过向罐内注空气至表压 0.3 Mpa以上,关闭后搁置12h,压力不降方可使用。
井场岩心出筒后直接截取一段 放入解吸缺罐解吸(常用方法)
加热方式:水浴和电加 热
13
计量方式:质量流量计法和体积计量法
质量流量计法
排水集气法
玻玛定律法(PVT)
14
残余气测定 1、小块碎样
2、全直径岩心碎样
15
页岩气现场解吸的目的:总体是测定页 岩的含气量,但具体来说,现场解吸工作 有两个目的:
如果现场停电,该方法则无补救办 法。 4、精确测定,必须做大量的气体组分 分析,用来进行体积校正
35
3、国内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分析
2)排水集气计量法( 华东局非常规重点实验室)
优点: 1、计量方法经典可靠 2、体积小,对现场条件 要求不高 缺点:
没有自动化,工作量大
36
3、国内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分析
2:02 0:37 1:38
解吸气量(ml) 100.64 103.4 105.63 107.4 108.69 110.02 112.88 114.96 116 117.09 117.72 118.7 119.26 119.56 119.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内外测试技术的硬件发展比较
基于VXI总线的运载火箭测试系统结构
2.国内外测试技术的硬件发展比较
总线技术发展过程
国外总线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 LXI总线技术。LXI仪器可以直接通过LAN(局域网) 口进行通信,摆脱了插卡槽和机箱的束缚,实现 了测试技术的网络化,解决了设备接口的昂贵成 本和维护的麻烦。
1.2国外测试技术的现状
(3)微型化 MEMS是80年代中末期发达国家重点发展 的领域之一,被视为21世纪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被列为美国“对国家安全及繁荣有重大影响 ”的22项重大技术之一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 术,主要是依托微型化技术。应用MEMS技术 的微型仪器仪表被称为芯片上的仪器仪表, MEMS产品包括汽车加速计,压力、化学、流 量传器、微光谱仪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科 学、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工业、军事、工业 控制等领域。
1.2.1国外测试技术的标准化系统 国外(主要指美、欧)测试技术从20 世纪中期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标准化、 系列化、自动化的框架。发展了诸如军 事上的ATS(Automatic Test System )系统标准、工业上的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系统标准和电 子电气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标准。
1.1我国测试技术的现状
自主研发产品 CAN总线智能差压变送器 DCS控制实验装置
1.1我国测试技术的现状

系统模块化、标准化基 础较差 开放性、通用性、综合 能力考虑少 在顶层设计对可测试性 缺乏系统考虑和规范化 要求

丰富的人才资源
产业转型政策
国内稳定的经济增长


1.2国外测试技术的现状
1.1我国测试技术的现状
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国产集成电路测 试仪的水平,特别是自行设计能力有较大提高, 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系统的研究试验工 作受到国家重视,初步形成一支科研、设计、制 造的技术队伍。

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 80年代中期水平,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 仪器仪表产品中普遍采用,约15%的产品实现 了智能化,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30%的产 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国际80年代末期水平。
1.1我国测试技术的现状
大类产品满足需要程度:中高档科学测试仪器国内 市场满足率为30%,中低档科学仪器满足率65%;生 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产品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 品种满足率达50%,中小型工程达70%。进口产品往 往是科研、生产所需的重大、关键设备,技术含量大 ,附加值高。 国产集成电路测试设备虽有一定的发展, 但与国际 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上各种型号的国产测试 仪中,中小规模占80% ,只有少数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 的设备可称之为测试系统。但由于价格、可靠性、软 件支持、实用性等因素导致没有实用化。在大规模集 成电路测试系统方面一片空白,国内大型生产线上所用 的测试设备,完全是随生产线一起进口。
1.2国外测试技术的现状
单兵佩戴式声学定位系统 (Shoulder-worn ATS)
宝马S1000RR测试过程(视频点击播放)
2.国内外测试技术的硬件发展比较
2.1总线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总线技术从GPIB、CAMAC、 PC 总线、STD总线向VXI、PXI总线发展。 但是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上述总线技术都是国外定义研究,我 们只能在它们定义的测试系统架构及测 试方法上进行应用。 以我国航天测试体系为例,总线技术依 然以VXI总线技术为主,不同总线的测试 系统、设备之间兼容性差。
1.2国外测试技术的现状
(2)网络化 当前国际上现场总线与智能仪表的发 展呈现多种总线及其仪表共存发展的局面 。HART、FF、Profibus、Lonworks、 WorldFIP、CAN等总线都从应用于某一 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展。 多种智能化仪器仪表已陆续推向市场 ,仪器仪表正经历着深刻的智能化变革。 集成测试系统也走向了网络化,各台仪器 之间通过GPIB总线、VXI总线相连。
国内外测试技术比较
测试技术是一门古老又新 颖的技术
前言 测试技术及其重要性
测试技术
测量:测量是确定 量值的过程。确定 量值即给定某一量 的特定值是某个单 位或某个基准量的 多少倍。
试验:试验是对产 品的特性或性能进 行测量、定量或分 类所实施的实验。
前言 测试技术及其重要性
自古至今 ,衡量生产水平的两大指标 一直是质量和效率。测试对于保证质量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测试技术” 属于信息科学范畴,是信息技术三大支 柱(测试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之一,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 一种主要工具,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等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2国外测试技术的现状
1.2.2国外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1)数字化、智能化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产品进一步 与微处理器、PC技术融合,仪器仪表的数字化、 智能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提 出的“DSPS”概念为例,以DSP芯片为核心,配 合先进的混合信号电路、ASIC电路、元件及开发 工具等提供整个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仪器仪表中采用了大量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 的新器件、表面贴装技术(SMT)、多层线路板印刷 、圆片规模集成(WSI)和多芯片模块(MCM)等新工 艺,CAD、CAM、CAPP、CAT等计算机辅助手段 ,使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模糊控制、人工神经 元网络等新技术在现代仪器仪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国内外测试技术的硬件发展比较
基于LXI 的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结构
由于测试仪器卡箱式体系的约束和测试技术网络化 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测试总线是沿着 LXI 的方向 继续发展的。然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型的测试系 统仍然会采用多种总线混合并存的形式。
2.国内外测试技术的硬件发展比较
2.2传感器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1600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 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 场规模超过900亿元。但同时,国产传感器产品 却面临种类和规格不全、尖端品种缺少、产品整 体档次低的难题。 我国目前传感器产品品种数为6000个左右,而国 外已达20000多个,产品品种远远满足不了国内 传感器市场需求。从行业产品结构看,老产品比 例占60%以上,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 技术产品严重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