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有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下列对《观沧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3.下面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景色图。
B.最后两句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氛围。
C.作者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D.这不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悲哀。
4.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
汉丰湖之冬,鲜yán明媚。
蓝汪汪的天映绿了清悠悠的湖;湖中彩林,如娉.婷仙子,把金黄、橘黄、绯红、黛紫掺.入绿水,浸染出一幅绚烂的水彩画。
汉丰湖之冬,热闹温馨。
白额雁贴着湖面掠过,轻盈地落在树梢;中华秋沙鸭一前一后,相互liáo逗;小孩儿xī闹着,笑声漾起层层涟漪;老人们在湖畔________,享受惬意的阳光。
候鸟没了离家的惘.然,湖有了生命的律动,人有了生命的灵动。
湖与鸟,相映成画;人与自然,________。
两处横线上,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游历相得益彰B.漫步相得益彰C.游历珠联璧合D.漫步珠联璧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的妈妈不仅是我最爱的亲人,也是我最知心的好朋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一、积累运用1.按诗文原句填空。
(1)水何澹澹,。
(2) ,风正一帆悬。
(3) ,小桥流水人家。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的名句是“,”。
(5)《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秋天特有景物,渲染悲凉的意境,为下文写悲情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2.(2019·河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
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
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3.古诗词中一定有许多名句能够引起你感情的共鸣。
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标明作者、出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理解。
(1)句子:(2)作者、出处:(3)理解:4.下列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升迁到外地做官。
B.题目中的“龙标”与“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所指不同。
C.“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寓情于景,用杨花的漂泊不定、子规的悲苦哀啼暗写王昌龄所去之处给人的荒凉飘零之感。
D.诗的后两句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B.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C.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D.子规啼.(tí)枯籐老树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5.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6.仿写句子。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 ,有的灿烂盛开。
7、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竦峙(shǒng)萧瑟(sè)B. 天涯(yá) 枯藤(téng)C. 沧海(cāng)碣石(jié)D. 澹澹(dàn) 咏志(yǒng)2.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B.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乡书何处达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后面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 《次北固山下》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 《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D.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6.当堂检测《观沧海》曹操(1) 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古代诗篇四首》同步操练2《古代诗篇四首》,答复下列问题。
一、《观沧海》榜首部分:1、曹操是末年触摸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今后四言诗的又一顶峰。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标题是后人加的,原是《》的榜首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带领大军讨伐其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一致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役。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归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4、说明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⑵秋风惨淡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篇,最初以“ ”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间前六句写,后四句写。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绘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了解最精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景,再描绘海绵风景,最终表达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终表达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终表达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打开大海现象,在描绘山岛风景,最终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情自己广博的胸襟。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
明显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
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前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剖析有误的一项是()A、最初两句写登临的地址(碣石山)和意图(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经过描绘海水和山岛彼此衬托的形象,显现了大海的广阔和宏伟气候。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答案】谈【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部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济南的冬天》分层作业一、常识填空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姓名),字,号。
(4)《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
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名句默写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理解性默写(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理解性默写(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4)该曲的主旨句是:。
4.《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5.《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三、语言表达6.读书写作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才可以思接千里,视通万里,激发灵感。
请你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写出诗句意境之美。
四、诗歌鉴赏7.(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阅读诗歌,完成小题【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jié)澹澹( dàn)..竦峙( sǒng zhì)萧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东临碣石临:到达,登上.(2)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竦峙:耸立..(4)幸甚至哉至:达到极点.(5)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降职..(6)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7)次北固山下次:停宿.(8)客路青山外客路:旅人前行的路..(9)天净沙·秋思.(10)枯藤老树昏鸦昏鸦:傍晚时将要回巢的乌鸦..(11)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戚到极点..3.文学知识填空。
(1)XXX,字XXX,东汉末(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墨客。
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XXX,字太白,号XXX居士,唐朝浪漫主义墨客,被先人誉为“XXX”。
其人爽朗风雅,爱饮酒作诗,喜结交。
我们学过他的诗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3)XXX,字少伯,唐朝有名边塞(诗派)墨客。
(4)XXX,号XXX,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思:思绪4.理解型默写。
(1)《观沧海》中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对景物做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落日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毫无生气的风景,表现暮秋傍晚典范特点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古代诗歌四首》,回答下列问题。
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
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
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6、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三、《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王湾是时代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从内容上看它属于诗。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次.北固山下⑵客路..何处..青山外⑶风正..一帆悬⑷乡书达1、简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将。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诗中运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的诗句是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7、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些出怎样的生活哲理?《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2、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四、《天净沙·秋思》第一部分:1、在《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秋思”是,本散曲被后世诗评家誉为。
2、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枯藤老树昏鸦()⑵古道西风瘦马()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读本诗文意把握,说出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6、对这首曲的要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是“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8、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食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优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第二部分: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向;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3、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
请你为春天选取意象。
(至少四个)参考答案:《观沧海》第一部分:1、东汉曹操2、《步出夏门行》《乐府诗集》3、⑴jié⑵zh ì4、⑴多么⑵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5、观实景虚景6、“若”字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7、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草木丛生;百草丰茂8、D9、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众,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推动了历史前进,是有贡献的。
《观沧海》第二部分:1、C 2、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参考答案: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 _、____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
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5、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6、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唐朝五言律诗羁旅2、⑴路途中停留⑵旅途⑶风顺而和⑷家信3、诗人泛舟车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湖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陆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
但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更多的是放眼山川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心境。
4、D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6、是顺利地。
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看出。
7、从北固山往洛阳寄。
向北方寄8、时序的交替,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1、D 2、潮水满涨,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挂起。
《天净沙秋思》第一部分:1、曲牌名题目秋思之祖2、⑴hūn ⑵shòu 3、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4、A 5、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6、A 7、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8、D 《天净沙秋思》第二部分:1、B 2、C 3、东风、麦苗、杨花、柳絮、小草、嫩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