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罗晓婷 张旭颖 谢辉

合集下载

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尚未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扶正化瘀胶囊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基础研究,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使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的临床疗效如何则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证实。

4 参考文献[1] Thomas HC, Carman WF, Hadziyannis S,et al.Mutationpreventing formation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Lancet,1989,334(8663):588-591.[2] Carosi G, Rizzetto M, Alberti A,et al.Treatment of chronichepatitis B: Updat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2007 Italian Workshop[J].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2011,43(4):259-265.[3] 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15.[4] 高月求,王灵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年1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3):164-168.[5] 李玉贤,张汾燕,崔振.熊去氧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 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8):2016-2019.[6] 詹昌丽,吴时胜,李尚日.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 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3):148-150.[7] 陈黎旭,熊佳,谢昆,等.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activinA/smad 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J].天津医药,2022,50(7):707-712.[2023-06-14收稿]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刘英 史先知 朱怀丽 潘妍 王英作者单位:562400 贵州省兴义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摘要】 目的 探究刺络拔罐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年 4月 ~2017年 4月 我 院 接 诊 的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患 者 48 病 变区域传 导或者灸感传导于某点停止时 ,也可对停滞点行悬
例作 为研 究对象 ,对针灸联合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 灸 法 ;l?欠/d,10d为 1个疗程 ;每间隔 2d再实施下 1个疗程 。
采用 VAS疼 痛评 价量表对疗效进 行评价 。0~4分 ,评分 越
例 ,年龄 58—79岁 ,平 均年 龄(62.46+2.15)岁 ,病程 1—14个 月 , 高表示疼痛越 严重 。<3分表示轻微 或无疼痛 ;4~7分表示 中度
平 均 病程 (5.34_ +2.13)个月 ,其 中疼痛 部 位位 于 叉 神经 走行 疼 痛 ,>7分 表示 重 度 疼 痛 。
在持续 疼痛 ,且 时问长 达 1个 月及 以上 ;均伴 有 明显 的 自发性 司 ,国药 准 字 H20065207,规 格 型号 :5mL:50meJ5支 ),剂 量 为 持续性 烧灼 痛 、自发性 刀割样 痛或 闪 电样 发作 痛等症 状 ,并 伴 0.5mL;2%利 多 卡 因 (山 东 华 鲁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 国药 准 字 有 皮肤 瘙痒 、情绪 焦 虑抑郁 、蚁 行感 或夜不 能 寐 等临 床表 现 。 1137022147,规 格 型 号 :5mL:100r ag),剂 量 为 1.5类 号 :R752.1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672—8351(2018)10—0032—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是 因感染水 痘一 带状疱疹之 较 无显著差 异( 0.05),具 有可 比性 。
后 ,皮肤损伤未得到有效 的治愈 ,疱疹侵犯皮肤组织 留下 的慢 1.2方法 :对照 组给予 针灸治 疗 ,取足三 里 、三 阴交 、阳陵泉 、内

埋线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

埋线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
定 的“ 修订综合疗效标准 ”, 尼莫地平 法计算 公式 : 疗效 指 数 =( 治疗 前 积分 一治 疗后 积分 ) 治疗 前 积分 ×10 。 / 0%
标 准为 : 临床痊愈 : 痛消失或基本消失 , 疼 疗效指数 I 5 ; > % 9
显效 : 疼痛明显改善 , 疗效 指数 ≥7 % ; 效 : 痛好 转 , O 有 疼 疗 效指数 > 0 ; 13 % 无效 : 疼痛无 明显改 善 , 疗效指数 <3 % 。 0
3 7 0— 5岁; 程为 1—2 病 4个月 。发病部 位 : 腰腹 部 2 3例 ,
胸背部 2 2例 , 头面部 3例 , 四肢 2例 。 12 诊断标 准 : . 参照 《 中西 医结合 皮肤病 学》 带 状疱 疹
3 1 观察指标 .
3 1 1 疼痛强度评分 : .. 视觉模 拟尺 ( A ) V S 评分法 ( 即刻
袭胞宫 , 以致宫寒 不孕 。黄老 师常采用 : 肾益气 暖宫 , 补 疏 肝解郁促排卵 。 自拟补 肾养 巢促 卵汤加减 治疗该 病 , 常能
附、 淫羊藿 、 白芍各 1 , 芍 、 0g赤 粉丹皮各 9g 肉桂 、 芎各 , 川
6g 0剂 , E 1剂 , 煎服 。并 嘱如感 觉少 腹或左 或右 。2 每 l 水
个穴位。配穴; 肝气郁结者, 选太冲、 ; 曲池 脾失健运者, 选 血海 、 她机# 气虚血瘀者, 选足三里 、 三阴交。
研究普遍认为,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 P N发病率随年 H
龄增加 而增 长 的主 要原 因。此外 急性 期神 经 根的 炎症控 制 与否对后 遗 神经 痛 的发病 有显 著影 响 。带 状疱疹 后 遗
的前 3 项者; ②年龄范围 2 8 岁; 0— 0 ③无严重的心脑血管、 肝、 造麻系统等疾病或全身衰竭者, 肾 无糖尿病、 恶性肿 瘤, 精神病、 结缔组织病、 血友病及出血倾向的患者 ; ④人 选前 1 周内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留置针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留置针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留置针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赵英;陈蕾;李婧媛;于婷婷【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静脉留置针埋针法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患者痛点处进行静脉留置针埋针治疗并配合中药丹参冻干粉针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2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效果、症状疗效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4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埋针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痛苦小,可供临床借鉴.【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04【总页数】2页(P244-245)【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静脉留置针埋针【作者】赵英;陈蕾;李婧媛;于婷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顽固难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1]。

带状疱疹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约有3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神经痛,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仅与神经损伤导致神经纤维传导阻滞有关,还可能与供养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所致局部缺血密切相关。

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静脉留置针进行埋针方法,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本院皮肤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因神经受损出现顽固性神经痛。

在中医理论中,PHN常被归类为“气滞血瘀”型,其治疗需从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角度出发。

近年来,火针与身痛逐瘀汤联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PHN 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三、患者资料与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共计120例,均为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实验组)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

四、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

火针治疗每周进行2次,每次选取相应穴位进行火针刺激。

身痛逐瘀汤每日一剂,连续服用4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等。

五、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以显效和有效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六、结果分析经过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

此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PHN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七、讨论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显示,该方法在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火针刺激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而身痛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该方法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采用 SPSS22.0 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1.6.2 观 察 指 标: 采 用 视 觉 模 拟 评 分 法 (VAS 评分) 评定疼痛程度,视觉模拟尺为 0~10cm 的



狓珚±狊
入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 标准参照 PHN 诊疗 共 识 编 写 专 家 组 制 定 的 《带 状 疱疹后神经 痛 诊 疗 中 国 专 家 共 识》制 定[2];中 医 诊 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 会 皮肤科 分 会制定 的《蛇 串疮中医诊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制定 。 [1] 1.3 病 例 纳 入 标 准
山 西 医 药 杂 志 2018 年 11 月 第 47 卷 第 21 期 ShanxiMedJ,November2018,Vol.47,No.21
· 2605 ·
有效:疼痛 较 前 有 所 减 轻,伴 随 症 状 有 所 改 善。 无
1.7 统 计 学 处 理
效 :疼 痛 症 状 及 伴 随 症 状 无 明 显 变 化 ,甚 或 加 重 。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 龄在 60~70 岁;
DOI:10.3969/j.issn.02539926.2018.21.042 基 金 项 目 :北 京 地 区 中 医 康 复 服 务 能 力 与 技 术 平 台 规 范
化建设项目 作者单位:100010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中 医 医 院 针
中医认为 PHN 属中医蛇串疮后遗神经痛的范 畴,为临床治 疗 难 点,应 在 辨 证 论 治 的 基 础 上 配 合 外治、针灸综合治疗,甚 者 酌 加 西 药 。 [1] 笔 者 以 为, PHN 常见于年老体弱患者,老 年气血 虚 衰,邪 毒 内 侵,正 虚 则 祛 邪 无 力,火 热 久 稽 则 阴 伤,炼 液 成 痰, 气虚血行不畅则成瘀,痰瘀互阻,病久 入络,故 疼 痛 反复难愈。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结合中药辨证治 疗 本 病 ,获 得 一 定 疗 效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 床 资 料

护理干预在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2 . 1 健康教育 教育采取医学讲座 、 定期出宣传板 报、 赠送宣传画页或小册子 , 组织看录像等形式。调 查中发现有大部分患者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 关知识认识不足, 更不知道它的危害, 也不知道治疗 的重要性。教育 内容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 因素, 使患者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重新认识 , 观 念转变。向病人讲解带状疱疹病学科发展 的前景以 及疾病反复发作的特点 ,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健 康的益处和典型治愈的病例 , 使病人消除思想顾虑 , 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需求进 行评估 , 判定适合患者 的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 在实施 中及时评价 , 根据现存问题 , 不断调整教育计 划。 2 . 2 心理干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长期遭 受疼痛折磨 ,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 其心理承受着 巨 大 的压力 。 由于疾病 缠 身 , 迁延 不 愈 , 患 者经常表 现 为焦虑 、 抑郁、 情绪不稳定。因此 , 护理人员要关心 体贴病人 , 多与病人及家属交谈 , 了解病人家庭经济 状况 , 病人角色改变时对心理状况 的影响, 病人对本 疾病的认识程度 , 对疾病预后 的生活态度等。 2 . 3 用药干预 老年人神经痛往往比较严重 , 由于 长期难愈和疼痛的折磨 , 希望能早 日摆脱疾病的折 磨, 防止患者私用药 , 加大药物剂量 , 以取得患者的 理解和信任 J 。合理 的用 药可控制带状疱疹后 遗 神经痛 的发展 , 为病人解除痛苦 。


医 学
院 学

J OURNAL OF T AI S HAN MEDI CAL COL LE GE Vo 1 . 3 4 No . 3 2 01 3
护理干预在夹脊穴位注射 合 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的效果观察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赵晓峰;王瑜【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0(033)001【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针刺;穴位注射【作者】赵晓峰;王瑜【作者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53003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5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局部神经痛牵延不愈,持续数月或数年。

PHN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疗效显著,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均为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门诊2007年8月~2009年5月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60例,根据初诊时间顺序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若患者在观察期间停止治疗,则重新从医院其他符合纳入标准的PHN患者中随机补充,为方便研究,每组观察病例均保持在3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表2,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1]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即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仍持续性、长期的疼痛超过1个月。

排除合并其它皮肤病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例)注:两组的性别、年龄采取构成比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2 两组病程比较(例)注:两组病程用构成比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组别 n 病程1~3月 3~6月 6月~1年 1~2年A组 30 416 8 2 B组 30 2 14 12 2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罗晓婷
张旭颖 谢辉
发表时间:
2016-06-13T10:27:09.7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作者: 罗晓婷 张旭颖 谢辉
[导读] 观察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观察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采用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
分及疗效评定。结
果:治疗组 30 例,总有效率 96.7%,对照组 30 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埋针;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局部神经受累及其所支配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疱疹或丘疹,并伴明显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急
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之一。当疱疹消退后,神经痛仍然持续存在,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中医学称之为“蛇
丹愈后痛
”[1]。近年来我们采用埋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
例入选病例均来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间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及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经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的患者。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病灶在头面部者;合并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不能配合针刺治疗者。采
用完全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
30例。治疗组中男 13 例,女 17
例;年龄最小
45 岁,最大75岁,平均 64 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5年,平均12.8 个月。对照组中男 14 例,女 16例;年龄最小 41,
最大
72 岁,平均 6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 13.5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埋针治疗:取疼痛较明显的区域,在距离疼痛部位5 cm处的上、下、左、右四点,任选对称的其中两点作为进针点,
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采用
0.30 mm×25 mm毫针快速平刺进入,透皮后将针身平贴皮下顺经进针直至针柄,再用橡皮膏将针柄固
定以防止滑出。每隔
2~3 h用手指以患者能耐受的适当力量按压埋针处l5~20次,或让患者活动,以增强刺激量,留针24 h。间隔1天再进
行第
2次埋针,埋针处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埋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埋针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2)穴位
注射:取穴同埋针治疗。用
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2ml,加入0.5mg(/支)腺苷钴胺粉针中,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抽取药
液,穴位局部消毒后每个穴位注射药液
1ml,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
v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口服卡马西平片0.1g,每日3次。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个
疗程后进行各项指标对比观察。
1.3
观察指标

神经痛程度(VAS)评分标准:釆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即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0为无
痛,
10为剧痛,评分时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标尺无刻度面指出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由研究人员读出相应VAS值。VAS评分:0分为
无疼痛,
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分7-9为重度疼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2]制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尼莫地平法:疗效率=(治疗前
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1)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2)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率≥70。

3)有效:疼痛好转,疗效率≥30%。(4)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率<3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___)±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方法。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止痛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疱”“蛇丹”,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则属中医的“痹症”范畴[3]。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外
感毒邪郁于皮肤或湿热内蕴袭于腠理、闭阻肌肤而发,病久正虚无力驱邪外出,邪毒稽留不去,余毒未清,导致肌肤营卫壅滞,气血凝结
阻于经络,不通则痛
[4]。皮损局部阿是穴埋针可疏通局部经气,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通则不痛。埋针是针灸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古代
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根据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时有效、针后易复发的不足,采用了《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中
“静以久留”的刺法

“痛宜久留”的原则。毫针刺入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经络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其总的刺激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普通针刺,比
普通毫针疗效更优,更适合治疗带状疱疫后遗神经痛这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痛症,同时这种长时间的刺激作用与留针后多次外力按压增加
的刺激量,共同通过皮下络脉网的直接联系,运用产生的隐性感传,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气活血,达到止痛目的。埋针增加
了针刺作用时间,可提高和延长镇痛的疗效。

通过本研究观察,相对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治疗,埋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止痛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洪沛,陈佳,杨运宽,等.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4):31-33.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383
[3]
楼淑芳,马睿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早期干预[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67-69.
[4]
尹莹.围刺通电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06,32(2):12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