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施工图审图常见问题汇总
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

近期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通风部分)问题1:有人房间的机械通风方式选择不当违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以下简称《通则》)第1.0.1、7.2.1条、《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以下简称《暖通规范》)第6.1.4条等规定说明:目前通风设计中一种盛行的做法是以通过消防审查为目标,在有人经常停留房间的通风设计中滥用汽车库、设备用房等无人房间以排风(烟)为主的通风方式,并按消防排烟设计标准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兼顾”平时通风。
这种以应急需求取代日常功能的做法本末倒置,系统通风效率低而能耗较高,往往还伴随有较大的噪声与振动。
通风系统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卫生健康需求即对清洁、新鲜空气的需求,因此,当有人经常停留的房间无直接自然通风条件(如地下或内区房间)时,首先必须按照《通则》第7.2.1条、《暖通规范》第6.1.4条等规定的要求送入新风。
同时,应保证新风进风口的设置满足《暖通规范》第6.3.1条的要求。
显然,设计中还应当考虑隔振消声的要求。
通风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舒适性需求,因此,仅仅按卫生健康标准送入新风,室内空气热环境质量尚差强人意。
解决室内空气热环境的有效途径首推通风,特别是在温和地区,应顺应自然,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比照《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3/T-39-2011第5.4.3条对空调新风系统的要求,使机械送风系统具备可在各季节采用不同新风量的条件,在夏季和过渡季加大新风量,更好地满足室内卫生健康要求以至于舒适性要求。
总之,温和地区有人房间采用通风方式解决室内卫生健康与舒适性问题完全合理可行,同时,按照优化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的原则,其通风设计应以送风为主并均匀布风,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卫生需求并形成令人愉悦的可感气流,同时形成有利于阻止灰尘和蚊蝇昆虫的进入的房间微正压。
特别是,当其无可开启外门窗(如地下商场)时,系统至少应按《通则》第7.2.1条、《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第2.2.1条的要求送入新风。
暖通施工图常见的几个问题

暖通施工图常见的几个问题近些年,在一线工地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现暖通图纸设计上存在的毛病大同小异,有些暖通图纸根本指导不了施工。
现就暖通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如下论述。
1 违反设计规范和标准1.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冬季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盥洗室、厕所不应低于12℃,浴室不应低于25℃。
然而,有的公共建筑的厕所、盥洗间(设有外窗、外墙)、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冬季有洗澡热水供应,应视作浴室)未设散热器,很难达到室温不低于12℃和25℃的要求。
还有的住宅建筑的厨房室内温度亦应按不低于12℃的要求设置散热器。
1.2 供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设计规范》规定,冬季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包括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但有的工程在计算供暖热负荷出入较大;《设计规范》对围护结构耗量计算各朝向修正率做了明确规定,北0-10%,东、西-5%有悖于规范要求。
1.3 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设计规范》规定,相对温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
然而,不少工程卫生间采用钢制散热器。
亦未加强防腐措施,这是不妥当的。
笔者曾看到有些办公楼的厕所采用钢制闭式散热器,但没使用几年,散热器的串片就被腐蚀了,剩下的两根光管也锈蚀严重。
实践证明,此类场所最好采用铸铁散热器或铝制散热器。
1.4 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
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邻室供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间散热器,而且散热器支管上设置了阀门。
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供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甚至冻裂散热器。
1.5 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设计规范》规定,供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
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汇编

XX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暖通专业(初稿仅供校审使用)1编制说明1主要编制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10KW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12、编制目的本汇编汇总了某某市各施工图审查单位近年来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并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出了工程设计中的一些不当做法或错误,并对出现的问题依据规范、规程进行了分析并指明了正确的做法。
目的是协助设计人员准确理解规范、规程的内容,尽量避免在工程设计中发生类似的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
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建筑、消防排烟、公共建筑、动力燃气、工业厂房及人防等。
4、使用说明本汇编中的问题解释均参照现行规范和规程版本进行,当规范和规程等发行新版本后以新版本为准。
本汇编中的问题解释如有与规范和规程的编制单位或主管单位的解释发生矛盾时,以编制单位或主管单位的解释为准。
由于水平所限,汇编中有些问题的解释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1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附表2 《某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专业类型:暖通1。
建筑暖通施工图审查要点及常见问题

建筑暖通施工图审查要点及常见问题一、计算书1、未提供完整的空调系统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或只提供计算结果。
2、未以负荷计算为依据进行空调设备的选择,致使设备选型错误。
3、采暖空调水系统未计算或只计算最不利环路的水力平衡,未进行各并联环路的水力平衡计算。
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建筑专业不一致,有的甚至超过限值。
5、计算书缺三审签字、单位盖章,不符合《北京市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文件编制要求》市规发[2022]112号文的规定。
二、节能判定资料1、“暖通系统节能判定表”(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表A-4)的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错误,个别高层经适房高达78w/㎡(普通居住建筑一般不超过32w/㎡)。
2、未提交SCOP计算书3、未提交“空调系统节能判定表”(DB11/687-2022附录D)。
三、设计说明1、无“节能设计”专门条款,不符合市规发[2022]112号文的规定。
2、“节能设计”不写本专业的节能设计内容,只写建筑专业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窗墙比等。
3、室内采暖系统采用非镀锌或冷镀锌管,不符合《北京市推广、限制、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录》京建发[2022]326号文的规定。
4、水管保温作法混乱:公建采用居住标准的;居住建筑采用公建标准的;采用标准图的;居住标准注明适用室外条件等。
5、室内设计参数与计算书取值不一致,室内设计参数不是定值而是范围值。
四、设备表1、制冷设备未标注COP值要求或COP值超过限值。
2、热回收装置未标注交换效率的要求,未计算能量回收系统净能量回收效率并符合DB11/687-2022。
3、制冷设备总装机容量大于计算负荷综合最大值10%以上,个别项目大于50%。
五、节能设计1、全空气空调系统最大新风比,单风机系统与排风系统不匹配。
2、散热器恒温阀的设置⑴公建节能标准不是强条,《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22是强条。
⑵居住建筑未按规定标出“高阻或低阻”、“三通或两通”。
3、居住建筑的热计量⑴楼栋表为商业结算点,楼栋表必须设。
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

暖通专业审查常见问题1.规范序列号错误。
2.采用作废的标准图集。
3.缺本专业节能设计内容。
4.设计单位不签字。
5.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选择有误。
6.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高于排风口;进风、排风短路。
7.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8.有爆炸危险场所通风设备不采用防爆型设备。
9.风管内的风速过大。
10.未对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11.空气调节区的夏季冷负荷,未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12.空气调节风系统选择有误。
13.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未按规范规定设置防火阀。
14.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垂直排风管,未采取防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15.燃油、燃气锅炉房没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
燃气锅炉房未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
16.高层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未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超过五层,垂直风管未设在管道井内。
17.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不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18.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未设置防烟设施。
19.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风速过大。
20.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32m的二类高层的下列部位未设排烟设施:>20m的内走道;>100m2,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1.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未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22.自然排烟场所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过小。
23.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超过30m。
24.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设置有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未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25.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过小。
26.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未每层设置1个。
27.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小于10m。
浅谈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

浅谈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中常见问题摘要本文介绍了深圳市光明区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中(含消防审查、施工图抽查)发现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施工图抽查消防审查施工图审查暖通0引言为了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圳市全国率先试取消施工图审查,改为施工图抽查制度,实行告知承诺制,强化主体责任。
以下是深圳市光明区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含消防审查、施工图抽查)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分析:1防排烟方面自2018年8月1号起,《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开始实施,深圳市消防审查中暖通专业的主要依据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
在消防审查中暖通专业比较常见的问题如下:1.1公共建筑中风管穿越前室或者楼梯间。
在审图过程中发现,很多设计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风管随意的穿越前室或者楼梯间,有些给风管的耐火极限提高到2h,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3条的第5点明确规定:“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而且此条文还是强条。
风管穿越前室和楼梯间那就必然需要在墙上开设洞口,就已经违反了此条强条。
从消防安全隐患的角度,在墙上开设洞口,就破坏了墙体的完整性,那么就存在一旦风管封堵做不好,此处就必然成为前室和楼梯间的安全隐患。
前室和楼梯间的安全性,设计师们还是应高度重视。
1.2地下室统一防火分区内设置防火门的防烟分区未设独立的补风口。
在消防审图中发现,补风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特别是地下一层存在天井或者坡道的的时候,设计师可能习惯性的认为这些防火分区可以通过对外门或者坡道进行补风,但有时候这些防火分区设置了防火门或者防火卷帘,并无自然补风的条件。
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5.1条:“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者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施工图审查中的疑难问题及解答(暖通专业)

立前室不需要再设加压送风。
注:市消防局指出:超过50米的建筑,当疏散楼梯间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
该楼梯间的独立前室可以不设机械加压送风,但楼梯间风量应加大(计入前室 的送风量)。
精品资料
问题(wèntí)25
走道排烟系统与房间排烟系统合用时,风量是否要叠加计算?或房间机械排烟 时,其相关的走道(设有独立(dúlì)机械排烟系统)是否要同时运行排烟?
结论 具体的可按照《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中第3.1.8条执行。其中当该
楼梯间设有前室时,则需要设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
精品资料
问题(wèntí)9
小商铺内部楼梯(lóutī)(2F~3F)是否须满足自然通风防烟条件?
结论 小商铺的内部楼梯一般为敞开楼梯,由建筑根据消防疏散条件的要求布置,
故一般不需要暖通专业考虑排烟措施。
结论 根据建筑物下面地下室的使用性质和防火分区的划分要求,如果 地下室车库的单层建筑面积>2000 ㎡,而停车区域的面积<2000 ㎡时,
仍需设置机械(自然)排烟系统。
精品资料
问题(wèntí)22
多层建筑的疏散走道,按《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中的第4.1.1.4条,是否(shì fǒu) 可不考虑设置排烟系统?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规定,当走道长度超过20 m或 40 m时,就要求设置排烟措施了。如何处理?
精品资料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wèntí)2上海项目对于走道排烟量的确定,有些设计(shèjì)单位按60m3/h·m2来 计算确定。
结论 按《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走廊排烟量应按4.2.3-1和4.2.3-2执行。
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

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暖通专业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第一章暖通设计1. 一座普通办公楼,采用多联机空調形式,不做新风系统,新风由室内门窗开启来调节,这样做可以吗?答:不可以。
公共建筑应有组织的新风系统。
2. 空调设计采用多联机系统,选用的设备容量大于提供的计算负荷,如何审查?答:空调冷负荷计算后,一般应按建筑使用功能乘以同时使用系数或其他修正系数,得出空调设计冷负荷。
对于多联机系统,室内、室外机有一个合理配比,同时应根据内外机相对位置、高差、管道长度、运行工况等对室外机容量进行修正与选择.总之,取值应合理可靠,与空调计算负荷不能相差太悬殊。
3. 暖规第八章监测与控制是否强制执行?自控未具体设计或没有自控说明是否应判违反强标?答:监控与控制一般由自控(电气)专业负责,暖通专业只提出控制要求和必要的控制参数,不作强制要求。
没有自控说明的可以在优化意见中提出。
4. GB50019-2003第6.4.5条,空调冷热水系统管道的热胀冷缩补偿措施,是否应等同于第4.8.17条采暖管道的热胀冷缩补偿措施,作为强条要求,请明确。
答:应作为强制性条文处理。
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6.4.15条及第4.8.17条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P52第4.7.5-6条、第4.7.7-4条。
5. 地下车库中的变电房能否直接采用车库中的风送入变电房内?JGJ100-98规定车库通风系统独立设置,且变电房吸入车库中空气有危险因素。
答:变配电房的送排风系统不宜和车库的送排风系统合用。
变配电房可以从车库进风,若空气污浊,应装设空气过滤装置。
排风宜排出室外。
6. 在地下室排风排烟系统中,风机出风管上是否一定要设置消声设施?答:平时运行的排风系统,排风口的噪音应满足环保要求。
一般宜设消声或吸声设施。
7. 防排烟系统的水力计算文件是否也需提交审图中心作为节能计算文件的一部分?(按住建部2009版深度规定4.7.10-3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审暖通施工图常见问题
(一) 强条执行情况
1. 空调冷负荷计算未严格执行,有的项目采用估算,有的项目甚至没有计算书。
2. 设计说明中未列出新风量标准,特别是变频(VRV)空调系统或分体空调系统,在用于商业、办公及会所时没有供应新风的具体措施。
3. 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有些设计中无说明,图中无具体做法,哪个部位的风管需做隔热不标明。
4. 无窗卫生间未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
5. 穿越空调机房隔墙或防火墙(含防火卷帘)时,送回风管未设70℃防火阀。
6. 高层建筑超过100m²的地上无窗(或有窗不可开启)的房间及面积超过50m²的地下室房间,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未设机械排烟系统。
7. 高层建筑采用难燃材料作保温材料,其外表面没有采用不燃烧材料作保护层。
8. 在排烟风机房入口处未设280℃防火阀。
9. 在风机直通大气的进出口未设防护网。
10. 空调冷负荷未进行逐项逐时的计算。
11. 普遍存在着对风、水系统未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所选风机、水泵扬程往往偏大,这不仅造成造价增加,噪声增大、调试困难,也多消耗了电量。
12. 设备性能参数标注不全或不准确,为设备选型的准确合理留下隐患。
13. 冷水机组未注明进出水温、未注明蒸发器、冷却塔、冷凝器水侧允许最大压力降。
14. 末端设备未注明进出水温及进风状态。
15. 冷却塔未注明进出水温及进风空气湿球温度。
16. 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凝器水侧及水泵都应注明工作压力,但却注为含义不清的“承压”。
17. 采用气体灭火的房间,通风、空调的风系统未设气体灭火采用快速密闭及
灭火后排除废气的措施。
18. 地下停车库排风、排烟系统设计欠妥,不考虑平时停车量较少时节能运行。
19. 变电所等重要房间未设机械通风(无外窗)。
20. 设备选用指定生产厂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七条。
21. 夏季空调冷负荷未按各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22. 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的确定,不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
23. 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未设置送风系统或送风量小于50%的排烟量。
24. 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未采用不燃材料作隔热层。
25. 管道穿越变形缝的两侧未设防火阀。
管道穿越机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
26. 垂直风道(或竖井)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道段上未设防火阀。
27. 内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沿之间最小水平距离小于1.50m。
28.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地下防烟楼梯间,未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9. 人防通风所选设备小于设计计算新风量。
30. 洁净厂房疏散走廊未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
排风系统设计未采用防止室外气流倒灌措施。
31. 净化空调系统中,中效空气过滤器未设置在空调系统正压段。
送回风总管上未采取消声措施,不满足洁净室内噪声要求。
32. 空调冷水管穿越人防围护墙体,未加防护密闭措施。
33. 防排烟设计中,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合用前室在地面以上自然排烟,而地下一、二层的合用前室未采用正压送风措施,设计中往往被忽略。
34. 采用中央空调的综合办公楼,往往忽略空调区域的排风设计,如大型会议室、展厅、办公、健身等功能区,只设新风不设排风,影响了使用效果。
(二) 执行规范(非强条)、法规、标准的问题
1. 在设计说明的设计依据中说明执行国家现行规范而不具体列出,针对性差。
2. 在商住建筑中商业面积有一定规模,有的每层大到数千平方米,建筑采用玻璃幕墙,看不出有无自然排烟条件,设计图中无任何说明及防排烟措施。
3. 在建筑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选用设备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但有的设计仍有指明厂家情况。
4. 设计未采用有效版本的规范,选用已作废或旧图号的国家标准图集。
5. 塔楼住宅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前室时,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 对于高度大于50米的一类商住楼,塔楼住宅有可开启外窗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未按规范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而采用自然排烟。
7. 通风系统中送、排风量不平衡,支风管上不设调节装置,风量分配不均匀。
8. 空调系统未考虑排风来进行风量平衡,影响新风量。
9. 室外进、排风口百叶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易短路。
10. 设在外墙或竖井上的进、排风防雨百叶风速偏高、产生较大噪声,不符合城市环境噪声标准。
11. 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测压装置未设在防化值班室内,测压管外端位置不符合要求。
12. 闭式空调水系统的膨胀管未接在循环水泵吸入侧总管上,膨胀水箱最低水位与系统最高点之间高差小于0.5m。
(三) 使用标准图的问题
1. 有的工程明明可使用国标图而不列,有的根本用不上而列出好多(无针对性)。
2. 采用过期废止的标准图,尤其在各单位的通用说明中未及时更改过来。
(四) 设计质量,施工图设计深度问题
1. 设计说明有的针对性不强,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繁琐,有的空调设计不列室内、外设计参数。
2. 一般有主要设备材料表,但所列参数有的不全;空调器(箱)风机盘管接管有左右之分而不标明,采用的柜机离心风机不标风口位置编号(因为任何一种接管方式风机出口均有两种,即风机左右旋型式);有的不列防火阀,水系统阀类附件等材料表。
3. 图纸中的问题,举例如下: (1) 工种间配合不够各画各的图,对结构梁标高了解不够,造成风管与梁矛盾或与水电管打架。
(2) 地下车库通风兼排烟系统设计,风管、风口位置设置不当,如该设排风口地方不设,造成通风死角,不注风机出风管尺寸及标高(又无详图);风机出风管上止回阀随意标宽高尺寸,如大到2米以上,怎么做,能否作出来,却考虑很少。
标准图最大尺寸仅800x800。
(3) 地下室设备用房的通风在全国暖通动力技术措施
中规定制冷机房应设独立通风系统,有的工程则和变配电室水泵房设合用系统,
发电机房的通风设计注明由专业公司进行安装消烟处理,预留进排风井及预留室外进排风条件是土建及暖通配合应考虑的,但有的设计预留了排风井,而无进风井,甚至室外首层图中无任何表示。
(4) 地下室进排风(烟)系统出地面风口,间距及百叶风口标高不满足技术措施3.3.14.2条的规定。
(5) 设在避难层排烟系统排烟口,不能将烟气有效排至室外及避免烟气回流而失去避难功能。
(6) 该出机房详图的如制冷机房、空调机房、冷却塔,有的根本没有,有的画而不详。
例如不画基础图,管道定位尺寸不全,标高矛盾等。
(7) 电梯机房通风只有排风而无进风措施,排风口无防雨措施。
(8) 出屋面风管水管无具体防雨防渗措施。
4. 采用已被新标准图、通用图代替的过时标准图、通用图。
如:空调冷水系统的分、集水器(92K232)。
5. 采用过时的规定,如设计中仍要求保温材料需当地市级消防部门批文,实际这条规定在两年前已经取消。
(五) 负荷计算 空调冷负荷计算误差较大,造成选用设备过大。
(六) 消防
1. 一些大型商场的排烟设计不合理。
2. 对新设备选用不慎重,如地下室层高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仍然增加大量的诱导风机排风,既增加了初投资,又加大安全隐患。
3. 对一类公共建筑的概念不清楚,造成加压送风系统不合理。
4. 对建筑物的层数计算不统一。
如地上三十二层,地下三层,共计三十五层。
加压送风依据《高规》应分段设置送风系统,而有的设计师只计算地面层数,不算地下层数,造成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错误。
(七) 人防
1. 对平时需安装的自动排气活门的高度不重视。
在距地1.3~1.5米处安装,使行人或车位受阻。
2. 对所选用的脚踏电动二用风机的参数与所计算风量不符合。
3. 对防毒通道所需的换气次数没有根据建筑物所设计防毒通道的体积计算。
(八) 通风
1. 排风口及新风口的设置不合理。
(1) 排风口直对新风口。
(2) 排风口设置在新风口的下部。
(3) 新风口设置在卫生间、厨房的排风侧,未拉开距离。
九) 环保
1. 设备对环境造成噪声不处理。
2. 厨房排出的油烟不处理就直接排室外,造成环境污染。
3. 对冷却塔、风机等有振动源的设备,不加减振措施,直接布置在屋面或架空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