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改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资料
交联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摘要 : 以甲醛 、 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 , 合成了交联壳 聚糖. 研究 了交联壳 聚糖对 c “ 、 n 、 r u z “ c¨的吸附 性能 , 考察 r p H值 、 用量及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交联壳聚糖吸附性 能的影响. 果表明 , 结 交联壳 聚糖对
cu “
、
zn “
、
c ¨具有较好 的吸附效果 , r 交联壳 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可达到 9 % 以上. 0
吸 附性 能 , 又克 服 了其在 酸性 溶 液 中 因溶解 而流
失 的缺点 , 应用范 围更加广 泛 .
6 0℃ , 反应 1 . 节体 系 p 调 h H值为 1 , 0 再加 入一定
量 的环氧 氯 丙烷 溶 液 , 升温 到 8 0℃ , 应 2h 过 反 .
滤, 水洗 , 用石油 醚于 索 氏提 取器 中抽 提 除去残 留 物 , 洗 至中性 , 水 真空 干燥至 恒重 , 筛后备用 . 过
℃, 乳化 3 i. 加一 定 量 的 甲醛 溶 液 , 温 到 0m n 滴 升
重要 因素. 交联 壳 聚糖 是将 壳 聚糖 与交 联 剂交 联 反应 后合 成 的 一 种 具 有 网 状 结 构 的 高 分 子 聚 合 物. 既保 持 了壳 聚糖对 于某 些 金属 离 子 良好 的 它
如图 1所示 .
壳 聚糖 , 医用级 ; 氢氧化 钾 , 析纯 ; 氧氯 丙 分 环
烷 , 析纯 ; 分 甲醛 , 析纯 .H 一C精 密酸 度 计 , 分 P S3 上 海 电光器件厂 ;2 72型分 光 光度计 , 上海 第 三分 析
仪器 厂.
由图 1可见 , p 在 H较 低 时 螫合 剂 几 乎 不 吸
关 键
词: 交联壳聚糖 ; 吸附; 金属离 子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作为絮凝吸附剂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作为絮凝吸附剂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作为絮凝吸附剂壳聚糖是直链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因为分子中有游离氨基,在稀酸中被质子化,从而使壳聚糖分子链上带上大量正电荷,成为一种典型的阳离子絮凝剂,它兼有电中和和吸附絮凝的双重功能,能与带负电荷的胶体微粒互相吸引,降低其表面ζ电势,压缩微粒表面的蔓延双电层,从而使胶体微粒脱稳,并通过壳聚糖高分子链的吸附黏结和架桥作用而产生絮凝沉淀。
壳聚糖乙酸溶液已用于去除无机和有机悬浮固体、饮料澄清、果汁脱酸和脱色、食品生产废水及含油废水的处理等,还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有机农药(如DDT)和重金属。
壳聚糖对蛋白质、淀粉等有机物的絮凝作用很强,可以从食品加工等废水中回收蛋白质、淀粉用作饲料。
壳聚糖对染料有较好的亲和力,用于染料废水脱色和去COD。
印染工艺中用法的有机染料大多是水溶性的,普通犯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常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无法吞噬降解,普通的化学降解效果也较差,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传统的无机絮凝剂对疏水性染料、分子量较大的染料脱色效率高,但对水溶性极好、分子量较小的染料脱色效果差,且处理成本高。
刘秉涛等用羧甲基壳聚糖对水溶性染料举行脱色实验。
用浓度为10的羧甲基壳聚糖5mL,作用于浓度为50mg/L的500mL五种染料溶液:挺直耐晒蓝(B-2V)、挺直深蓝(B-2G1)、挺直大红(B-3G)、棕色及棕黄色染料,在pH=3搅拌20min,静置6h,脱色率分离为97.9%、75.5%、61.4%、92.2%和68.5%。
在各自最佳pH值,而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分离用羧甲基壳聚糖、、聚合铝、4种絮凝吸附剂举行脱色比较实验,其脱色率依次为98. 2%、89. 4%、80.5%和13.2%。
相同加入量条件下,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脱色效果比传统的聚合铝和聚丙烯酰胺都要好。
羧甲基壳聚糖吸附絮凝5种染料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公式。
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兼有吸附、絮凝、易为微生物降解等优点,更适用染料废水的深度脱色处理。
壳聚糖微球对Pb 2+的吸附性能研究

壳聚糖微球对 p 2 b+ 的吸附性能研 究
王 珊
f 阳师 范 学 院 化 学 系 ,陕 西 咸 阳 7 2 0) 咸 10 0
摘 要 : 甲醛作 为 交联 剂 , 以 通过 悬 浮交联 法制备 出单分散 性 壳聚糖 微球 。 用空 壳状 壳聚 利 糖微球 具 有比表 面 大的特 点 , 合其表 面氨 基 易于配位 的特 点 。 结 通过 扫描 电镜 及 红外 光谱仪 等
球. 利用壳 聚糖 上 的氨基 对 P 配位作用 . h的 研究 了
其对 P 。 h 的吸 附性 能 。
声 1 n2  ̄ 8 0mi(0C,0MHz后 置 于 5 ℃ 的水 浴 中 ,0 ) 0 50 r i 拌 , 气保 护 , 化 9 i 。 / n搅 a r 氮 乳 0m n 保持 一定 的搅 拌
关注I 而且 由于它不易被生物 降解 , “ 。 因此一般通 过化 洲 国华 电子 有 限公 司 ; Q 2 0 E数 控 超 声 波 清洗 K 50 D 学沉淀 、 过滤 、 膜 离子交换 、 吸附等方法来 除去污水 中 器, 昆山市 超 声仪 器 有 限公 司 ;H — ( I 环水 式 S Z DI) I循 的铅离子 。近几年来用生物 降解 的骨胶 元 、 植物有 机 真空泵 ,巩 义市 予华 仪器 有 限责任 公司 :索 式提 取
壳 聚糖 , 析纯 , 北裕 峰 生 物 工程 有 限公 司 : 分 湖
壳聚糖-金属复合材料吸附磷酸根的研究进展

根据材料制备过程对金属负载方式的不同将其 分为三类:浸渍法、匀相法、包埋法。 浸渍法是将壳聚 糖材料浸渍在金属盐溶液中,利用壳聚糖分子中的— NH3 和—OH 表 面 配 位 吸 附 完 成 金 属 的 负 载。 匀 相 法主要将壳聚糖溶解于金属盐溶液形成均匀溶胶后 通过滴定或沉淀等方式制备金属负载吸附剂。 包埋 法是将制备好的金属活性组分和壳聚糖胶体通过机 械搅拌方式混合均匀进行金属的负载。 Zavareh[21] 等 人利用包埋法制备了 CS / Fe3 O4 颗粒,浸渍法将铜离 子负 载 到 CS / Fe3 O4 颗 粒 制 备 了 Cu-CS / Fe3 O4 , 结 果 CS / Fe3 O4 和 Cu-CS / Fe3 O4 的比表面积均高于纯壳聚 糖( 纯 壳 聚 糖、 CS / Fe3 O4 和 Cu-CS / Fe3 O4 的 BET 表 面积分别为 6. 1,47,34 m2 / g) ,即通过包埋磁性纳米 颗粒到壳聚糖基质中大大提高了壳聚糖微球的孔隙 率,但用 Cu2+ 溶液浸渍法处理 CS / Fe3 O4 后的 Cu-CSFe3 O4 其表面积略有减小,即浸渍法吸附 Cu2+ 后降低 了吸附剂 的 孔 隙 率。 Liu[22] 等 人 通 过 匀 相 法 制 备 了 锆离子改性壳聚糖的复合吸附剂 ( ZCB) 并将其用于 水中磷酸盐的 吸 附,实 验 证 明 ZCB 吸 附 剂 最 大 吸 附 量为 60. 6 mg / g,是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除磷剂。
石英砂负载壳聚糖吸附剂对Cu 2+吸附性能的研究

石 英 砂 负 载 壳 聚 糖 吸 附 剂 对 C 2 吸 附性 能 的研 究 u+
蒋 茹 一,朱华跃 ,曾光 明
( 1台州 学 院 生命 科 学 学 院 , 江 台州 3 7 0 ; 浙 10 0 2湖 南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沙 4 0 8 ) 长 10 2
m / , 英 砂 壳 聚 糖 对 c 的 吸 附 效 果 较 好 , 附率 可 达 9 .7 。 gI时 石 u 吸 15 %
本 文 吸 附等 温 线 符 合 Fenlh模 型 ( 关 系 数 r .8 ) rudc i 相 =0 952 ;吸 附 过 程符 合 一级 动 力 学 反 应 ( =0 956 。研 究 表 明 , 英 砂 负 载 壳 聚 糖 r .8 ) 石
吸 附 剂 可用 于 含 c 废 水 的处 理 。 u
分别 将 10m u 0 LC 2 准溶 液加 入 一 系列 锥 型 瓶 , 入 一 标 加 定量 CS吸 附 剂 , 恒 温 振 荡 器 (O℃ ,0rmn 中 振 荡 一 定 I 在 2 7 i) / 时间 , 上清液 , 用 E T 取 采 D A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C 2 量 浓 度 。 u 质 平行 试 验 3次 , 平 均值 。根 据 吸 附 前 后 溶 液 中 c 2 量 浓 取 u 质 度的变化 , 别计算吸附量和吸附率 , 分 即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显 微 结 构 1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研究开题报告doc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研究-开题报告.doc壳聚糖微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功能性材料,其制备和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开题报告将介绍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一、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目前,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滴定、水相乳液聚合、胶体颗粒模板法等。
其中,溶液滴定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首先,将壳聚糖溶液加入到碱性溶液中,并通过机械搅拌使溶液均匀混合;然后,利用滴定装置将酸性溶液滴入碱性溶液中,形成壳聚糖微球;最后,将得到的壳聚糖微球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
二、壳聚糖微球的应用研究壳聚糖微球在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药物传递:壳聚糖微球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通过调控微球的粒径和表面性质,将药物包埋或吸附在微球表面,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2. 生物传感:壳聚糖微球可以通过改变微球的形貌和结构,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检测。
例如,将特定的生物分子固定在壳聚糖微球表面,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
3. 环境修复:壳聚糖微球可以作为吸附剂,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此外,壳聚糖微球还可以作为载体,封装微生物和酶,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目前,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现有的制备方法中,微球的尺寸和形貌控制不够精确;其次,壳聚糖微球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有待提高;此外,壳聚糖微球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如何实现药物的靶向释放和环境修复效果的提高等。
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改进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实现对微球的粒径和形貌的精确控制;同时,研究壳聚糖微球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并探索其在药物传递和环境修复等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索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应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多孔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对磷酸盐中磷的吸附

多孔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对磷酸盐中磷
的吸附
多孔壳聚糖交联树脂是以壳聚糖作为原料制备的一种多孔性树脂,具有综合性能优越且具有独特的表面活性的特点。
多孔壳聚糖交联树
脂制备的主要步骤有:材料准备、反应体系配置、反应控制、后处理
及分离。
首先,材料准备,购买质量良好的壳聚糖,并选择合适的表面活
性剂、交联剂或嵌段化合物。
接下来,确定反应体系,将所有辅料混
合溶解在乙醇或其他溶剂中,配入必要的交联剂或嵌段化合物。
然后,将反应体系放置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热,恒定温度反应,根据活
化时间、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调节反应的过程。
最终,分离和后处理多
孔壳聚糖交联树脂,过滤、沉淀或抽提多孔壳聚糖树脂,干燥后即可
得到最终产品。
此外,多孔壳聚糖交联树脂不仅可以用作吸附剂,而且还可以用
于磷酸盐中磷的吸附。
将已制备好的多孔壳聚糖树脂与磷酸盐溶液中
的磷反应,并在相对应的pH值下进行加热处理,以消除水中磷的吸附
性能。
经过一定时间吸附处理后,测定多孔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吸附容量,可见该吸附材料具有较低的吸附容量,能够有效的吸附去除水中
的磷。
总之,多孔壳聚糖交联树脂是一种具有独特表面活性特性的多孔
性树脂,该树脂可以用于磷酸盐中磷的吸附,具有低的吸附容量和高
的吸附性能。
氧化锆-磁性壳聚糖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研究

氧化锆-磁性壳聚糖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研究安风霞;刘景亮【摘要】制备了氧化锆负载的磁性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行为.XRD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在磁性壳聚糖上的氧化锆纳米颗粒并未影响材料的晶型结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负载氧化锆后磁性材料对磷酸盐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和静电作用.该磁性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阴离子对水中磷酸盐吸附效果影响的次序为:Cl->NO-3>SO2-4.【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20【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磁性壳聚糖;氧化锆;吸附;磷【作者】安风霞;刘景亮【作者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31;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南京211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3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元素之一,过量磷的引入能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除磷对控制和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的意义[1]。
除磷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沉淀法和吸附法。
吸附法除磷由于成本低、吸附效率高、可再生循环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2-3]。
常用的吸附除磷材料如工业废渣[4]、天然材料[5-6]等对磷的吸附容量有限。
近年来,将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作为除磷吸附剂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铝[7-8]、钙[9]、铁[10-11]、锆[12-13]的氧化物对磷酸盐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研究表明氧化锆化学性质稳定,与其他阴离子相比对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14-15]。
Chitrakar[12]合成了无定形的氢氧化锆,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为10 mg·g-1;Chubar 等[16]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ZrO2·xH2O 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约40 m g·g-1,结果表明,ZrO2 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在于 ZrOH 吸附位点与磷酸根离子的配位作用,吸附过程中-OH 被置换到水体中。